四 满族说唱文学与《尼山萨满》考
一
《尼山萨满》传说,由于流传民族和地区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异文。从记录传说的文字来看,有三种情况:一是满文手抄本;二是汉文手抄本;三是最近几年的汉文印刷本。这众多的《尼山萨满》异文,都未注明它是讲述还是说唱,所以,我们要探讨的首要问题,就是《尼山萨满》是民间的讲述文学还是说唱文学。
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五家子75岁的满族正黄旗富俊山老人讲述了下列情况:他在十三四岁时,经常见到一个名叫吴元的瞎子说唱“尼山萨满”和其他满族故事,据说吴元的嗓子洪亮悦耳,而且有表演动作。富俊山老人还说:“我十几岁时,经常发现人们见到吴元或其他演唱艺人时就说:给我们唱一段‘尼山萨满’吧。”这不仅说明《尼山萨满》当时是何等受满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而且也表明它是说唱文学。赵展在《评介〈尼山萨蛮传〉》中,也明确指出它是“说唱民间故事之一”[1]。
在各种《尼山萨满》异文中,尤其是满文手抄本中,唱词中多次出现“德扬库”“埃库勒也库勒”等词句。有人认为这是相当于汉语中的“呢、呀、吗”等语气助词。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如传说中有这样一段唱词:“德扬库德扬库,守大门的德扬库德扬库,众老兄听着德扬库德扬库,向你的主人德扬库德扬库,去禀报吧德扬库德扬库,门外德扬库德扬库,来了一个德扬库德扬库,将要死的老人德扬库德扬库。”实际上仅仅是“守大门的众老兄听着,给你的主人去禀报,门外来了一个将要死的老人”三句话。就其作用来看,它绝不等同于汉语中的“呢、呀、吗”等语气助词,而是一种很有规律性的民间艺术现象。
为了探讨这一现象,我们将凡有“德扬库”等词的各种《尼山萨满》异文,概述如下:
苏联1961年在莫斯科出版满俄文对照的《尼山萨满》中(以下简称为“苏联本”),共有十三段唱词,其中有九种:德扬库、埃库勒也库勒、火格牙格、钦格尔济英格尔济、火巴克也巴克、克兰尼、海拉木比舒拉木比、德尼坤和克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保存的《尼山萨满》中(以下简称为“民研所本”),有德也库、火格牙格、赫也赫也曾、敌库敌阔、西突西突也、海鲁海鲁、会勒会勒,共七种。
在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宁安地区,新中国成立前曾流传《宁三萨满》(以下简称为“宁安本”)的故事,并以汉文本手稿保存下来。笔者仅从手稿中约五千字的残件(《宁三萨满》)中,就发现了不少唱词段落,其中有:得鲁特、德什库、埃库勒也库勒等。
苏联满学者在20世纪初期(即1908年、1909年、1913年),在我国东北地区搜集到三种《尼山萨满》满文手抄本。其中第三种是1913年在海参崴得到,并于1961年在莫斯科出版,就是前面提到的“苏联本”。其他两种保存于圣彼得堡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意大利学者乔万尼·斯塔里征得苏联的同意,于1985年将上述两种手抄本用满文和拉丁文对照以专著形式出版。乔万尼先生在其专著的英文“序言”中明确指出“发现这些手稿所叙述的故事不是两种,而是三种”,于是在专论中便以“手稿一”“手稿二”“手稿三”(这三种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本”)为题而论述。
在这三种满文“手稿本”中,同样出现了不少唱词。“手稿一”中有:德尼库、火格牙格、也库勒、克兰尼共四种。“手稿二”中有:德扬库、埃库勒也库勒、克库、英格里星格里、火格牙格、克兰尼共六种。“手稿三”中有:德扬库、克兰尼、也库里哲库里、英格里钦格里、火格牙格共五种。
以上六种《尼山萨满》异文中,归纳起来共有“德扬库”等词十五种。从各种异文来看,汉文本(或汉文手抄本)除《宁三萨满》外,其他异文如《一新萨满》[2]《尼桑萨满》[3]《女丹萨满》[4]等都未出现这种词句,这就说明满文手抄本比汉文本的《尼山萨满》所保留的原始面貌和内容要多。
《尼山萨满》传说中,“德扬库”等词句在各种异文中多次有规律地、重复地出现,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民间文学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