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雪芹卒年问题给茅盾同志的信
茅盾同志:
在您所主持召开的曹雪芹卒年问题座谈会上,曾次亮先生提出了“癸未说”的新证据。为了本着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学术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认真对它加以研究。如果它确凿无疑,可以解决曹雪芹的卒年问题,那当然是一件好事。
为此,我在座谈会后作了一番考查。根据现有材料,业已证明这个新证据并不可靠。现将情况向您报告于下。
曾次亮先生的主要论点是这样的:他考证张宜泉的《伤芹溪居士》一诗写于甲申。其中的诗句“北风图冷魂难返,白雪歌残梦正长”,在他看来是意在双关,兼指曹雪芹去世之日风雪交加。他查了乾隆的诗集,证明癸未年除夕下了一场大雪,而壬午年除夕并未下雪,以此断定曹雪芹必死于癸未除夕无疑。他还说敦敏的《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一诗里写到“河干万木飘残雪”,也是有所感而发。曾先生认为下雪是一个天文学上的证据,因此根据它就可以科学地解决曹雪芹的卒年问题。
我的考查是从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癸未年的除夕有没有下雪——着手的。如果没有下雪,显而易见,曾先生的论点是根本无法成立的。
我到科学院图书馆查对了乾隆的诗集,在《乾隆御制诗三集》的卷三十四里找到了癸未年末的诗,卷三十五里找到了甲申年初的诗。我特别注意那些在诗题或诗句里提到了“雪”的作品。癸未年末有四首这样的诗。
第一首是《河南山东胥报得雪》。诗中说:“畿辅昨曾雪,所惜只寸余。继兹盈尺佳,吾心常企诸。齐豫腾奏章,报雪一时俱。虽亦未优沾,度寸三已逾……”
第二首是《雪(腊月初七日)》,全文是:“彻夜云同色,侵晨雪舞翩。敢轻言慰矣,惟益冀沾焉。竟至达申后,犹欣值腊前(明日为腊八日)。心田滋渴望,可以命吟篇。”
第三首是《腊日悦心殿侍皇太后膳即景得句》,诗中有“年年慈豫奉嘉平,更喜琼华(岛名)雪始晴”之句。
第四首是《除夕》,全文是:“旅旅弁星去,硙硙木德来。今年慰省岁,腊雪胜于梅。户换宜春帖,座传延喜杯。璇玑斡微轴,不息万环回。”
乾隆诗集里的作品是按照写作时间来编排,这给考查以很大方便。第一首诗是说北京附近下了一场小雪,而河南、山东也在下雪。从排列次序看来,其写作时间当在腊八节之前,这是可以肯定的。第二首诗的题目讲明了腊月初七日下雪,适值腊八的前一天。由第三首诗可知腊八已放晴。琼华系指北海之琼岛,悦心殿今尚在,并可见“琼岛春荫”一碑。第四首诗写于除夕,其中有“今年慰省岁,腊雪胜于梅”之句,对这两句诗应该正确地理解。
按,腊雪并非专指除夕降雪,凡腊月里下的雪都可称之为“腊雪”。根据具体情况看来(癸未除夕的诗不见有雪景的描写,只提及“腊雪”二字。甲申年正月初一写的《甲申元旦》《元旦试笔》《元旦慈宁宫行礼毕,御殿受贺》也不见有任何雪景的描写),这首诗中提到的“腊雪”就是指腊月初七日下的那场雪。诗意不过是说今年天公很作美,腊月里下了雪,比梅花还好。这是由雪花六出的形象联想而来,同时和“瑞雪兆丰年”的传统看法有关。
甲申年初的诗,有三首里提到了“雪”。第一首是《甲申春帖子》,有“瑞律元正后,祥花臈日前”之句。“臈”为古“腊”字。这里也是说腊日之前下过雪,即指癸未年腊月初七日的那场雪。据《御定万年书》,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年,1764)正月初三日立春,此诗当写于该日。第二首是《雪(正月初五日)》,诗中说:“立春越二日,六出布祥花。”可知正月初五日曾下雪。第三首是《扫雪》,有“腊前及春后,屡沾六出瑞”之句。“腊前”系指腊日之前,“春后”系指立春日之后,足见由癸未年腊月初八日至甲申年正月初四日这一段时间里未下过雪。这都可作为癸未除夕没有下雪的旁证。
根据乾隆的诗所提供的信息,只能得出癸未除夕未下雪的结论。曾先生误解了《除夕》那首诗的原意,做出了错误的论断。
三月廿九日,我从《光明日报》第一版的《学术简报》栏里看到了一则消息。消息是这样的:
《晴雨录》的整理与分析
我国实测雨量记录年限较短,北京自公元一八四一年始设立雨量站观测雨量,至今仅有九十余年的资料(中间有缺年)。而清代钦天监(观测和记载北京地区天文、气象的机构),逐日记载天晴或降雨的《晴雨录》一书,自公元一七二四年(清雍正二年)起至一九零三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止,约有一百八十年的资料(中间仅缺三年)。因此,若将《晴雨录》进行科学的整理,对延长北京雨量系列有一定参考意义。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为了利用历史水文资料为当前生产服务,曾对《晴雨录》进行了初步整理与分析。(下略)……
《晴雨录》原本尚在,而且就在北京,这是再好不过的喜讯了!我在四月一日专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请他们查对一下《晴雨录》中有关壬午除夕及癸未除夕的资料。[1]四月八日得到他们的复函(1963年水史001号,原件存我处),查对结果是:
“乾隆廿七年除夕日无雪,而在该年十二月全月也无雪。”——这是壬午年的情况。
“乾隆廿八年除夕日无雪,但在该年十二月初七日辰——巳时微雪。翌年正月初五日辰——酉时微雪,戌——子时雪;初六日子——丑时雪,寅——辰时微雪。”——这是癸未年的情况。和我根据乾隆诗集分析的结果相印证,所有下雪的日期全部符合。
水利史研究室的同志特别热心,还在信上说:“此外,我们还对乾隆廿七、廿八年前后若干年份的除夕日降雪的情况也进行了查对。经查过三十二年的资料中(自乾隆十七年至四十八年),只有乾隆四十四年除夕日寅时微雪,辰——申时微雪,戌——子时微雪。又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廿九日(除夕日)微雪。”[2]
清代钦天监逐日记载天晴或降雨的《晴雨录》一书,当然极为可靠。曾先生既然相信天文学上的证据,这就是一个铁证。它确凿无疑地证明了癸未年除夕并未下雪。曾先生在座谈会上提出的新证据是不符合事实的。他对张宜泉的“白雪歌残梦正长”及敦敏的“河干万木飘残雪”诗句的特殊解释,完全是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附带我想指出吴恩裕先生在《记关于曹雪芹的传说》一文中有关曹雪芹卒年部分的论述有绝大漏洞。该文说:“乾隆二十八年……到除夕那天他死了……曹雪芹死后,人人都说:他和他儿子的死日子,占了两个‘绝日’,一个是八月十五,一个是腊月二十九。听祖上说那年没有三十。二十九就是除夕。”吴先生在座谈会上也原原本本讲了这个传说。我查对了《御定万年书》,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系“十二月大”,有年三十,并非什么“秃尾巴年”。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戊寅一直到二十八年(1763)癸未,这六年都是“十二月大”。事实的真相就是如此。
此致
敬礼!
陈毓罴
1963年5月12日
(原载《红楼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 为了获得翔实的资料起见,我在信中请他们查对壬午除夕、癸未除夕及其前后下雪的情况,并未吐露我手中业已掌握乾隆诗集中有关下雪的材料。
[2] 后来我们又查对了故宫博物院档案馆所藏的《晴雨录》,情况与此完全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