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胆识篇
骨子里有海贩商人的冒险基因
潮汕人生活在海边,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他们与大海紧密联系在一起。潮商信奉一句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们认为,做生意和任何是一样,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做大事的人没有超人的胆识和魅力是不行的,在商场上风险越大的项目,利润越丰厚,只要你认真权衡其中利弊所在,大胆投资,放手一搏,就能做成大生意,赚大钱。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不是不敢去冒险,而是上有老、小有小,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够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风险越大,机会越多,利润也越高,生意人要敢于冒险,迎接商海的风浪。
潮汕人生活在海边,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他们与大海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海洋对潮汕历史的进程、潮汕民性和潮商群体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
潮汕地区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早年,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但是改变不了当地资源短缺、地狭人稠的现状。由于商业活动的内部回旋余地很小,潮汕人开始转向大海,萌发了发展对外贸易的意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濒临大海的潮汕人,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学会了贩鱼、贩盐等最基本的谋生技能,也在生产中形成独特的海洋文化。
历代中央政府实行海禁,潮汕人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于是他们逐渐孕育了勇于开拓的心态,海洋谋生的艰难又在开拓中增加了冒险的成分。就这样,潮汕人的善贾和开拓冒险精神开始形成。
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流动的,具备反抗意识,信奉拼搏、冒险精神,崇尚抓住机遇的能力,潮汕人把这种文化形态融入了自己的性格中。潮汕人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出外经商,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有的人移民海外,漂泊在异乡,为了生活,他们最实际的选择也是经商。就这样,激烈、残酷的竞争环境让潮汕人与商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培养了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世界各地,具有海洋性格的潮汕人有顽强的生存能力,也有灵活的经营技巧。有人甚至说,潮汕人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就像是天生的一样,这都离不开他们冒险的海洋精神。
潮商认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是创造机会的最佳写照。想创造商业机会,却不想冒风险,那是不可能的。勇于创造机会的人清楚知道风险在所难免,但他们充满自信,在风险中争取事业的成功。
潮商富有冒险的海洋精神,敢于冒险,但却不鲁莽行动。他们认为,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冒险是不值得的。冒险前,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周密的规划:(1)确立目标;(2)做最坏的打算;(3)行动果决;(4)切勿忽视问题;(5)切勿逞强;(6)切勿不切实际;(7)切勿期望十全十美;(8)认识自己的短处;(9)切勿急躁轻进;(10)切勿拖延;(11)争取外援;(12)尽力而为;(13)切勿逆天命;(14)制订时间表;(15)分辨轻重缓急;(16)计划虽属必要,切勿墨守成规;(17)切勿半途而废;(18)切勿意气用事;(19)化危机为转机;(20)切勿盲目信任他人。
海洋险恶的磨练,让潮商能够坦然面对冒险,并善于冒险。通常,他们不会贸然去冒风险,而是衡量风险与利益的关系,在确信利益大于风险、成功机会大于失败机会时,才进行投资。因此,一旦失利,潮商不会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推卸责任;而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看准时机,重新开创自己的事业。
潮商发财经
潮商信奉一句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们认为,做生意和做任何其他工作是一样的,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做大事的人没有超人的胆识和魄力是不行的,在商场上风险越大的项目,利润越丰厚,只要你认真权衡其中利弊所在,大胆投资,放手一搏,就能做成大生意,赚大钱。
当然,经商不能无谓的冒险,那样会使你越陷越深。经营者要敢于冒险,还要有“秤心”,也就是要懂得把一件看来风险很大的事,放在心中再三权衡,计算利害的比例,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生意做成。
可贵的“红头船精神”
钱是必须的,但不是全部,为了赚钱而跟自己过不去,就太不值得了。
做生意是对一个人的考验,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都不应该有丝毫的犹豫,竞争即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对手?
潮商有大海的性格,“海纳百川”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鲜明地体现在他们的身上。早年,潮商冲出陆地,走向海洋,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清初,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当时,有这样的规定:“凡官员民兵私自出海贸易,又迁移海岛居住耕作者,但以通贼论斩。”到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才宣布开海,准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潮商主要是在苏州府、松江府、乍浦以及赣州、广州、惠州等地从事商业贸易活动。从康熙二年(1663年)起,潮州船开始不断前往日本进行贸易。乾隆以后,潮州商人才遍历海邦,特别是东南亚的新加坡与泰国成为其主要贸易地区。
当时,对外通商的广东船只涂抹着红漆,潮州海船就被称之为“红头船”。出于躲避战乱和自然灾害的需要,以及生计所迫,潮汕的先民一批又一批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经商谋生,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跨越。
(1)面对海洋,他们没有退路,必须顶风而上,临危不惧,他们具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和勇气;
(2)与海洋打交道,让他们学会了面对不确定性,战胜滔天巨浪,才能抵达希望的彼岸;
(3)来到异国他乡,举目无亲,什么都是陌生的,必须从零开始,艰辛奋斗,才能在此地站稳脚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海外的生活,让他们开阔了视野,舒张了心胸,眼光放得更远,这对他们日后把生意做好做大都有积极意义。
潮汕人在出外谋生的过程中,催生了以海洋文化为内核的“红头船精神”,其核心就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潮汕人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潮汕文化的精华。
潮商发财经
潮汕人出海经商,面对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和挑战,经历了严峻的考验。长期以来,他们形成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其实就是“信心”。
面对危机,遭遇挫折,“信心”是扬起胜利航船的风帆,它比任何东西都宝贵。一个人失去了自信,也就没有了奋斗的力量,没有了“自强不息”的可能。善于建立自己的信心,也是经商的一种真本事。
敢想、敢为、敢闯
生意人不必钻牛角尖,实在不行就换个方向,反正市场这么大。
做生意,就是从无到有,在不可能的地方找到利润,在无法实现目标的前提下获得成功。
为了“钱”,古今中外多少人伤透脑筋,伤尽劳力,伤尽情感;亦有多少人为其折腰卑膝,以出卖灵魂和肉体相换。商道的基本准则就是赚钱第一,既然从商,就应具备敢想、敢为、敢闯的商人本色。
李子龙,中凯文化集团掌门人。他带领团队发行《手机》等3部国产电影大片,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目前,中凯文化集团拥有12家子公司,经营影视拍摄制作、版权贸易、电影院线发行、光盘生产、影音设备生产、互联网传播等业务。
李岸生,“中国民营公交第一人”。他创办的“深展巴士”从深圳开向各地,成为中国不少大城市公交的主力。此外,敢作敢为的他还进军金融保险、广告制作经营等领域,同样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詹东生,全国第一个投资大型会展业的民营企业家。他投资的广州世盛工业品展览中心,独树一帜,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姚文琛,是上海宇琛扑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投资过5亿多元,打造了“姚记”扑克生产基地,年产扑克3.8亿多副,成为行业的龙头。小小的扑克,在上海滩赚足了眼球。
上面这四位潮籍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敢想、敢为、敢闯,是典型的商人本色。
做生意,就是从无到有,在不可能的地方找到利润,在无法实现目标的前提下获得成功。风险、资金、前景,都是对商人的巨大考验,如果没有敢于拼搏的精神、对金钱的极度迷恋,就无法做成买卖。
潮汕人并非天生就是经商的料子,只不过外在环境逼迫他们走上了经商的道路。而一旦选择了这条路,他们就义无反顾,专心扮演好商人的角色——敢想、敢为、敢闯,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潮商发财经
经商的目的就是赚钱,商人对金钱要有强烈的欲望,才能具备行动的勇气和果敢的魄力。扭扭捏捏,小脚女人,难以迈出经商的第一步,也不可能在日后经商的过程中打开局面。潮汕商人是最纯粹的商人,就在于他们大胆承认自己爱钱,并敢于为此往前冲。
越穷越想成为有钱人
我也很想赚钱,但是没有钱,缺少资金,什么事都干不成。
因为没钱,所以拼命赚钱。什么都怕,就是不怕穷,这样的人不会有财运。穷困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把贫穷演化成一种赚大钱的野心。
在潮汕人中间,许多人是因为躲避战乱,从中原迁过来的。他们带来了中原人的观念:重本轻末,重儒轻商。但是,潮人之所以拼命经商,并做出了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所迫。也就是说,经济上的贫困是他们从商的主要原因。
潮汕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许多人靠农耕无法维持生计。那些最先从事贸易,或者到海外经商的人,都是真正受过穷的人。他们感受到了贫穷的切肤之痛,所以比常人有更强烈的赚钱欲望;即使面对严峻的挑战,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强大的压力,他们也能奋起搏击,这都是“逼上梁山”的结果。
许多成功的潮商都出身贫寒,他们谈到自己的创业动力时,都会说同一句话:“越穷越想成为有钱人。”穷困,使人产生赚钱的勇气和智慧。有了目标,再加上努力,就有了后来的成功。赚钱,也是这样。
潮商多是在逆境中发展起来的,一方面,他们要冒险,例如,违背官府政策开展贸易活动;另一方面,不少是白手起家,缺乏资本积累。这些客观条件,培养了潮商的自立精神。潮商给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
(1)抛弃错误的财富观念
很多人经常抱怨:“我也很想赚钱,但是没有钱,缺少资金,什么事都干不成。”这种观点不足取,它只是你不行动的一个借口。正因为贫穷,你才要对赚钱感兴趣,并大胆冒险赌一把。当然,这种冒险,要建立在周密的计划基础上,采取切实的行动设计,做到万事俱备。
(2)要有成为“有钱人”的强烈欲念
潮商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如果你没有成为“有钱人”的强烈欲念,终身都赚不到大钱。因此,在创业之前,最好使自己感受到贫穷的切肤之痛,这样才能唤起“翻身”的渴望。那些止于“三餐温饱”的人最好能采用饥饿精神方法,使自己为三餐而愁眉莫展,深深体味到没钱不好受,转而产生强烈的赚钱欲望。在这种悲惨的情形下,你才能想出绝妙的赚钱方法,没准儿你就会从此发财!
潮商发财经
俗话说,“寒门出秀才”,“小家出碧玉”。出身穷乡僻壤的学生往往能考上大学,脱离贫穷的家园,而成名的电影明星往往来自默默无闻的家庭。同样的道理,许多大商人往往出身贫寒,他们因为生活所迫,对金钱有更强烈的渴望。
生长于富裕环境中的人,大都不会产生赚大钱的欲望,也不会有成为大富豪的念头;那些名门望族的子弟往往生活在前辈荣耀的阴影当中,不思进取。一个人可能生来穷困,这是任何人无法选择的,但是潮商却把这种压力演化成一种赚大钱的野心,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人活着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太冒险的生意不要去做,如果赔上所得就不值得了。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做生意不能一曝十寒,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并持之以永恒地努力才会发财。
潮商能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这种魄力有着光荣的传统。明代,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严厉禁止沿海商人私自进行贸易,并毫不留情地镇压违抗禁令者。潮州海商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利益,勇敢地与朝廷抗争,对潮商文化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官市不开,私市不止”,政府的严厉管制使民间贸易愈来愈盛。另一方面,禁商行为使潮州商人无以为生,他们对官府的驱捕实行武装对抗,最后干脆劫掠沿海村寨城镇,以取得资本。于是,这些人逐渐成为海寇。
因此,历史上潮商的海外贸易与海盗行为融于一体,是一个鲜明的特征。当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愈严而寇愈盛。
“亦盗亦商”的传统,让潮商敢于冒险,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从而冲出了一条生路。这种果敢和魄力,成为他们游刃于商场的法宝。
有一位潮商,准备投资模具厂,有人问他:“自己投资风险很大,我们到外面买反而便宜,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做?”
这位潮商听了神秘地一笑:“是啊,自己做不但经营得很辛苦,成本又比别人高,何苦呢!但是,我看重的是独立成长的机会。如果你不累积模具技术,掌握核心技能,就会受制于人。别人不敢做的事,你做好了,就是机会。”
潮商能够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这种劲头来自海洋精神,不怕风险。潮商认为,别人不敢做,并不是你放弃行动的理由;相反,别人都不做,就少了许多竞争对手,只要方向没错,就能冒险一搏。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执著和冒险精神是很重要的。
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并取得成功,是潮商经商赚钱的一个绝招。概括起来,它包含下面几层意思:
(1)做生意要有一股狠劲儿
商场上成为巨富的成功者,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坚韧执著、意志刚强、不达目标、势不罢休。由此看来,顽强的斗志和毅力的确是成为巨富的首要条件。没有斗志,不敢行动,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潮商认为,做生意要有一股狠劲儿,才能不断地冲向难关并最终致富。
(2)敢做的前提是正确估量风险
潮商敢冒险,但是并不鲁莽行动。他们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成功的时候多,失败的概率少,最根本的一点是正确估量风险。做大生意,赚大钱,风险自然很大,但是并不是叫你去做无谓的冒险,像股票那种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力挽的事,胆子越大恐怕吃亏越多。潮商敢于冒险的背后,是对风险的缜密分析和周到的应对策略。
潮商发财经
生存的压力使从事海上贸易的潮州商人感觉到窘迫和艰难,也激发了他们冒险和拼搏的精神,他们能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商海波涛似大海,商场如战场,唯有刻苦,才能立足;唯有拼搏,才会发家。
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路都有很多条,何去何从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选择了你认为正确的道路,哪怕是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也应当具备“义无反顾、绝不退缩”的精神素质,坚持走下去。
把困苦当做学习机会
人活着就是受累,为了填饱肚子东奔西走,还不一定吃得饱、吃得好。
做生意会拥有很多财富,但是风险也大,甚至会血本无归,这里面充满了艰险。面对竞争,没有理由可讲,必须勇敢搏击。
今天的法国巴黎,生活着一群独特的中国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是1975年前后,从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逃难到法国的。其中,有“中餐推销家”之称的潘洪江就是一个代表人物。
潘洪江,祖籍广东揭阳县,他的父亲在20世纪初期到柬埔寨躲避战乱,定居下来。接着,父亲做起了渔业生意。
后来,潘洪江从父亲手上接过了家族的买卖,维持着生计。有一次,他从朋友那里得知,一个法国酒类经销商想在柬埔寨寻找代理人。潘洪江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就开起了酒类专卖店,专营法国酒。
但是,潘洪江很快发现,法国酒早已经占领了柬埔寨市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远远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好。过了几个月,他没卖出一瓶酒。更重要的是,为了成为代理人,他已经交了一大笔钱,还借了一些债。做下去,看不到希望;不做,死路一条。
没办法,潘洪江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而且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来,他干脆到酒吧里呆着,观察那里是如何卖酒的。他发现,侍者是推销酒的关键。于是,潘洪江想到,如果让利给侍者,一定可以让他们帮着推销自己的酒。
一番努力后,潘洪江终于打开了市场,业绩稳步上升。后来,他还主动找到法国代理商,提出买断品牌,给对方更大的利益。再后来,他让法国人出葡萄酒的配方和技术,自己干脆在当地建酒厂,在当地产,在当地卖,品牌和质量丝毫不打折扣。就这样,潘洪江逐渐成为柬埔寨的酒类生意大户。
客观地说,潘洪江当初进入葡萄酒市场有点盲目,甚至一度遭遇困境。但是,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而是迎着困难而上,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生路。潘洪江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做生意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勇敢搏斗,才能征服环境,做一个成功的商人。
一个诗人曾说过,山溪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纵身一跃,没想到会跳出一条瀑布。商场如战场,没有非凡的胆气,不敢冒险果断出击,不可能打开局面,也常常会错失良机。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人轻轻松松地获得有价值的东西。风雨过后是彩虹,成功需要经历挫折,需要经历考验,需要一步一个阶梯,这样才能真正领略成功后的辉煌。
潮商发财经
作为一个商业群体,潮商里面涌现出了李嘉诚、郑午楼、谢易初、林百欣等商业巨子,他们敢于冒险,勇于在搏斗中征服环境。
面对生意场上的挑战,潮商不但有大胆搏击的勇气,还有忍耐成长痛苦的毅力,这让他们在困苦中磨砺了心志、增长了经验,获得了经商的大智慧。
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再坚强的人也经不起反复失败,做生意赔本对个人来说是最大的打击,没有了“盼头”,一切都无从谈起。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打击而一蹶不振。一个商人,不仅要勇敢面对未知的东西,更要勇敢迎接失败的洗礼,永远不被困难吓倒、打倒。
研究每一位成功的潮汕商人,可以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坚韧执著、意志刚强、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他们在经商的道路上遇到了无数挫折和打击,但是他们屡败屡战,跌倒了,再爬起来,最终得到的是胜利。
英皇钟表集团主席杨受成,是一位浮沉商海永不言败的潮商。1981年,他因妨碍司法公正,被判入狱九个月。当时,他在香港地产市场呼风唤雨,这简直是祸从天降。在香港赤柱马坑监狱服刑之初,他有些不适应,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心态很平和。
出狱时,香港地产市场遭遇危机,他的好世界公司债台高筑,欠债达3.2亿元。好世界股份不得不在交易所停牌,并由汇丰宣布接管,这无疑给杨受成又一个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那些平日里交好的哥们儿也如同陌生人,更令他饱尝了人间冷暖。
面对种种不幸和打击,杨受成意志坚毅,临危不惧。后来,他曾经接受记者采访,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境:“我没有因此自卑、气馁,也不喜欢别人可怜我,自己跌倒了惟有爬起来继续奋斗。”
日后,杨受成接受资产重组计划,除拍卖物业资产外,还与汇丰订立八年协议,月薪2万元,继续经营英皇钟表,所得利润用以还债。几年后,他偿还了近亿元的债款,向汇丰购回了原来的资产,转而向金融业大举进军,发展外汇和黄金买卖,大量购入股票和物业,最终咸鱼翻身,成为香港超级富豪。今天,作为英皇金融集团的主要股东,杨受成经营的业务包括地产、外汇、证券、黄金、钟表及珠宝等,另持有27%英皇地产股权。
跌倒了,再爬起来,这是许多潮商浮沉商海,并取得成功的过人之处。许多人很想赚钱,但是遇到挫折就退缩了,承受不了失败的煎熬。杨炳生、杨受成的故事启示我们,仅仅在经商之前勇敢冒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失败后勇敢面对现实,继续奋斗。没有这种勇气和毅力,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
跌倒了,再爬起来,除了必要的毅力外,还要注意不犯同样的错误。做生意,有赚有赔,没有不失利的时候。关键是,你要不能害怕犯错,更不能犯同样的错误,至少要减少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能减少跌倒的几率。
(1)做生意前分析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想想自己以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2)问问别人遇到同样问题时的解决办法。经常犯错怎么办?问问周围做生意的人,虚心请教,你会有更多收获。
(3)回想以前经商是否犯过相同的错误。想想自己之前遇到同样的错误是怎么处理的,有助于告诫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4)做生意要长记性。成功的人所犯的错误一点不比失败的人少,只是他们少犯同样的错误。
(5)记下有关整个事件的认识和想法。联想以前犯过的同样错误,把关于类似事件的想法和主意记下来。不要认为只是一个小错误,就心存侥幸。
(6)总结成功经营的经验。要注意总结,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多了,走弯路的机会就少了,就会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
潮商发财经
每一个人要实现成为富翁的梦想,在为之奋斗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失败、有挫折。但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讲,不算什么,凭着自己的能力、坚韧的毅力不断地超越失败。
有的人做生意,开始热情很高,但是遇到挫折就不踏实了,今天想干这个,明天又想干那个,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最后往往一事无成。冒险并不难,难的是在危险和磨难中坚持下来,寻找突破困境的出口。
失败是成长最好的历练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真正从失败里学到东西的人没有几个,太难了。
只相信成功,不相信失败,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那么在生意场上是很难混下去的。失败是一种磨练,能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从中找到出路。
风险与利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生意就是要面对不确定性,经过不懈的努力,夺取成功。只相信成功,不相信失败,这一商业信条让潮商在经商的道路上比别人走得更远。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李衍平说:“从潮汕开埠,到20世纪30年代,潮汕商人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达到了第一次高潮。改革开放后,以李嘉诚为标志的潮商崛起,经营方式开始从家族式企业突围,变成股份制,这是潮商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一遇到适合经济发展的和平环境,潮商就率先发展起来,创造出令人称奇的经济成就,离不开他们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斗志。
著名的泰国华人企业家朱岳秋,是一位典型的潮商。20世纪30年代,他到泰国谋生,经历了兵荒马乱的动荡岁月。两次创业失败后,他做了4年劳工。1950年,朱岳秋利用多年辛劳赚下的积蓄,与表兄林友桐合资创办了集华两合公司,生意一路兴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司创立两年后,遭遇了一场火灾,最后家财尽毁。
1967年,已经53岁的朱岳秋再度创业。他设法筹集资金,独自在曼谷创办集纶纤维有限公司。由于他坚奉发展之道,以信用为本,热诚对待顾客,加上他此前在曼谷商业学校补充商业知识,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发展势头很好。目前,这家公司已经成为泰国当地著名的服装企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而朱岳秋本人也成为泰国著名的潮商代表人物。
怕失败者必败,这是潮商的信条。有的人心怀雄心壮志,但遇事不能果断地作出决定,这是因为他的心里老是想到:“如果这样做了,失败了该怎么办?”
潮商认为,做生意有赔有赚,失败了很正常;关键是,失败了要不气馁,筹备东山再起。如果认为失败是命中注定的,觉得不会再有出头的日子,那么就一切都完了,就不可能再有勇气反败为胜,改变命运。
潮商发财经
看过摔跤运动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尽管比赛双方抱缠摔打,场面激烈,但绝少有人遭受到意外的致命伤。这是因为在平时练习时,经历了经常遭受轻伤的锻炼。
同样,平时倾注全力认真作出决断的人,不但不会遭受意外的致命打击,反而能从微小的失败中学到许多教训,养成刚毅大胆的气质。
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赚就是好买卖,其他的不必顾虑太多。
如果一项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与晋商、徽商的发迹相似,潮商也是靠长途贩运起家。但是,潮商与海洋打交道的经历,使他们身上有明显的海贩商人的特征,在商业人格上,他们与晋商、徽商截然不同。
早年,潮商从事远洋运输,海船投资巨大,船上货物价值也很可观。当时,商船不具备任何保护手段,却不得不在海盗与波涛中穿行,其风险远远超越了陆上经商面临的挑战。海上商业活动具有高利润、高风险的特性,“冒险涉利”的潮商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这种商业伙伴关系,其实是一种互惠共赢的商业智慧。比如,大商人拥有巨资,他们往往与中小商人合作,由他们出船或出资供中小商人出海经营,赚取巨额利润,而中小商人也得以借船出海,去赚属于自己的那份“经营之息”。就这样,在一条商船中,船主、贩商、与水手形成了互惠的商业伙伴关系。
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让潮商在早期商业活动中生存下来,并获得了发展。今天,潮商继承了这种商业伙伴合作模式,使他们赢得了更多客户,把生意做得格外大。
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曾出任十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长江实业的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这5000港元,还不及当时公司一名清洁工的年薪。以当时的薪金水平,像长江实业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袍金,一家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甚至上千万港元,而李嘉诚只拿5000港元,几十年维持不变,按比例算下来,李嘉诚连万分之一都没拿到。
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元袍金,却获得了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评。爱屋及乌,大家自然也信任长江实业的股票,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无不紧接其后,纷纷购入。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这就是诚信而带来的“大利”。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定则。李嘉诚说过:“如果一项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李嘉诚信奉的是,生意人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只顾一己利益,而无视对方的权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
做合伙生意,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潮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验,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1)准备为合作伙伴的错误买单
做生意,难免没有失误。这就要求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尤其对创业者来说,必然要有一个不断犯错、不断学习改过的过程。不仅是自己犯错,还有团队里头的任何人。所以,从一开始,你就要有准备及有责任为自己及团队成员的过错买单。
(2)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以和为贵
合伙创业是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努力和互相依靠。选择好合伙人以后,就需要与合作者或合伙人能够很好的相处,这样才能够合作的长久。“和气生财”,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句话。
(3)信任是合作成功的关键
做合伙生意,双方的利益一致,共同承担风险,最需要的是相互信任。任何一方,都要相信对方,如果不相信,后患就会无穷。为了合作愉快,要建立必要的财务、人事、工资、分红、业务分工制度,而且带头执行,这样才能让经营有起色,让管理出效益。
潮商发财经
冒险的背后,是巨额利润,也有失败的代价。但是,敢于冒险的潮商,频频取得巨大成功,很大原因是他们找到了面对风险的商业模式。
在与合作伙伴做生意的过程中,他们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确立了一种公平、公正的商业合作模型,极大地调动了合作双方的积极性,这也成为他们屡战屡胜的一个秘诀。
最早尝试国际化的商人
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赚点钱,够花了就行。如果去国外做生意,人生地不熟,交流都成问题,做起来就太难了。
生意人要胸怀天下,心里装着一张世界地图,追着商机跑。眼睛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还要善于用国际思维来经商。
泰国振利昌参茸大药行、泰和兴大金行董事长翁宗周:“泰国市场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潮商的天下。全泰国有8000万潮商,曼谷一地就有800万。泰国华人里90%以上是潮汕人。”潮汕人,何以在海外生根发芽?这还要从头说起。
历史上,潮汕人生存空间狭小,于是他们利用通向海外的便利条件,从事海外贸易,或者移民。一批又一批的潮商远走他乡,每到达一个地区,他们就以开拓进取的顽强意志经商,渐渐地把生意做到了全球。
“出洋经商”是潮州商帮的主要特点,“潮人一半在家乡,一半在天下”的说法,恰恰描述了潮商遍布全球的奇特局面和独特的潮商文化。更重要的是,潮商在海外站稳脚跟以后,把所得的商业利润投资用于发展实业,变成产业资本,使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进一步拓展了个人的生存空间。
据统计,潮商的故乡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现有人口约1500万,而离开故乡移居海外的人口同样是1500万,比例是1:1。在移居海外的潮人中,经商人数至少超过一半,即有近800万人,如果加上离开潮汕而身居国内其他城市的潮商人数,总和应该超过1000万人。
潮汕向海外移民的历史长、人数多、分布广,至今都没有停止。目前海外潮人遍布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陈伟南(香港爱国实业家,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说:“二战之后,延及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大陆大量人口和资金涌入香港,本港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皆酝酿着巨变。香港潮商能不失时机地与时并进,除在传统商业贸易上大展拳脚之外,复在银行、保险、股票等金融证券业务上有所发展,五六十年代潮籍银行在业务上屡创新猷,当时在香港成为美谈”。
刘艺良(澳门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澳门潮州同乡会会长)说:“目前,四五万潮汕人士活跃在各界别,跻身澳门行政会、立法会、公务员之列,已经融入澳门社会。所涉猎行业也从传统的加工业向旅游、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业升级。”
出洋经商,在海外发展,反映了潮汕人勇于冒险的精神,也显示了他们出色的商业才华。能够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下去,并逐步扩展自己的商业版图,其中的难度和挑战是可想而知的。潮商能够做到这一点,并做得非常出色,得益于以下两点:
(1)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
潮汕人拓展到海外以后,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一点与犹太商人一样。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海外潮汕移民,绝大部分认同于祖籍,传统观念和民族优越感在他们头脑里根深蒂固。他们不仅保持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礼仪等文化特征,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文化、商业传统上代代相传。文化的延续,对潮汕人游刃于商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2)融入当地社会经济
从移民运动一开始,伴随着商业经济方面的交往,潮汕商人就与海外当地文化相互影响,开展了频繁的交流。这种沟通不仅表现在语言、文艺、生活习俗方面,更在思想、观念上开阔了潮汕人的视野,对他们充分理解海外文化、习俗,进而推动商业发展大有裨益。世界性的眼光,让潮商与众不同。
潮商发财经
商人是潮汕海外移民的主体,虽然不是每个移民海外的人都会从事商业活动,但是大多数移居者确实有过经商的尝试,并步入了商界。
潮汕人出洋经商,既有现实生活的压力,也有迎接挑战的创造性发挥。海外的经历让潮商增加了见识,历练了才干,可以说他们是最早尝试国际化的中国商人。长期的历练,让他们血液里世世代代都有拼搏进取的商业基因。
生意人要胆大心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做生意必须胆子大,才能有钱赚。
在商场上风险越大的项目,利润越丰厚,只要你认真权衡其中利弊所在,大胆投资,放手一搏,才能做得成大生意,赚大钱。
做大事的人没有超人的胆识和魄力是不行的,生意场上更是如此。当然,这里并不是叫你去做无谓的冒险,像股票那种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力挽狂澜的事,胆子越大恐怕吃亏越多。
做大事仅仅有胆量还不够,还必须有细心,也就是要懂得把一件看来风险很大的事,放在心中再三权衡,计算利害的比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避免无谓的牺牲。
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以投资果敢著称。但是,这种敢于冒险的背后,却是他深入市场调查、周密部署的细致工作。尽管旗下的商业已经遍布全球,但是李嘉诚仍然在投资上谨慎小心,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有一次,李嘉诚接受记者采访,他说:“1950年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在全球52个国家有超过20万员工的企业,靠的是自强不息、坚持学习。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努力自修。”时刻加强自身修炼,从实践中学习经商本领,这种精细的运筹配合果敢的商业气质,成就了李嘉诚不败的商业神话。
胆大心细,赚钱不难。“心细”,主要是做在决定前要慎重考虑。潮商认为,容易使人产生错误而被误导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过分迷信经验
潮商认为,许多商人总爱用老办法来处理新问题,这是不能持续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你仍用以前的框框来指导目前的生意,期望从中找到共同之处,只会使你失去了许多认识新事物,把握其特殊性的机会。因此,在勇敢做出商业决策之前,必须抛弃以往的成功经验,不能把它当做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2)别为美妙的语言迷惑
有两个投资合作项目,一个成功的机会是80%,另一个有20%失败的可能,你选那一个上呢?实际上这两个项目成功与失败的机遇对等,只不过前者只提成功,后者强调了失败。但常理中,多数人总会选中前者,原因很简单,成功的字眼顺耳,使人兴奋。潮商对那些动听的商业建议,有很强的戒心,多年的从商经历让他们懂得:天上不会掉馅饼。
(3)情况不明时,保持慎重
有位潮商从不以为与之打过交道的人都要记住自己的名字,每当第二次再见时,如发现对方已记不起自己时,总是主动上前自我介绍,以避免重提过去的事使人感到难堪。这种做事的方法,使他在商业世界中游刃有余,很少有败笔。
潮商发财经
很多公司的老板处理生意上的事常常是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这种精神固然可贵,但是必须以缜密的思虑为前提。有的人做生意挣得快,亏得也快,就在于他们完全凭运气赚钱。
做生意不能逞匹夫之勇,因为他无法保证长期获利。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摸透生意的门道,才能细水长流,财源滚滚。
幸运喜欢眷顾勇敢的人
生意人必须勤奋刻苦,力求安稳,才有持续不断的利润。
做生意胆略第一,审时度势,认定机会,不惜一搏,这样的人才有机会可言。
许多潮汕商人之所以做生意很有一套,就在于他们认准了方向就不抛弃、不放弃,自己认定的事情一定坚持到底。
一旦认准了方向,就全力拼搏,不折不扣地把事情做好。这种执著的信念、坚定的执行,是生意人,尤其是创业者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它确保了你行动起来,使自己的想法和逻辑得到验证,而不管最后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黄子明的身份很有意思,潮商,泰国首富。他做生意的成功经验是:审时度势,认定机会,不惜一搏。
20世纪60年代,黄子明继承父业,在泰国发展得很好。但是,他认为谋求发展,必须到香港,于是毅然举家迁往到香港。到了70年代,他大举收购“京华银行”、“宝路华”、“美汉置业”和数家瑞士公司,一鸣惊人。到了90年代,出于对泰国经济飞速发展及自身优势、实力的认识,黄子明又把泰国房地产业作为事业核心,抽调家族精锐进行操作,使家族集团获得最大的成果。
黄子明的这种魄力,以及敢于冒险一搏的精神,正是经商必备的可贵品质。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动态的市场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种组合要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所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自由遨游,又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看准了目标,就要大胆行动。
潮商认为,风险有多大,成功的几率就有多大。由贫穷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机遇,而机遇是平等地铺展在人们面前的一条通道。具有过度安稳心理的人常常会失掉一次次发财的机会。所以,做生意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过度的谨慎就会失去它。
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不战而败如同运动员在竞赛时弃权,是一种极端怯懦的行为。作为一个成功的经营者,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以及“拼着失败也要试试看”的勇气和胆略,对认准的东西,必须大胆行动。
当然,冒风险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的,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效益,是经商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应当胆识结合。
潮商发财经
“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的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魅力。险中有景,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当冒风险。希望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良机,因为风险总是与机遇联系在一起的。
在我们身边,许多相当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在成功者的眼中,生意本身对于经商就是一种想战胜他人赢得胜利的挑战。所以,在生意场上,人人都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