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卦十九)
〔卦画〕兑下坤上
〔经文〕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初九:咸临,贞吉。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六四:至临,无咎。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上六:敦临,吉,无咎。
〔辞解〕《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译释〕本卦象征上临下、阳临阴。大为通顺,坚守正道有利。到了八月阳消阴生有凶险。
《象传》说:湖泽之上有地,上临下、阳临阴。君子效法此义,应该尽量广大地教化和保护民众。
〔义悟〕管理要有权威性,令行禁止,法度严明,贯彻始终。管理不仅是一种权力,也意味着责任。为了整个群体步调一致,管理者除了身体力行、取信于人外,还要关心、了解群体成员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而带动整个群体同进同退、众志成城。
南朝宋武帝刘裕曾经是一位很有建树的军事统帅。
虽说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其祖辈也不乏出任高官的,但到其父刘翘这一代时,家道明显衰落了,刘翘一生最高职位只做到郡功曹(郡守属吏)。刘裕少时家贫,以种地、砍柴维持生计,但他性格强悍、坚韧,喜欢冒险。
东晋孝武帝时,刘裕投身行伍,开始了戎马生涯。刘裕起初在北府旧将孙无终的麾下任司马,没什么作为。安帝隆安三年(399)11月,“五斗米道”孙恩从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东晋朝廷派遣谢琰、刘牢之前往镇压。刘裕转入刘牢之的麾下,当了一名参军。在这几年的战事中,刘裕的军事才干得到初步显露。他治军整肃,法纪严明,所辖部众令行禁止,不嗜掳杀,这与当时其他朝廷军队“东伐诸帅,御军无律,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刘裕作战勇猛,“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部众在他的带领下均以一当十、奋勇争先。加上他战守多谋、指挥有方,所以屡立战功。因讨乱有功,刘裕被封为建武将军,领下邳太守。他率水军继续追讨孙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孙恩起兵,消耗了东晋朝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盘踞荆州、虎视三吴、伺机而动的桓玄以可乘之机。元兴元年(402年),桓玄举兵东下,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以其堂兄桓修代刘牢之收掌兵权。刘牢之惧祸而逃,后自缢身亡。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由于刘裕屡建军功,在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所以桓玄也不敢小视他。次年12月,桓玄篡位,更对刘裕款待备至,恩宠有加。桓玄的妻子刘氏颇能识人,她多次对桓玄说:“刘裕行止有龙势虎志,看问题不同凡响,不会久居人下,宜尽早除之。”桓玄却说:“我欲荡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杀他?等关陇平定,再作计议。”正在桓玄盘算之际,刘裕也在暗中图谋桓玄。他联合孙无终、刘毅等人,约定于广陵、历阳、京口、建康四处同时起兵讨伐桓玄。元兴三年(404年)2月,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百余人首先在京口发难,杀死桓修。
刘毅也于广陵得手,诛桓修之弟桓弘。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桓玄见情势不妙,挟持晋安帝,轻舟逃逸江陵。3月,刘裕率兵进入建康,坐镇京师,指挥各路人马乘胜西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桓玄被逼逃往西川,被益州都护冯迁杀死。次年3月,刘裕迎安帝复位。为奖励刘裕再造晋室之功,安帝加封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朝政。
刘裕深知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制胜之道,所以在严于治军的同时,也十分关爱部属,常为属下请功求爵,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他还不拘门资、唯贤是用、论功行赏,“援才授爵,因而任之”。他属下的大将如王镇恶、朱龄石等,均出身低微,因军功得到提拔,刘裕力排众议,对他们委以重任,后来这些人都成为辅佐他南征北战的勇将良臣。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刘裕决定兴师北上。北伐过程中,刘裕调度得当、善择战机,部属王镇恶等三军用命,屡建奇功。两次北伐过后,灭南燕、后秦,尽取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其间刘裕还先后督师镇压卢循、剿灭割据长江中上游的刘毅、谯纵势力,逼走司马休之。这样就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统一局面。
义熙十四年(418年)6月,刘裕受封为相国、宋公、九锡之命。这一次,刘裕没有推辞,因为刘裕认为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取代晋室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12月,刘裕缢死晋安帝司马德宗,改立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元熙元年(419年)7月,刘裕受进爵之命,12月,又加殊礼。永初元年(420年)6月,刘裕迫使司马德文禅位给自己,正式称帝,国号为宋,改元永初,定都建康,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