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定道路自信
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重要的地区大国,在发展方面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自从2011年年初陷入政治动荡以后,困扰埃及的贫富分化、宗教纷争、激进势力与自由派对抗等问题迅速释放,现实矛盾交织碰撞。在此背景下,西方涌现出一大批“指点迷津者”。一种代表性的理论认为,埃及乱局的实质是专制与民主之争,解决的办法是实行“民主革命”。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后,这个国家一度响起庆祝“民主胜利”的欢呼声。然而,异常坎坷的“民主之路”并未给埃及人民带来期盼已久的稳定与发展。进入2012年11月以来,大规模示威活动再现街头,埃及社会再度陷入动荡。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亚非拉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本国国情,不切实际地套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最终陷入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文化颓废、社会混乱的困境。事实充分表明,道路问题至关重要,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和民族放弃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盲目照搬照抄,绝不会有好的出路。
道路的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道路的选择,是由中国近代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历史任务决定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被甩在了世界发展大潮的后面。面对国家和民族深重危难,无数有识之士纷纷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形形色色的“主义”、思潮纷至沓来,竞相登场,最终又都昙花一现。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未能把中国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况中解救出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自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引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根本转折,走向新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对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成果,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取得了旧中国几十年都不可能取得的建设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那以后,党领导人民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为逐步探索和开辟出来的这条道路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结出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果实。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日益成熟,对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认识更加深刻、实践更加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也更加清晰丰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历史方位、基本路线、历史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实践和认识的科学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已经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无与伦比的旺盛生命力。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坚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正确的指导方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好走什么样现代化道路的问题,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僵化观念的束缚和固定模式的羁绊,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针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作出正确判断,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结论;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作出正确判断,得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坚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在1982年4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几内亚比绍国家元首时曾经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不是西方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对小康社会的认识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不仅表达了我们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坚定与自信,而且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不断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鲜明的特色和更加明确的任务。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
坚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能偏离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