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足常乐、知止不殆”
《道德经》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知足者才能常乐;适可而止,才不会有危险。当今社会也是这样,一个人只有在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才能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否则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领导干部要加强廉洁自律,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必须做到知足、知止。
知足、知止是一种人生智慧。知足,是对现有收获的珍惜,对未来发展的理性把握,体现的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智慧。古人云:广厦千间,居之不过七尺;山珍海味,食之无非一饱。世间万事,不知足,则易陷于盲目追求的困境。知止,是一种以止为进的睿智,是一种先抑后扬的策略,体现的是一种顺其自然但不听其自然、有所追求有所不求的智慧。《大学》里曾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可见,知足是一种心理状态,知止是一种行为控制,知足是知止的前提,知止是知足的外在表现。懂得知足、知止的人,在种种诱惑面前,能够克制自己,不为名所累,不为欲所惑,不为利所缚,更加从容、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知足、知止是一种精神境界。人的精神境界存在着层次性,不同精神境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处于精神生活高境界的人能够较为合理地化解低层次境界个体发展中的问题,实现人生价值。廉洁也具有层次性。我国明代著名政论家薛瑄曾分析过廉洁境界:“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下矣。”意思是说,有的人是因为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而守住廉洁,有的人是因为维持好的名声而守住清廉,有的人是因为害怕法律制裁而守住廉洁。在薛瑄看来,甘愿把廉洁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与维护个人名声或害怕受到法律制裁而保持廉洁相比较,两者的境界高下立判。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该自觉追求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做到“人生贵知足、位高贵知止”,始终坚持廉洁从政。
知足、知止是党员干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而在对待个人利益上,应做到知足、知止。周恩来同志说过:“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生前他严格要求自己,身后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像周恩来同志那样,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知足、知止,真正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对于物质利益不知足,面对种种诱惑不知止,产生心理失衡。自己的一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牢骚满腹,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认为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心里产生失落感;在利益、诱惑面前不知道约束自己,认为沾点、拿点没啥,贪欲膨胀,甚至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在反思自己犯罪原因时说:“看着老板们的财富迅速增长,心态变得不平衡了,患上红眼病了,从而不满足于现状,心态不平衡,时常有一种攀比思想,与老板比,与高收入阶层比,越比差距越大,越比心态越不平衡。比来比去,最终将自己比上了断头台。”许迈永所谓的“心态不平衡”长期得不到纠正,成为他逐步滑入腐败深渊的重要原因。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做不到知足、知止,就可能因欲望不止,无视党纪国法,最终酿成悲剧。
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被依法判处死刑
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的时代,各种诱惑和考验纷至沓来。领导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总会面临这样那样的诱惑,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入歧途,以致身败名裂。某大学原副校长夏某就是一个因经不住诱惑而蜕化变质的典型。夏某分管学校基建工作,经常与一些承包商、包工头打交道,对他们灯红酒绿、一掷千金的生活十分羡慕,渐渐变得贪图享受。为了提高所谓的生活品位,他撕下为人师表的伪装,寻找种种“理由”和“借口”,主动伸手索贿,最后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死缓。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地位,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的事业,任何情况下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清廉形象。关键要知足、知止,自觉弘扬中华民族和我们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需要有长期不断的修养、历练。要砥砺品行,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在各种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在名利得失面前懂得知足。注意减少浮躁,砥砺意志,真正做到“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注意抵制油滑,增强正气,培养定力,正确对待荣辱得失,懂得进行自我控制,做到以平静之心对己,以平稳之心处事,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确保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从而顶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经得起考验。要锤炼作风,坚持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得失和进退,既不因位高权重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因一时失意而斤斤计较、心理失衡,从而立足本职岗位,集中精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止就是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清醒地认识自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自知之明,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一分为二地看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古人说:“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意思是说,能自己去寻得老师者可以称王,认为别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终究会灭亡。一个人如果自视清高,夜郎自大,总认为自己素质很高、能力很强、本事很大,处处高人一等,就容易为所欲为,骄傲放纵。要守住底线。“止”是人性善与恶的警戒线,善止者,则始终处于底线之内,不以身试法,一生平安;反之,知而不止,则易于突破底线,祸害无穷。身为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行止得当,不越雷池半步。必须珍惜自己的形象,不走邪线、不踩底线、不触红线,做到沉浮不躁,宠辱不惊,认认真真干事,堂堂正正做人,赢得社会尊重。要力戒贪婪。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无数用政治生命换来的警示教材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淡泊名利。
明代朱载堉曾写过一首散曲,名为《十不足》,把一个欲壑难填的小人的丑恶嘴脸和贪婪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力可透木。诗云:“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该诗虽成文已有四百春秋,然今日读来仍觉意味深长,耐人回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领导干部要从中悟出知足、知止的真谛,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让自己的一生无污、无悔。
河南省沁阳市朱载堉故居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