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定制度自信
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规定,是各种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的总称。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讲,它们是为调节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可见,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约束,它为社会主体的活动划定界限,为社会主体的行为制定规矩,告诉社会主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长此以往,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制度,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情况,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事关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纵观我国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之所以长期停滞,没有发展,根本原因是反动、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压迫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社会制度,导致中国不断遭受外部侵略和内部动荡,社会长期动乱,民不聊生,国家停滞不前。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也未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来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充分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差异悬殊,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实现长期、快速、持续发展,绝不是一时、一地的偶发现象,或仅仅得益于若干权宜性举措,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核心是作为内生动力的制度因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在革命战争时期就进行了建立民主政权的制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关键时刻、重大时节,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催生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使我们能够昂然战胜自然风险的挑战、经济危机的冲击、政治风波的考验,使我们能够圆满组织、成功举办各种重大国际活动,在中华大地创造奇迹。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实际,经过数十年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一体系中,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制度各司其职,有机协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作为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汲取了中国社会以往制度建设的一些教训,把制度建设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与运用之上,建立在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清醒认知之上,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火热实践之上,既不是简单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是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与当今世界其他制度体系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具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协调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政治优势,符合我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顺应时代潮流。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要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不是自然的产物,它形成的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丰富实践。马克思指出:“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恩格斯也认为:“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立足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要在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程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和理论之间存在难以分割的紧密关系。制度的形成既以一定的实践为基础,又需要一定的理论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对制度建设的指导作用,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而不断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10年广州亚运会
重建后的新汶川
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和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断改革、探索中巩固完善的,只有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培育生长点、释放生命力、展示优越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