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陈镜雄
文人须有雅乐,他积蓄稿费之后,就托我买了这套音响,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说“非常好”。这套音响虽无庞大能量,却能够雅得起来。如今购买这些器材,二手价格也要超过当年的全新价格的。我推崇类似这样的搭配,虽然不一定要一模一样。
【器材清单】
CD机:音乐传真A2
功放:麦士MI-952
音箱:莲(LINN )KAN
往事
“稿子好了,请您审阅”,我礼貌又郑重地对他说。
这是我的第一个采访稿。刚进电台工作,我上午采访了一位企业家,下午回来写稿,晚饭后不久,我就把完成的稿子提交给他了,虽然有点紧张,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嗯”,他没有扬头,连身子也不转动,伸手接过我的手稿。
这是明天早上的“清新一小时”节目要播出的内容,我偷偷瞟了他几眼,他一动不动地看字,我侦察不出什么情报。
“过来”,他看完了,转过来突然对我喊道。
“可以吗?”我早已预备好修改的策略,只等着假装认真地改一改,争取通过。
“拿去看,看完重写”,他从桌上抽出一本书,扔给我说。
这是一本专题报道类稿件写作教材,很厚,十天半月也不一定看得完的,居然令我“看完”重写。我心想与他论一论,或者求个情,但是见他那种气定神闲、若无其事的样子,一眼也不看我,心里就来了气,于是倔强地拿过他的书。
其实,我是等着审完稿之后,晚上要去与刚谈的女友约会的,我们才第二次约。那时候没有手机,无从告知女朋友,心里又急又气。
我是新手,他是领导。没有办法,只好翻开目录,选择相关的内容,跳跃着看,边看边酝酿我的稿子。
“重写好了,您瞧瞧”,九点多,我再次送稿,站定着等他看完。
“播音稿件,要用300格稿纸,才能计算播音时间,这是常识,再抄进去”。他还是平静地说,平静得让我发毛。
这稿子要抄进300格稿纸,要整整的满六张。老天,这个人是什么来路,是专门派来来修理我的吧。
他也奇怪,整晚都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看着什么书,好像连厕所也不用去。
我的第一篇采访稿弄完时,已经是夜里是十一点多了。
镜雄兄其人
他的办公桌在当门第一张,他坐在那里侧背对着门,谁来上班都要从他后背擦着过去,印象中他就一直坐在那里,我们上夜班也经常看到那个侧影。
那时候他很瘦,脸也瘦,人坐在办公桌前是弯弯的,站起来也是弯弯的,听说胃不好,熬夜熬的。消瘦的脸,笑起来就会不自然,我宁愿他不笑。
他非常严厉,对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准广播人手把手地传授,常常疾言厉色,我深有领教。我也知道,大家都有这样被他“整”过的经历。
不过,当得到他的表扬时,心情却有难以言表的愉快。因为“难得”,你就感到喜悦和光荣。
授业老师
他叫陈镜雄,是我报考电台之时的主考官,进入电台之后的直接领导。他科班出身,从事媒体早我十年,是一位业内的高手。他把我招进电台,手把手地教我新闻的思考方法和媒体的手段,教我如何做好一个新闻人。
他所赠与的,我终生受用。他于我,亦师亦友,平时我称呼他镜雄兄。
后来我与他谈起第一次写稿的旧事,他说他已经忘了,但轻轻地对我的那个约会说“不好意思”。
工作之外,他喜欢没大没小地跟大家开玩笑。我们经常聚会,有时去有卡拉OK设备的同事家K歌,他也跟着乱唱。他来过我简陋的租屋,并一起炒萝卜饭吃。可能所有同事的家他都去过,他在老电台宿舍的家我们也都去过,也很简陋,就是书很多。
想起来那时他也就是三十岁出头的人,担当着一副担子,我们都觉得可靠、信服。
现在他去领导其他部门了,但我们仍时常在一起喝茶、交流、解惑。他常说,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有些其他的不必太理会,工作做好了就不担心会空虚。他不圆滑,不摆架子,喜欢勤奋工作的人,讨厌懒惰的人。
文人与音乐
镜雄兄是一位文人,藏书甚多,每次搬家,最繁重的工作就是搬书。他著作也很多,早年的出版主要是新闻类的,近年以闲适散文为主,写书应该是他的一种乐趣。
他深谙茶道,尤其精通潮汕功夫茶,自号“茶水客”,写过一本叫《潮汕功夫茶》的书,新近又出版了《茶福》,都特别热销。他喜欢摄影,造诣高超,这本来就是他专业中的一项。他还喜欢音乐,要求也甚高,强调的是个人的感受。十多年前,我受托搭配了一套音响,外观小巧,声音清新,于书房朝夕相伴,声音飘荡于书香之间。这套小器材,至今仍然值得参考和推荐。下面我将这套器材简单介绍,也推荐给大家。
音箱的牌子叫LINN,来自英国,被香港人巧译做“莲”,冲着这个名字,文人首先就有了好感。这对小书架音箱,小巧别致,玫瑰木皮带着柔柔的光泽,它是莲家族里面最小的,虽然低频有点轻,却不应该被人看轻。陶瓷高音喇叭的声音十分明媚,有如茶香飘溢,整体全频声音清澈纯净,鲜活动人。
功放叫“麦士”,这个牌子来自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流行,价廉物美,如今少见。MI-952输出功率95W,声音透明干净,线条感强,用来推LINN KAN刚好般配。
CD机是英国的“音乐传真”,A2这个型号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低价位CD机中追求音乐味道的不二之选,曾经震撼一个时代。其声音厚暖,速度偏慢。
这个搭配十分成功,舍弃了动态而换来气质,声音纯净如山涧清流,水草摇曳涟漪,鱼儿拨动光斑,四周树木映照其中,清新惬意。镜雄兄喜欢功夫茶,凡与茶有关的音乐他都收集,书香茶香,相得乐音,正所谓“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下面是我对这套器材的点评:
(1) 定位感强,声像较小。
(2) 摆放过于靠墙,音场纵深感略缺。
(3) 高低层次感很好。
(4) 声音清爽透明,高频清脆并柔润,中频有很好的质感,低频略轻。
(5) 线条感很好,细节丰富细腻,气质高远。
(6) 低频有弹性,但不深,平衡感一般,音场基本稳重。
(7) 动态控制力一般,爆炸力一般。
(8) 能量感一般。
闲心闲情好听茶 陈镜雄
家里音响架上最突出的一套CD要算20世纪90年代台湾风潮有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闲情听茶”系列了,这是迄今较完整为茶而作的一套茶乐曲唱片,乐韵茶韵悠扬,倍觉珍贵,列入珍藏品中。这套茶音乐CD前6张均为大陆知名民乐作曲家张福全操刀作曲、编曲,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张《清香满山月》,主打曲写的就是我乡凤凰水仙茶,第四张有一曲专写凤凰单丛。“作曲家藉由音乐的创作,将茶中无法言喻的深味细腻地表现出来,使茶味随着音乐在人的心中更深更远、更沉更香。”“闲情听茶系列的制作,是希望为现代人提供一种喝茶的音乐。”让爱茶人“饮到深处,或知交、或故友,或清风明月、或山川云雾,无一不在茶中,无一不在乐中。”(《闲情听茶》制作人语)呵,“教我如何不爱她”呀?!
是的,我的孤陋寡闻,史上专门以茶为题材创作演奏,能够淋漓尽致诠释茶艺美学、体现茶境茶韵而成为经典的乐曲,似乎还找不出来。然而,从历代的诗歌、绘画中我们又不难发现茶和音乐的关系由来已久。“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白居易《琴茶》)茶与琴共鸣。“门外青骢月下嘶,映阶笼烛画帘垂。一曲阳关声欲尽,不多时。凤饼未残云脚乳,水沉催注玉花瓷。忍看捧瓯春笋露,翠环低。”(宋·周紫之《摊破浣溪沙·汤词》)一曲《阳关三叠》,叫人幽思。唐代中期画家周的《调琴啜茗图》(现藏于美国约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画面反映唐代宫廷贵族女性品茶听琴的闲适生活——三个主人两个仆人,有一人“调琴”是图中的重点,二人手执茶盏,神情专注地边饮茶边倾听琴曲,生动引人注目。琴、琴曲,代表着音乐,成了饮茶品茗的最佳伴侣。有道“茶通六艺”,“六艺助茶”。琴、棋、书、画、古玩、金石作为点缀、摆设,已使品茶的意境更高雅更有乐趣了。在这里,“琴,不仅仅是摆设,它指音乐,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人和茶的对话,是人和自己心灵的对话,是牵着茶人回归自然追寻自我的温柔的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林治《中国茶道》)
古人对茶境的要求很高,明代许次纾著《茶疏》甚至罗列出二十四种适宜喝茶的时间和场所,其中就有“心手闲适……听歌拍曲;歌罢曲终……鼓琴看画”之述,音乐在品茗时必不可少。现代人喜欢上茶馆、茶楼,这些点缀在城市水泥森林中的茶所却以独特的装饰,使人有别有洞天、跌入桃花源的感觉,当你在古色古香的红木几案前坐定,当红泥炉上响“松涛”时,当“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后,这时茶香缭绕,耳畔传来轻轻的或琴、或弦、或丝竹的声音,侧耳细听,是丝丝入扣的潮州音乐《画眉跳架》《粉红莲》……这清幽的音乐,似天籁,使品茗的环境多生出几分莫名的雅趣。
我更喜欢一人独饮时,打开我那并不高级的音响,常选那套“闲情听茶”系列CD的任何一张放上,让音乐做伴。这样的状态,没有什么干扰,心虚静下来,神聚于一处,而情感随着茶香升华,思想已进入物我两忘之境,轻柔的音乐声成了这一切的催化剂,美妙的琴弦伴着茶香进入你的心灵,那“茶艺之美就在于会心处,不着一言”。表哥有10年的时间疯狂购买音响器材和唱片,从他家里进出的音响器材有100多种。这不是出于浮夸或炫耀,纯粹是因为喜欢。他不是土豪,反而那10年中是他的经济不很好的时期,每一件器材的购买都要精打细算。大量的精神投入,收获了对声音的敏锐判断能力,更收获了健康的心态。他的发烧路不提倡模仿,但这一套器材值得推荐,只是不必像他那样储备了几台后级,有麦景图MC2000就够了。他在线材方面投入很大,也是我不提倡的,就不作推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