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文史悦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一座古墓引发的关注

时光不会倒流,逝去的历史,离我们总是愈来愈远。不过,在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研究者的努力,透过某些具体的媒介,又可以把历史中的一些场景,拉近到我们的眼前。

这当然不会像我们观察现实社会那样,景象五彩缤纷,但历史的吸引力也正在这里,时间的磨蚀,也会清洗干净权势的粉饰,经过岁月的沉淀,或许更容易看清人物和事件的实质。更何况通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很多当时人也未必有缘目睹的另一个世界的真实景况——这就是古人墓葬中对墓主装殓的实况和多种多样的陪葬物品。

考古发掘物品的这种直观性特征,很容易吸引社会公众来关注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若是涉及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这种关注,就会更加强烈。在近年发掘的重要古代遗址中,河南安阳附近的曹操墓,即曾轰动一时。

继此之后,2015年11月,江西省考古工作者面向全社会,公布了他们从2011年4月开始在南昌附近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墓。接着,至2016年3月,海昏侯墓发掘者运送部分文物,北上京城,在首都博物馆进行了很大规模的展览。

与此同步,考古发掘者还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以此为专题的学术会议,及时跟进;各种比较专门的讲座,在南昌,在北京,在上海,也连番进行,听众热情之高,以致座无虚席。高调的姿态,密集的信息,通过网络的传播而加速扩散,一时间不论专业的文史工作者,还是普通的社会大众,海昏侯墓,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同话题。人们关注的强度和广度,都已超过曹操墓很多。

论历史地位和影响,这座大墓的主人刘贺,远不能与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曹操相比,但人们对这一考古发现的热情,非但不比曹操墓低,实际上还要高出很多,而且热度一直持续不散。

除了这座墓葬未经盗掘,相较曹操墓它完好地保存了大量陪葬物品,特别是众多金饼、金板以及马蹄金,金光灿灿,格外吸引世人的目光之外,还有内在的原因。

曹操虽然是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但历史文献中对他的记载,相对比较清晰,后世学者对曹操的看法的分歧,主要是如何评价他的功过是非,而不是其基本行事。对一个人功过是非的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由于价值的判断,标准各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基于各自不同的标准来下判断,结果可想而知,以致不管是在专业的历史学研究中,还是在非专业的社会公众当中,而且不管是针对遗留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还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活跃在我们眼前的各色人等,评价参差不一,乃至决然背反。

图1 海昏侯墓及其墓园航拍图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编《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页4。

海昏侯刘贺的情况,与此有很大差别。他是汉朝历史上一位几乎被人遗忘的皇帝,在位仅仅二十七天,就被废黜,当然也不会有谥号。因而谈到他的皇帝身份,只能以“废帝”称之。普通的历史年表,不管是中国人自己编的,还是由东洋、西洋学者动手制作的,几乎见不到这位皇帝一丝一毫的行迹。在《汉书》等基本史籍中,对他的记载,虽然不算很少,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却模糊不清,需要仔细琢磨,才能看破表象之后的真实面貌。认识历史的真相,这种好奇心几乎与生俱来。越是扑朔迷离,越能引发人们的兴致。

在这些引人兴致的疑惑当中,很多人首先会对大量黄金制品以及巨额钱币等财富的地域来源产生疑问:这些财富是从哪里聚敛来的?西汉的海昏侯国是不是像墓葬中的财富所显示的那样富庶?

接下来,就会有人超越于这些物质现象之上,做出更深一层的思考:墓主人刘贺,当初为什么会被选立为皇帝,又是为了什么,刚刚登基二十七天就被废掉?为什么被废为平民的刘贺,后来又被册封为位阶很低的海昏侯?海昏侯国在刘贺身后为什么又会被废除?

《汉书》里有记载说,刘贺被废黜帝位,是由于他“行昏乱”而“危社稷”,而今面对墓室中出土的所谓“孔子屏风”,还有他生前阅读的《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因时刻准备参与汉家宗庙祭祀而预制的大量“酎金”,以及受封海昏侯以后毕恭毕敬地写给汉宣帝的奏疏等,于是又有人对《汉书》载录的刘贺形象,产生根本性怀疑,以为书中所记都是别人强加在他头上的污衅之词,现在应该依据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为其恢复名誉。这等于是用考古新发现来颠覆传世基本文献的记载,那么,这样的想法是不是科学合理?

新的考古发现,带来更多新的思考,疑问接二连三。相关考古工作,还仅仅是开始,随后的室内清理和记录、研究工作,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逐渐进行。其他各方面相关的学者,也正在逐步展开各自的探究,而社会各界热切关注这一考古发现的人们,则期待着学术界及早做出更为明晰的解答。

严格地说,所有学术研究,都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动态过程,没有人能够终结学术,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尤其如此。对每一历史问题的研究成果,在特定阶段的相对性,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要受制于史料的不完备性。

就研究对象的实质性内涵而言,所谓考古学,可以看作历史学的一种比较特别的研究手段,它为历史学研究提供史料,同时帮助解析过去遗留下来的实物。因此,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不仅给历史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同时还会极大地丰富历史学的研究资料,从而拓展历史研究的范围,推进历史研究的深度。

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也是如此,必将会大大丰富和深化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不过,在另一方面,考古发掘本身,也有它的局限性。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进入传世文献记载比较清楚的时段之后,若是就重要的政治史进程、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活动和属性等问题而言,总的来说,考古新发现,大多只能起到补充细节的作用,而通常很难对历史文献的记载做出根本性改变。有一部分人,对此缺乏合理的认识,总是期望通过某项考古发现来颠覆对上述历史问题的认识,往往只能沦为空想。

像我在上文列举的那些围绕着海昏侯墓而产生的疑问,或是由此引发的问题,只要认真梳理传世文献的记载,基本上无须依赖考古学家下一步的工作,就可以做出比较确切的解答。事实上,也只有通过传世史籍的记载,才能解答这些问题。同时,这样的解答,还会给考古学家接下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凭借。我相信,考古学家接下来提供的文物信息,只能进一步印证、丰富和完善我们依据历史文献所复原的历史面貌,而不会对此做出重大改变,甚至像有些人所期望的“颠覆”。

检读《史记》《汉书》等基本历史文献,可以看到,要想全面解答有关海昏侯刘贺的各项重大问题,就不能不延伸我们的视野,从他的父亲老海昏侯刘髆乃至他的祖父汉武帝刘彻谈起,不能不谈到拥立他登上帝位、同时又废黜他帝位的权臣霍光,还要讲述封授刘贺为海昏侯的他的侄子汉宣帝刘询的故事。

下面,我就和各位读者一道,逐一审视这些历史人物的活动,揭开汉武帝晚年以至汉宣帝时期西汉朝廷深宫争斗的内幕,展现海昏侯刘贺在这场宫斗大戏中的荣辱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