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刻与版本研究
宋代雕版印刷工价述略
宋代雕版印刷技艺与成就为世人瞩目,已多人论述,毋庸多言。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尚存宋代典籍,似乎可以探究印刷过程细节问题。本文即因此探索宋代印刷成本,以期与物价做一比较。有关工价资料所见无多,也许尚不足以讨论这一问题,仅希望抛砖引玉,逐渐得到更丰富材料,以充实此方面认识。又由于一向缺少对经济史研究,所言多有不妥,尚希方家不吝赐教。
一 引言
宋代印刷出书机构,一般来说,大约是国子监、各地转运司、公使库、郡庠、县学、书院、书坊及私塾甚至个人。除书坊以营利为目的,其馀各类,虽然大约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但会计算成本。事实上,出版过程无法忽视印刷成本。纵使西夏国申请得一部《大藏经》,亦曾以马匹充印造工值,《欧阳文忠公集》卷八十六有内制文曰:“赐夏国主赎《大藏经》诏:诏夏国主:省所奏伏为新建精蓝,载请赎《大藏经》、帙、签、牌等,其常例马七十匹充印造工直。俟来年冬贺嘉祐四年正旦使次附进,至时乞给赐藏经,事具悉。封奏聿来秘文为请,惟觉雄之演说,推善利于无穷,嘉乃纯诚,果于笃信。所宜开允,当体眷怀。所载请赎《大藏经》、帙、签、牌等,已令印造,候嘉祐四年正旦进奉人到阙,至时给付。故兹诏示,想宜知悉。春寒,比平安好否,书指不多及。十二月日。”当然,此马匹数量与实际工价未必对等。著名如朱熹,自己刊书出版,亦时常为经费所困,《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书札》卷九有给女婿刘学古信,即因筹措纸张印造费用,曰:“少恳有纸万张,欲印经、子及《近思》、小学二仪,然比板样,为经、子则不足,为《四书》则有馀,意欲先取印经、子分数,以其幅之太半印之,而以其馀少半者印它书,似亦差便。但纸尚有四千未到,今先发六千幅,便烦一面印造,仍点对勿令脱版乃佳,馀者亦不过三五日可遣也。工墨之费,有诸卒借请,已恳高丈,送左右可就支给,仍别借两人,送至此为幸。”
国子监所刻书可以出售,并有相应管理办法,《宋史·职官志五》“国子监”条曰:“淳化五年,判国子监李志言:‘国子监旧有印书钱物所,名为近俗,乞改为国子监书库官。’始置书库监官,以京朝官充。掌印经史群书,以备朝廷宣索赐予之用,及出鬻而收其直,以上于官。”此后书库官时置时罢,乾道年间尚存。宋刊徐铉校定《说文解字》卷末“新校定说文解字牒”有一段文字,对以上国子监印书出售有更具体说明,曰:“其书宜付史馆,仍令国子监雕为印版,依《九经》书例,许人纳纸墨价钱收赎,兼委徐铉等点捡书写雕造,无令差错,致误后人。”从这一段文字看来,国子监收取费用,基本上是工本费,不因此营利。
陈师道《后山集》卷十四有《论国子卖书状》一文,针对国子监印书用纸价格而发,曰:“臣伏见国子监所卖书,向用越纸而价少,今用襄纸而价高,纸莫不迨,而价增于旧,甚非圣朝章明古训以教后学之意。臣愚欲乞计工纸之费以为之价,务广其传,不以求利,亦圣教之一助。伏候敕旨。臣惟诸州学所买监书,系用官钱买充官,物价之高下何所损益,而外学常苦无钱而书价贵,以是在所不能具有国子之书,而学者闻见亦寡。今乞止计工纸,别为之价,所冀学者益广见闻,以称朝廷教养之意,及乞依公使库例,量差兵士般取。”成本引起书价变化,士人颇为敏感。
二 通常所见宋代官私刊书成本信息
叶德辉《书林清话》中专辟“宋监本书许人自印并定价出售”一节,将所见宋代官刻书刊记中有关工本费用及书价之文字集中,乃研究宋代印刷成本入门。近见程民生教授《宋代物价研究》一书,更是从笔记、文集中搜罗许多书价记载,丰富此类资料。为说明成本计算,还是重复引用《书林清话》中已经提及刊记,不过尽可能与原书校对过。
明万历年间谢氏小草斋影宋钞本王禹偁《王黄州小畜集》三十卷,书末录有绍兴十七年黄州契勘造此书公文,云:“黄州契勘诸路州军,间有印书籍去处。窃见《王黄州小畜集》,文章典雅,有益后学,所在未曾开板,今得旧本,计壹拾陆万叁仟捌百肆拾捌字。检准绍兴令:诸私雕印书,先纳所属申转运司选官详定,有益学者听印行。除依上条申明施行,今具雕造《小畜集》一部,共捌册,计肆佰叁拾贰版,合用纸墨工价下项:印书纸并副板肆佰肆拾捌张,表背碧青纸壹拾壹张,大纸捌张,共钱贰佰陆拾文足;赁板、棕墨钱伍佰文足,装印工食钱肆佰叁拾文足,除印书纸外,共计壹贯壹佰叁拾陆文足。见成出卖,每部价钱伍贯文省。右具如前。绍兴十七年七月日。”以下为印造有关者衔名八行及知军州沈虞卿跋。依刊记所述,此书当别有雕版费而未计,此次仅为印刷费。折合每版不足三文钱。出售时每部书五贯文省,以大约七折算省佰,实际每部书价三千五百文至四千文。
旧抄本宋孔平仲《续世说》十二卷,卷末有绍兴二十七年重雕该书之记二则,其一则曰:“沅州公使库重修雕补到《续世说》壹部,计壹拾贰卷,壹伯伍拾捌板,用纸叁百壹拾陆张,右具如前。”其后为刊造有关人员衔名五行。其二曰:“今具印造《续世说》一部,计六册,合用工食等钱如后:一、印造纸墨工食钱,共五百三十四文足:大纸一百六十五张,计钱[三百]三十文足;工墨钱计二百四文足。一、裱褙青纸物料工食钱,共二百八十一文足:大青白纸共九张,计钱六十六文足;面腊工钱计二百一十五文足。以上共用钱八百一十五文足。右具在前。”每版约折五文钱,其费用稍高。
淳熙三年(1176)舒州公使库刊印《大易粹言》,书后刊有舒州公使库雕造所牒文,有关雕造者衔名之后为工料价:“今具《大易粹言》壹部,计贰拾册,合用纸数、印造工墨钱下项:纸副耗共壹阡叁百张,装背饶青纸叁拾张,背青白纸叁拾张,棕墨、糊药、印背匠工食等钱共壹贯伍百文足;赁板钱壹贯贰百文足。本库印造见成,出卖每部价捌贯文足。右具如前。淳熙三年正月日,雕造所贴司胡至和具。”合每张纸幅印刷壹文钱,加上租版费,每部书成本三千二百文,售价八千文。
《天禄琳琅后编》卷四载南宋象山县学刻林钺《汉隽》书末淳熙十年(1183)杨王休刊记,曰:“象山县学《汉隽》,每部二册,见卖钱六百文足。印造用纸一百六十幅,碧纸二幅,赁板钱一百文足,工墨装背钱一百六十文足。”又题曰:“善本锓木,储之县庠,且藉工墨盈馀为养士之助。”此书印造成本似与舒州公使库刊印《大易粹言》持平,售价利润亦不太高,可见县学“藉工墨盈馀为养士之助”之语不虚。该书最早为淳熙五年(1178)滁阳郡斋刊本,卷末有魏汝功淳熙戊戌(五年)后序,曰:“兹守滁阳,搜诸库,得梨版,命工刊之,以广其传。”其次为淳熙十年象山县学刻本和嘉定四年(1211)刻本。张元济《宝礼堂宋本书录》曰:“天禄琳琅藏是书二部,《书目》所载均为蒋鹗象山刊本。除林、魏二序外,有杨王休序,附记工价及刊校人姓名,其年为淳熙癸卯,后于是本五载。《续古逸丛书》有景印本,杨序及工价、刊校人姓名均已不存。审其印记,即天禄乙本。行款与是本同,而刻工姓名各异。故知此为滁州第一刊本,而象山刊本则取是覆刻也。”笔者曾经就《续古逸丛书》影印本与馆藏宋本(即张元济所跋本)比对,一如张元济先生所云,所以象山县学刊本是据滁阳郡斋刊本重新镌雕。成本是否仅止于此呢?下文将阐述管见。
清影钞宋庆元庚申年刊《二俊文集》,全书末有记云:“《二俊文集》一部,共四册,印书纸共一百八十六张,书皮表背并副叶共大小纸二十张,工墨钱一百八十六文,赁版钱一百八十六文,装背工糊钱。右具如前。二月日印匠诸成等具。”此书赁版费已经高过淳熙年间印刷《汉隽》费用,由于不知道书价,未知此处稍高费用,是否会影响书价或利润。
明仿宋施宿《会稽志》,前有记曰:“绍兴府今刊《会稽志》一部,二十卷,用印书纸八百幅,古经纸一十幅,副叶纸二十幅,背古经纸平表一十幅。工墨钱八百文,每册装背□□文,右具如前。嘉泰二年五月日手分俞澄、王思忠具。”尽管装背钱缺文,就工墨钱八百文而言,和以上二书每幅纸一文钱单价相差无几,此时距淳熙三年或淳熙十年大约二十年左右,工价变化不大。
上述多为官方刻书,私人刻书之成本,今见楼钥《攻媿集》卷一百九《周伯范墓志铭》有一段文字,可稍有说明:“诸父既亡,从兄伯济比邻,君事之如同气,榜所居曰怡怡堂,以著其友爱之笃。中大夫遗文甚多,如《承宣集》等行于世,文集仅二十卷,君恐其久而坠失,手加编校,以千缗为锓版印造之费,始得家有此书。”周伯范名模,其曾祖母为范仲淹之女。楼钥于范仲淹、范纯仁俱怀崇敬之情,不仅为《范忠宣公集》作序,且为范仲淹编辑年谱,传于今。《攻媿集》中,还可以看到他为从弟楼镛重葺广德军范文正公祠撰记文等等。较之以上费用,千贯之钱,显然是巨资,不过,与上述情况不同,上述几例,均指每部书工本,此千贯之数,不仅需要请刊工,亦是印刷全部费用。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宋代印刷工本呢?从《承宣集》费用,可以推测,雕印一部书,其原始投资,应高于上述《书林清话》诸引文所记数额,也就是说,还应该有刊工费用、版片费用,甚至写版费用。目前尚未见到此方面完整记载。但是,有一些间接记载也许可以借鉴,比如,佛经刊刻,除少数官方主持,多为在民间筹办捐款,而民间诸多善男信女亦借此机缘,广做功德,故此这些经卷末尾发愿文中常常留下捐助款项数量、捐款人籍贯、年代等等信息,可供分析了解彼时工价。
三 捐施请刻佛经费用
2003年秋,我曾有机会看到庋藏于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书库中的《碛砂藏》,计近七百册南宋刻本,一千六百三十馀册元刻本,八百六十馀册明刻本以及二千一百多册白纸钞配。事实上,葛思德书库所藏的《碛砂藏》的准确数字,曾经胡适、屈万里反复审核,胡适于1959年发表的文章中对葛思德书库中的《碛砂藏》有一个统计,1966年屈万里又做过一番统计,在葛思德书库根据影印《碛砂藏》目录整理的馆藏目录的最后一页上,有这样一段话:“右系最后核计之数字,计存一四七九种,六零一四卷,五三五九册。万里 一九六六,八月一日。”
宋元递刊的《碛砂藏》,至今已知存世较为集中的地点有:北京国家图书馆、原在陕西开元寺卧龙寺今藏陕西省图书馆、山西太原崇善寺、日本杏雨书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书库,海内外又多有零本。在陕西的一部,1935年曾经影印;太原崇善寺所藏曾有《太原崇善寺文物图录》等资料揭示;庋藏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书库者,既有胡适先生考察在先,又有汤一介先生介绍继续。我虽然并不研究佛经,但对宋元时期杭州地区印刷业很有兴趣,有机会亲睹这部刊印流传甚为复杂的大藏经,自然是深感荣幸。
关于此部《碛砂藏》,前人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目录颇详细,标注出某部是何时印本,其中是否有明版补配或后人钞配。该东亚图书馆研究基础甚好,不仅先有胡适先生任葛思德书库库长时对这批《碛砂藏》进行了专门研究,至今仍是重要的参考;现在的库长马丁(Martin Heijdra)博士、图书馆长马泰来先生、主持善本书目编目工作的艾思仁(Soren Edgren)博士,都在汉学研究方面做出重要成就。由于时间短促,我不可能将这批《碛砂藏》全部阅读,于是挑选数部宋版和元版佛经。
我共读七种宋版的《碛砂藏》,它们都是在嘉熙二年(1238)至嘉熙四年间完成的。例如“伤一”字函《甚希有经》卷末题记:“大宋国嘉兴府华亭县长人乡十九保下砂场第七灶衙西面北居住,奉/佛弟子唐思敬同母亲倪氏三娘、妻王氏三娘、男岘家眷等/情旨发诚心,施净财贰拾贯文省,恭入延圣院经坊,命工刊造/甚希有经一卷,功德追荐先考唐六十承事超升净土者,更乞/保扶家门清吉,人口安宁。时嘉熙三年七月日弟子唐思敬谨题。”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的卷末题记曰:“大宋国嘉兴府华亭县北郭追远庵道者顾觉臻/兹者发心回施长财捌拾贯文,恭入/平江府城东延圣院大藏经坊,刊造/无上依经上卷,永远流通圣教,所集功德回向/真如实际奉福三界万灵十方真宰法界冤亲同成种智者/嘉熙三年二月日道者顾觉臻谨题 干雕经版僧可晖、善成、可闲、法来、法澄、法升、志圆募缘/都劝缘住持释法超。”
“伤七”函《入法界体性经》刊工陈秀,其卷末题记曰:“大宋国嘉兴府华亭县长人乡十九保下砂南场第七灶居住,奉/佛弟子唐思明同妻瞿氏四十九娘、男大年家眷等,施官会肆拾伍阡/恭入碛砂延圣院,刊造大藏经入法界体性经一卷,所集功德上答四恩,下资三有者。嘉熙三年十二月干缘僧志圆题。”
《善恭敬经》刊工秀,卷末题记曰:“奉佛弟子张崈元贯武林新城永昌骆源,今寄嘉禾云间南郭太平桥北居住/每赖穹后覆载之恩,父母生成之德,无由报效,谨发诚心,施财三十贯,恭入/平江延圣院,刊造大藏善恭敬经一卷。所求善利报答四恩,资益三有,然愿法/界劳生同成佛道,更用资荐先考张五承事、先妣陈氏二太君、亡妻周氏百二娘子/同生佛界受胜妙乐,更乞忏悔崈累劫冤尤,现生重障。凡有过愆俱希洗净者/嘉熙二年十二月日干缘僧可闲、志圆谨题。”
我所见到的宋版《碛砂藏》卷末题记多类此,明确指出时间、刊经地点、刊经价格、施经者的地区及其缘由。元代的经卷末题记则不同于此,虽然内容似乎也包括了这几项,但功德主多为官宦,如管主八。
杨绳信先生已经注意到此,1984年曾发表文章《从〈碛砂藏〉刻印看宋元印刷工人的几个问题》,利用《法苑珠林》和《碛砂藏》发愿文,得到南宋刊工工价甚详。比如引用宝祐元年刊刻《法苑珠林》发愿文,曰:“《法苑珠林》第六十六卷,连意旨字共伍仟伍佰壹拾陆字,每字工钱伍拾文旧会,总计钱贰佰柒拾伍贯捌佰文旧会。所集功德,保佑六三娘身位常安,增延福寿,门阑法吉,宝眷康宁。凡在时中,吉祥如意者。”此条发愿文,不仅指出每字工价,还指出货币为旧会,必须依照南宋后期会子发行情况,方能折算实值。该文中另外一则引文系淳祐五年刊印《光明童子因缘经》发愿文,亦有字数、捐款数,推算之下,每字工价大约三十文。该文根据陕西省图书馆所存《碛砂藏》卷末发愿文,整理出十七种带有捐施款项及字数记载,以此知每字工价,非常清晰表现出北宋至南宋末年工价不断上涨,抑或说物价不断上涨,或是货币不断贬值之趋势。下表系移录自杨文:
《碛砂藏》部分经卷工价统计表
(续表)
(续表)
说明:凡注有“约”字者,系推算所得字数,未注“约”字者是照原文登录的。
我在葛斯德书库所见《碛砂藏》发愿文(上文所列举四种,其中两种未见诸杨绳信文章),并没有清晰记载字数,仅有捐施额度,不过根据该经字数,亦可以有大略估算,由于年代、地区与陕西省图书馆藏接近,故与杨文计算应无大出入。
根据《碛砂藏》刊工工价,反观前引《小畜集》卷末公文,该书全部雕造工价,至少一千六百贯,如该书印数为六百(以唐仲友刊印《荀子》《扬子法言》为例)。如此,便可以理解周伯范出千缗之资,印刷《承宣集》,的确是刊工、印刷费统统包括在内。
四 雕版印刷步骤与工价计算
佛经刊刻与印刷,通常是两步分别进行,尤其是民间或寺院刊经。先是广结善缘,募得善款,刊刻藏版,然后庋藏某寺,以便日后刷印。《赵城金藏》募款过程最具有传奇色彩,费尽辛苦三十年方成,于大定十八年(1178)先印一部进于朝廷,而后经版于大定二十一年运到北京,此后至少在金代有两次印刷,一次是大定二十九年(1189),一次是大安元年(1209)。《碛砂藏》刊刻过程更长,前后迁延数十甚至上百年,跨宋元两个朝代。
社会用书雕刊印刷情况近似,《宝庆四明志》“学校”章辟“书板”一节,记藏“《四明续志》三百三十幅”,又“《四明续志》四十五板”。说明某些官修书书版保存在学校,日后可以再次刷印。因此,刊工费用相对来说是一次性投资,而纸墨糊裱费于每次印刷时支付,刊工费用之回收,大概就体现在赁版费,显然与印数多少有关。宋版书行款多为半叶十行行十八字,每版以三百字计,每字工价就依十文计,每版即三贯钱。据上述《二俊文集》和《汉隽》《小畜集》刊造跋文,赁版费每版仅一文钱,差不多仅仅是保管费而已,其收回成本时日甚远。难怪唐仲友在台州刻书后,曾将部分书版担回家中。书版比较昂贵。
笔者认为,社会用书之刊雕印刷,与佛经印制过程相似,其刊造书版之费,与印刷之费分开计算,特别是经典著作,以倡导教化为主旨。尤其公使库刻书,资金雄厚,故投资在先;私人刊刻个人文集,为保存文泽,传之久远,亦不以营利为目的,故肯于投资。书籍出售时,刊版费用以赁版钱方式渐次回收,故书价以印刷费用为基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