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异
都夷香
《洞冥记》〔1〕云:“香如枣核,食一颗,历月不饥。或投水中,俄〔2〕满大盂〔3〕也。”
【注释】
〔1〕《洞冥记》:即《汉武帝别国洞冥记》,相传为汉代术士郭宪(活跃于王莽、刘秀时期,生卒年待考)所撰。《洞冥记》是一部志怪小说集,书中记载了与汉武帝有关的神怪和传说、奇闻逸事、神山仙境、丹方灵药,以及外国异方风土物产等,其中有关汉武帝和东方朔遇仙的奇闻多为他书所不载。《太平御览》引述《洞冥记》此段文字作“跋途阇者,胡人也,剪发裸形,不食谷,惟饮清水,食都夷香,如枣核。食一斤,则历月不饥。以一粒如粟大投清死晷,俄而满大盂也”。
〔2〕俄:一会儿。
〔3〕盂(yú):中国古代一种盛液体的器皿。
【译文】
《洞冥记》载:“都夷香如同枣核,吃一颗,一个月也不会饿。有人将其投入水中,一会儿大缸就满了。”
荼芜香
荼一作荃〔1〕。
王子年《拾遗记》〔2〕云:“燕昭王〔3〕时,广延国〔4〕进二舞人,王以荼芜香屑铺地四五寸,使舞人立其上,弥日无迹〔5〕。香出波弋国〔6〕,浸地则土石皆香,着朽木腐草莫不茂蔚〔7〕,以薫枯骨则肌肉皆生〔8〕。”又见《独异志》〔9〕。
【注释】
〔1〕荼一作荃:四库版《陈氏香谱》作“荼一作荼”,查《拾遗记》《名香谱》等多数文献均作“荃芜香”,《香乘》《独异志》等少数文献则作“茶芜香”,此处按多数文献改为“荼一作荃”。
〔2〕王子年《拾遗记》:王嘉(?—390),字子年,东晋时期生活在北方前秦、后秦政权的方士,主要作品有《牵三歌》和《拾遗记》。《拾遗记》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是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原书十九卷二百二十篇,由于苻秦之际的战乱而散失,后由南朝梁代的萧绮缀拾合成为一部,改编为十卷。前九卷记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异闻,多荒唐怪诞的神话和道听途说的传闻,末卷记录昆仑等八座仙山。
〔3〕燕昭王:即燕昭襄王姬平(前335—前279),是先秦燕国第三十九任国君,史称燕昭襄王,简称昭王或襄王,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
〔4〕广延国:据王嘉《拾遗记》载,广延国在燕国以北七万里,常常下青色的雪。
〔5〕迹:足迹。
〔6〕波弋国:郭宪《洞冥记》说“波祗国,亦名波弋国”,即下文进献“神精香”的国家。
〔7〕茂蔚:茂盛。
〔8〕肌肉皆生:四库版《陈氏香谱》作“肌肉皆香”,据《拾遗记》改之。
〔9〕《独异志》:唐人李亢(生卒年待考)所撰志怪小说集,原本十卷已散佚,传世本为三卷。书中记述了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各类传说和奇闻异事。其中部分内容如女娲兄妹结为夫妇、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等事,在目前发现的文献中是出处最早的。
【译文】
“荼”也写作“荃”。
王子年《拾遗记》载:“燕昭王在位时,广延国进献了两名舞蹈演员。燕昭王用荼芜香屑在地面铺上四五寸,让舞人立于其上,香屑上整日没有留下一点足迹。荼芜香出自波弋国,此香浸到地里,泥土和石头都有香气,枯朽的树木和腐烂的草一挨着它,没有不变茂盛的,用它来熏枯槁的骨头,肌肉都生长了出来。”《独异志》里也有记载。
【延伸阅读】
据《拾遗记》记载,燕昭王即位的第二年,北方的广延国向其进献了两名善于舞蹈的美人,一个名叫旋娟,一个名叫提谟,都生得玉质冰肌、体轻气馥,好不窈窕绰约。燕昭王用最上等的衣食招待她们,请她们住在最好的宫室中。
有一日,燕昭王登上崇霞台召见旋娟和提谟,一挥衣袖,两位便翩翩起舞。旋娟和提谟先后表演了三支舞蹈:第一支叫作《萦尘》,此名形容体态轻盈,可与浮尘相缭绕;第二支名为《集羽》,是说舞姿轻盈好像羽毛随风而动;最后一支称作《旋怀》,比喻肢体纤细,仿佛可以揣入袖中。三支舞毕,燕昭王又让人在庭中用各种宝贝铺出云霞、麒麟和凤凰的图案,称之为“麟文之席”,又在“席上”洒下四五寸的荼芜香香屑,让两位舞蹈家在上面表演。由于舞人的身体实在太轻了,遂有了“弥日无迹”的奇观。旋娟和提谟起舞之时,一只白鸾不时飞入,衔来一千支茎条,茎条在空中自己便开花结果,落在地上的又生根发芽,后来每年要收获一百次果实。
燕昭王又挥了挥衣袖,舞者便停止了舞蹈。昭王明白舞者乃神异之士,便让她们住在崇霞台,设下枕席以供寝宴,并派人日夜守卫。有人说,这两个舞者是九天玄女下凡所化的,因为燕昭王喜好神仙之术。之后,就没有人知道旋娟和提谟在哪儿了,传说汉水、长江、伊水和洛水的水边都出现过她们的踪迹,但莫衷一是,总归,云游天下便对了。
辟寒香
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皆异国所献。《杜阳杂编》〔1〕云:“自两汉至皇唐,皇后、公主乘七宝辇〔2〕,四面缀五色玉香囊,中贮上四香,每一出游则芬馥满道。”
【注释】
〔1〕《杜阳杂编》:唐代苏鹗(生卒年不详)所撰笔记小说集。由于作者居住在武功杜阳川,故题作《杜阳杂编》。书共3卷,杂记唐代宗至唐懿宗十朝事,尤其有许多关于海外珍奇宝物的叙述,所载故事颇多荒诞。
〔2〕七宝辇:旧时皇帝坐的用多种宝物装饰的车。
【译文】
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都是外国所进献的。《杜阳杂编》载:“从两汉到皇唐,皇后、公主乘坐七宝辇,辇的四面装饰有五色玉香囊,香囊中藏有上述四种香,每次出游,都芳香满道。”
【延伸阅读】
实际上,《杜阳杂编》所讲的是唐代同昌公主的故事。同昌公主是唐懿宗最喜爱的女儿,公主出嫁当天,唐懿宗几乎倾尽国库来为公主置办嫁妆。在《杜阳杂编》所列出的长长的嫁妆名单中,有珍珠连缀而成的连珠帘,有海外奇异鸟骨所造的却寒帘,有诸多宝物合成的鹧鸪枕,有攒集羽毛编成的翡翠匣,有绣满三千鸳鸯,华丽无比的神丝绣被……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以至于书中赞叹:“自两汉至皇唐,公主出降之盛,未之有也。”
同昌公主当时乘坐的七宝步辇,四面都装饰有五色香囊,囊中除了存放有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之外,还间杂了龙脑金屑。香囊表面是水晶、玛瑙、犀角雕镂而成的龙凤花饰,再贴上珍珠玳瑁,用金丝作为流苏。每每行至大街上,除了满路的芬馥以外,那一片珠玉的晶莹,都足照得观者目眩。
【名家杂论】
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和金凤香,与同昌公主众多瑰宝级的嫁妆齐列,自然也是当时非常著名的香品。例如辟寒香,据传来自南洋丹丹国,有着“室中焚之,虽大寒必减衣”(《玉芝堂谈荟》)、“一佩而遍室俱暖”(《林下诗谈》)的奇异功效。辟邪香,据明代书画家马愈所撰《马氏日抄》记载,又称特迦香,“佩服之身体常香,神鬼畏伏其香,经百年不坏”,“爇粒米许,其香闻于邻屋,经四五日不歇”。瑞麟香直到宋代,仍是宴席上的宠儿,诗人们用“瑞麟香软飞瑶席,吟仙笑陪欢宴”“瑞麟香软玉芙蓉,画蜡凝辉到晓红”等诗句,凝固了当时的场景。至于金凤香,由于材料的缺乏,暂时还无法揭开其谜底。
这四种香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在同昌公主所有的嫁妆中,有一支九玉钗,上面刻有九只鸾凤,色各不同,并刻有两字,曰“玉儿”,“工巧妙丽,殆非人工所制”。这支钗是金陵人进献的,公主当初重酬了进献者。后来有一天,公主梦到一个女子,女子说:“南齐的潘淑妃将要来取九玉钗。”有人说,玉儿正是潘淑妃的小名。之后公主便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人世,年方二十。唐懿宗十分悲痛,下令处死了医官韩宗卲等二十余人,其亲族三百余人也锒铛入狱。懿宗思念公主不能自已,以仙音烛赐安国寺,冀追冥福。又令宫中伶人李可及创作了《叹百年》,闻者皆悲。公主死后不久,懿宗也驾崩,一先一后正应了“同昌”之号。
月支香
《瑞应图》〔1〕云:“天汉二年〔2〕,月支国〔3〕进神香。武帝取视之,状若燕卵,凡三枚,似枣。帝不烧,付外库〔4〕。后长安中大疫,宫人得疾,众使者请烧香一枚,以辟疫气。帝然〔5〕之,宫中病者差〔6〕。长安百里内闻其香,积数月不歇。”
【注释】
〔1〕《瑞应图》:相传由南朝梁代人孙柔之所撰,全书共十卷,主要记载了天地瑞应之事。所谓瑞应,是指瑞兆降临以应帝德。古人相信对于有德行的皇帝,上天将会降下祥瑞来呼应。
〔2〕天汉二年:天汉(前100—前97)是汉武帝使用的第八个年号,天汉二年即公元前99年。
〔3〕月(ròu)支国:即月氏国,西域古国。月氏一族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后败于匈奴和乌孙而迁徙到中亚地区,其巅峰时期曾建立贵霜帝国,与当时汉朝、罗马、安息并列。
〔4〕外库:宫外的仓库。与内库相对。
〔5〕然:同“燃”。
〔6〕差(chài):病愈。后作“瘥”。
【译文】
《瑞应图》载:“天汉二年,月支国进献神香。汉武帝取香观看,其形状如同燕子的卵,一共三枚,好像枣子一样。汉武帝没有焚它,而是交付给宫外的府库。后来,长安城里起了大瘟疫,宫中得病的人很多,月支国使者请求烧一枚神香,以驱除瘟疫之气。皇帝遂将香点燃,宫中生病的人都康复了。长安城百里之内都能闻到其香气,聚集数月也不消散。”
振灵香
《十洲记》〔1〕云:“生西海中聚窟洲,大如枫,而叶香闻数百里,名曰返魂树。伐其根于玉釜〔2〕中,取汁如饴〔3〕,名曰惊精香,又曰振灵香,又曰返生香,又曰马积香,又曰郄死香,一种五名,灵物也。死者未满三日,闻香气即活。延和〔4〕中,月氏〔5〕遣使贡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葚。”
【注释】
█鸭炉
形制多作鸭状,故名。一般放置于卧室使用。宋代范成大《西楼秋晚》诗:“晴日满窗凫鹜散,巴童来按鸭炉灰。”
〔1〕《十洲记》:神话志怪小说集,全名《海内十洲记》,旧本题西汉东方朔撰,或为后人假托其名。《十洲记》记载了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十洲记》描写了许多异域奇物,同时保存了不少神话及仙话材料。
█古代女子焚香图
〔2〕釜(fǔ):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
〔3〕饴:用麦芽制成的糖浆。
〔4〕延和:汉武帝第十个年号,即公元前92—前89年。
〔5〕月氏: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月氐”,显误,改之。
【译文】
《十洲记》载:“振灵香生长在西海中的聚窟洲,其树大如枫,叶有香气,数百里都能闻到,名叫返魂树。砍伐返魂树树根,放置于炊器中,取出的如同麦芽糖浆一样的树汁,叫作惊精香,又叫振灵香、返生香、马积香、郄死香,同一种香而有五个名字,是一种珍奇神异之物。去世未满三日的人,闻到香气即能复活。延和年间,月氏国派遣使者进贡此香,重约四两,大如雀卵,色黑如桑葚。”
【延伸阅读】
《十洲记》记载的西海聚窟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据此书描述,这个谜一般的地方住着无数的仙人和灵官,广布着他们的宫门殿宇,同时还栖息着狮子、辟邪、凿齿、天鹿和长牙铜头铁额之兽等神奇的动物。聚窟洲上有一座大山,形状像鸟,又像人,所以叫作神鸟山,返魂树即是这座山的特产。
返魂树有一个神奇的特点,当人用手指敲其树干,会自动发出群牛吼叫一样的声音,震人心神。惊精香是用返魂树的树根,微火煎制而成的糖浆状黑色液体。李时珍认为,惊精香与上一条的月支香同属一种,所以将两种香在《本草纲目》中同归一条。对于“死者未满三日,闻香气即活”的说法,李时珍虽然觉得有些怪诞,但依然留出了余地,他说“理外之事,容或有之,未可便指为缪也”,体现了其对未知的敬畏。
神精香〔1〕
《洞冥记》云:“波岐国献。神精香,一名筌蘼草,一名春芜草。一根百条,其枝间如竹节柔软,其皮如丝,可以为布,所谓春芜布,亦曰香筌〔2〕布。又曰如冰纨〔3〕,握之一片,满身皆香。”
【注释】
〔1〕神精香:叶庭珪《名香谱》认为神精香即前文的荼芜香。
〔2〕筌:同“荃”,香茸。
〔3〕冰纨:洁白的细绢。
【译文】
《洞冥记》载:“波岐国进献了神精香。神精香又名筌蘼草、春芜草。一株根上生百根茎条,茎条之间像竹枝一样交叉着,神精香的茎节柔软,草皮如同丝一般,可以织成布,称之为春芜布,也叫作香筌布。也有人说春芜布如同洁白的细绢,将一片春芜布握在手中,满身都是香气。”
脐香〔1〕
《酉阳杂俎》云:“出波斯国,拂林呼为顶勃梨咃。长一丈余,围一尺许〔2〕,皮色青,薄而极光净,叶似阿魏〔3〕,每三叶生于条端,无花结实。西域人常以八月伐之,至冬抽新条,极滋茂〔4〕,若不翦除,反枯死。七月断其枝,有黄汁,其状如蜜,微有香气,入药疗百病。”
【注释】
〔1〕(bié)脐香:波斯语birzai的汉译,为伞形科植物白松香的树脂,原产于叙利亚、波斯。
〔2〕围一尺许:四库版《陈氏香谱》作“一尺许”,据《酉阳杂俎》增“围”字。
〔3〕阿魏: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或阜康阿魏的树脂。
〔4〕滋茂:生长茂盛。
【译文】
《酉阳杂俎》载:“脐香出自波斯国,拂林国称之为顶勃梨咃。脐香树高一丈多,树围一尺多,青色的树皮较薄但极为光滑干净,叶子如同阿魏,常有三片叶子生于枝条的顶端,不开花就能结果。西域人常常在八月砍伐树枝,到了冬天便抽出新条,并长得极为茂盛,可是如果不剪除树枝,树反而会枯死。七月砍断树枝,有黄色的汁液渗出,性状如同蜂蜜,发出微微的香气,入药可以治疗百病。”
兜末香〔1〕
《本草拾遗》云:“烧之去恶气,除病疫。”《汉武故事》〔2〕云:“西王母降,上烧是香。兜渠国〔3〕所献,如大豆。涂宫门,香闻百里。关中大疫,死者相枕藉〔4〕,烧此香,疫即止。”《内传》〔5〕云:“死者皆起。”此则灵香,非中国所致。
【注释】
〔1〕兜末香:《证类本草》《图经衍义本草》作“兜木香”。
〔2〕《汉武故事》:又名《汉武帝故事》,志怪小说,共一卷,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不早于魏晋,记载汉武帝从出生到死茂陵的传闻逸事。
〔3〕兜渠国:其国不详,或为传说所杜撰国名。
〔4〕枕藉(jiè):横七竖八地躺在一起。
〔5〕《内传》:或为《汉武帝内传》。神话志怪小说,共一卷,后人伪托班固或葛洪之名所作。故事同样自汉武帝出生时写起,直至其殡葬。书中道教意味浓郁,对西王母下降会武帝之事描叙极为详尽。
【译文】
《本草拾遗》载:“烧兜末香能去恶气,除病疫。”《汉武故事》载:“西王母降临时,汉武帝烧的就是此香。此香乃兜渠国所进献,形状如大豆。涂在宫门上,香气百里内可闻。关中地区发生大瘟疫,病死的人杂乱相枕,焚烧此香,瘟疫便停止了。”《内传》载:“死去的人都活过来了。”此灵香,不是在中国能得到的。
沉榆香〔1〕
《封禅记》〔2〕云:“黄帝列珪玉〔3〕于兰蒲席上,然沉榆香,舂〔4〕杂宝为屑,以沉榆胶和之若泥〔5〕,以分尊卑华夷之位。”
【注释】
〔1〕沉榆香:其植物来源待考。
〔2〕《封禅(shàn)记》:较为著名的《封禅记》有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侍官马第伯所作的《封禅仪记》(史称《汉封禅记》),以及宋真宗赵恒命令文臣丁谓、李宗谔等人编修的《大中祥符封禅记》。黄帝燃沉榆香的典故最早出自东晋时期的《王子年拾遗记》,该书注明此事出自《封禅记》。因此此处《封禅记》可能是指已经散佚的《汉封禅记》。
〔3〕珪(guī)玉:即玉圭(guī),是古代帝王和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也称作“珪”,长条形,上尖下方,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4〕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5〕和之若泥:《拾遗记》作“和之为泥以涂地”。
【译文】
《封禅记》载:“黄帝将玉圭排列在兰草和蒲草做成的席子上,点燃沉榆香,再将各种宝物捣为碎屑,用沉榆香胶调和成泥,用来区分尊卑华夷的地位。”
千亩香
《述异记》云:“南郡〔1〕有千亩香林,名香往往出其中。”
【注释】
〔1〕南郡:始置于秦朝,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州),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治所在湖北公安,唐代更名为江陵郡。
【译文】
《述异记》载:“南郡有千亩香树林,名香往往出于其中。”
█《清献焚香》
焚香最初的作用是用于祭祀,后来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应用。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认为,通过焚香可以使自己所信仰的那个神能够收到我们所表达的愿望。
沉光香
《洞冥记》云:“涂魂国贡,暗中烧之有光,而坚实难碎,太医院〔1〕以铁杵舂如粉而烧之。”
【注释】
〔1〕太医院:古代专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的医政及医疗保健组织。
【译文】
《洞冥记》载:“沉光香由涂魂国所贡,黑暗中燃烧会发光,沉光香坚实难碎,太医院用铁杵将其捣成粉状来烧。”
十里香
《述异记》云:“千年松香,闻于十里。”
【译文】
《述异记》载:“十里香是千年松香,隔十里都能闻到。”
威香
孙氏《瑞应图》云:“瑞草,一名威蕤〔1〕,王者礼备〔2〕,则生于殿前。”又云:“王者爱人命,则生。”
【注释】
〔1〕威蕤(ruí):百合科植物玉竹,根可入药。
〔2〕备:尽。
【译文】
孙氏《瑞应图》载:“此香为瑞草,又名威蕤,王者尽了应尽之礼,才会出生在殿前。”又载:“王者爱惜人命,才会长出来。”
返魂香
洪氏云:“司天主簿〔1〕徐肇,遇苏氏子德哥者〔2〕,自言善合返魂香,手持香炉,怀中取如白檀末撮〔3〕于炉中,烟气袅袅直上,甚于龙脑。德哥微吟曰:‘东海徐肇欲见先灵,愿此香烟用为导引,尽见其父母曾高〔4〕。’德哥云:‘但死八十年已前则不可返矣。’”
【注释】
〔1〕司天主簿:司天监的主簿。司天,即司天监,是掌管观察天文、推算历法的中央机构。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2〕苏氏子德哥者:即名叫苏德哥的人。
〔3〕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4〕曾高:曾祖。
【译文】
洪刍说:“司天主簿徐肇,遇到一个叫苏德哥的人,说自己擅长合成返魂香。苏德哥手持香炉,从怀中取出像白檀一样的粉末撮细置于炉中,烟气袅袅直上,比龙脑香更好。德哥念咒说:‘东海徐肇想要见到先祖的灵魂,希望此香的烟气能够用来作为引导,全部见到他的父母曾祖。’德哥说:‘只是,八十年前去世的就不能回来了。’”
【延伸阅读】
返魂香的传说在古代有多个版本,有时是一种单独的香药,有时又是一种和香。返魂香被收录进《海药本草》《证类本草》等著作,最初可能是一种驱除瘟疫、使人摆脱假死状态的香药,后来逐渐演变为起死回生、招灵降魂的仙药。
苏德哥与返魂香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文臣钱易的《洞微志》中。据说司天主簿徐肇年幼失去双亲,所以很希望能够拜祭父母和曾祖。恰好苏德哥经常给员外们调制返魂香,于是便对徐肇说,等到半夜来吧。到了夜半时分,苏德哥用返魂香作起法来,念完咒语后不久,惊风拂动幕帘,徐肇的曾祖父母竟然全出现了。徐肇哭泣而拜,细细看了看亲祖,衣冠装束和真的一模一样。至亲们对他说:“今日这样美好的聚会,实在太难得了。”饮完酒后,亲人们徐徐走出帘幕,便化为烟雾飘走了。
茵墀(chí)香
《拾遗记》云:“灵帝熹平三年〔1〕,西域所献,煮为汤,辟疠。宫人以之沐浴,余汁入渠,名曰流香之渠。”
【注释】
〔1〕灵帝熹平三年:即174年。熹平(172—178)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个年号。
【译文】
《拾遗记》载:“茵墀香是灵帝熹平三年西域所献,煮成汤汁,可辟除戾气。宫里人用它来沐浴,剩下的汤汁则倒入沟渠,叫作流香之渠。”
千步香〔1〕
《述异记》云:“出海南,佩之香闻千步也。今海隅〔2〕有千步草,是其种也。叶似杜若而红碧相杂。”
《贡籍》〔3〕云:“日南郡〔4〕贡千步香是也。”
【注释】
〔1〕千步香:其植物来源待考。
〔2〕海隅:海角,常指僻远的地方。
〔3〕《贡籍》:可能是记载贡献之事的名册。
〔4〕日南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设于今越南中部的行政单位。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太阳从北面照射,因而日影在南,故称“日南”。东汉后期,日南郡南部占婆国兴起,不断侵犯蚕食日南郡,遂于南齐以后撤废。
【译文】
《述异记》载:“千步香出自南海,佩戴起来香气千步外都能闻到。如今海角处也有千步草,就是这种,叶子似杜若而红绿相杂。”
《贡籍》载:“日南郡所贡的千步香就是这个。”
飞气香
《三洞珠囊〔1〕·隐诀》云:“真檀之香,夜泉玄脂、朱陵〔2〕飞气之香,返生之香,真人所烧之香。”
【注释】
〔1〕《三洞珠囊》:道教类书,唐代道士王悬河(生卒年不详)所修。该书辑录了二百一十二种三洞道书精要,故名《三洞珠囊》。内容多系古代神话故事及南北朝以前道士事迹,也辑录有关于内外丹和斋仪戒律等内容。该书保存了不少已佚失的道书,为研究唐以前道教史的重要文献。
〔2〕朱陵:朱陵洞天,道家所称三十六洞天之一,在南岳衡山。
【译文】
《三洞珠囊·隐诀》载:“真檀之香,夜泉玄脂、朱陵飞气之香,返生之香,是真人所烧之香。”
█佚名 《香炉、狮子、凤凰图》
五香
《三洞珠囊》云:“五香树,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一叶开五节,五五相对,故先贤名之。五香之末烧之十日,上彻九皇〔1〕之天。即青目香〔2〕也。”《杂修养方》〔3〕云:“五月一日取五木煮汤浴,令人至老鬓发黑。”徐锴〔4〕注云:“道家以青木为五香,亦名五木。”
【注释】
〔1〕九皇:道教神名。传说天、地、人各有三皇,总为九皇,包括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和六御(中央玉皇大帝、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南方南极长生大帝、东方东极青华大帝、西方太极天皇大帝、大地之母)。
〔2〕青目香:即青木香。
〔3〕《杂修养方》:其书不详,待考。
〔4〕徐锴(920—974):南唐文字训诂学家。
【译文】
《三洞珠囊》载:“五香树,一株有五根,一茎有五枝,一枝有五叶,一叶开五节,五五相对,所以先贤称为五香。燃烧五香粉末十日,烟气能上达九皇所在的天界。五香即是青目香。”《杂修养方》载:“五月一日取五木香来煮汤沐浴,能使人到了老年仍然鬓发乌黑。”徐锴注称:“道家把青木香当作五香,也叫作五木香。”
石叶香
《拾遗记》云:“此香迭迭〔1〕如云母〔2〕,其气辟疠。魏文帝时,题腹国〔3〕所献。”
【注释】
〔1〕迭迭:即叠叠,层层相加的样子。
〔2〕云母:铝硅酸盐矿物,具有层状构造。
〔3〕题腹国:其国待考。
【译文】
《拾遗记》载:“这种香层层叠叠如同云母,其香气可以辟除戾气。魏文帝时题腹国所进献。”
祗精香
《洞冥记》云:“祇精香,出涂魂国,烧此香魑魅〔1〕精祇〔2〕皆畏避。”
【注释】
〔1〕魑(chī)魅(mèi):山神。
〔2〕祇(qí):地神。
【译文】
《洞冥记》载:“祗精香出自涂魂国,烧起此香地上的神鬼精怪都会畏惧而躲避。”
雄麝香
《西京杂记》〔1〕云:“赵昭仪〔2〕上姊飞燕〔3〕三十五物,有青木香、沉木香〔4〕、九真〔5〕雄麝香。”
【注释】
〔1〕《西京杂记》: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系指西汉都城长安。该书记录西汉杂史,既有历史,亦有许多遗闻逸事,“昭君出塞”“卓文君私奔”等故事均首出其中。作者未有定论,一云汉代刘歆,一云东晋葛洪。
〔2〕赵昭仪:赵合德(?—前7),即赵飞燕的妹妹。飞燕入宫后受成帝宠爱,因而援引其妹赵合德入宫随侍汉成帝,后来赵飞燕立为皇后,赵合德被立为昭仪。
〔3〕飞燕:即赵飞燕(前45—前1),汉成帝皇后,原名宜主,因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故人称“飞燕”。
〔4〕沉水香: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沉木香”,显误,据洪刍《香谱》改。
〔5〕九真:即九真郡,古代中国行政区名,位于今越南中北部。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前111)置此郡,治胥浦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西北十余里),属交州。后唐长兴二年(931),交趾土将杨廷艺起兵驱逐南汉在交州的势力,其后九真归于独立的越南。
【译文】
《西京杂记》载:“赵昭仪进献其姐姐赵飞燕的三十五件物品中,有青木香、沉水香和九真郡的雄麝香。”
【延伸阅读】
赵氏姐妹的野史故事在古代流传甚广,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编撰的传奇小说《艳异编》援引《西京杂记》,完整罗列了赵合德为了恭贺其姐飞燕荣膺皇后而特别赠予的三十五件宝物。从这些宝物的名单,可以瞥见当时上层社会奢侈品的丰富程度,它们分别是:金华紫轮帽、金华紫罗面衣、织成上襦、织成下裳、五色纹绶、鸳鸯袜、鸳鸯被、鸳鸯褥、金错绣裆(用金线绣成图案花纹的背心)、合欢圆珰(耳环)、五色文玉环、七宝綦履、同心七宝钗、黄金步摇(头饰)、琥珀枕、龟文枕、珊瑚、玛瑙、云母扇、孔雀扇、翠羽扇、九华扇、五明扇、回风扇、云母屏风、琉璃屏风、五层金博山香炉、椰叶席、同心梅、含枝李(水果)、青木香、沉水香、香螺卮(香螺做成的酒杯)、九真雄麝香和七枝灯。
蘅芜香
《拾遗记》云:“汉武帝梦李夫人〔1〕授以蘅芜之香,帝梦中惊起,香气犹着衣枕,历月不歇。”
【注释】
〔1〕李夫人(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妹。汉武帝刘彻的宠妃。
█〔清〕任薰 《瑶池霓裳图》
该画作是一幅设色画。图中瑶池之上云雾、香气弥漫,众仙女正吹奏各种乐器,仙乐袅袅中,王母乘着彩凤,从云端徐徐降落。画面淡雅空灵,隽永秀美。
【译文】
《拾遗记》载:“汉武帝梦见李夫人赠予他蘅芜之香。皇帝梦中惊醒,香气仍然留在睡衣和枕头上,经过一个月也没消失。”
【名家杂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据《史记》记载,李夫人的出现与这首传世名曲密切相关。当她的兄长李延年翩翩起舞、吟唱此曲时,汉武帝在一旁暗自叹息:“唱得真好啊!可世上真有这样的美人吗?”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便对汉武帝说:“李延年有一个非常擅长舞蹈的妹妹。”武帝便召见李夫人,发现她确实妙丽善舞,心里极喜欢,便将她纳为妃子。
可惜李夫人红颜薄命。在她去世之后,汉武帝思念之至。据东晋王嘉《拾遗记》描述,汉武帝失去李夫人后,常于池中泛舟,让女伶唱起自己所作的表达思念的曲子,闻声悲不自已。于是侍者进献美酒供汉武帝消愁,武帝饮醉,卧于延凉室之中,遂梦到李夫人赠予蘅芜之香,延凉室也因此改名为“遗芳梦室”。从此武帝夜夜渴望再梦李夫人,但自那以后,李夫人再也没有在梦中出现。
于是武帝召见一位名叫李少君的方士,问其是否有方法让自己与李夫人相见。李少君说:“方法是有的,在暗海之中,有一种像羽毛一样轻盈的‘潜英之石’,其色正青,天寒的时候石头是温暖的,天热的时候石头是冰凉的,用这块石头雕刻人形,与真人无异。这块石头能够让李夫人的魂魄依附,并且能翻译人的语言,不过只能听出声音,却感觉不到气息的流动。并且,人只能遥遥望一下,不能在同一帐中相见。”
汉武帝按照李少君所说的方法,耗费十年光阴和千名水手,寻到潜英之石,命工匠按照李夫人的画像刻好,放在轻纱帷幕之中,果然如李夫人再世。汉武帝非常高兴,想要走近上去,却被李少君拦阻:“那石上有毒,宜远观而不可逼近。陛下万乘之躯,不要被精魅之物迷惑!”汉武帝采纳了李少君的建议。
见过李夫人石像后,李少君便将石像打碎成粉,做成药丸让武帝服下,从此汉武帝再也没有梦到李夫人,于是修筑了一座梦灵台,每年祭祀这位佳人。
蘅薇香
贾善翔《高道传》〔1〕云:“张道陵〔2〕母夫人〔3〕自魁星〔4〕中〔5〕蘅薇香,授之遂感而孕。”
【注释】
〔1〕贾善翔《高道传》:贾善翔(1086—?)为北宋著名道士,号“蓬丘子”,著有《高道传》十卷,收集百余名高道事迹,其书已佚。
〔2〕张道陵(34—156):道教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张天师,著有《老子想尔注》,与葛玄、许逊、萨守坚并称道教四大天师。
〔3〕母夫人: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4〕魁星:中国古代星宿名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
〔5〕中:得到。
【译文】
贾善翔《高道传》载:“张道陵的母亲从魁星那里得到蘅薇香,魁星将香授予她,于是张母感应而受孕。”
【延伸阅读】
蘅薇香之于张天师,就如同乳香和没药之于耶稣基督。前者是真人降世前的征兆,后者是圣人降世后的赠礼,总之在各自的宗教中,它们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元人赵道一编撰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张道陵的母亲最初梦见天神从北斗魁星下凡,落地有一丈之高。这位身穿绣衣的天神赠予她蘅薇之香。醒来之后,张夫人觉得衣服和居室都有奇异的香气,几个月都不消散,后来便有了身孕,并在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的正月十五诞下了张道陵。当时,黄色的祥云覆盖了房间,紫色的瑞气充盈着庭院,屋里的光线和气体如同日月辉映。分娩之时,张夫人又嗅到了蘅薇香气,十天之后方才消失。
基于这个传说,道教对蘅薇之香不吝溢美之词。《诸师圣诞冲举酌献仪》收罗了张天师生辰日的祭文,写道:“天上蘅薇,记千载生仙之旦;人间蕉荔,表一时庆圣之心。”北宋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写下《瑶台月·元宵庆赏》一词,专门祝颂张天师诞辰,其中“蘅薇香满元宵景,耀天目,神光如镜”,描绘的正是天师在芬芳中诞生的神话场景。
文石香
洪氏说:“卞山在潮州,山下产无价香。有老姥〔1〕拾得一文石,光彩可玩〔2〕,偶坠火中,异香闻于远近,收而宝之,每投火中,异香如初。”
【注释】
〔1〕老姥:老妇人。
〔2〕玩:把玩。
【译文】
洪刍说:“卞山在潮州,山下出产十分宝贵的香料。有老妇人捡到一块有花纹的石头,光泽绚丽可供把玩。一次石头偶然掉进火里,奇异的香气远近都能闻到,于是收藏起来当作宝贝。每次再将它投进火中,会发出刚开始一样的异香。”
金香
《三洞珠囊》云:“司命君王易度〔1〕诞〔2〕游于东坂广昌之域,长乐之乡,天女灌以平露金香、八会之汤、珍琼凤玄脯。”
【注释】
〔1〕司命君王易度:道教神仙南极长生司命君,俗称“南极仙翁”或“寿星”,王为其姓,易度为其字。
〔2〕诞: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游”,查《三洞珠囊》《云笈七签》等道书均作“诞”,故改之。
【译文】
《三洞珠囊》载:“司命君王易度诞生在东坂的广昌之域、长乐之乡,天女用平露金香、八会之汤、珍琼凤玄脯为他灌洗。”
百和香
《汉武内传》〔1〕云:“帝于七月七日设坐殿上,烧百和香,张罽〔2〕锦幛〔3〕,西王母乘紫云车而至。”
【注释】
〔1〕《汉武内传》:即《汉武帝内传》,参见“兜末香”条相关注释。
〔2〕罽(jì):用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
〔3〕锦幛:色彩鲜明华丽的整块布帛。
【译文】
《汉武帝内传》载:“武帝于七月七日在殿上安置座席,焚烧百和香,铺开毛毡和锦幛,西王母乘坐紫云车而来。”
【延伸阅读】
百和香,顾名思义,是由许多种香料和合而成的。《太平御览》引《汉武内传》说,汉武帝七夕之日等待同西王母幽会时,“以紫罗荐地,燔百和香,燃九微灯”。南朝梁代官员何逊所撰《何水部集》有《七夕》一诗,描绘的就是这个故事:“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和香。来欢暂巧笑,还泪已沾妆。依稀如洛汭,倐忽似高唐。别离未得语,河汉渐汤汤。”与何逊同代的吴均作有《行路难》一诗,其中也有名句“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与都梁”。可见,南朝时期百和香已是有名的香品。唐代药学家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载有百和香的具体制法:“沉水香五两,甲香、丁子香、鸡骨香、兜娄婆香各二两,薰陆香、白檀香、熟捷香、碳末各二两,零陵香、藿香、青桂皮、白渐香、青木香、甘木香各一两,雀头香、苏合香、安息香、麝香、燕香各半两,上二十味末之,酒漉令软,再宿,酒气歇,以白蜜和,纳瓷器中,蜡纸封,勿令泄,冬月开取用,大佳。”
金香
《洞冥记》云:“金日〔1〕既入侍,欲衣服香洁,变膻酪〔2〕之气,乃合一香以自熏,武帝亦悦之。”
【注释】
█〔明〕杜堇 《仕女图》(局部)
《仕女图》长卷,笔法简洁,意境生动。画中描绘了明代宫廷女子的生活,她们穿着艳丽的服饰,涂抹名贵香粉,体现了宫廷女性的优雅与富贵。
〔1〕金日(dī)(前134—前86),西汉名臣,匈奴休屠王太子。霍去病西破匈奴,单于想要杀掉打败仗的昆邪、休屠二王,二王遂打算降汉。行动前休屠王后悔,昆邪王杀掉休屠王率部投降,时年14的金日随之沦为汉朝官奴,以养马为业。一日汉武帝在宫中宴游享乐,诏令阅马助兴,看到金日“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感到很惊讶,就问起金日的情况。得知金日身世后,汉武帝赐金日汤沐和衣冠,拜为马监,之后升迁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金日谨言慎行,深受武帝信任。汉武帝驾崩前,托大臣霍光与金日辅佐汉昭帝。昭帝即位后,金日担起重任,鞠躬尽瘁,死后谥号曰敬,陪葬茂陵。
〔2〕膻酪:带膻味的奶酪。
【译文】
《洞冥记》载:“金日已经入朝侍奉,想让衣服芳香洁净,改变身上膻味奶酪的味道,便合成一种香来熏自己,武帝也对此感到高兴。”
百濯香
《拾遗记》云:“孙亮〔1〕为宠姬四人合四气香,皆殊方〔2〕异国所献。凡经践蹑〔3〕宴息〔4〕之处,香气在衣,虽濯浣〔5〕,弥年不散,因名百濯香。复因其室曰思香媚寝。”
【注释】
〔1〕孙亮(243—260):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
〔2〕殊方:远方。
〔3〕践蹑(niè):踩踏、行走。
〔4〕宴息:宴乐和安居。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安息”,据《拾遗记》改。
〔5〕濯(zhuó)浣(huàn):洗涤衣物。
【译文】
《拾遗记》载:“孙亮为四名宠姬调和的四气香,都是远方异国所进献的。凡是经过她们行走、宴会、休息的地方,香气沾到衣服上,即使洗涤香气也终年都不消散,所以名叫百濯香。她们的居室也因此被称为思香媚寝。”
【延伸阅读】
据《王子年拾遗记》记载,吴王孙亮制作了一面精致的琉璃屏风,极薄且晶莹透澈。每当清朗的月夜,孙亮便舒展屏风,与四位爱姬坐于其内,谈风赏月。从屏风外面往里望,透明得仿佛没有东西隔挡一般,而妙就妙在屏风虽通透如此,香气却不会外泄。吴王的四位爱姬都生得国色天香,分别名叫朝姝、丽居、洛珍和洁华。就在这座屏风内,孙亮利用远方海国的贡物为四位爱姬分别制作了四种香。香气沾衣,百浣不歇,因而有百濯香之名。因为香最初是为四位爱姬而制作的,因此人们也用美人的名字来分别称呼“四气香”为朝姝香、丽居香、洛珍香和洁华香。孙亮每次外出,都会带着四位美人同车同席。仆人们在侍奉四位美人的时候,须得按照上述名字的次序先后服侍,不容有乱。
芸辉香
《杜阳杂编》:“元载〔1〕造芸辉堂。芸辉者,香草也,出于阗〔2〕国,其白如玉,入土不朽,为屑以涂壁。”
【注释】
〔1〕元载:中唐大臣,唐代宗时曾任宰相。
〔2〕于阗(tián):西域古国名,在今之新疆和田。
【译文】
《杜阳杂编》载:“元载建造了芸辉堂。芸辉是一种香草,出自于阗国,白色如同玉石,入土不会腐烂,制成碎屑可以涂墙壁。”
九和香
《三洞珠囊》云:“天人玉女捣罗天〔1〕香,持擎玉炉,烧九和之香。”
【注释】
〔1〕罗天:即大罗天,是道教“三十六天”体系中的最高天,为元始天尊的道场。
【译文】
《三洞珠囊》载:“天上的神仙和仙女手捣罗天香,拿着擎玉炉,烧九和香。”
【延伸阅读】
九和香并非传说中的香料,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法箓部仪》(据学者考证,或成书于南朝晚期)便提到了九和香,说这种香焚烧之后能飘到九里之外,令神明充分地察觉到烧香者的诚意。《法箓部仪》记载了这种古老合香的配方,乃是用沉木香一斤、青木香三两、甲香三两、熏陆香一斤、詹唐香三两、燮香(燮,调和之意,燮香可能本身就是一种和香)一斤、青渐香(其香不详)一斤、雀头香一斤、大干枣二十枚等九味不同的原料,用白蜜调和,使它们黏结在一起,再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封存三天三夜精制而成。这种香的合成法通常是宗派内部交流而不随意外传的,焚烧之法亦有讲究,需要将此香与各种丹药合在一起点燃,再分放在不同的容器中,确保气体不泄漏,如此才能招引神明。
罽宾〔1〕香
《卢氏杂说》〔2〕:“杨牧〔3〕尝召崔安石〔4〕,食盘前置香一炉,烟出如楼台之状。崔别闻一香,似非炉烟,崔思之,杨顾左右,取白角〔5〕碟子,盛一漆球子,呈崔曰:此罽宾国香,所闻即此香也。”
【注释】
〔1〕罽(jì)宾:中亚古国名。罽宾是古希腊人对喀布尔河(位于阿富汗东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称呼,自汉至唐,罽宾的范围大致为卡菲里斯坦(位于阿富汗东部)至喀布尔河中下游之间的河谷平原,某些时期可能包括克什米尔西部。
〔2〕《卢氏杂说》:唐人卢言所撰,其人生平不详。
〔3〕杨牧(生卒年不详):唐代官员,曾任宣州观察使。
〔4〕崔安石(生卒年不详):唐代官员,曾任藁城尉。
〔5〕白角:白色牛角。
【译文】
《卢氏杂说》记载:“杨牧曾经召见崔安石,在食盘前放置了一炉香,香烟从炉中出来,如同楼台的形状。崔安石又闻到另一股香气,似乎并非炉中香烟。崔氏正在想怎么回事,杨牧左顾右盼,取出一个白色牛角做的碟子,盛着一个漆色的球,给崔安石看,说:‘这是罽宾国的香,你所闻到的就是这种香。’”
拘物头花〔1〕香
《唐实录》〔2〕云:“太宗〔3〕朝,罽宾国进拘物头花香,香数十里闻。”
【注释】
〔1〕拘物头花:一种睡莲,一般认为是白睡莲,如北魏时译入中国的小乘经典《正法念处经》说:“彼拘物头,形量白色,皆如月轮。”但亦有一些典籍认为拘物头花是红莲、青莲或黄莲等。
〔2〕《唐实录》:唐、宋两代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唐高祖李渊到唐哀帝李柷共二十一朝的史事。今日《唐实录》除《顺宗实录》保存完整外,其他均无传本留世,仅能在《资治通鉴》等书见到佚文。
〔3〕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598—649)。
【译文】
《唐实录》载:“唐太宗当朝时,罽宾国进献了拘物头花香,香气数十里内都能闻到。”
龙文香
《杜阳杂编》云:“武帝时所献,忘其国名。”
【译文】
《杜阳杂编》载:“龙文香是汉武帝时所献,已不记得进献国的名字。”
凤脑香
《杜阳杂编》云:“穆宗〔1〕尝于藏真岛前焚之,以崇礼〔2〕敬。”
【注释】
〔1〕穆宗:即唐穆宗李恒(795—824),公元820—824年在位。但查《杜阳杂编》,凤脑香这个传说的主角实为李恒的父亲唐宪宗李纯(778—820)。
〔2〕崇礼:高贵的礼仪。
【译文】
《杜阳杂编》载:“唐穆宗曾经在藏真岛前焚烧凤脑香,以崇高的礼仪致敬。”
【延伸阅读】
藏真岛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岛屿,它只是一座山状的木雕。《杜阳杂编》记载了这个发生于唐宪宗时期的故事。
唐宪宗喜好神仙不死之术,当时有一个名叫玄解的隐士,年事已高,却依旧黑发童颜,气息香洁。玄解有一匹黄色的牝马,马高三尺,不食五谷,只喝美酒,也不施缰绳,玄解只在马背上垫一块青色的毡毯,就骑着它在齐鲁一带四处游历。每当玄解与人谈起千百年间的历史来,都好像亲眼见过一样。
唐宪宗得知玄解的奇人异事,便密召其入宫,盛情款待。宪宗问玄解:“先生春秋既高,而颜色不老,何也?”玄解对曰:“臣家之海上,常种之灵草食之,故得然也。”于是玄解从衣间取出三种药材的种子,为宪宗种下,分别是双麟芝、六合葵和万根藤。宪宗服用这三种仙草后,觉得效果奇好,于是更加厚待玄解。
有一次,西域国进献了两块美玉,一圆一方。玄解见了便说:“圆的这块是龙玉,生于水中,被龙当作宝贝看守,如果投进水中,就会出现彩虹;方的这块是虎玉,生于山谷,被猛虎视为至宝,如果用虎毛擦拭它,便会迸出紫光,令百兽慑服。”宪宗令人一一测试,竟全如玄解所言。
后来玄解打算回归东海,宪宗不准。于是玄解在宫中用木头雕成海山仙山,再用珠宝装饰得五彩缤纷,宪宗观后说:“若非上仙,恐怕不能进此仙山吧。”玄解笑着说:“蓬莱三岛近在咫尺,谁说难进呢?臣虽无能之辈,也愿意为陛下一试,去探探仙山里到底如何。”于是一跃到空中,身体越变越小,最后进入到仙山上的珠宝缝隙中。四人连连惊呼,但再也不见玄解出来。宪宗无比后悔,又异常思念,于是将仙山称为藏真岛,意为藏有真人的仙岛,每日清晨在“岛前”点燃凤脑香,以崇高的礼仪致敬。十天之后,东海一带传来奏折说,玄解已经乘着黄牝马过海了。
一木五香〔1〕
《酉阳杂俎》云:“海南有木,根旃檀〔2〕,节沉香,花鸡舌,叶藿香,花胶〔3〕熏陆,亦名众木香。”
█手持香炉的菩萨
【注释】
〔1〕一木五香:参见“兜娄香”条“名家杂论”。
〔2〕旃檀:檀香木。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梅檀”,显误,据《酉阳杂俎》改之。
〔3〕胶:四库版《陈氏香谱》作“花胶”,“花”字显为衍文,故删去。
【译文】
《酉阳杂俎》载:“南海有一种树,根是旃檀香,节是沉香,花是鸡舌香,叶是藿香,花胶是熏陆香,也叫作众木香。”
升霄灵香
《杜阳杂编》云:“同昌公主薨,上哀痛,常令赐紫〔1〕,尼及女道士焚升霄灵香〔2〕,击归天紫金之磬〔3〕,以导灵升。”
【注释】
〔1〕赐紫:唐朝,三品以上官公服紫色,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着紫服,称赐紫。
〔2〕升霄灵香:《杜阳杂编》作“升霄降灵之香”。升霄,升天之意。
〔3〕磬(qìng):古代用玉、石、金属制成的曲尺形打击乐器,可悬挂。
【译文】
《杜阳杂编》载:“同昌公主去世,皇帝悲伤痛苦,常常下令赏赐,尼姑和女道士焚开霄灵香,敲打归天紫金之磬,以引导公主的灵魂升天。”
区拨香〔1〕
《通典》〔2〕云:“顿游国〔3〕出藿香,香插枝便生,叶如都梁,以裛衣。国有区拨等花,冬夏不衰,其花燥更芬馥,亦末为粉,以傅〔4〕其身焉。”
【注释】
〔1〕区拨香:其香待考。
〔2〕《通典》: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735—812)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记述了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等内容。
〔3〕顿逊国:东南亚古国,具体所在现已无法考证。
〔4〕傅:涂。
【译文】
《通典》载:“顿逊国出产藿香,香插枝便生,叶如都梁香,用来薰衣。顿游国有区拨等花,冬天和夏天都不凋零,花干燥后更加芬芳,也磨成粉用来涂抹身体。”
大象藏香
《释氏会要》〔1〕云:“因龙斗而生,若烧其香一丸,兴大光眀,细云覆上,味如甘露也,昼夜降其甘雨。”
【注释】
〔1〕《释氏会要》:佛教类书,作者是一位名叫仁赞的僧人,据《佛祖统纪》,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十一月,“益州守臣李士衡进大慈寺沙门仁赞编修释氏会要四十卷”,因而此书有很大可能编撰于宋真宗在位期间。“大象藏香”此段文字出自《华严经》,原文作:“善男子,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兴大光,网云覆,甘露味,国七日七夜降香水雨。若着身者,身则金色。若着衣服,宫殿楼阁亦悉金色。若有众生得闻此香,七日七夜欢喜悦乐,灭一切病无有狂横,远离恐怖危害之心,专向大慈普念众生。”
【译文】
《释氏会要》载:“大象藏香因龙打斗而生,若烧一丸这种香,会放出强烈的光芒,细细的烟云覆盖在上面,味道如同甘露,从早到晚都有甘霖降下。”
兜娄婆香〔1〕
《楞严经》〔2〕云:“坛前别安一小炉,以此香煎,取香汁浴。其炭然,合猛炽。”
【注释】
〔1〕兜娄婆香:参见“兜娄香”条。
〔2〕《楞严经》:著名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代僧人般剌密谛译,共十卷。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译文】
《楞严经》载:“在佛事法坛前另外安放一个小炉,用来煎兜娄婆香,取其香的汤汁沐浴,将炭点燃,用大火烧。”
多伽罗香〔1〕
《释氏会要》云:“多伽罗香,此云根香。多摩罗跋香〔2〕,此香藿香。栴檀〔3〕、译云与乐〔4〕,即白檀也,能治热病〔5〕。赤檀〔6〕能治风肿。”
【注释】
〔1〕多伽罗香:意思是根,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草的根茎。
〔2〕多摩罗跋香:樟科木本植物柴桂。
〔3〕栴檀: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梅檀”,为抄误,改之。
〔4〕与乐:给人快乐。因檀香能治疗疾病,消除病痛,故名。
〔5〕热病:夏季伏气所发的暑病。
〔6〕赤檀:即紫檀。紫檀木刚采伐时心材呈鲜红或橘红,久露在外才渐变为紫红。
【译文】
《释氏会要》载:“多伽罗香,这是指根香。多摩罗跋香,此香是藿香。栴檀,翻译过来是说给予人快乐,即白檀,能治疗热病。赤檀能治疗风肿。”
法华诸香
《法华经》〔1〕云:“须曼那华香〔2〕、阇提华香、末利华香、青赤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象香、马香、男香、女香、拘鞞陀罗树香〔3〕、曼陀罗华香〔4〕、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5〕。”
【注释】
█〔清〕金廷标 《罗汉图》(局部)
画中绘罗汉一尊,袒胸赤足,依山盘腿席地而坐。旁边一童子炷香。山上白云缭绕,隐露山岩树枝,气氛非凡。上中有清高宗弘历题四言诗一首。人物面部勾线填色,衣纹流畅,顿挫有法。
〔1〕《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是释迦牟尼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法华经》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后,最晚不迟于公元1世纪。
〔2〕须曼那华香:楝科蒜楝属植物印度苦楝树的花朵。
〔3〕拘鞞(bì)陀罗树香:豆科羊蹄甲属植物洋紫荆。
〔4〕曼陀罗华香:茄科植物曼陀罗的花朵。
〔5〕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四库本《陈氏香谱》作“朱沙华香、曼殊妙华香”,应为抄误,故据《妙法莲华经》改之。曼殊沙华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彼岸花,意为开在天界之红花。“摩诃”意为“大”,“摩诃曼殊沙华”即彼岸花之大者。
【译文】
《法华经》载有:“须曼那花香、阇提花香、末利花香、青赤白莲花香、华树香、果树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象香、马香、男香、女香、拘鞞陀罗树香、曼陀罗花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
牛头旃檀香
《华严经》〔1〕云:“从离垢〔2〕出,以之涂身,火不能烧。”
【注释】
〔1〕《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主要经典,华严宗的立宗之经,是释迦牟尼成道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作的宣说。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时间,在公元2—4世纪中叶。
〔2〕离垢:指离垢山,即秣剌耶山。
【译文】
《华严经》载:“牛头旃檀香从离垢山中出产,用它来涂抹身体,火便不能灼烧自己。”
【延伸阅读】
牛头旃檀是生于秣剌耶山的檀香,因为此山形状如牛头而得名。在古印度,此香在香界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神话传说中天神与修罗作战受伤,就是用牛头旃檀涂抹伤口而痊愈的。
█敦煌壁画(局部)
在佛经中,牛头旃檀的妙香常用于比喻对智慧的透彻觉悟。《观佛三昧海经》记载,牛头旃檀与另一种恶臭无比的名为伊兰的树同生于秣剌耶山中,在牛头旃檀还没长成、被伊兰树遮蔽之时,人们闻恶臭之气,以为满山都是伊兰而无旃檀。待牛头旃檀长成之际,人们便只闻到檀香,再也不会嗅出伊兰之臭。在这里,伊兰被用来比喻无明烦恼,而整个典故则寓意:人一旦领悟了智慧,便不会再被烦恼迷惑。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评价道:“一切木香中牛头旃檀为第一。”事实上,即使以世俗的标准看,牛头旃檀都是极为昂贵的香药,除少数用于雕刻佛像外,基本都是磨为粉末来治疗热病。
【名家杂论】
在佛教故事中,牛头旃檀香经常作为患病国王渴求的至宝而出现,大抵相当于千年人参在中国传说中的地位。在《贤愚经》的一个故事里,舍卫城的国王寻遍全国,也没有寻到太子治病所需要的牛头旃檀,最后在城里一个巨富的家中才求得。国王依次穿过巨富家中的白银外门、琉璃中门和黄金内门,最后才向巨富讨要到牛头旃檀,这个顺序充分烘托了这种顶级檀香的价值。
义净大师翻译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中有另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被赶出家门身无分文又急需用钱的人,他名叫圆满,从卖薪人那里认出了牛头旃檀,便问柴怎么卖。卖薪人答说五百文。于是圆满抽出旃檀,将其用锯子分为四段,单单锯出的香末就卖了一千文。随后,他用其中的五百文买下了这四段牛头旃檀。恰巧,买下香末的正是热病中的国王派出寻药的大臣。病愈后的国王心想:“如果国库之中没有牛头旃檀,我还能算是国王吗?”便问香从何来,答曰:“圆满。”国王即刻召见他,圆满便将其中三段檀香藏于怀中,手持一段入宫。国王见到圆满,问其手中的旃檀怎么卖,圆满说:“一亿两黄金。”没想到国王继续问:“你还有吗?”圆满便出示了其余三段。国王随即命令大臣拿出四亿两黄金给圆满。圆满说道:“三亿即可,剩下的一段是我献给陛下的。”国王十分高兴,问圆满还有何要求,圆满答道:“我只希望能住在您的国家,再也不受欺凌。”于是国王应允,并下令圆满可以随心所欲住在自己的王国。一个赤贫的人,命运因为一根木头而扭转了。
熏肌香
《洞冥记》云:“用熏人肌骨〔1〕,至老不病。”
【注释】
〔1〕肌骨:肌肉和骨骼,常指代内心深处。
【译文】
《洞冥记》载:“用此香来熏人肌骨,到老也不会生病。”
香石
《物类相感志》云:“员峤〔1〕烂石,色似肺,烧之有香烟。闻数百里,烟气升天则成香云,偏润则成香雨,亦见《拾遗记》〔2〕。”
【注释】
〔1〕员峤(qiáo):指传说中的员峤山。《列子》记载,渤海之东有一个无底巨洞,是宇宙间所有水流的归处,称为“归墟”。归墟之中有五座仙山,分别为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王子年拾遗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对岱舆、员峤、瀛洲、蓬莱四山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2〕亦见《拾遗记》:查今本《拾遗记》,未见有香石的记载,相关文字可能已失散。《初学记》援引《拾遗记》作:“员峤山西,有星池,出烂石,常浮于水。色红质虚,似肺,烧之,香闻数百里,烟气升天,则成香云,云遍则成香雨。”
【译文】
《物类相感志》载:“员峤山有碎石,颜色如肺,烧之有香气。烟味数百里内都能闻到,烟气升天则形成香云,香云润透则化作香雨。此香也见于《拾遗记》。”
怀梦草
《洞冥记》云:“钟火山有香草。武帝思李夫人,东方朔〔1〕献之,帝怀之梦见,因名曰怀梦草。”
【注释】
〔1〕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西汉著名文学家。汉武帝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名篇。
【译文】
《洞冥记》载:“钟火山有香草。武帝思念李夫人,东方朔将香草进献,武帝怀揣香草梦见李夫人,所以称之为怀梦草。”
一国香
《诸蕃记》〔1〕:“赤土国〔2〕在海南,出异香,每一烧一丸,闻数百里,号‘一国香’。”
【注释】
〔1〕《诸蕃记》:亦名《诸蕃志》,南宋赵汝适撰。
〔2〕赤土国:其国何处有多种说法,或认为其在马来半岛,或认为其为暹罗国,或认为是室利佛逝国在隋唐之交时期的前身,目前尚未有决定性证据。
【译文】
《诸蕃记》载:“赤土国在南海,出产特别的香,每次烧一丸,数百里内能闻到,号称‘一国香’。”
龟中香
《述异记》云:“即青桂香之善者。”
【译文】
《述异记》载:“龟中香即是好的青桂香。”
羯布罗香〔1〕
《西域记》〔2〕云:“其树松身异叶〔3〕,花果亦别。初采〔4〕既湿,尚未有香,木干之后,循理而析〔5〕之,其中有香,状如云母,色如冰雪,亦名龙脑香。”
【注释】
〔1〕羯(jié)布罗香:龙脑香的梵语音译。
〔2〕《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的简称,为唐代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之见闻录。
〔3〕异叶: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异华”,据《大唐西域记》改。
〔4〕初采: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初揉”,据《大唐西域记》改。
〔5〕循理而析: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循理而折”,据《大唐西域记》改。
【译文】
《西域记》载:“羯布罗香树身如松,叶子奇异,花和果实也与松树有别。采伐之初,木身还是湿的,尚未有香结成,木干之后,沿着木材的纹理析开,其中结成的香形状如同云母,颜色如同冰雪,也叫作龙脑香。”
逆风香
波利质多〔1〕香树,其香逆风而闻。
【注释】
〔1〕波利质多:又作波利质多罗,梵语音译。波利质多香树,是指豆科木本植物豆科刺桐。
【译文】
波利质多香树的香气逆着风都能闻到。
灵犀香
通天犀角〔1〕镑〔2〕少末,与沉香爇之,烟气袅袅直上,能抉〔3〕阴云而睹青天,故名。《抱朴子》〔4〕云:“通天犀角有白理如线,置米群鸡中,鸡往啄米,见犀辄惊散,故南人呼为骇鸡群也。”
【注释】
〔1〕通天犀角:一种上下贯通的犀牛角。
〔2〕镑:削。
〔3〕抉(jué):挑出、剔除。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挟”,于上下文意不通,故据《香乘》相关文字改。
〔4〕《抱朴子》:道家典籍,东晋道学家、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284—364)撰,分为内外篇共8卷,内篇20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
【译文】
通天犀角削少许粉末,与沉香一同燃烧,烟气袅袅直上,能撇开阴云而看见青天,因而得名。《抱朴子》载:“通天犀角有如同线一样的白色纹理,用它盛米放置在鸡群中,鸡过去啄米,看见犀角就惊吓四散,所以南方人称之为‘骇鸡群’。”
玉甤香〔1〕
█古代富家女子的闺房中大多朝夕香烟缭绕。
《好事集》〔2〕云:“柳子厚〔3〕每得韩退之〔4〕所寄诗文,必盥〔5〕手,熏以玉甤香,然后读之。”
【注释】
〔1〕玉甤(ruí)香:其来源待考。
〔2〕《好事集》:其书不详待考。
〔3〕柳子厚: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4〕韩退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盥(guàn):洗。
【译文】
《好事集》载:“柳子厚每次收到韩退之所寄的诗文,一定先洗手,再用玉甤香熏,然后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