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论悲剧的衰亡
尼采描绘了悲剧诞生的迷人图画,朱光潜先生则为悲剧的衰亡奏出了伤感的哀乐。
悲剧起源于希腊,而且仅仅在希腊才获得了繁荣。在其他如中国人、印度人、希伯来人中,从来没有产生过严格意义上的悲剧。对于近代欧洲,悲剧只是被移植到不相宜的土壤上的植物。
怎么理解这种现象呢?朱先生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民族对待命运的态度不同。由于气候、气质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倾向于伦理学,对于他们,乐天知命就是智慧,一切痛苦和灾难似乎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印度人和希伯来人倾向于宗教,在他们看来,神的安排必定是合情合理的,尘世的苦难只是一种考验式磨炼,是使灵魂得到超度的机缘;而希腊人却倾向于悲剧,他们像中国人、印度人、希伯来人一样深切关注恶、神的正义与人的责任等等问题,但他们从不把宿命论当作确定的教条或信条,而只满足于透过痛苦的形象和恶的形象将命运问题展示在人们面前。悲剧中的命运感,正是在面对既不能用理智去说明,也不能在道德上得到证明的东西时的那种敬畏感和惊奇感。
希腊悲剧是在希腊思想还没有固定化为一种严格的宗教信条或一个严密的哲学体系时诞生的。所以一旦希腊倾向于哲学的思考时,悲剧就开始走向衰亡了。从怀疑论者欧里庇得斯身上可以明显看到希腊悲剧衰亡的端倪。
近代欧洲文明是希腊异教精神和希伯来宗教虔诚的奇特混合。近代欧洲悲剧并没有放弃希腊的命运观念,而是又偷偷输入了基督教徒关于神的正义的观念。但是命运观念与神的正义观念、悲剧精神与宗教精神是完全对立的。近代悲剧在这两种精神的对立中往往显出异教精神对基督教的胜利,这或者可以看作是它唯一有独创性的地方。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创作出近代最伟大的悲剧,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异教的世界里,在精神上他是与希腊人为伍的;高乃依比较起来是更彻底一些的基督教道学家,因此永远不像一个有悲剧意味的诗人;拉辛在完全转向冉森教派之前创作了自己最辉煌的杰作,而在此之后却不得不放弃了作为悲剧诗人的身份。
但是,即便是近代欧洲悲剧也已成为过去。现在,命运和天意都退缩了,科学代之而起,占领了统治地位。一切都用因果关系来解释,甚至偶然和或然也进入了精密数学的领域,甚至昏暗的潜意识领域也被心理学家们暴露在意识的光天化日之下。科学的孪生子——唯物主义和写实主义——给了悲剧以致命的打击。并不是现代人意识不到人生悲剧性的一面,而是悲剧由于长度有限、情趣集中、人物理想化,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现代人更喜欢去读小说、看电影,因为那里更能充分地展现人的复杂变幻的情感,并给他们以更强烈的刺激。曾经被埃斯库勒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等伟大悲剧诗人高踞的宝座,如今一方面被陀思妥耶夫斯基、D.H.劳伦斯、普鲁斯特这样的小说家占据着,另一方面被卓别林、雪瓦利埃等人占据着。悲剧的缪斯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