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1. 《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与应用
1.1 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发展与对外汉语教学
明清之际,大量来华传教的传教士为方便学习汉语汉字,尝试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并由此形成多套汉语拼音方案。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五部:《葡汉辞典》之罗氏拼音方案;《西字奇迹》之利氏拼音方案;《西儒耳目资》之金氏拼音方案;密迪乐《随笔——关于汉语和中国政府及其人民》提出的适用于北京话的音标系统;威妥玛在《语言自迩集》中创制的威式拼音方案。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一场汉字拼音化运动,相继采取笔画式字母和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这两种注音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传教士拼音方案的影响,并影响了后来《汉语拼音方案》的形成。
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其一,一个字母只表示一个声母音素;其二,采用隔音字母y、w和隔音符号分隔字音;其三,不送气辅音用b、d、g、z等表示,不用带撇符号表示;其四,使用j、q、x表示“基欺希”;其五,舌尖元音的字母i配置合理;其六,辅音字母r兼表声母、儿韵母、儿化韵的卷舌韵尾,一举三得。《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施行至今,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广泛运用,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在方案中的简写无意中造成了外国人学习拼音的困难,容易诱导错误发音;ü采用加符的形式,和n、l相拼时不省略附加符号,和j、q、x相拼时省略附加符号,零声母音节中又省略附加符号,增加了学习者的记忆负担;通用电脑键盘难以输入ê、ü和声调。
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在于:摆脱了传统以汉字作为注音工具的局限性,规范了汉语注音系统,对推广普通话和汉字认读有极大促进作用;拉丁字母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文字,有利于外国人突破汉字学习障碍,推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和大脑密切相关,汉语拼音将每一个音节分解成音素,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分析思维;为电脑输入打下基础,如果没有汉语拼音,中文电脑输入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汉语拼音方案不会这么顺利产生。全球汉语教学中,拼音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外国人可以只用拼音来学习、使用汉语。全球汉语应用中,汉字不是唯一的符号,拼音应有更广阔的文字系统,跟汉字能够同时使用。
——李亚楠、周小兵.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发展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6).
1.2 拼音输入法对汉语语言文字应用的影响
汉语语言文字输入方法研究包括价值、技术和本体三个维度,以及相互关联的社会子系统的效用控制、信息子系统的形式控制和本体子系统的属性控制三个方面。拼音输入法对汉语语言文字应用的影响要求理性看待拼音输入法的价值空间。拼音输入法以拼音为基础,对人们的认知障碍最少,输入规则也相对简单灵活、更易上手;有利于推广普通话和语音规范化,也是学习、纠正和规范汉语发音的过程,有助于纠正错别字和学习词汇;拼音输入法也容易和目前网络流行文化相结合。与此同时,在长期“录”与“得”的过程中,思维里汉字的拼音会不断得到强化,而字形会不断受到削弱,以至于加剧“提笔忘字”的现象,这是拼音输入法必须正视的缺陷。此外,模糊输入、联想输入、专业名称输入和整句输入等技术逐步成熟,用户在享受拼音输入法智能化带来便利的过程中也会逐步丧失部分辨别字音的能力,这同样应当予以关注。
——高大伟.拼音输入法对汉语语言文字应用的影响[J].河南科技,2015(11).
2. 《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翻译中的应用与反思
2.1 中国地名罗马化及英文翻译问题
从联合国地名单一罗马化的本质含义来看,单一罗马化的地名仍为本国语言,具有唯一的法定地位,不属于翻译的范畴;各国可将单一罗马地名翻译为本国语言,处于信息从属地位,属于翻译的范畴。这就要求,地名罗马化只能完全使用汉语拼音;完全使用汉语拼音命名确实会造成不便时,可以通过其他外语对罗马化的地名进行翻译来解决。使用外语对罗马化地名进行翻译时应注意区分专名和通名,以及专名的音节情况。
——张心唐.中国地名罗马化及英文翻译问题[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6).
2.2 从归化异化角度看汉语拼音在中国高校校名翻译中的使用
拼音音译的固有汉语词汇对于西方人来说,需要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汉文化向世界的传播。汉语拼音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在中国高校校名翻译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高校校名翻译在采取同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基础上,逐步采取异化翻译,尽可能多地采用汉语拼音来表达校名中鲜明的“中国元素”,这不仅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中国高校走向世界,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家的相关机构应该采取措施加以规范高校校名翻译,大力弘扬在高校校名翻译中汉语拼音的使用,使高校英译校名走向世界的同时弘扬中华文化。
——张伟东.从归化异化角度看汉语拼音在中国高校校名翻译中的使用[J].
安徽文学,2015(7).
2.3 论“中华老字号”的国际化译名——以天津相关翻译实践为例
天津的66家中华老字号中有50家有英文译名。其中,15家使用英文翻译,存在以下问题:品牌英译名在英语国家文化中具有不良含义;文化意象不对等;英文品牌名后加BRAND一词显得冗赘。其余35家老字号采用汉语拼音译法,存在书写形式不统一的问题,有的将字号中每个汉字的拼音独立书写且全部为大写,有的是将所有汉字拼音连续书写、只大写首字的首字母。中国的老字号走出国门应使用拼音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用汉语拼音翻译有助于增强商标的“显著性”。在坚持汉语拼音译法基本策略下,其书写方式可以每个汉字的拼音独立书写,这样更清晰,也更方便拼读。
——胡晓姣.论“中华老字号”的国际化译名——以天津相关翻译实践为例[J].
中国科技翻译,2015(3).
2.4 蕴含文化因子的地名英译原则和策略
国家2008年修订发布的《GB17733-2008地名标志》中有关地名英译的规范标准与我国一直以来采用的地名英译规范标准大相径庭,缺乏严谨的论证和学术界的一致认同,在实际执行中给英语读者和外籍游客带来许多麻烦和不便,导致地名英译领域“乱象丛生”的局面。
地名英译应遵守的原则是尽可能地译出其中的文化因子。原因在于:译出文化因子是实现地名基本功能的需要,而不是“洋化”;译出文化因子是“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需要;译出文化因子是源语与目的语在功能上对等的需要。翻译工作者应采用意译为主,音译加意译为辅的翻译策略。当专有名和通名都含有文化因子或特殊义时,采用专名和通名都以意译为主的策略。当专有名成了固化的符号,文化内涵被淡忘时,可采用“专有名音译,通名意译”的策略。
当前地名英译还存在一些误区,如:用汉语拼音英译地名,有利于外国游客打车和问路;单音节名称英美人读起来不习惯;将地图上标注的地名都用汉语拼音作为英文名,在其他场合则用“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等。经调查研究,这些观点均缺少依据。
——袁晓宁.论蕴含文化因子的地名英译原则和策略[J].中国翻译,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