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平跟鞋的日本女人
在东京街头,我们有一个发现,路上的妇女几乎都不穿高跟鞋。我的同行伙伴说:简直就没有。据我的观察,穿高跟鞋的妇女,也不是完全没有,但数量之少,也出乎我的想象之外——超不过10%。
我们向日本朋友请教,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他们说,过去日本人也很穷,穿不起高跟鞋。后来,经济发展,生活提高,买得起了,有一段时间穿高跟鞋的妇女很多,以此为时髦。但逐渐发现穿高跟鞋很不适用,不便于行走,便逐渐改穿平跟鞋了。
我们在街上看到,日本人步行速度都很快,风风火火的。东京的重要交通工具是地铁。上下班路程耗时两小时以上的为数不少。商场里的滚动电梯对穿高跟鞋的人也颇为不利。因此,穿平跟鞋就是一种很自然的实事求是的选择,这当然不意味她们根本不穿高跟鞋,而是把高跟鞋留在参加宴会、晚会、做客时穿着。
我曾经在日本的中学问一些女学生:“你们可以穿高跟鞋吗?”她们的回答斩钉截铁:“当然不可以。”据说,这是从学生的健康考虑。据医学家研究:18岁特别是14岁以前的女孩子穿高跟鞋,对她们的脊柱发育会有不利影响。因此,各中小学都做了禁止的统一规定。
这种从实际出发形成的风尚毕竟给人一种俭朴而不奢华的印象,比在国内有些“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女孩子,是明显高出一筹的。
与脚下相对应,日本妇女的头发也以不烫发的为多。当然也有烫发甚至烫得很讲究的,我们还看见过几位故意把头发染成金黄色的女青年。但是“清汤挂面”式的总要占到七成以上。据长住日本的朋友介绍,这主要是费用问题。这位朋友说:他的头发就是每次由夫人剪的。在日本街头最小的理发馆,男士普通的理发,每次至少收费4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320元。日本人虽然收入高,一般人月工资有二三十万日元,但也承受不了一二万元烫一次发。
我们去看一位朋友,想买一些水果带去;在饭店一看,一个杧果1000日元,实在买不下手。有人说路边的小店里便宜些,就改到那里去买,果然便宜得多。买了四五个苹果,几个李子,几个阳桃,就用了2000日元,相当于160元人民币。这位朋友在日本住了三年多,她说平常从未吃过这样好的水果。为我们的到来,她买一个西瓜招待我们。她说,至少在她住的地点附近的日本居民,买西瓜从来不买一个整瓜,只是一块一块地买(后来,有些日本朋友也证实了这种情况)。我们过去听说这位朋友给家里带回过电冰箱、大彩电,以为她很发财。这次看到他们夫妇住的9平方米的房子,月租金7万日元(相当于5600元人民币),还说是不容易得到的便宜住房,才知道她带回家的那些东西是怎样节省出来的。
日本人也讲面子,而且多愿意以中产阶级自居。东京银座是高档商店云集之处,商品价格比别处贵得多。大约有点类似北京燕莎、赛特。一般家庭妇女当然不可能到那里经常买东西。但她们上街时常随身带一个银座商店的购物袋,把从一般超级市场买来的东西,装进银座购物袋后拎回家,以此在邻里面前炫耀自己。街道上有时有妇女的集会活动,活动后常有人提议到附近咖啡馆坐一坐。有些经济拮据的家庭妇女这时也决不推辞,反而说,“这家咖啡馆吗?我也常去的。那里的点心很好吃”等等。
有一次,我们在一家日本酒馆看见酒柜上放着上百瓶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牌子的酒,每个酒瓶上都贴着一张纸条。我们问:这是什么?日本朋友告诉我们:这是客人没有喝完的酒,放在这里,下次来接着喝。原来,日本的公司职员多有在下班后到小酒馆喝几口酒来排解一天紧张工作造成的压抑感的习惯。尤其如有别人招呼,谁也不好意思不去。但经常喝酒又实在喝不起,于是,就有了这么一条出路:买一瓶酒,寄放在酒店,多次喝。
在日本走了两个星期,得到的印象是: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实很高,城市十分繁华,高楼林立,汽车如梭。但是,另一方面并没有把节俭完全抛弃。报社的办公室几百人一大间,从总编辑到一般记者,每人一张小桌子,排得密密麻麻。到工厂去,参观者用的胸卡回收后下次参观者再用。松下公司还把旧信封翻转过来再用。
我们在探寻日本人的致富之道,勤劳、提高教育水平、善于运用新技术,似乎都是答案。节俭很可能也是一条,而且很可能是重要的一条。至少,富裕决不可能从浪费中得来,也不是为了让人可以浪费,节俭才能保证生活水平和生产水平更快地提高。对于这一点是不应当有什么误解的。
(《人民论坛》199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