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心凝聚到十五大确定的战略目标上来
中国有12亿人,职工队伍总体讲有2亿人,分散在那么多企业里面,情况千变万化,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有的整个行业是朝阳行业,有的整个行业是夕阳行业。有的企业利润远远超过平均利润率,也有的在平均利润率之下,甚至亏损,资不抵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面,人的心态、思维方法、想问题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同样一句话,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认为正确;同样一种表现相似的思想问题,也不可能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为了完成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怎样面向群众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注意研究怎么把人心凝聚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目标上来
这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文件都写上了这句话。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可以把人心凝聚到这个目标上来,好像还缺少研究,或措施还不够多。例如,刚刚结束的伟大的抗洪斗争,我们取得了伟大胜利。大家都看到在抗洪斗争中迸发了伟大的抗洪精神。从党中央到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都提出要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弘扬抗洪精神。大家都相信,只要真正发扬抗洪精神,这个伟大的精神力量一定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到处都在弘扬抗洪精神。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精神,都认为应该弘扬,但是实际上又不那么容易弘扬。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就需要研究。抗洪精神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说抗洪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道德力量。这是对的。但这个道德力量已经存在几千年了,为什么抗洪之前没有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我们说抗洪精神反映了我们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这也是对的。抗洪精神确实是对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次展示。但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用这样的形式迸发出来,还是需要研究。我看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个是面临着重大的战斗任务。至少在长江沿线、嫩江沿线、松花江沿线,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洪峰来了,躲也躲不开;即使人躲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家园还是要被冲掉。这是个很严峻的问题。大家面临这个严峻问题,了解这个严峻问题,包括洪峰什么时候到,有的已经到了,看见了,有的要20天以后,或者15天以后、5天以后才到,洪峰会有多大,水位会到多高,我这里堤防有多高,有什么弱点、什么隐患,等等。对于严峻的形势了解传达到位,人人心里明白,这是一个条件。光有这个条件,还不可能都去努力抗洪,还需要有第二个条件,就是党中央有正确的决策,有力的指挥。这些大家也都看见了。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几次去抗洪第一线,解放军多少万人上堤抗洪,电视台天天播这个,老百姓感到中央是重视这个事情的,因此他们相信能够决战决胜。大家都相信,我在这里这样抗,上游的人也会这样抗,下游的人也会这样抗,因此不会是白费力气。没有这个信念抗洪精神也不可能迸发出来。第三个条件,是大家都知道要战胜洪水,是要有牺牲的,是要付出代价的,并且无论有多大牺牲,付出多大代价,大家都认为是值得的。我想发扬抗洪精神,至少要有这三个条件。抗洪斗争的胜利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注意把严峻的市场信息在职工中普遍传递到位,要使职工都了解中央决策的正确,使职工认识自己的责任,看到自己有能力为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和竞争,如何把市场信息传递到位,传递给每一个职工,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现在,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实际上也是一次又一次洪峰,到现在还没有完。洪水危害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水一淹过来要死人,经济也会受影响,但经济态势的变化要使大家理解就很难。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它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可能到了1998年下半年大家才有点感觉,而且还不是所有人都感觉到。我们出口困难,出口下降就意味着许多工厂要减产要关门。有的知识分子议论,说国民经济不一定要增长8%,少点也可以。说得很轻巧,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有水分的数字。但现实的问题就是能安排多少人就业。如果不是8%,而是只增长3%,社会上待业的人就要更多。现在的问题是,一个人如果对于社会发展的前景处于盲目的状态,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对自己的利益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他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而只能是只顾自己,只顾眼前,只能找一切机会,抓紧为自己捞一点实惠,来防天阴。这样人心就散了。
1998年大水灾后,有一个奇迹,就是没有发生大灾害后经常出现的流民潮。1991年中国水灾后,当时有一批美国人就寄希望于中国的流民数目增多。他们做过一个判断,说中国历代王朝都没有被知识分子推翻过,历代王朝都是被流民推翻的,所以不能卖给中国粮食,要让中国困难多一点。但是“九八”水灾以后南方有些地方出现了招工不足的情况,说明灾后流民的数量不大。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说明人的心态稳定,他觉得在他那个地方做事情是有前途、有出路的,如果他觉得没希望了,他就会先跑出去讨饭。
中央一再说明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但有些人就是不相信,认为人民币一定会贬值。说是如果不贬值,出口出不去了。但是如果中国降低汇率,结果也很可能是其他国家跟着降,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最后只有美国人有好处,他拿少的钱买多的东西。这是第一。第二,中国和日本不一样,日本可以采用降低汇率,因为日本不需要吸引外资。但中国需要吸引外商投资。汇率不稳定,外国投资者就不肯来。因为他的投资要换成人民币,过两年人民币贬值,他的本钱就没有了。谁愿意到这样的地方投资呢?只有把汇率保持稳定才能引人来投资。再有,中国的出口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还很大,只有眼睛向内挖潜才是出路。我们不光要了解整个的形势,而且要联系到企业,联系到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态势、所应采取的正确决策。思想政治工作要去引导职工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有的企业是应该倒闭的,就应当做让它妥善倒闭的工作。前几天有个县委书记来跟我讲,说他那个地方有个化肥厂,欠银行1000多万元,欠电力局600多万元,因为交不起电费,电力局就给他停电。停电了,工人就闹事。这个工厂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抵押了,资不抵债,银行不肯借钱。县委出来担保,向银行借100万元,银行要抵押,只好把县委机关的两辆汽车开到银行。银行说你用这两辆汽车抵押,顶多顶多借你50万元。50万元还是开不了工,工人就抓住这个县委书记不放。但是这个企业生产的化肥,按成本价也比从外地买来的贵,多生产,多赔钱,不如发救济金,负担还轻些。除非有办法生产出来的东西价钱比人家便宜,质量比人家好,能赚钱。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如倒闭。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按正确的方向去做,那就越做越糟糕。许多企业做得是很好的,他们很会看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大形势,很会算账。即使形势很好的时候,利润很高的时候,价钱卖得很好的时候,他们也要按价钱可能掉下来做打算,等到真的掉下来他就有了准备。一定要了解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态势,把形势信息传递到位,使人们自己心里明白自己的前途、利益,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形势是什么,前途是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这三条都明白了,思想政治工作可能就比较好做了。
碰到暂时经济困难的时候,西方国家、东方国家各有不同的对待办法。美国人的办法,企业搞不下去就倒闭,把厂子关掉,大概这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不拖泥带水,因为越拖负担越重。它的好处是在形势好转的时候,重组没有包袱,走出困境比较快。过去我们有些地区的乡镇企业,也是这个办法,一年倒闭5000家,开业7000家,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物质不灭,劳动力也不灭,厂房也没烧掉,根据市场需要,重新组建新的企业。重新改组时,可能原来的厂长只能去当会计,甚至只能去看门。有人说乡镇企业里都是农民,他们有土地做保险。实际几乎没有人再去种地,都在重新改组时消化了。只是不可能保留每人原有的岗位、地位、待遇,但总体上生产发展了,大家都有好处。日本人的办法稍微不同一点。他也倒闭,但是他尽可能不倒闭。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日元有两次大幅度升值。最低时是300日元换1美元,一直升到一百五六十日元,最高升到80日元换1美元。两次升值都对日本经济造成很大冲击。升值后,同样的产品拿到美国去卖,标价100美元的东西不能因为日元升值就卖200美元,还是只能卖100美元,不然卖不掉。100美元拿回日本变成日元,过去能变3万日元,后来只能变1万日元。但他开工资用日元,1万日元开工资开不出,企业就要亏损。日本人的办法基本上是企业和工会共同商量、算账。说我们厂要亏本了,什么什么原因,怎么怎么亏,要亏多少钱;又不能涨价,涨价卖不掉,不涨价亏不起,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办法是转嫁负担,小厂给我配件,也削他的价,削掉多少钱;我们节约多少钱,还有多少钱解决不了。有什么出路呢?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工厂倒闭,你们不愿意,我老板也不愿意。第二个办法是压缩规模,价钱提上去,卖得少了,要裁人,工人也不愿意。工人们愿意采取什么办法呢?他们普遍采取的办法是工人不减工资,义务加班劳动一个月,等于一个月不要老板的工资,或者每天义务加班两小时,使得一部分产品里没有工资成本,这样,整个成本就下来了。当然还要采取许多其他降低成本的措施。新加坡和日本采取的办法又有点不同。新加坡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出面号召大家减工资,从总理开始减工资,最近是第二次,企业也跟着减工资。看上去工人暂时受一点损失,但保持了就业,也保持了海外的市场份额,到经济形势好转时不需要再花代价去重新开辟市场,工人的工资很快又会上升。总而言之,各有各的办法。在当前的中国,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方针、政策去做。这就要使大家能正确了解形势,使人心凝聚到十五大确定的战略目标上来。
二、注意研究法人道德问题
中国是有优秀道德传统的国家。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来讲道德都是讲自然人的行为。道德是人和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的作用,是靠人的良心,靠自己认为对不对来约束的,不是靠法律来强迫约束的。舆论对于道德的约束,也是通过人的内心来起作用的。忠孝仁爱礼义和平等,都是约束自然人的。到了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行为主体实际上是企业、是法人,因此就需要研究法人道德。这个法人道德,不是法人代表的道德,不是个人道德,不是私德,而是整个法人的道德。我们讲塑造企业形象,大概是这一类问题。现在有许多企业是重视这个问题的,像海尔的经验,所有维修工人上门服务都要穿鞋套,这不是个人行为,尽管标准不是很高,但是人人都按同一个标准去做,就形成这个企业在处理它和社会的关系、和其他企业的关系时的道德。我认为这对企业的发展关系重大,它可以带来回头客,可以带来口碑,这种广告效应比什么广告都强。这种道德规范的最核心的问题是讲信誉,或是讲信用。市场经济作为企业分工、互相交换的经济,最重要的,是能够维系这种经济运转最基础的道德规范就是讲信用、讲信誉。有一次我去雪莲羊绒衫厂,我说市场上羊绒衫已经卖到二三百元一件了。雪莲羊绒衫厂的总经理说,还有卖80元一件的,也叫羊绒衫。但是我们雪莲不降价,坚持我的品牌,降价很容易,掺假嘛!北京市场上有的一件女式羊绒大衣卖200多元,那里边有多少羊绒?应该在羊绒衫上标明,这个品牌的羊绒衫含羊绒量占98%或97%。竞争的战略是可以不同的。法人道德如何建设,这是道德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企业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要下功夫研究劳动者素质怎么提高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企业要出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从现在市场经济整个态势来看,一两年内整个国际经济不会是一个高潮的时期,不大可能什么东西都会畅销。但是世界经济每一次紧缩之后的再次复苏,都是建立在一个新的技术水平起点上的。这是世界经济循环的规律。所以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劳动者的素质能不能提高到适应下一个竞争阶段的需要。这是整个中国,我们这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当中碰到的问题,也是绝大多数企业实际碰到的问题。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水平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产品成本降低的竞争。高技术,低成本,一高一低,这两个东西,都决定于劳动者的素质。面对经济调整,劳动者再就业的条件也取决于他本身的素质。这个素质包括他的技能、劳动态度、责任心。我不能说所有地方安排劳动者就业都很容易,但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一部分技术要求并不高的岗位却找不到人干。北京市劳动局有一条硬性规定,要求所有大楼开电梯的一律不用外地劳动力,可实际上很多都是外地人。劳动局检查,问为什么不执行,回答说电梯不能停开,只要找到一个本地劳动力就可以立即辞去外地人。开电梯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劳动强度也不高,一天只有六七个小时,但就是不容易找到北京人干。我问北京人嫌什么?开始我以为是嫌没面子,他们说现在已经不是嫌没面子,而是嫌它太拴人!开电梯不能离开,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下午自由,但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不能离开,是拴在那里的,所以不愿干。北京有一个县开了7次劳动就业交流会,来的人不少,但能签约的只占14%,能够干满一个月的只占7%。有的人去的次数多了,就和管劳动就业的干部说,你们别再给我们找三四百元钱的工作了,别费这个心了,多找点800元钱的工作好不好!这样的心态,再就业的工作就很难做。研究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就要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劳动力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要研究这些素质怎样才能养成;要研究一般劳动者素质如何提高,更要研究作为企业领导者这一部分劳动者的素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利于这些企业领导人素质的形成;还需要研究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使得具有优秀素质的人才被挑选出来作为领导人,等等。
(《政工师指南》199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