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新 郎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泉湖吴氏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1。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2,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3,此地行人销骨4。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5。长夜笛,莫吹裂。
1 陈同父:即陈亮。东阳:今浙江东阳市。鹅湖:在江西铅山县北。淳熙十五年(1188)辛弃疾与陈亮在鹅湖相聚,极论世事,史称“鹅湖之会”。辛弃疾《祭陈同父文》有曰:“而今而后,欲与同父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可复得耶!”朱晦庵:朱熹,号晦庵。陈亮写信约朱熹至紫溪相会,朱熹未到,朱熹有《戊申与陈同甫》二书回应。紫溪,在铅山县南四十里,路通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时朱熹住崇安,故陈亮请朱至紫溪相会。鹭鹚林、泉湖,其地不详。邻笛悲甚:向秀《思旧赋序》谓经嵇康旧居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囊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乳燕飞:即《贺新郎》词调的别名。
2 剩水残山:语出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原指园林中的人工山水,此指冬日雪后枯寂冷清没有朝气的山水。
3 车轮生四角:指路难行如车轮长了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4 销骨:指极度忧愁伤心。孟郊《答韩愈李观因献张徐州》:“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
5 “铸就”二句:典出《资治通鉴》卷二六五:朱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一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淳熙十五年(1188)深冬,陈亮从浙江东阳到江西上饶的鹅湖拜访辛弃疾,两人相聚十日,极论世事,痛快无比,又一同到紫溪欲与朱熹相会,结果朱熹没有应约前来,陈亮只好别去。陈亮走后,辛弃疾恋恋不舍,第二天又上路追赶,想再重聚,追至鹭鹚林,因雪深路滑,无法前行,只好半路打住。辛弃疾当夜投宿泉湖吴氏四望楼,听到附近有笛声甚悲,愈发怀念故人,于是赋词一首,以表达对陈亮的思念。恰好五天后,陈亮写信来索要新词,可谓心有灵犀,于是辛弃疾将此词寄给陈亮。
这年辛弃疾49岁,陈亮46岁,两个老男人见面又离别之后,为何如此恋恋不舍,像初恋情人似的,相聚了十天还觉不够,离别之后还要趋车去追赶?原来辛弃疾与陈亮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更主要的是,辛弃疾在上饶闲居八年,像他这样胸怀天下、观念超前的英雄,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对手来无拘无束地谈论天下大事,推心置腹地探讨人生,话话家常。而陈亮是一位极好的商讨天下事的对象。《宋史·陈亮传》说陈亮“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他曾自负地说过:“至于堂堂之陈,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现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自谓差有一日之长。”喜谈兵、善议论,这两点与辛弃疾就高度默契,陈亮后来在和词中也说“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也表明两人心灵最为契合,说话最为投机。两位寂寞得太久的喜谈兵的高手,两位主张抗战收复中原的思想巨人,一旦相逢,畅谈十日,那必定如长河悬瀑,一泻千里,是何等的快意人生!离别之后,也就难怪辛弃疾意犹未尽、依依不舍了。
词的开篇写两人会面后“把酒长亭”的痛快,接写对陈亮风流气度的欣赏。“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不是说“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而是说“看(你陈亮的)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因平仄要求而倒置了日常语序,意指陈亮的气度潇洒有如陶渊明,胸怀抱负、策略智慧好似诸葛亮。陶渊明是辛弃疾一生的最爱,而诸葛亮则是英雄辛弃疾的榜样。当时有人把辛弃疾比作“隆中之诸葛”(刘宰《漫塘集》十五《贺辛待制弃疾知镇江》)。辛弃疾以陶渊明、诸葛亮比拟陈亮,无异于夫子自道,也足见两人情趣相投。正因为是如此欣赏、怀恋陈亮,所以下文写离别之后上路追赶。又因为词序中已说明“追路”,故词中不写“追路”之事而只写“追路”途中所见之景,鹊踏松雪,疏梅点缀,以两幅一动一静的画面写来素描深冬路途之“萧瑟”。下片写别后“相思”和未能挽留久居的遗憾。结句暗用向秀吹笛怀嵇康的典故,极富声响效果。“长夜笛,莫吹裂”,其实是长笛声快要吹裂了,因为过于悲凉,故说“莫吹裂”。《霜天晓角》中的“半夜一声长啸”,与此词的“长夜笛,莫吹裂”都是写静夜中的声响,读来有响遏行云和余音袅袅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