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世佛:释迦牟尼佛
按照大乘佛教的观点,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其实早已成佛。他为了救度地球上的人类和众生,在2500多年前从兜率天降生在印度王宫,示现了降生、出家、寻师访友、六年艰苦的修行以及菩提树下降魔、成佛、讲法、救度众生的事迹。
1.佛陀重返人间
这幅唐卡讲述了佛陀成佛后,上升到三十三天为死去的母亲摩耶夫人讲述佛法以及安居后从三十三天重返人间的故事。
这是佛陀在大约四十一岁的时候,上升到三十三天,为很多天神讲授了《白伞盖陀罗尼》、《净治恶趣仪轨》、《幢顶妙臂庄严陀罗尼》、《顶髻尊胜净治恶趣苦陀罗尼》、《不动金刚密续经》等经教。
当佛陀住在三十三天界的时间中,目犍连尊者为维护佛教的正常发展,而仍住在地球上。一般人都不知道佛陀去了哪里,所以由波斯匿王等人来到目犍连尊者的住处,请问佛陀的行踪。尊者答以佛陀住在天界。
时光如梭,夏季的三个月很快过去了,他们又到目犍连尊者前,请求说道:“现在我们已很久未见佛面,我们一致请求迎接世尊归来。”于是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刹那顷前往天界,在世尊前禀明大家的请求,并启请道:“世尊,阎浮提的人们不能登此天居,诸天神是有降临阎浮提的神力的。因此现在请世尊返回阎浮提吧!”这样启请后,世尊吩咐道:“目犍连你回去传语说,我七天之后,返回人间。”目犍连仍然刹那顷返回阎浮提,将佛陀的回复通知了大众。
佛陀重返人间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这幅唐卡讲述了佛陀成佛后,上升到三十三天为死去的母亲摩耶夫人讲述佛法以及安居后从三十三天重返人间的故事。唐卡中从天界直垂下来的就是天梯,中间是吠琉璃阶梯,为佛世尊及侍者等所行道路;右边黄金阶梯上有梵天王、色界诸天神围绕在佛陀身边;左边水晶阶梯上,有帝释、欲界诸天神围绕在佛陀身边,并为佛陀支撑伞盖宝幢。佛陀一步步走下天梯一半的路程,另一半才示现神变而下。
于是在仲秋八月二十二日,佛陀动身返阎浮提时,由帝释天神命毗首羯摩天神幻造三道阶梯,唐卡中那道从天界直垂下来的就是这天梯。中间是吠琉璃阶梯,为佛世尊及侍眷等所行道路;右边黄金阶梯上有梵天王、色界诸天神围绕在佛陀身边;左边水晶阶梯上,有帝释、欲界诸天神围绕在佛陀身边,并为佛陀支撑伞盖宝幢。佛陀为了让幻造天梯的天神毗首羯摩王高兴,天梯一半的路程,是一步步走下的,另一半才示现神变而下。
从唐卡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以及围绕的诸天神,都停留在天梯的中间部位,这是因为天神们不习惯闻到人身上的气味,所以停留在半空。下面的是波斯匿王等国王、大臣以及迎接佛陀的人众。也就在那里,天神和人间佛教徒共同努力修建了“佛从天降塔”。这种塔有四层或八层的,每一面突出处的中间,都建有阶梯,佛教著名八塔中的“天降塔”即由此得来,我们可以看到天降塔图中的塔中间刻有阶梯。
天梯上的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在天界诸天神的陪伴下,缓缓走下天梯。佛教著名八塔中的“天降塔”即由此传说得来。图为第53页唐卡细部。
佛陀重返人间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这幅唐卡讲述了佛陀成佛后,上升到三十三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讲述佛法以及安居后从三十三天重返人间的故事。唐卡中,从天界直垂下来的就是天梯,中间是吠琉璃阶梯,为佛陀及侍者等所行道路;右边黄金阶梯上有梵天王、色界诸天神围绕在佛陀身边;左边水晶阶梯上,有帝释、欲界诸天神围绕在佛陀身边,并为佛陀支撑伞盖宝幢。佛陀一步步走下天梯一半的路程,另一半才示现神变而下。
2.释迦牟尼佛皈依境
皈依境是藏传佛教徒在修持佛法时的皈依对象,各教派都有不同的皈依境。但所有的皈依境一般都是由教主释迦牟尼佛或者每个教派的开派祖师,围绕着传承祖师、本尊、佛、菩萨、护法等组成。
这是一幅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的皈依境图,是格鲁派信徒在修持菩提道次第等教法时,辅助观想用的一幅唐卡。在这幅唐卡中,主要分为五大部分: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前方是所有传授佛法的精神导师,释迦佛右边是以弥勒菩萨为代表的广行派祖师,左边是以文殊菩萨为代表的深观派祖师,上方是以金刚持为代表的加持派祖师,然后外围环绕着四密续本尊、佛、菩萨、勇士、空行、以及智慧护法等。
图中主尊为释迦牟尼佛,肤色金黄,身披袈裟,双足跏趺坐在由八只狮子所抬的以莲花日月为坐垫的宝座上。在释迦佛心中,隐现金刚持,这在行者观修当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佛教徒观想当中,主尊虽然外表示现为释迦牟尼佛,但其本质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将自己所有精神导师看做是佛陀的化身,是佛教徒特别是密宗信徒修持的一个重要修持方法。这样修持,将有助于提升和加速自己的修炼质量和进程。另一方面,藏传佛教非常注重法脉传承,无论显密佛法,都要依自释迦牟尼佛起直到自己上师之间丝毫没有中断的上师来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最正确无误的教法。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心中隐现金刚持,因为密法多为释迦佛化身金刚持宣说。在观修中,则将其现观为自己的上师。
释迦牟尼佛皈依境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皈依境是藏传佛教徒在修持佛法时的皈依对象,各教派都有不同的皈依境。一般由释迦牟尼佛或者各教派开创祖师为主尊,围绕着诸位传承祖师、本尊、佛、菩萨、护法等组成。这幅唐卡主尊为释迦牟尼佛,在释迦佛心中,隐现金刚持,因为密法多为释迦牟尼佛化身金刚持宣说。
释迦佛右边是全部广行派的祖师,靠近释迦佛的是弥勒菩萨。左边是全部深观派传承祖师,靠近释迦佛的是文殊菩萨。前者以阐述修持次第以及种种修持方法为主要特征,后者则以阐述空性思想见解为主。
在主尊的上方,是以金刚持为主的加持派祖师。最上面蓝色拥抱白色明妃者即为金刚持佛。金刚持、本初佛等,是佛教中假定的最初佛陀,表义一切佛法加持的来源。下面为黄色文殊菩萨,虽然他是深观派传承祖师的代表,但他也是加持派一位重要祖师。下面那些头戴尖顶黄色班智达帽者虽然无法一一判断是谁,但依据格鲁派的传承来说,应该是指宗喀巴、降边嘉措、温萨巴等几位著名祖师。
在释迦佛右边是全部广行派的祖师,靠近释迦佛的是弥勒菩萨。在佛陀所有教法中,后期主要分为两支传承,一支是阐述修持次第以及种种修持方法的被称为广行派,另一支是阐述空性思想见解的深观派。广行派的教法由弥勒菩萨继承并传承下来,是以弥勒为代表,所以在唐卡中把弥勒画在释迦佛右边最前面的位置。在这些传承祖师的最上方,头戴红色班智达帽者为无著菩萨,因为是无著菩萨把这些广行派的教法首次带到人间。其他祖师都是广行派中重要的传承祖师,虽然我们无法一一分辨,但应该是世亲、解脱军、金洲以及阿底峡、仲敦巴等祖师。
在释迦佛左边的是全部深观派传承祖师,靠近释迦佛的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被视为诸佛智慧的代表,是佛教智慧的人格化,佛陀所有的空性哲理思想全部托付给了文殊菩萨。在所有深观派祖师的最上方,头部有蛇环绕者为龙树菩萨,是人间深观派传承的鼻祖。其他祖师分别为提婆、佛护、寂天、大小杜鹃、阿底峡尊者等。
在深广两支传系中,我们会发现都有阿底峡尊者的存在,因为在之前,这两支传承都是分别流传,传至阿底峡尊者的时候,才将之合流于一身。在两边祖师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都会发现一位身边有佛塔者,这位祖师就是阿底峡尊者。因为阿底峡尊者非常敬重自己的师长,所以随身携带他根本上师金洲大师的骨灰。
在释迦佛的下方绘有戴黄色班智达帽的六位祖师,这六位祖师是代表自己现世中教导过自己佛法的精神导师。中间一位代表自己的根本导师,其他代表所有跟自己有过法缘的上师。具体到行者个人观修的时候,未必一定是六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观。
释迦牟尼佛皈依境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这幅唐卡描绘的皈依境呈圆形,主尊为释迦牟尼佛,位于圆形中心靠上的位置。他肤色金黄,身披袈裟,右手施触地印,左手托钵,双足跏趺坐在由八只狮子所抬的以莲花日月为坐垫的宝座上。在释迦佛下面,是以唐卡委造者的根本上师为中心的僧团,周围环绕诸位传承祖师、本尊、佛、菩萨、护法,上界正中是以金刚总持为中心的加持派行者,右为广行派,左为深观派。
上师供养图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这幅唐卡是格鲁派的上师供奉图,又称皈依境,是佛教信众作为聚积资粮而礼拜供养的对象。图中坐于中央主位者为宗喀巴大师,为文殊菩萨转世。其著作有《菩提道次第略、广论》及《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为修密乘行者必读之佳作。在宗喀巴大师后上方者,都是格鲁派的历代祖师,在其前方者,有四部密续的本尊,诸佛、菩萨、罗汉、声闻、独觉、空行、护法等,下方为护国四大天王。
在外围是一圈是以大威德怖畏金刚为主的无上密本尊。中间的是大威德金刚,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在格鲁派密法传承中,大威德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是宗喀巴祖师极力推荐的一位本尊,具有父续以及母续所有的优点,且事业法极为广大。然后周围是时轮、密集、胜乐、喜金刚等无上密本尊。在行者观修的时候,按照仪轨要求,在这些无上密本尊外围还应该有瑜伽部、行部以及事部的本尊,也许因为唐卡绘制的局限性,所以未能画上。
再外围的佛是代表药师七佛、三十五佛、贤劫千佛等所有的佛陀。虽然唐卡只是绘制了几尊佛,但行者在观修的时候同样要观想出所有的佛陀。
再外围是所有的菩萨、勇士、空行等僧宝。在最外围,是以六臂玛哈嘎拉为主的一切出世间智慧护法。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的是六臂玛哈嘎拉,然后有阎罗法王、毗沙门、白六臂玛哈嘎拉、吉祥天母等。在唐卡的最底部,绘有四大天王,他们由于是世间护法,所以被绘制在皈依境之外,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佛教。
3.本生如意树——具光王的故事
这幅唐卡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最初发菩提心的故事。当时,释迦佛是一位国王,叫具光王。他发现了一头浑身雪白、犹如神仙坐骑一般的大象,非常喜爱。于是让调象师将之驯服后上供给自己。调象师谨遵王命,将象调顺后供献于王。
当国王乘坐此象,前往森林中游玩时,这白象嗅着雌象的气味,随着气味疯狂地奔向母象。具光王用手抓住身旁的树枝,才幸免生命的危险。于是具光王责斥调象师说:“这就是你驯服的象吗?怎么还是如此暴烈?”调象师禀王说:“大王!我是真的驯服好了,但由于它嗅到雌象气味,便不听驱使了。但是它还没有失去那被调治的念头。”
七天后,象的狂性消失,它忆起调治手段仍然回到它的住处来了。于是调象师禀王说:“象归来了。”国王说:“你根本没有将它调驯。”调象师禀王说:“大王,我的确已经驯服了,那么我今天就在大王眼前作试验吧!”他于是拿着烧红的铁钩来到调象处,对象作调驯手段时,象仍如平常那样接受调治。国王不解说道:“为什么这头这般极为调驯的象,之前却对我乱动起来呢?”象奴禀王说:“大王!我不是早已向王禀过,这象身已得调,心未调驯吗?我只能调它的身,但却不能调它的心。”国王问道:“那你听过有能调心的吗?”这时候调象师获得十方诸佛的神力加持,以此答道:“大王!身心二者都能调伏者只有佛陀世尊啊。”于是具光王当下生起极大信仰,生起了大悲利众的菩提心。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唐卡中释迦佛的前方,有一位调象师正在拿着烧红的铁钩在对一头白色大象做驯服,那象看起来极其驯服乖巧,正如故事中所说那样调驯。在释迦佛左边画有一人骑在白象上,那象似乎在狂奔,象上的人手臂挥舞,眼见跌倒,也正是代表故事中释迦佛的前身具光王坐骑其上险些遇难的情形。
除了这幅唐卡以外,藏传佛教中经常用驯象来喻示调心。比如在藏传佛教寺院壁画上,我们会经常发现一组驯象的图案,称为“修定图”。在这组图案中,我们会看到最初一个人拿着鞭子在驯服一头撒野狂奔的黑色大象,鞭子就代表了人的正知正念和理智,黑色的象代表我们没有经过驯服的狂野内心。在经过几个阶段之后,黑色的象变为半黑半白,说明内心已经初步得到调治,一直到最后完成变为白象,象征着迷乱、粗野的内心得到完全调伏。这幅图正是喻示佛教徒修习禅定必经的九个阶段,称为“九住心”。
本生如意树——具光王的故事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本生如意树,是描述释迦牟尼佛源流的系列唐卡,共有43幅。这一幅是讲述释迦牟尼佛最初发菩提心的故事,借调伏大象来暗指调心。唐卡中释迦佛的前方,有一位调象师正在拿着烧红的铁钩在对一头白色大象做驯服,而左边则画有一人骑在狂奔的白象上,骑象的人手臂挥舞,眼见跌倒,也正是代表故事中释迦佛的前身具光王坐骑其上险些遇难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