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藏历使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蛮荒的开拓者 雅砻部落的历法

公元100年左右,雅砻地区的人们已经掌握了较为成熟的太阴历和太阳历。

古老的雅砻部落

位于藏南雅砻河谷的西藏山南地区,是藏民族生息繁衍的发祥地,神猴同罗刹女创造藏族人的美丽神话,就发生在当地泽当镇的贡布尔日山。山南地区具体是指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山南地区北跨雅鲁藏布江曲水大桥连接拉萨,往西可至日喀则,东则抵达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林芝。古代猕猴变人的传说便发生在山南的首府——泽当镇,泽当在藏语中的意思便是“猴子玩耍之地”,这种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说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谋而合,颇见神奇。在山南,古代建筑和遗址众多,从最早的宫殿到最大的古墓群,再到最古老的寺庙随处可见。在山南,许多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山和寺庙都可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藏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雅砻先民从蛮荒进入农耕以后,逐渐形成了部落。公元前2世纪初叶的西藏第一藏王聂赤赞普实际是早期雅砻部落的首领。他建立了“蕃”王国,确立了赞普的世袭制度。在第八代赞普止贡时期,开创了修建陵墓的先例。当时的雅砻部落已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当时,雅砻部落为了供奉第一位藏王,修建了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并在宫殿脚下利用修建雍布拉康剩余的建材聚居建房,逐渐形成了村庄,从此有了西藏第一座村庄——雅砻索卡。在雍布拉康南侧开垦了第一块农田,并取名为“协赛辛”,意即“国王御用田”。史称: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村庄莫早于雅砻索卡。

此时,西藏出现了象雄、苏毗、雅砻三个大邦国。当时,象雄依然国土最广,也拥有最先进文明,雅砻部落的宗教信仰和先进知识依然来自于从象雄传播出的苯教。大概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象雄王子辛饶米沃以藏区原始苯教为基础,并吸收了古波斯教的一些教义,创立了较为先进的雍仲苯教。正是在全西藏地区普遍信仰雍仲苯教的时候,象雄古国将自己的管辖范围扩大到整个藏区及其周边。相传在公元前100年左右,雅砻部落中有一个名叫噶莫帕玛的人,根据月亮的圆缺,初步推算出了日、月、年,发明了《噶莫帕玛历算法》。后来雅砻地区才开始有了农业种植,并有了“以麦熟为岁首”的习俗。

藏王历法时代

山南地处雅砻河流域,史称雅砻。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以及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大约在400万年以前,藏族先民就繁衍生息于雅砻河流域。

苯教祖师辛饶米沃

《噶莫帕玛历算法》

相传在公元前100年左右,雅砻部落中有一个名叫噶莫帕玛的人,根据月亮的圆缺,初步推算出了日、月、年,发明了《噶莫帕玛历算法》。

朔望月

苯教的历法发展

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在赞普布德公嘉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藏族在能够冶炼出银、铜、铁的同时,天文历算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此间出现的《山南雅拉香波纺织老妇人之月算》,其内容基本上是按日月天象以计时的阳历,其中提到的“七天”(7天为一周)计时段对藏族天文历算非常重要,也是藏族历法中最重要的数据。在内地上古时代,古人就以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亦作七耀。东晋范宁《梁传序》中就有七曜为之“盈宿”的记载。敦煌发现的藏文卷中,反映了当时用七曜记月的历史。而其中所使用的七曜的名称,是藏族至今通用的藏文名称,依次是: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雅拉香波纺织老妇人讲的“七天算法”的阳历与敦煌藏文卷中的“七曜月”极其相似:一个用数计,一个以曜名。除阴历之外,当时还有阳历推算法,《象雄老人口算法》就是比较典型的阳历,一年共计365天,虽然它还处在自然历阶段,但在当时来讲有其相对先进的一面。

到了吐蕃第三十一代藏王朗日松赞时期,吐蕃兼并了苏毗王国的大部分土地,成为相当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西藏的《红史》记载说:“其时(指朗日松赞时)从汉地得到历算与药物。”而《汉藏史集》不仅指出朗日松赞时期,由汉地传入历算“六十甲子”,而且明确地说“这是最早的历算”。或许,这是针对以前没有完善的历法而言,但从吐蕃王朝时期的文献资料来看,此时的吐蕃可能刚刚掌握了十二生肖纪年法。

纺线老人月算古历书

第九代藏王布德贡甲时期(126年左右),民间流传着一部《亚桑的故事》的长诗,其中叙述了一种“纺线老人月算”的古历书。

纺线老人说了话,

“啊!雅拉香波是为奇,

吾是英雄比上你;

吾母死后吾继承,

星月推算之传统,

知者学识握吾手,

你们能有此常识?”

……

纺线老人开言道:

“第二周的初月日,

上弦半月半夜亮,

第三周的初一日,

满月彻夜月光明。

第四周的初月日,

称作天空无月夜。

如此三合按顺次,

第一称为暖风起,

第二称为雨水降,

第三称为果实熟,

第四称为寒风起。”

……

纺线老人开言道:

“老人若言太阳时,

暖风吹起叶发时,

空中太阳向北移。

果熟寒风吹动时,

空中太阳往南移。”

诗中叙述了月亮圆缺、四季变化与动植物生长成熟的关系,还讲解了太阳运转造成的冷暖变化以及相对应的物候特征。这说明在公元100年左右,雅砻地区的人们已经掌握了较为成熟的太阴历和太阳历。

从诗中的“第三周的初一日,满月彻夜月光明”可以看出,当时是以月圆之日作为每月的第一天;并且,已有以七天算为一周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