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2:战略决策与经营运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8.如何判断战略的高下:三国战略比较

诸葛亮的《隆中对》最为高调,它之前鲁肃的《江东对》更为务实,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易操作。比较三者,可以得到战略设计上的启迪。

在诸葛亮之前,就有人提出过与《隆中对》类似的战略,这就是鲁肃在建安五年初见孙权时所献的对策,可称之为《江东对》。

鲁肃当时刚刚出道,在周瑜推荐下拜访孙权,已经清楚地看到曹操的实力,建议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三国志·鲁肃传》)。鲁肃所说的鼎足,是以曹操占据的北方为一方,孙权盘踞的江东为一方,刘表刘焉分领的荆州益州为又一方。在一定意义上,鲁肃与诸葛亮所见不谋而合。所不同处,在于两人的对象不同,所以对“鼎足”的设想有区别。

应该说,鲁肃的“江东对”设想更实际。因为鲁肃辅佐孙权之时,东吴的实力是现成的;而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之时,刘备是兵败后逃到新野,寄居樊城,还没有实力立即取代刘表。所以,鲁肃的“鼎足”,其三支力量是现实存在的;而诸葛亮的“鼎足”为两实一虚,刘备的一支尚在蓝图之中。

更重要的是,鲁肃在诸葛亮之前,就看到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要比诸葛亮现实得多。正因为鲁肃和周瑜在东汉帝室尚存的情况下清醒地认识到汉室衰亡不可挽回,所以晋人习凿齿痛骂二人为小人。然而,这一认识把《江东对》的使命定位在建立孙权自己的帝业上面,与《隆中对》的兴复汉室使命完全不同。有人以为,刘备和诸葛亮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可以更具有道义上的号召力。但从战略分析和战略设计的角度看,缺乏现实条件的道义口号,往往是战略实施的陷阱。也许,正是由于刘备缺乏实力,蜀汉君臣才会坚持“兴复汉室”不松口。

如果再进一步比较《江东对》和《隆中对》,就可发现,鲁肃之对策,是借北方混战之际,东吴进伐黄祖,取得西进据点,进逼荆州刘表,占据长江中游,再图向益州扩展。一旦“竟长江所极”,就可变鼎足之势为南北对峙,此时,按照鲁肃的设想,既然汉室不可复兴,就应该堂堂正正与曹操争夺,“建帝号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尽管孙权表面上不敢如此“大逆不道”,假惺惺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但此后的行动和表现证明,他是全盘接受鲁肃建议的。而诸葛亮之对策,要比鲁肃晚出,荆州已经由于刘表的两个儿子之争给刘备造成了可乘之机,但这个机遇能否成为现实尚有太多变数,至于益州,距离现实更远。所以,《隆中对》的核心是要创造出“鼎足”中刘备之一足。可以说,《江东对》是立足东吴自身的战略分析,而《隆中对》是围绕汉室兴复的战略创意。假如后来不是由于偶然因素促成了张松与法正向刘备献蜀,《隆中对》的实现难度极大。如果撇开其他因素仅仅从战略设计角度而言,鲁肃的《江东对》,要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更具有可行性。

那么,为什么《隆中对》在历史上更为出名,而《江东对》除了专业历史工作者很少有人知晓,显然不是由于《隆中对》战略上更为成功,而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最重要的是《隆中对》兴复汉室的理想带来的正当性,而《江东对》的务实给了别人“叛汉”的口实。

汉末各方的战略构思上,还有另一个值得研究的参照,这就是曹操的战略。曹操作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传》之评语),实际上在起事之初并无明确的战略。他的谋士荀彧,对曹操战略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荀彧建议曹操以兖州为根据地,就像刘邦保关中、刘秀据河内一样看待兖州。“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深固根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固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三国志·荀彧传》)更重要的是,荀彧还建议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此后,曹操有了稳定的立足地盘,有了皇帝为自己背书的合法性权力来源,迅速成了气候。

相比之下,袁绍比不上曹操的短处在战略上暴露无遗。沮授曾建议袁绍“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三国志·袁绍传》注引《献帝传》),但袁绍心怀疑虑而不听。后来田丰又建议袁绍袭击许都以迎天子而定天下,袁绍照样不听。纵观曹操,始终坚持“挟天子”的政治优势,却再无其他相对固定的战略。所以,曹操的战略,是没有固定方向的柔性战略。他不过是一直在打类似于“尊王攘夷”的正统牌,王牌不变,使用王牌的手法上却随机应变。

曹操这种战略似乎很老套,而且平淡无奇,但曹操边走边看,智谋迭出,把自己的牌打得有声有色,且由曹丕继承打到了三国的最后。以战略思想的眼光看,曹操的战略是另一种路数,它不进行要素分析,而是确定一个战略抓手,然后灵活展开,最接近于明茨伯格所说的“手艺型战略”。相比较之下,诸葛亮的战略最为理想化,鲁肃的战略最为务实,曹操的战略最为成功。尽管三国的战略在本质上都是先成就霸业后统一天下,但在战略使命上有明显差别。曹操的使命是在平乱中扩展,东吴的使命是在扩展中称帝,而蜀汉的使命是在动荡中复汉。如果不考虑实施策略,那么诸葛亮的《隆中对》最能激动人心;如果使命和策略兼顾,那么鲁肃的《江东对》最能统合二者;如果策略优先,那么曹操的“挟天子”最利于操作。上述三个战略,在实施中都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而诸葛亮的战略实施起来最为艰难。清代赵藩为武侯祠撰写的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从管理角度咀嚼,可能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