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你一生的思维和习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懂得付出

人生的许多财富,都是平凡的人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尽管有种种牵累、困难和应尽的职责、义务,但它仍能使人们获得种种最美好的人生经验。对那些执着地开辟新路的人而言,生活总会给他提供足够的努力机会和不断进步的空间。人类的幸福就在于沿着已有的道路不断开拓进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

多做一点

成功不是靠一步登天,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是经过长年累月的行动与付出累积起来的。虽然,任何人都会有所行动,但成功者却是每天都多做一点点,多付出一点点,所以他们比别人更早成功。

每天多一些努力,从改变行为开始,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然后,你的生活自然会得到改变。每天多做一点,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不难,一切还都来得及。

每天多一些努力,正如人们所说: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他们和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是一样的,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个人的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每天多一些努力,还要我们拥有再试一次的决心。有一句话说的就是: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坚持不懈而已。

努力工作!

这是几千年前罗马皇帝的临终遗言。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现在已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升迁,秘密就在于“每天多干一点”。

他说:“在为杜兰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人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仍然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因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帮助。”

“工作时杜兰特先生经常找文件、打印材料,这些工作最初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做。很快,他就发现我随时在等待他的召唤,并且逐渐养成召唤我的习惯……”

杜兰特先生为什么会养成召唤道尼斯先生的习惯呢?因为道尼斯自动留在办公室,使杜兰特先生随时可以看到他,并且诚心诚意为他服务。这样做获得了报酬吗?没有。但是,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使自己赢得老板的关注,最终获得了提升。

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都知道“量变”和“质变”的规律,如果每天多做一点,当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引起质变,即会提高你的能力和水平。潜移默化会让你领略到“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

我认识一位博学多才的老人,他曾经是一所大学的教授,退休后便在家里养花或外出散心。

有一次,我到老人那儿去,他问我是否了解建筑的全过程。

我对那个东西一点都不了解,于是我告诉他:“不知道。”

老人笑着对我说:“如果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5年内你就会成为建筑领域中深具权威的人。”

是啊!每天多花五分钟并不是太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下来,带来的将是更大的回报。

“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最大限度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每天提前到达,就可以给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当别人还在考虑当天该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

有位记者采访一位大名鼎鼎的汽车业名人,当问及是什么秘诀使他这么年轻就做出这么惊人的成绩时,这位名人说:“其实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每天多做一点点。”原来,这位名人刚工作的时候也和许多人一样笨手笨脚,但他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就是每天多做一点点:当别人急着下班归心似箭时,他还在办公室埋头苦干;当别人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他已经在自己的位子上寻找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晚上回到家时,别人在玩乐,他却在细读管理图书。

想想那些成功人士,他们都给自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他们的眼中,一些看似无关的知识往往会对未来起巨大的作用,而每天多做一点,则能够给你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

如果把所有的一点点加起来,也就是你的潜力得到发挥的结果,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我们生活当中70%的时间都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把每天的时间都停留在吃、喝、睡、工作等方面。直到最后我们才发现,我们虚度了大半生。

每天多做一点点,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没有谁会说你多事,如果你没有义务去做你职责之外的事,你可以自愿地去选择做,或者想办法让自己养成一个多做一点点的习惯以鞭策自己快速前进。

当然,在每天多努力一点点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去做,这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去构建自己理想的人生蓝图。此时,我们不妨闭上眼睛想想,我们在10年以后将会是什么样子。换言之,就是我们积累了多少财富,自己的生活水准达到了什么样的标准;我们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共事;我们的社会地位怎样,等等。

从点滴做起

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心中所追求的一切也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汗水和劳动。世界上的道理就是这样简单,没有得不到回报的付出,也没有不用付出就能得到的回报。我们在公司也是一样,公司是个讲求经济效益的地方,它不可能在你没有付出的时候给你更多的回报,当然,它也不会让你的努力白费。

有这样一个故事,我觉得对于理解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很有帮助。

有两个准备投胎转世的灵魂被召集到上帝的面前,上帝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做个只有索取的人,另一个人要做付出的人,你们商量后自己选择吧。”

上帝的话音刚落,第一个人就抢着说:“我要做索取的人。”这人想,索取也就是一生什么事也不用做,坐享其成的人生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幸福。他甚至为自己的抢先一步感到无比幸运。另一个没有其他的选择,于是,他做了那个甘愿付出的人。

多年以后,人们看见了这样的结果。那位选择付出的人成了一个大富翁,他乐善好施,给予他人,成了一位有名的慈善家,备受人们尊重。而另一位则做了乞丐,他一辈子都在不停地索取。原来,上帝是这样满足他们的要求的。

另外一点就是在我们谈到从点滴做起的时候,还要消除心中的顽石,因为心中的顽石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摆着一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40厘米,高度有10厘米。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块石头吗?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

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看看大小,这块石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很多人在公司里都在尽力回避自己分外的事情,其实这就是心中存在着一种顽石。他们认为做好了本职工作就是完成了责任,而多付出就意味着要多承担责任,给自己多一分压力。但我们应该知道,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多做事情,才能比别人更多一点付出,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是一种对自身价值的确认。能够为公司多付出的人,一般来讲,都是比别人更有承受力或具有更为突出能力的人。如果你和别人一样,你也不可能担当什么责任了。所以你该为自己能够多一点付出而感到自豪,因为你已经向别人证明,你比别人更突出,你比他们强,你更值得公司信赖。一个人能承担责任多少,证明他的价值就有多少,想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能比别人做得多一点。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你会发现你的努力不是单向的,你会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回报。

你能为公司付出,领导也会对你刮目相看,同时会给你更多的机会做更多的事情,且不论我们会因此而加官晋爵,这对于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经验也是不可多得的。还有,一个能为别人付出的人,一个勇于担当的人,也会因为自己的高尚行为而感到自豪,它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你会因此而不觉得自己的付出是一种压力,你会进步得更快。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双向的平衡,或者我们得到的比付出的会更多。

付出总会有回报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识到付出的精神内涵,人们需要在不断的改变中寻求到一种最佳的理解方式,需要在不断的探寻中理解付出的全部意义。许多人都会抱怨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平衡,我想,这可能就是人们把物质的东西看得太重了,而忽略了精神上的得到,甚至有人根本就没想到过这一点,所以他们才抱怨,才不愿意付出。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位太太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这只鸟。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只有员工从心里改变了自己对付出的理解,他才会心甘情愿地付出。并认为这种付出是一种快乐,那么他才会真正体会到工作中的付出带给他的乐趣,而这正是工作的最高境界。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因为他的付出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那么他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你能以付出为乐,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付出是可以累积的,付出并不是要你做出多大的牺牲。付出有时候仅仅是心存一点留意,让自己时刻想到自己的公司,尽可能地为公司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便无从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那是因为你自己沉闷无望。改变你的世界,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

付出多少收获多少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懂得付出,就永远有要付出;贪求索取,就永远要索取。付出得越多,收获得越多;索取得越多,收获得越少。”这是多么经典的话呀!一个人只要时常想着帮助别人,他的内心就是快乐的,因为真诚帮助别人出自无私的心,在帮助别人时并不希望得到回报。这样,他才会感到是快乐的。因为帮助别人有时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付出的也许很少,但得到的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时候,你不经意的付出甚至会改变你的一生。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耕作时,听到附近的泥沼里有一个孩子求助的哭声,于是他急忙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粪池里挣扎。弗莱明顾不得粪池的脏臭,把这个孩子从死亡的边缘救了出来。

过了几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前,车里走下来一位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被救孩子的父亲。

“我要报答你,好心的人,你救了我孩子的生命。”绅士对农夫说。

农夫回答道:“我不能因为救你的孩子而接受报酬。”

正在这时,农夫的儿子走进茅屋,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

“是。”农夫很骄傲地回答。

绅士忽然有了一个好主意,他说:“我们来定个协议吧,让我带走你的儿子,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并荣获了诺贝尔奖金。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是谁救活他的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他就是英国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弗莱明因为救了别人的孩子,而使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终获得诺贝尔奖金。而丘吉尔,则由于帮助别人的孩子受教育,而使自己的儿子在患病时幸运地获救。

所以说,我们从事的工作也就像做人一样,不管我们眼下做哪一种工作,我们都可以通过比别人要求的做得更多——通过奉献自己,最大限度地体现价值最大化,并增强我们的道德意识。要走向生活的繁荣昌盛,关键的一点是要认识到繁荣昌盛并非是由更多地获得取得的,而是由更多地奉献取得。通过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我们能够为他人做什么而不是向他人索取什么上,我们的生活自然就会一天天繁荣起来。

倘若你热爱你选择的公司,你就会把自己全部的精力用在工作上,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当你为公司奉献了你的全部精力,当你为工作上取得的成就而欢欣,当你在他人共享你的成绩时,有形与无形的酬报就成了你的回报。无形的酬报包括个人能力的提升及你所获得的名望。另外,如果你仅为工资单而工作,而不肯为公司多做一点奉献,那么,你就会慢慢地轻视自己的公司,继而轻视你的工作。

凡是不被我们重视的事情,我们常常不能将它做好。从这个角度看,奉献与资产投入颇为相似,倘若你在投资上毫不用心,不肯花精力,那么,从长期来看,你的投资多半会失败。相反,若你将自己的精力、热情和才智都奉献给你的投资产业,你当然更加可能会获得成功。通往成功的路或许很远,而你每一次的无私奉献,都是在那条路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