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宝谛寺、宝相寺旧影
万安山山湾一带是健锐营左翼四旗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驻扎的区域,这里寺庙繁密,除我们熟知的法海寺、晏公祠、地藏庵外,还有山神庙、梵香寺等,在松堂一带还有宝相寺、宝谛寺。
可以说,旗营和寺庙构成了清代中晚期万安山最主要的景色。《日下旧闻考》记载当时健锐营左翼四旗与村落、寺庙的格局称:
静宜园西四旗健锐云梯营房之制:正黄旗在永安村西,碉楼九座;正红旗在梵香寺东,碉楼七座;镶红旗在宝相寺南,碉楼七座;镶蓝旗在镶红旗南,碉楼七座。
可知,宝相寺在厢红旗的北侧。
观清代《三山五园图》万安山部分,知宝相寺确实位于厢红旗营北部,紧邻宝谛寺与松堂,其西上方向还有一处标有“行宫”的建筑,盖为《旧闻考》所载之“香林室”。
但是,随着历史的沿革,这些建筑多被损坏,现在除松堂、无梁殿(旭华之阁)、晏公祠、地藏庵外,其他建筑几乎无一存留,偌大的法海寺也只剩下了一片遗址。
在网站上翻阅历史资料时,笔者无意发现两张民国初年的万安山宝谛寺、宝相寺的照片,一般文字未见介绍,很是激动,藉此联系其他图片可以一览这一地区历史的变迁。
这张照片是在宝谛寺南侧下方拍摄的,彼时(当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山体荒芜、建筑多已无存,但宝谛寺高大的建筑主体与碉楼依然矗立在万安山上。
宝谛寺,乾隆十六年建,其制仿五台山之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灵鹫峰上,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历代都有修建,明永乐年间,名“敕改建大文殊寺”,又称“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宝谛寺建筑前为台,台上建石牌坊,坊额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菩萨真人”。其大殿内外匾额与对联亦系乾隆皇帝御书。从图片上看,建筑群前侧似乎还有碉楼样式建筑。
宝谛寺前为宝相寺,今存之旭华之阁即无梁殿即是宝相寺主体建筑。
关于宝相寺的建造原因和形制,《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郊垧西十三》载:
按,宝相寺,乾隆二十七年建。先是,岁在辛已,驾幸五台,回銮后,御写殊相寺之文殊像,而系以赞,并命于宝谛寺旁建兹寺,肖像其中,殿制外方内圆,皆甃甓而成,不施木植,四面设瓮门,殿前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旭华之阁”,殿内碑二:左碑恭镌御写《文殊像并赞》,碑阴恭勒乾隆三十二年《御制诗》;右为乾隆二十七年《御制宝相寺碑文》,殿后御制额曰“梵光楼”。
五台山菩萨顶
乾隆皇帝《御制宝相寺碑文》则详细记载了建造万安山宝相寺的缘由与过程,云:
岁辛巳,值圣母皇太后七旬大庆,爰奉安舆诣五台,所以祝厘也。殊像寺在山之麓,为瞻礼文殊初地,妙相端严,光耀香界,黙识以归。既归,则心追手摹,系以赞,而勒之碑香山南麓。
曩所规菩萨顶之宝谛寺在焉,乃于寺右度隙地,出内府金钱,饬具庀材,营构兰若,视碑摹而像,设之金色,庄严惟具,惟肖寺之制,甃甓幕围,不施杗廇桴棁,而崇广闳丽则视殊像有加。
经始于乾隆壬午春,越今丁亥春蒇工。既敬致瓣香,而庆落之,所司砻石以俟,因记之曰:
文殊师利久住娑婆世界,而应现说法则独在清凉山,固《华严品》所谓东方世界中菩萨者也。
夫清凉,在畿辅之西,而香山亦在京城之西,然以清凉视香山,则香山为东;若以竺干视震旦,则清凉、香山又皆东也,是二山者不可言同,何况云异?矧陆元畅之答宣律师曰:“文殊随缘利见,应变不穷。”是一是二,在文殊本不生分别见,倘必执清凉为道场,而不知香山之亦可为道场,则何异凿井得泉而谓水専在是哉?!
且昔之诣五台、礼文殊,所以祝厘也,而清凉距畿辅千余里,掖辇行庆,向惟三至焉。若香山则去京城三十里,而近岁可一再至,继自今亿万年,延洪演乘,兹惟其恒,是则余建寺香山之初志也。
寺成,名之曰“宝相”,缀以偈曰:“曼殊室利,七佛之师,经历人间,至福城东,东方世界,名曰金色,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摩竭陁国,其东五华,是名雪山,惟清凉境,金刚窟聚,北代州是,大士示现,妙相庄严,振大法轮,坐狮子座,狮子奋迅,具足神威,中台现身,寺曰殊像,我昔瞻礼,发大宏愿,虔诚祝厘,普诸福缘,相好印心,如月在水,即幻即真,证真幻相,以此真幻,还印金容,香山净域,多祇树园,宝谛之西,营是宝相,庄校七宝,晃耀大千,日面月面,了无分别,我闻如是,文殊应缘,缘即随缘,何有彼此,矧东西方,因见生名,见即不拘,名亦不着,清凉香山,非二非一,复念文殊,菩萨久住,而此世界,实曰常喜,以常以久,延祝慈禧,惟愿自今,岁万又万,宝算盈积,如恒河沙,护妙吉祥,生大欢喜,以是因缘,寿复无量。
乾隆自称,之所以有建造宝相寺的愿望,是因为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是其母70周岁大庆,故他陪同母亲幸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圣相庄严,故手摹,并加以赞语,回京后,摹绘在香山南麓石碑上。宝相寺工程开始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春,至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春完工。
五台山殊相寺悬塑
旭华之阁
宝相寺工程完工后,乾隆皇帝前来瞻礼,并作《御制宝相寺落成赡礼,因用辛巳五台殊像寺韵,二首》:
圣母七旬庆,五台礼曼殊(梵语曼殊锡利,华言文殊师利)。
法光钦意蕊,宝相印心珠(殊像寺瞻礼时,心识相好,于行营即摹为小图,既归,
又廓成大图,建宝相寺于香山之南,命工依像装塑,今始落成)。
展谒云出帑(非民力),鸠工依手图。
落成兹卜吉,瞻礼过山衢。
东西宁彼此(五台在京都之西),相好那同殊。
总祝无疆寿,应符如意珠。
灵踪纪竺牒,胜刹起黄图。
花雨从空落,缤纷上景衢。
旭华之阁的石座与斗拱
如今,宝相寺主体建筑旭华之阁仍在,虽多有损坏,但整体相貌无殊,默默诉说着香山二百多年来的历史。
20世纪20年代的旭华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