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9章 书法:藏锋市场 收笔国粹

当前,书法“伪包装”现象严重,一些劣次庸俗的书法作品频频亮相,模糊和搞乱了书法作品的真实价值。有人自吹曾有外商欲以20万美元购其草书,自己出于爱国之心未售,又有人说自己多次在国内外书法大赛中获大奖,这些沽名钓誉之人于是有理求情于媒体给他“包装”。一些不明真相而鉴赏水平有限的书法爱好者就误以为这些劣次庸俗的作品是上品,群起仿之,亵渎了传统艺术。林岫意味深长地说:“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我们大家是不是都慎重一些,把关严谨一些,严防劣次庸俗作品玷污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声誉。”

当今是商品时代,但林岫说,许多书法创作者都没有商品价值观念,被一些唯利之徒利用,扰乱了书法作品市场。就有人假借公家名义向书法家求出墨宝,转手出售得利。有的单位付了收藏稿酬,约稿的中间人却对书法家大讲“社会公益”而侵吞了稿酬,居然双方不知内幕达两年之久。现在展览、竞赛活动多而乱,难免有浑水摸鱼者。有的人打个旗号,拉一帮书法家组成评委,靠评奖、上电视等吸引大批作品,然后去找赞助单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无本万利。有的作者对艺术作品著作权法茫然不知,交了参赛费和作品,又交入展费,还要附两幅作品给赞助单位,居然不知道人家已经靠展览腰缠万贯,还感激地向组织者寄去土特产。林岫又讲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实例。“去年在新加坡,一位画廊的女老板说,新加坡有人花300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中国美术学院学生不署名的作品。曾有某人在新加坡以此类作品获了奖,后来揭穿了。大家唾弃其人。但转念一想,中国人何以这般没有著作权法的观念。”

书法应进入市场,但在这澎湃的大潮中,人们应学会认清书法作品的真伪,揭开“伪包装”的画皮。同时,我们的书法作者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给书法掮客以可乘之机。只有分清良莠、辨清雅俗,才能保住书法进入市场的大局稳定,才能体现书法的真正价值。

(原载《中国市场经济报》1996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