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交响乐:体制整饬迫在眉睫
1993年,中央乐团去广西的南宁、桂林、柳州三城市演出十五场,场场客满。1994年,中央乐团到海南的海口、三亚等地演出,也是场场爆满。在演出中,音乐人连观众的呼吸声都感觉到了,演出结束时,“文质彬彬”的听众都显出一种“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欣喜。中国人是懂得交响乐的。眼下交响乐市场萧条,原因是多方面的。
李德伦对记者说,目前交响乐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经济市场对听众的冲击,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心切,少有兴趣、时间和金钱去高雅殿堂接受交响乐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经济市场对音乐人的冲击,在这种新市场,旧体制的背景下,乐手为养活自己,去挣“外快”,放松了对艺术的追求。交响乐体制的整饬是迫在眉睫的事。
李德伦说:“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实行听者自行购票,但我们不能把市场经济与金钱等同起来,我们的乐团自己养活自己,起码,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其收支平衡,要靠国家和企业来赞助,但乐团也应该有一个目标,通过演出,一年必须完成多少薪金的任务。”
目前,我国交响乐团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那种如同军队发薪金一样的单位管理体制已是不可能了。李德伦提议:我们也像外国乐团那样实行合同制,提高乐手薪金待遇,使乐团的薪金占乐手全部收入的主要部分,不能让乐手靠“外快”养活自己,那样他们就不可能在专业上兢兢业业。
关于让交响乐走近平常百姓的问题。李德伦说:“我们要全国统一布局成一盘棋,并按照国家计划在几个重点城市成立乐队。在组织乐队同时,还要组织独奏小组演出,以这些为主,开展广泛的音乐演出。”
跳动的音符,踩踏着时代的节拍。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造就了莫扎特追求民主的音乐。十九世纪俄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成了时代的晴雨表。二十世纪日寇的铁蹄践踏了中华民族的国土,便产生了记录民族血与火的“黄河”篇章。李德伦最后说:“掌握行业的规律,注入时代的精神,打破陈规,去开辟新的市场,这是交响乐进入市场经济的通行证。”
(原载《中国市场经济报》1996年3月2日)
歌唱家郭淑珍说,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既介绍民族音乐,又适应经济社会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