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产能是指在人体内补充ATP的过程。一般产能来自三种途径:① ATP-CP系列;②需氧系列;③乳酸系列。在大强度活动时,ATP-CP系列产能速度极快,但磷酸肌酸CP在体内储量有限,维持时间极短;在中等劳动强度条件下,糖和脂肪在氧的参与下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虽然产能速度不快,但是几乎不受限制;在大强度劳动时,靠无氧糖酵解快速产能予以支持,因为产生乳酸,故称乳酸系列。目前认为乳酸是一种致疲劳性物质,所以也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能量的产生与消耗,可以从人体耗氧量的变化反映出来,为此必须能够认知和表述氧需、氧上限和氧债等概念。肌肉等长收缩为主的作业称为静态作业或静力作业。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很容易疲劳。
心率、血压、血液成分中的血糖和乳酸的变化,能反映劳动强度和疲劳程度的变化,运用生理系统指标分析人体的生理状态十分必要。
作业者的作业能力可以用一天内的作业能力来反映,而一天内作业能力的变化规律,又可以用一天内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规律间接反映。一天内的典型劳动生产率变化规律一般呈现三个阶段:入门期、稳定期和疲劳期,还常有一个终末激发现象。注意,以脑力劳动和神经紧张型为主的作业不表现上述规律。
测定疲劳应满足四个条件:①测定结果应是客观的表达,而不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解释;②测量结果应定量化表示疲劳的程度;③测定方法不能导致附加的疲劳,或使被测者分神;④不能导致被测者不愉快、造成心理负担、病态感觉。
疲劳可以从三种特征上表露出来:①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②进行特定作业时作业能力下降;③疲倦的自我体验。
检测疲劳的基本方法有三类:①生化法;②生理心理测试法;③他觉观察及主诉症状法。
提高作业能力降低疲劳的基本措施有四条:①改进操作方法,合理应用体力;②合理确定休息制度;③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④合理调节作业速率。
易致疲劳的不良体位包括:静止不动;长期反复弯腰,身体左右扭曲;负荷不平衡,单侧肢体承重;长时间双手或单手前伸等。
立姿作业适用于:需要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工作地点的控制装置布置分散,需手、脚活动幅度较大的作业;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台旁进行的作业;用力较大的作业;单调的作业。
坐姿作业适用于:持续时间较长的作业;精确而又细致的作业;需要手、脚并用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