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
贾谊
【说明】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西汉洛阳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青年时期就有才名,二十余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迁太中大夫。但遭到权贵的嫉妒,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改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认为没有尽到做太傅的责任,不久抑郁而死,年仅三十三岁。有《贾太傅集》。
《过秦论》是贾谊的代表作,有上中下三篇,总的是论述秦王朝的兴亡得失及其过错,故名曰“过秦”(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过,此处用作动词,意为批评其过失)。但作者旨在为汉文帝提供历史鉴戒,总结统治经验,所以虽名曰“过秦”,实为“规汉”。作者在《过秦论》下篇中写道:“野谚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这段话道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文是《过秦论》上,选自贾谊《新书》。学习本文可参考《过秦论》中、下,苏轼《贾谊论》等。
【原文】
秦孝公[1]据崤函[2]之固,拥雍州[3]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4]。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5]耕织,修守战之具[6],外连衡而斗诸侯[7]。于是秦人拱手[8]而取西河[9]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10]蒙故业,因遗策[11],南取汉中[12],西举[13]巴、蜀,东割膏腴[14]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16]。不爱[17]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18]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9]。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20]。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21],兼[22]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23];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24];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25]。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26]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27]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28],追亡逐北[29],伏尸百万,流血漂橹[30],因利乘便[31],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32],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33],振长策而御宇内[34],吞二周[35]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36],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7],威震四海。南取百越[38]之地,以为桂林、象郡[39]。百越之君,俯首系颈[40],委命下吏[41]。乃使蒙恬[42]北筑长城而守藩篱[43],却[44]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45]。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46],以愚黔首[47];隳[48]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49],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50],据亿丈之城[51],临不测之渊[52],以为固。良将劲弩[53]守要害之处,信臣[54]精卒陈利兵而谁何[55]。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56]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57]。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58]。然陈胜瓮牖绳枢[59]之子,氓隶[60]之人,而迁徙之徒[61]也;才能不及中人[62],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63]之富;蹑足[64]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65]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66]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67],赢粮而景从[68]。山东[69]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70],谪戍[71]之众,非抗[72]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73]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74],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75],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76]之地,致万乘[77]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78],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79],一夫作难[80]而七庙隳[81],身死人手[82],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83]。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据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同列,指六国诸侯。秦与六国本来同列诸侯。这句跟上句合起来说的是秦的霸主地位。
【注释】
[1]秦孝公:秦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下文的商君即是商鞅。
[2]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
[3]拥雍(yōng)州:拥有雍州。雍州,古九州之一,现在陕西省中部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
[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席卷,用席子卷走;包举,用布包收去;囊括,用口袋装去;都是吞并的意思。席、包、囊都是名词作状语。宇内,四境之内;四海,全国各地;八荒,八方荒远之地;都是天下的意思。
[5]务:致力,从事。
[6]修守战之具:修造攻守的武器。
[7]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斗争。连衡,也作“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斗,使……相斗。
[8]拱手:两手相握,形容轻而易举。
[9]西河:在今陕西省大荔县。这里是当时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土地。惠文王八年(前330)魏向秦纳西河之地。
[10]惠文、武、昭襄: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惠文王是孝公的儿子,武王是惠文王的儿子,昭襄王是武王的异母弟。
[11]蒙故业,因遗策: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12]汉中:今陕西省南部。
[13]举:攻取。
[14]膏腴(yú):土地肥沃。
[15]要害之郡: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地区。
[16]弱秦:削弱秦国。
[17]爱:吝惜。
[18]致:招纳。
[19]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采用合从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合从,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20]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孟尝君田文,齐国的贵族。平原,平原君赵胜,赵国的贵族,赵惠文王的弟弟。春申,春申君黄歇,楚国的贵族,为楚相二十余年。信陵,信陵君魏无忌,魏国的贵族。这四个人都是当时仅次于本国国君的当政者,各养食客数千人,被称为战国四公子,其中信陵君最著名。
[21]约从离衡:相约为合纵,破坏秦国的“连衡”策略。离,使离散。
[22]兼:聚合。
[23]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谋划。宁越,赵人,发奋读书十三年,周威公曾招聘为师。徐尚,宋人,事迹不详。苏秦,东周洛阳人,先游说秦惠王,不为所用,于是又东说燕赵等六国联合抗秦,为当时的“合纵长”。杜赫,周人,曾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属,与下文“徒”、“伦”都是“辈”的意思。
[24]齐明,周最、陈轸(zhěn)、召(shào)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齐明、周最……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齐明,东周的臣子,后出仕秦、楚、韩三国,与周最、楼缓等人合纵结交。周最,东周君的儿子,仕于齐。陈轸,楚人。召滑,楚人,为楚王治理越地。楼缓,魏相。翟景,魏人,事迹不详。苏厉,苏秦的弟弟,齐国大臣。乐毅,燕将。
[25]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吴起,孙膑……这些人统领他们的军队。吴起,卫人,善用兵,初仕魏,后为楚相。孙膑,孙武之后,善用兵,齐将,著有《孙膑兵法》。带佗,楚将。倪良、王廖,均善用兵,为当时豪士。田忌,齐将。廉颇、赵奢,赵国大将,善用兵。
[26]叩关:攻打函谷关。叩,敲击。
[27]逡(qūn)巡(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28]制其弊:(乘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弊,困乏,疲惫。
[29]追亡逐北:追逐逃走的败兵。亡,逃(兵)。北,溃败(的军队)。
[30]流血漂橹:流的血多得可以漂浮起盾牌。橹,盾牌。
[31]因利乘便:凭借利用有利的形势。因,凭借。乘,趁,利用。“利”和“便”都是名词,指有利的形势。
[32]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孝文王,昭襄王的儿子,在位只有三天就死了。庄襄王,孝文王的儿子,在位三年。
[33]奋六世之余烈: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奋,发扬,发展。六世,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等六代。余,遗留,传下。烈,事业,功业。
[34]振长策而御宇内:像挥动长鞭赶马那样驾驭天下。意思是用武力来统治中国。振,举起。策,马鞭子。御,驾驭,统治。
[35]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nǎn)王时,分裂为东周、西周。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则都巩,史称东西二周。二周皆灭于秦始皇即位前。这里所论及事例,是综括前后来说,不尽是始皇时事。
[3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登上。至尊,至高无上,指高位。六合,天地四方,即天下。
[3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38]百越:古代散居在江浙闽粤等地的越族的总称,有东越、闽越、南越、骆越等,也称“百粤”。
[39]桂林、象郡:在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
[40]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俯首,低头,表示服从。系(xì)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41]委命下吏:把性命交给秦王朝的下级官吏。表示听任摆布。委,交托,付托。
[42]蒙恬:秦将,始皇时领兵三十万北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43]藩篱:篱笆,比喻边疆上的屏障。
[44]却:击退。
[45]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六国士民不敢拉弓搭箭来报仇。
[46]百家之言:各学派的著作。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47]黔首:秦时称百姓为“黔首”。黔,黑。
[48]隳(huī):毁坏。
[49]销锋镝(dí):销毁兵器。销,熔化金属。锋,兵刃。镝,箭头。
[50]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着华山当作城,就着黄河当作池(护城河)。践,踏。因,依据,倚仗。
[51]亿丈之城:华山。
[52]不测之渊:黄河。
[53]劲(jìng)弩(nǔ):强劲有力的弓。
[54]信臣:可靠的臣子。
[55]谁何: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
[56]金城:坚固的城池。金,比喻坚固。
[57]万世之业:秦始皇曾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58]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59]瓮牖(yǒu)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牖,窗户。
[60]氓(méng)隶:农村的下层人民。氓,平民。隶,奴隶。
[61]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62]中人:平常的人。
[63]陶朱、猗(yī)顿: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lǐ)。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善于经营生计,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猗顿,春秋时鲁国人,他向陶朱公学致富之术,大畜牛羊于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南部,积累了很多财富。
[64]蹑(niè)足:蹈,用脚踏地。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
[65]阡陌:本是田间小道,这里指田野。倔,通“崛”。
[66]揭:举。
[67]云集响应:如云一般聚拢而来,似回响一般应声而起。
[68]赢粮而景从: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胜)。赢,担负。景,同“影”。
[69]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70]锄耰(yōu)棘矜(qín),非铦(xiān)于钩戟长铩(shā)也: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锄耰,古时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棘矜,用酸枣木做的棍子。棘,酸枣木。铦,锋利。钩,短兵器,似剑而曲。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铩,长矛。
[71]谪戍:被征发去守边。
[72]抗:高,强。
[73]向时,先前。
[74]成败异变:成功失败,大不相同。
[75]度(duó)长絜(xié)大:量量长短,比比大小。度和絜,都是量的意思。
[76]区区:微小的样子。
[77]万乘(shèng):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78]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八州来归,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序,引,招致。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
[79]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把天下作为私有产业,把崤山、函谷关以西作为宫室。
[80]一夫作难(nàn):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发难。
[81]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
[82]身死人手:指秦王子婴为项羽所杀。
[83]攻守之势异也:攻和守的形势变了。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攻打六国,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守,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
【译文】
秦孝公占据崤山与函谷关的险固地带,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它,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吞并天下的野心。那时候,商君辅佐他,在国内确立法度,努力耕种纺织,修造攻守的武器。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斗争,于是秦国轻而易举夺取了西河外的土地。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惠武王、昭襄王承接原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攻占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土地,向北收来要害的郡邑。诸侯都很恐惧,聚会结盟而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再吝惜珍奇的祭器和贵重的宝物,以及肥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订立合纵的盟约,结为盟国,合为一体。在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都英明有智又忠诚讲信义,宽容仁厚爱惜人民,尊敬贤才,重视士人,约为合纵之盟而离散连横的策略,聚合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兵力。于是,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为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与各国国君沟通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帅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国的土地,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迎敌,九国的军队犹豫、徘徊不敢进关。秦国没有一点消耗,天下的诸侯已经困厄不堪了。于是合纵的盟约解散了,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而贿赂秦国。秦国也就有了充足的力量乘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逐逃散的败兵,倒下上百万的尸体,流成河的血能漂浮起盾牌来。利用这样有利的形势,秦人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大的国家自愿称臣归服,弱小的国家甘心成为属国。发展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国家的时间短,国家没有什么大事。
到了秦始皇的时候,他发展六世遗留下的功业,挥起长长的鞭子像赶马那样驾驭天下,吞并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登上皇帝的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撼四海。于是,向南他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表示归顺,听命小官支配。秦始皇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再敢南下来牧马,六国士民不敢拉弓搭箭来报仇。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世之道,焚毁了百家的著作,用这种办法来愚化百姓;毁掉著名的城池,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销毁了刀和箭头,用它铸成十二个金属人,来削弱天下的百姓。然后,利用华山为城墙,黄河为护城河,占据亿丈高山,下视无底深渊,自以为十分坚固。优良的将领以强劲的弓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臣子、精锐的士卒,摆列着坚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自以为有关中稳固的地势,无数的坚固城池,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之业啊。
秦始皇去世,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异地。然而陈胜贫穷人家的子弟,农村的耕田人,又是被征发的戍卒,他的才能不如平常人,又没有仲尼、墨翟那样的贤德,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财富。他出身于戍卒的队伍,在阡陌纵横的田间兴起,率领疲惫的士卒,统率数百人的部队,转身攻打秦朝。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如同云彩一样聚集起来,如同回声一样应和着他,背着粮食,如同影子一样跟随着他。此后东方诸国的豪杰于是纷纷起事而灭亡了秦国。
而且,天下并没有减小或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函谷关的险固,还和原来一样。陈胜的社会地位,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他的农具木棍之类的武器,也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他的征发戍边的部卒并不能与九国的军队相抗衡;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战术又不如九国的士人。然而成功与失败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功业恰恰呈现出相反的情况。假使以崤山以东的诸侯国与陈胜比比长短,较量一下权势与力量,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然而秦国凭借区区之地,达到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使六国诸侯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然后以天下为私产,以崤山函谷关以西作为宫室;可是一个平民起事而天子的宗庙就被毁坏,本人又死在他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原因是什么呢?——不施行仁义的政策,使进攻和防守的形势发生了转变啊。
【导读】
本文通过对秦日渐强盛以至统一中国而行暴政,导致陈胜起义,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事实的记述和分析,说明了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仁义不施”,即“愚民”、“弱民”和“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残暴统治,提出了以施行仁义为长治久安之道的政治主张。文章历来为人称道,下面我们只从结构和语言两方面进行分析。
1.对比、映衬、突出。高步瀛在《文章源流》中说:“此篇前半极力形容秦国累代之强,非诸国所能敌;及始皇益强,遂灭六国而统一天下,其势力益雄,防卫益固,真可谓若万世不亡者,而陈胜以一无势力之人一出,而遂亡秦。此段更就前文所述,两两比较,几同卵石之异,而卵竟碎石,是真奇怪不可测度。其千回百折,止为激出末句,故正意一经揭出,格外警悚出奇,可谓极谋篇之能事矣。”这段话说得很精彩。这篇文章的结构布局并不复杂,但两两对比,非常有力。为了突出秦国的强大,文章首先渲染了东方六国的强大,而强大的六国在秦国面前竟不堪一击,对比中秦国的强大显现得凛然不可逼视。写陈胜时,极力排抑,极写他平庸微末,不足挂齿,但是秦王朝竟然被这样一个小小人物搞垮了。这是说,不是因为陈胜有什么奇异的神通,而是秦王朝在攻守之势已经变化的情况下,他自己已经成为腐尸朽木了。这样就非常有力地强调了“仁义”的作用,为人们提出了触目惊心的惨痛教训。
2.铺排夸张、渲染。明代何焯曾说:“自首至尾,光焰动荡,如鲸鱼暴鳞于皎日之中,烛天耀海。”孙月峰说:“中间险字奇句,亦尽杂现错出,乃却以粗卤矫健之气行之,读者但见其飞沙走石,横溢不可遏,然而精巧实理俱在内。”这些都谈到了本文的感情、气势。作者为了以情动人,以气势增强说服力,运用了铺排、对偶、夸张、渲染等多种手法。如“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同样的意思说了四遍。“御宇内”、“亡诸侯”、“制六合”、“鞭笞天下”、“威震四海”意思相近,说了五遍。再如说到六国强盛铺排了“为之谋”、“通其意”, “制其兵”者的强大,壮观;说到“从散约败”,又夸张渲染了秦国的势不可挡。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整篇文章如同惊涛飞瀑、一倾而出,气势夺人。再如,从“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以下几句连用七个“也”字,一气而下,势如破竹;而后用“然而”两字蓦地兜住,如横截奔马;再用一个“何也”的反问句一逼,最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千古结论喷涌而出,不可动摇。这样运用关联词,给人一种蝉联不绝,周回反复,一唱三叹的无穷韵味。
【练习】
一、填空:
1.(陈胜)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天下____________,赢粮而景从。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则不可 ____________矣。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注意和今天意义的不同: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3.以为桂林象郡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赢粮而景从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注意其用法特点: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天下云集响应
3.然陈胜瓮牖绳枢之子
4.序八州而朝同列
5.会盟而谋弱秦
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四、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陈胜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2.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3.外连衡而斗诸侯。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六、请完成下面1991年上海高考题:
下面两段文字,描写同一个人物,对照阅读,完成文后问题。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光斗为督学,可法以童子试(取得秀才资格的考试)见光斗,光斗奇之,曰:“子异人也,他日名位当在吾上。”因召之读书邸第,而时时馈遗其父母资用。一日,光斗夜归,风寒雨雪,入可法室,见可法隐几假寐,二童子侍立于旁;光斗解衣覆之,勿令觉,其怜爱之如此。(戴名世《左忠毅公传》)
1.“文方成草”句中“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将要
B.正当
C.方法
D.刚、才
2.“为掩户”句中省略一个虚词,这个虚词是
A.以
B.之
C.于
D.诸
3.下列各项中的带点词与“即面署第一”句中“面”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B.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C.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D.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4.同是描写左光斗解下自己的衣服披在酣睡的史可法身上,但写法有所不同。认真比较,引用原文,填写以下表格。
5.同样表现左光斗对史可法赏识的句子,方文是 ____________,戴文是____________;方文从 ____________的角度写,戴文从 ____________的角度写。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 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
②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③ 成然之(《促织》)
④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⑤
7.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① 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② 几以捕系死(《〈指南录〉后序》)
③ 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④ 董之以严刑(《谏太宗十思疏》)
⑤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⑥ 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A.②⑥
B.③⑤
C.①④
D.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