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完善审美感知的鉴赏职能
艺术批评的首要职能在于完善审美感知,对艺术鉴赏进行理性总结。从直观的审美感知和艺术鉴赏,到为艺术鉴赏提供价值标准的艺术批评,是一个重要的飞跃。艺术批评致力于引导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做出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剖析艺术作品背后不易被察觉的美学价值、认知价值,提高欣赏者的鉴别能力,并使大众在鉴赏的基础上更深刻认识生活,还能促进鉴赏者之间的交流,解决鉴赏者的疑问。
一、审美感知
感知包含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功能最基础的一种,是人们认识外界事物最简单、最原始的一步,主要是通过五官的感受,去感知事物的个别属性。如视觉可以感知形状、色彩、造型等;听觉可以感知声音、节奏、音质等;嗅觉可以感知气味、浓度等。
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审美感知是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主要感知的是美的对象、美的因素。人首先对事物的外部形状产生初步的审美印象。当人置身于秋天美景,看到金黄的玉米、听到动听的虫鸣、闻到芬芳的花香时,种种的审美感知就会萦绕在一起,形成主体与客体对象的交流。
审美感知区别于一般的感知,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常常伴随着通感的产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现象,是指审美主体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错。当某一感官受到刺激时,同时会产生两种以上的感官反映,这一心理过程就是通感。在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笔下通感就屡见不鲜,在贾岛的《客思》中他写道“促织声尖尖似针”,这就是听觉和触觉的通感。通感可以激发审美主体的想象机制,感受到再创造的乐趣。
二、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最显著的特点是直观性,它是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虽然艺术鉴赏有时是一瞬间完成的,但是它包含了极其复杂的心理。首先是注意,它需要欣赏者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某一艺术作品上,这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是在审美期待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是感知,它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当人们去欣赏一件绘画作品时,会更好地感知画的色彩、构图、形状等因素。如果是欣赏音乐,就会更多地运用听觉去感知它们的韵律、起伏、高低、节奏等。这是艺术鉴赏的开始。审美感知虽然是艺术鉴赏的初级阶段,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事物被感知的过程就是知觉积极组织和接受的过程。培养敏锐的感知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的根本,只有感知到,才能理解美、升华美。当然,感知的鉴赏功能离不开艺术批评的指导。第三是联想,联想是审美过程中,由一事物想象到其他事物的一个心理过程,正是因为联想这一心理活动的存在,才使得感知到的形象内容更加丰富。第四是情感,情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反应,它表现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一种态度。第五是理解,这是审美主体认识到事物的关系,甚至是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是达到艺术鉴赏的最高境界。
三、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跟艺术鉴赏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艺术批评是在艺术鉴赏基础上构建的,艺术批评是对艺术鉴赏理性的归纳总结。
(一) 艺术批评为艺术鉴赏提供价值标准引导艺术鉴赏
由于艺术鉴赏是一种感情体验活动,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对艺术作品的感知、理解、升华的过程。所以艺术鉴赏可以停留在直觉状态下,可以不借助概念和理性而对艺术作品做出判断。但是艺术批评却走向了一种理性价值判断。艺术批评虽然以艺术鉴赏为基础,但是却比艺术鉴赏更理智。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全方位的评价,并以理性的沉思和严格的考究,对同一类作品做出相对一致的价值评价,因为艺术批评力争自身的无偏爱性,所以艺术批评更具有一种参考学习的评价价值。
例如格式塔心理美学批评,这种批评方法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心理美学批评之一。这种美学批评模式是20世纪30年代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格式塔美学批评认为,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辨析,是从经验出发获得的经验世界,所以每一个艺术世界都是相对的,是艺术家自己的审美世界,并且这个审美世界是现象经验的整体。这些批评理论都反映在《艺术视知觉》一书中,这是一本在批评理论价值标准下,具体的运用艺术鉴赏的典范,这本书通过大量的艺术现象证实了作者的观点,并指导人们的日常创作。
(二) 艺术批评有助于提高欣赏者的鉴别能力
由于艺术批评能够对艺术作品做出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够把隐藏在事物背后不易被察觉的美学价值、认知价值等一一剖析出来。这样就能帮助人们正确对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作品好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欣赏者逐渐形成较高的鉴别能力。
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批评方法之一,弗洛伊德作为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无意识理论、性本能理论、三重性理论、梦的理论以及“俄狄浦斯情结”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被压抑的无法满足的欲望的升华,是一种无意识本能的冲动,是艺术家的白日梦。他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心理与精神病患者具有共同的特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也与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认为梦和幻想都产生于被压抑的情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影响了很多流派的发展,如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流派,达利就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忠实信徒,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蚂蚁、抽屉、面包、软表、拐杖等形象,这些形象中的每个物体都不是它的本体,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在达利儿时的记忆中,自己钟爱的蝙蝠受伤后,被一群蚂蚁所吸食、啃咬致死。这给达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达利看来,忙碌的蚂蚁通常是紧张、焦虑和衰老的象征,暗示着画家潜意识里的恐惧、无力、不安和性焦虑。所以蚂蚁一直伴随在达利的创作中。面包对达利来说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主题。面包外表坚硬、内部柔软,达利认为这是性欲的象征。借助它,达利尽情地表达他对情欲的幻想。仿佛被烈日晒化的钟表在达利的许多油画中经常出现,如:《记忆的永恒》(图2.1)、《时间马鞍》、《时间的侧影》以及雕塑作品《时间的贵族气息》等。达利经常把钟表描绘得如流水,这种象征主义的手法只限于他所痛恨的事物。拐杖是他常用的另一题材。拐杖传达给了达利缺乏的自信和傲慢的信息,拐杖在达利的眼中就成了“死亡的象征”和“复活的象征”,并频频出现在其作品中。对于抽屉,达利认为,这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有关,儿童天生对封闭的事物存在着强烈好奇心,这驱使着他们打开抽屉。弗洛伊德认为,抽屉代表女人潜藏的情欲。在达利的作品中,抽屉基本上都是出现在女人人体上,所以只有欣赏者掌握了精神分析学的批评方法,才能够正确地对达利的作品进行赏析,更真实地去解读画家的创作动机和创作心理,尽快地理解画家的作品,争取与创作者达成共识。
图2.1 记忆的永恒 达利
(三) 艺术批评有助于大众在鉴赏的基础上,深刻认识生活
艺术作品大都呈现出感性形式,而深埋在作品中的功利性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就能够从社会认识的角度,对艺术作品做出深刻的判断。对作品进行分析的同时,势必会考虑到社会环境对作品的影响,以及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指导和教化意义,这样就更有利于欣赏者了解生活。比如,梵·高对待生活的渴望和热情曾经激励过无数人,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认识生活、尊重生活。
(四) 艺术批评有利于促进鉴赏者之间的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当人们面对事物的时候,批评家往往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观点。这一不同观点的产生往往是由批评家对待事物的角度和批评家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是一个对中西美术争论不休的年代。1926年,潘天寿列举了四点推崇西画的原因,他说道:“一是欧洲绘画已转向了追求表现精神的东方风格;二是社会政治改革已经表明,应该尝试新的或异国的东西;三是中国绘画已经越过了它的顶峰,要想打开一条新路,不能不接受外来的影响;四是西方绘画所采用的材料和表现的技法都为中国画家提供了进行新的试验的可能性。”“反对意见主要来自沙文主义者和持保守观点的人,在反对向西方艺术学习这一点上,他们其实并没有多少新的见解。但是1934年著名艺术评论家宗白华强调中国绘画的哲学意义,用阴阳辩证的观点和《周易》、老、庄的说法,指出中国绘画追求的是内在气韵的表现,并非对象机械的再现,中国绘画没有采用西方的透视画法,不仅不会限制画家思想感情的抒发,反而能够自由地、无所拘束地与自然对象进行交流。”
正是由于批评家之间的交流碰撞才使得艺术能深入交流,批评家对待事物的不同角度正是值得人们思考的地方,在问题提出、激化的过程中,正是广大学者进行探索、深入研究的过程。这个交流的过程正是一种强烈的推动力,带领人们分析、考虑、研究、解决问题,这对艺术的发展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