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为什么学习美学
首先是时代的需要。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在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从事美学研究的人很少,当时除了鲁迅、瞿秋白等曾热情地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外,一般都是侧重在介绍一些西方的美学思想。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基础的深刻变化,要求在上层建筑的领域(包括各种意识形态)中也要相应的变化。当时我国的知识界热情地学习马列主义,努力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各种问题。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50年代中期的美学讨论。这次美学讨论实质上是一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通过学术讨论的形式,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在讨论中不仅对旧的美学观点提出了批评,并且围绕美的本质、美感及艺术等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引起了社会上较广泛的兴趣。但这次大讨论中的过分意识形态化,也影响了对美的问题研究的深入。在十年动乱时期,由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给美学也带来一场浩劫,当时把美学等同于“修正主义”,使人们不禁“谈美色变”,不仅不能谈美,像喜剧、讽刺、幽默都被取消了,相声、漫画等艺术形式都销声匿迹了。当时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美丑不分,甚至美丑颠倒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在社会上重新受到重视,学术界对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也日渐深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在各个生活领域中都提出美的要求,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我们时代特点的美好事物。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对生活和艺术中美的发展加以概括,以便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入21世纪,美学领域虽然没有上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和80年代文化热中的研究热潮,但对它的研究却越来越深入了,触及美学学科建设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其次,是创造艺术、发展文艺的需要。在建设人类的精神文明中,文学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学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能把娱乐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对群众的精神生活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如何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满足群众的审美需要,如何使作品能引人入胜,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这就需要从审美上去探索艺术的规律。在文艺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美学问题,例如艺术家怎样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艺术形象,艺术美中主观与客观、个性与共性、内容与形式以及美和真善的关系等等问题,都需要从美学上很好地加以研究。美学的研究可以推动和促进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美学的研究。一件艺术品如果对群众的思想感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便包含着一定的美学道理。在文艺评论中就需要肯定其美学价值,这对艺术创作和欣赏都有指导作用。例如电视剧《新岸》受到群众的好评。从《新岸》人物形象的塑造,说明艺术美必须真实,不真实就不能感人,艺术美既要反映生活的真实,又要表现艺术家情感的真实。影片中有两个镜头,一个是刘艳华生病时睡在床上,高元钢用凉水浸过的毛巾覆盖在刘的额头上,刘艳华感动得掉泪,把湿手巾拉下来盖在眼睛上,眼泪从毛巾下面流了出来。这个细节很切合情节中人物的关系和人物性格,既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又体现了演员感情的真实。另一个镜头是刘艳华决心留在村子里和高元钢结婚,独自在屋里照镜子,脸上流露出一种幸福的微笑,笑得那么自然,那么真挚,她找到了生活中的“新岸”。这种发自内心的微笑,和她在长期生活中的沉郁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这些细节都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表演得朴素自然,充分体现了导演和演员的创造,这样的艺术形象才能引起观众强烈的美感,并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就是“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与此相反有些影片为了追求故事的离奇,而生硬地安排一些情节,显得很不真实,便引不起美感。因此学习美学就要总结艺术创作和欣赏中成功的经验,以便加以推广;对那些失败的、或不太成功的作品,也要找出经验教训,借以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
再次,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的能力。审美观是人们对于美和丑的总的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审美观。在学习美学中对美的普遍本质从哲学上加以研究,就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再如对美的各种形态——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特征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对各种美的形态的欣赏和创造。例如人物形象的美是社会美的集中表现,而心灵美又是人物形象美的灵魂,在对人的形象作审美评价时,我们并不排除形式美的因素(如长相),但是把人的外表作为衡量人物形象美的唯一标准或主要标准,则是不适宜的。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种看法是不适宜的,这就涉及美学问题,如社会美的特点、美和真善的关系等等。特别是对艺术美的评价和美学的关系更密切。例如有的人认为只要是新奇的就美。这种看法也是不科学的。美和新确实有密切的联系,因为人的自由创造就是一个不断地推陈出新的过程,真正的新生的事物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向、进步实践的要求,在形象上确实也是美的。但是并不是任何“新奇”的东西都是美的。例如现代的一些艺术流派否认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一味在形式上追求“新奇”,甚至以荒诞为美——从艺术史上看这些现代艺术流派的生命都是很短暂的。这些现代艺术流派作为世界上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需要加以研究的,不能笼统地一概加以否定,但是这些流派的作品的“新奇”形式并不都是美的标志。所以,学习美学的又一个任务,就是在各种“新奇”的形式下,鉴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以便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