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美学的根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哲学就是哲学

当哲学、美学的争论走得越来越远的时候,往往要回到哲学的原点来重新思考。

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许多哲学家和哲学教科书都不愿意“白纸对青天”地毫不躲闪地正面回答这两个问题,尤其是不愿意回答前一个问题,或者只用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来敷衍前一个问题。但许多哲学上的分歧,往往就是从回答这两个问题上的些许差异肇始的,如果不认认真真地正面回答这两个问题,就无法逻辑顺畅地解决此后的一系列哲学问题。许多哲学教科书在谈到什么是哲学时,大多用希腊文“爱智慧”来搪塞,但我们总不能说“爱智慧就是哲学”。“哲”在汉语中确实是聪明智慧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凡是见识超群、有很高运筹智慧的人被称为哲人、贤哲,而“哲”之为学,当然就是能使人变得聪明智慧的学问了。

我认为,哲学是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上来展开的高级思维活动,即在以人的思维为一方和思维之外的存在为另一方这“两条渐进线”(恩格斯)之间来展开的高深思维活动。哲学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而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把握周围世界普遍运动发展规律的具有高级辩证运筹智慧的逻辑范畴体系,哲学研究对象是贯穿于自然、社会、思维整个时空物质运动世界的一般普遍规律。这种因人类为了更好地解决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贯穿于自然、社会、思维整个物质世界运动发展一般普遍规律的具有高级辩证运筹智慧的工具性的逻辑范畴体系(在这里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是同一个东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简言之,哲学对象就是时空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一般普遍规律,而哲学本身就是能动反映哲学对象的逻辑范畴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再说白一点,哲学应该就是一本书——一本概念明确、结构严密、逻辑通畅,科学地反映时空物质世界运动发展一般普遍规律的逻辑范畴体系为文本的书——不断完善的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应该就是这本书。这个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说到底,是物质自然界的伟大产物——人脑及其思维——的伟大成果。这个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是通过东、西方无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辩证法大师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逐步揭示的,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时,才在前辈哲学家铺垫的基础上把它科学地揭示出来。

但马、恩从来没有把发现这个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辩证唯物主义——的功劳独占,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敬重地谈到老黑格尔在这个伟大发现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他们甚至没有忘记一位德国工人的功劳。恩格斯曾说:“不仅我们发现了这个多年来已成为我们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武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而且德国工人约瑟夫·狄慈根不依靠我们,甚至不依靠黑格尔也发现了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39页。恩格斯从来没有说他和马克思“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而只是说他们“发现了”。我想这倒不只是表示他们谦虚,深谙自然、历史和思维发展规律的他们,自然懂得产生如此伟大的思维成果背后深厚久远的缘由,这绝不是一两个哲人圣贤凭着自己超群的聪明才智就能够凌空独创出来的。南斯拉夫“实践派”和中国“实践派”之间不论有多少差异,但在哲学上的基本主张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都质疑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都主张“用实践唯物主义去取代辩证唯物主义”。就质疑和排斥辩证唯物主义这一点来看,“实践派”不懂何为真正的“哲学”,也不懂“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在他们头脑中根本没有牢固可靠的“哲学”概念。真正的“哲学”是研究整体世界(贯通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运动发展普遍规律的最高抽象的理论,而不是研究某个具体理论(如实践理论)和某个具体观念(如实践观)的局部理论。真正的“哲学”是不需要加限制性的定语的,哲学就是哲学。而加定语的哲学,如“自然哲学、”“社会哲学”、“艺术哲学”、“军事哲学”、“道德哲学”、“打乒乓球的哲学”、“卖白菜的哲学”等等,都不是真正的哲学,而只是哲学运用于知识体系金字塔某一具体构成部分而使之逻辑化的理论。实践理论无论再怎么哲学逻辑化,它也不可能取代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真正哲学的地位。哲学就是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哲学,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