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体例和结构
刘勰的《文心雕龙》一共五十篇,是一部有完整的科学体系和严密的组织结构的文学理论巨著。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序志》篇中曾对他全书的体系作过一个概况的介绍。他说: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可见,刘勰在写作《文心雕龙》以前,是有过一个周密的考虑的。从他的这一段说明中,我们可以知道,《文心雕龙》全书内容分“上篇”及“下篇”,其中包括三大部分:前五篇是总论,第六至第二十五篇是对各类不同文体的历史发展状况叙述;第二十六篇至第四十九篇是有关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发展、作家修养等综合性理论的论述。我们可以根据他的这段论述列表说明其中的逻辑层次:
文之枢纽(文学本体论)——“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
原道 通
征圣 通
宗经 通
正纬 变(方向错误)
辨骚 变(方向正确)
论文叙笔(文学文体论)——“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有韵之文
明诗
乐府
诠赋
颂赞
祝盟
铭箴
诔碑
哀吊
杂文(兼有无韵之笔)
谐(兼有无韵之笔)
无韵之笔
史传
诸子
论说
诏策
檄移
封禅
章表
奏启
议对
书记
割情析采(文学创作论)——“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
创作原理
神思——创作构思
体性——个性风格
风骨——艺术美理想
通变——继承创新
定势——文体风貌
情采——内容形式
表现技巧
镕裁
章句
比兴
事类
声律
丽辞
夸饰
炼字
意象特征
隐秀
常见弊病
指瑕
作家修养
养气
统筹兼顾
附会
重视文术
总术
披文入情(文学批评)——“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
时序——文学和时代
物色——文学和自然
才略——作家才能
知音——文学批评的态度和方法
程器——文人遭遇
全书总序——“长怀序志,以驭群篇。”
序志
上述简易列表是完全以现存《文心雕龙》的篇目次序来作分析的,从中可以看出,《文心雕龙》篇目的排列,是经过作者非常细致的理论思考的,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不仅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在世界文学理论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它把史和论结合在一起,互相补充,为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为后来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深化奠定了一个基础。根据这个特点,从现代科学的文学理论观点来看,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学理论体系,可以从下面这几个部分作深入具体的剖析,并进而探讨他的文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关于《文心雕龙》的篇目次序,学术界也有一些不同意见,有些学者认为现在的篇目次序并不是刘勰原来的次序,主要是在下编的篇目次序上不同。他们的根据是《文心雕龙·序志》篇的上段论述,按照“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的说法,《定势》篇应该在《风骨》篇之后,紧接着应该是《附会》篇和《通变》篇。另外,有些学者认为《物色》篇的位置应该提前,例如周振甫先生就有这样的看法,他在《文心雕龙今译》中说:“《物色》篇是创作论中的一篇,应该列在‘刻镂声律’的《声律》篇前。”其实,我认为这些说法并无足够的根据。刘勰在《序志》篇中对后二十五篇并没有详细地说明其次序,而只是大略地举了比较重要的几篇,特别是由于骈文的对偶和韵律要求,他说的并不是严格的次序,而是主要内容举例。另外,刘勰《文心雕龙》的各种版本全部都是现在这样,没有任何其他的文献根据。更为重要的是刘勰对有些篇章内容的认识,是和当时人们的认识一样的,而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来理解的。比如《物色》讲的是自然物色和文学创作的关系,所以它和《时序》的性质一样,都是文学批评方面的问题,强调文学批评要研究文学和社会、自然的关系。虽然它里面很深刻地论述了文学创作中的心物关系,涉及文学的美学本质问题,但这是我们现代的认识,不可以强加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刘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