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首次遭遇了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所引起的国内总需求不足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对此,我国及时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并且,在随后几年内连续加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基本保证了我国经济的较平稳发展。
对于由此而引起的诸如我国经济发展中怎样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怎样解决国内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怎样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等问题,我国已经有学者陆续在不同程度上加以研究,探讨宏观调控的相关理论和政策,发表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数属于短期分析,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和政策实施的长期性问题,探讨并不很多。鉴于这种情况,本书将从后一方面作些研究和探讨,以期推动对相关问题认识的深入。
宏观经济调控,即如何保证经济在整体上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始终是宏观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政策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现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和做法:其一是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经济在较为规律的周期性波动和短期波动范围内保持大致平稳的发展。其二是借助政府的力量帮助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在第一种思路下,经济的正常波动本身有时就是更大波动的一种调节机制,是以经常性的较小波动作为宣泄口,释放出推动经济较大波动的能量,从而避免大的波动对经济形成的较大冲击。理想的情况是,经济不断以较多小的波动进行即时调节,从而避免大的波动和震荡。但是,历史的经验证明,这种做法会多付出一些经常调节的代价,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对较大的经济失衡仍然表现出在短期内的无能为力。这是第一种思路和做法的缺点和不足。
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曾经乐观地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对经济进行自动调节的机制,可以保证在局部和暂时的小的波动基础上,实现宏观经济的整体稳定与和谐。“萨伊定律”(Say's Law)就是对这种看法的最简单理论概括。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20年代之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似乎大致证明了这一看法的合理性与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的基本有效。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出现的较大萧条和经济衰退似乎从反面对该种思路和做法作出了否定。于是,也有部分经济学家对于如何认识和克服较大的经济波动和萧条,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先后发生的长期较大的经济衰退和萧条,使人们对上述第一种思路和做法产生了怀疑。对认识和解决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的探讨也在这一时期前后达到了一个广泛的高潮。其最突出的结果就是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思想和政策主张的出现,及其所产生的长远影响。上述第二种思路和做法,就是其直接结果。
在第二种思路下,经济在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自身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政府干预的力量,在短期内摆脱经济失衡,也可以不断地通过小的调节,避免大的震荡。通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可以做一些市场机制自身难以自动做到的事,是这种思路和调节方式的特点。美国在经济大萧条期间的“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的战时经济体制,以及战后出现的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做法,似乎都从某种角度和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该种思路和做法的有效性。但是,在该种方法和思路的实施过程中,能否保证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向、方式和力度的正确无误,是至关重要的条件。没有这方面的保证,政府干预的调节思路和方式也许会造成更大的经济失衡。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经济理论界所产生的激烈争论,焦点就集中在这些方面。这种质疑导致了美国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思路和做法的很大改变。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出现的私有化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又出现了向第一种思路和做法回归的迹象。但它是否是一种简单的或完全的回归呢?我们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当今世界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大部分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实际上都是同时或交替采取上面两种思路和做法的,既由市场机制进行经常性的调节,也在必要时辅以政府调控。各国间的区别仅在于,由于各国的国情差异所决定的对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运用的技巧和程度有所不同,产生的政策效果也有所不同而已。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家干预思想影响下,一直进行着扩大总需求的政策研究和分析,尤其是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整套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理论和思想,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产生了一些教训。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几年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扩大内需的政策研究和实践上的成功经验。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经济学主流倾向的改变,多数经济学家和美国政府将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生的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滞胀问题,归因于长时期连续实行扩张总需求政策的结果。从那以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至少从形式上基本摒弃了扩张总需求的宏观政策取向,经济政策研究的中心也从这方面转移开。20世纪80年代后,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主导和支配下,西方国家中几乎听不到多少提倡研究和运用扩大总需求政策的声音,对扩大内需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也处于被冷落的境地。只是在2007—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发生后,西方各国才再次想起呼唤政府干预经济、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做法。
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在几年内连续实行了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尚未很好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尚未在理论上给予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再次因美国次贷危机触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而难以乐观看待。我们则面临着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联系中,既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又要应对在经济全球化联系中受到外界拖累时,保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前些年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们来说,究竟仅仅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还是应该从长期的战略方面考虑,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有没有条件来长期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不会像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那样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巨额财政赤字问题?我们在当前这个历史时期应当怎样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这样的政策效果将会如何?在哪些领域,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我们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是否应该在政策上孤军奋战?如果不是的话,需要怎样的政策配合?在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方面,我们是否应该超越西方国家和自己的已有经验,有所创新?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切切实实地提出适当的对策,才能真正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本课题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在对国内外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和探讨我国前些年实行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的经验和不足,寻求在当前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形势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扩大内需政策和对策,来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本课题主要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两方面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主要包含:
(1)研究西方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和经验教训,其中主要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也注意它和其他政策的配合。
(2)研究我国近年来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经验和不足之处,重点也在财政政策方面。
(3)将西方国家的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与我国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以获得适当的启示。
(4)具体分析我国采用扩大内需政策的使用方向、支持条件和最终效果。主要包含扩大政府支出、减税、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增发国债等财政政策、扩张性收入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及适当的金融政策等。重点是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方面。
(5)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可行性分析。
(6)我国长期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的预期后果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7)提出我们的创新性观点,对扩大内需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性与短期性关系问题、策略性与战略性关系问题,以及所涉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问题提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我们由本课题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1)扩大内需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中的积极效果,已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这反映了此类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定合理性与现实性。我们应当加以借鉴,而不应当完全跟着西方国家流行的经济自由主义风向和某些相关论调去简单地否定它。
(2)扩大内需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积极效果是需要一定条件和时机的。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和时机,是能否采用扩大内需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取得成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有多大副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考虑采用扩大内需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就必须考虑这些必备条件和时机的情况。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吸取和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教训。
(3)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采取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因而,采用一定的政府干预政策来平抑经济波动、稳定经济是完全必要的。扩大内需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就是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选择之一。
(4)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具体经济条件具备在一个特定较长时期内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可能。
(5)近年来,我们已经具有了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定的成功经验。这有利于我国今后继续实行此类政策,也可以为我国继续实行此类政策取得社会信任和民众的支持。
(6)长期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免引起不期望出现的副作用。
(7)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主要方向应该是财政政策方面,但是,也应该有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和收入政策等方面的适当配合。在一定条件下,其他方面甚至也可以成为我们特定时期的主要政策选择方向。
(8)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应当有所创新,而不必墨守成规。我们将在该课题中提出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创新性观点,即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内需的政策不仅仅是总需求方面的政策,而且是总供给方面的政策;不仅是短期政策,它还是一种长期的政策;不仅是一种策略性政策,而且是一种战略性政策。
我们相信,本课题的研究所提出的一些创新性观点对于相关的理论研究是一种深化,对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也是一种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