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科学全书纲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部分 有机物理学

§.261.

因为个体性物体的实在性总体已使它的特殊性成为产物,而又同样扬弃了这种产物,因此,它就把自己提高到自然的第一种观念性。但是,其结果是它已变成一种充实了的并本质上自我性的主体性的总体。这样,理念就达到了实存,首先达到了直接的实存,达到了生命。生命a)作为形态,即生命的普遍的图像;地质有机体;b)作为特殊的或形式的主体性,是植物主体性;c)作为个别的具体的主体性,是动物自然界。

A.地质自然界

§.262.

个体性物体的普遍性的系统是地球,地球在化学过程内首先在特殊化中具有它的抽象的个体性,但是作为这种特殊化的总体,却是无限的自身关联,是普遍的燃起它自身的过程,是直接的主体及其产物。不过,作为被主观的总体给其自身设为前提的直接总体,地体只是有机体的形态

§.263.

因此,这一有机体的肢体在自己本身并不包含过程的普遍性,它们是些特殊性的个体,并且构成一种系统,这种系统的各个形成物把自己表现为一个基础性理念的展开上所具有的肢体部分,但这一系统的形成过程却是一种过去的过程。

§.264.

自然在把这一过程的力量作为独立状态留在地球彼岸,这些力量是地球在太阳系内的联系和地位,是地球在太阳、月亮和彗星方面的生命,是它的轴向轨道倾斜和磁轴。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和这些轴及其极化有相当密切的关联;陆地在北部联系着扩展,向南部的部分分开并变得锐窄起来,它进一步分为旧大陆和新大陆,旧大陆又分布成一些洲,这些洲因其物理学的、有机学的和人类学的特点而彼此不同,并与新大陆相对而异,而同这些洲联接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更为年轻和更不成熟的洲;再就是各个山系等等。

§.265.

物理的有机化过程显示出花岗石岩石核心的一种阶程,这种岩石核心在自己内表现为各规定的一种三一体。在这一阶程上,其他的形成物一方面是一些转化形态和变态,在它们中花岗石岩心的总体仍然是实存着的基础,只是比在它自身内较不等同和较不匀称,另一方面则是这种岩核的各个环节分散成更确定的差别和更抽象的矿物环节,分散成金属和一般的采掘学对象,直到它们本身消逝在机械的层理和缺乏内在性形态的冲积层。

§.266.

生命的这一晶体,地球这一僵死的有机体,在星球的联系中具有它的概念,但它具有自己的过程却是作为一种已成前提的过去。这一晶体是气象学过程的直接的主体,这一主体作为这种有机的整体现在是在其完全的规定性之内。在这一客观的主体中,先前元素的过程现在是客观的和个体性的过程,即扬弃那种直接性的活动,普遍的个体性现在由此就变成了自为的,而生命也就作为有生命的东西,现实性东西而形成了。可孕育的地球产生的第一种现实的生命性是植物自然界

B.植物自然界

§.267.

生命的普遍性和它的个别性在直接的生命性中是直接同一的。植物主体分化和自我保存的过程因此是一种走于己外并分裂成众多个体的活动,对于这些个体,一个完整的个体与其说是它们的主体的统一性,不如说只是基础。正因如此,进而来说,各有机部分的差别也只是一种表面的变形,并且一个部分也能轻易地转化为另一部分的功能。

§.268.

个别性个体的形态活动与再生的过程以这一方式就是与类属过程相重合的。而由于自我性的普遍性,个体性的主观的一,没有与实在性的特殊化相分离,而只是沉浸于其中,植物也没有什么位置运动,更没有一种自身间断的吸收作用,而是有一种连续流动着的营养过程;植物不是与个体化的无机东西发生关系,而是与普遍的元素发生关系;它也更不能够有感觉和动物热。

§.269.

但是,由于生命本质上是概念,这种概念只是通过自我二分并重又合一来实现自己,所以植物的诸过程也互相离解。1)不过,植物内在的形态过程部分地作为肯定的过程也只是直接把营养流质改变成植物物种的特殊自然本性,这一过程部分地作为中介,由于它的本质的单纯性,一方面是二分活动,分为在自身内不可分离的个体性的抽象普遍性东西,分为生命性的否定的东西,即木质化,但另一方面,作为个别性生命性的方面,它却直接是向外把自己殊化的过程。

§.270.

2)这个过程是各肢体部分作为与元素发生不同关系的器官而展现的,部分地分为与土的关系,分为对土起中介作用的东西、即气与水的过程的二分活动。既然植物在内在主观普遍性中针对外在的个别性不能保留它的自我,所以它同样也被光牵引向外,它出节和分枝,使自己成为个体存在的一种复合体,它也是从这种光那里给自己取得特殊的活力和得以使它的自我个体化的。

§.271.

但是,因为植物个体作为个别性东西的再生不是在它自己内主观的回归,不是一种自我感觉,而是向内木质化,所以植物自我的产生便相应地走向外在。植物在内生出它的光,在花内中立的、绿的颜色被规定为一种特殊的晦暗过程,或者说,光也会纯粹由暗的东西作为白色被产生出来。

§.272.

当植物这样把它的自我呈献出来作为祭品,这种外化同时也是通过过程被实现的概念,但先把自身作为整体创造出来的植物,在其中却是与它自己对立而出现的。因此,这一最高点是一种性差别的开始和类属过程的前兆。

§.273.

3)类属过程与个体的形态过程和再生过程是有区别的,在植物自然界的现实性中,它是一种多余物,因为那两个过程直接也是分裂为许多的个体。但是在概念内类属过程作为与其自身结合的主体性,却是一种普遍性,在这种普遍性中,植物扬弃自己有机生命的直接个别性,从而也奠定了向更高有机体的转化。

C.动物有机体

§.274.

有机的个体性首先是主体性,因为它的个别性不单单是直接的现实性,而同样是被扬弃了的,并且是作为普遍性的具体的环节,而且有机体在它向外的过程中也向内保留着自我性的太阳。这就是动物自然界,它是在个别性的现实性与外在性中,与之相反而同样直接地是在自己之内被反映了的个别性,是在自己之内存在着的主观普遍性。

§.275.

动物具有偶然的自我运动,因为它的主体性像光与火一样,是挣脱重力的观念性,是一种自由的时间,这种时间作为同时被从实在性的外在性取来的,按照内在的偶然自己把自己规定为位置。与此相联系的是,动物具有发声的能力,因为它的主体性作为自在自为存在着的主体性,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抽象观念性的统治支配,并能把它的自我运动表现为一种在自己内自由颤动的观念性的和内在的个体性。还有动物热,即作为持续保存形态中内聚性的持续的解体过程。还有间断的吸收作用。但首先是具有感觉,这是作为在规定性内对自己是直接普遍的个体性,并是把自己同自己之作为现实个体性区别开来的个体性。

§.276.

动物有机体作为有生命的普遍性是这样一种概念:这种概念自身经过它的三个规定,其中每个规定都是实体统一性的同一总体的同一性,同时自为地作为形式规定,是向其他规定的转化,以致从这种转化中总体自己的结果就产生出来。只有作为这种再生着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作为存在着的东西,有生命的东西才是有生命的东西。

§.277.

动物有机体因而是:α)在自己外在性中自己单纯的、普遍性的己内存在,现实的规定性作为特殊性是通过这种存在直接地被接纳到普遍性东西之内,而普遍性的东西也因此是主体在现实规定性中与自身的未被分离的同一性,这就是感受性;β)特殊性,作为从外来的可刺激性和反过来由接受刺激的主体而来的向外反作用,这就是应激性;γ)这些环节的统一性,通过外在性的关系向自身的否定的回归,从而产生和设定主体为一种个别性东西,这就是再生。再生从内看是最初两个环节的实在性和基础,从外看是分化防护

§.278.

概念的这三个环节在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三种系统具有它们的实在性,其中,第一个系统在骨骼和感官系统循两侧转向外部;第二个系统在肺和肌肉内也循两侧转向外部;但消化系统作为腺系统同皮肤与细胞组织在一起,是一种直接的、植物性的再生,而在真正的内脏系统则是起中介作用的再生。以此动物自为地就划分为三个系统中心(insectum):头、胸和腹;与此相反,用来作机械运动和抓握的四肢则构成了分别设定自身向外的个别性的环节。

§.279.

有生命东西的理念,是已被指出的概念和它的实在性的统一性。但这一理念作为那种主体性客体性对立,本质上只是作为过程,即作为有生命东西的抽象的自身关联的运动,这种自身关联把自己分离为特殊性,并作为向自身的回归,也是主体性和总体性的否定统一性。但是,这些环节的每一个环节作为生命性的具体的环节,其本身都是过程,而整体就是这三种过程的统一性

§.280.

1)生命个别性的抽象的过程是这种个别性本身之内的形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机体使它自己的肢体部分成为它的无机的自然,成为手段,出于自己来消耗这些部分,并产生自己,即正好产生这一分化的总体本身,以致每一肢体部分都交互是目的与手段,既出于它们而保存自己,又在同它们的对立中保存自己。这就是那种以单纯的自我感觉为结果的过程。

§.281.

2)个别性的自我感觉在其否定的自身回归中是直接排他的,并且自己对于一种作为实在的外在自然的无机自然有紧张关系。因为α)动物有机体在这种外在的关联中是直接在自己内反映了的,所以这一观念性态度是理论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特定的感觉,这种感觉把自己区别为对无机自然的多种感觉

§.282.

由此,感官感觉与理论的过程是,1)机械领域的感觉,如对重力、内聚性和它们的变化的感觉,对热的感觉,即感觉本身;2)对立的感觉,即对于特殊化的气体性和同样实在化了的中和性的感觉、对的感觉,以及它们消解成的对立面的感觉,这就是嗅觉味觉;3)纯粹本质性的、然而又是外在的同一性的感觉,即对火、光颜色那种不属于有重物质的东西的感觉;以及4)对于对立物体的主观实在性或其独立内在观念性表现的感觉,即听觉


概念环节的三一性在这里之所以从数目上转化为五一性,是因为特殊性的环节或对立的环节在其总体性内本身是一种三一性,并且,动物有机过程是进行着分离的无机自然之还原为主体性的无限的统一性,但在这种统一性中,同时是它发展了的总体,而这一总体的各个环节因为它还是自然的主体性,所以是以特殊方式实存的。普遍性作为尚为内在的具体东西,作为带有其个体化的规定的重力,因而在被触觉的东西上具有自己的特殊意义,具有基础性的、普遍的意义,正因如此,这种意义也最好称为一般感觉特殊性是对立,而这一对立是同一性和对立本身,因此,的感觉属于特殊性,光是作为抽象的、但正以此本身是确定的、构成对立方面的同一性;此外还有对立本身之为对立的两种感觉,即对气和水的感觉,两者如其余感觉一样,是在它们所体现的特殊化和个体化之中。与个别性的感觉相应的是,把自己宣示为纯粹的、在自己内存在着的主体性的主体性,即声调

§.283.

β)同无机自然进行的实在性过程同样也开始于主体的感觉,即实在的外在性感觉,因而也就是否定的感觉,主体的感觉,或者说,开始于欠缺的感觉和扬弃这种欠缺的本能冲动,这种冲动是从外部被引起兴奋的条件,而那种主体同时是对自身的肯定的关联,并是其针对对主体的那种否定的确信


只有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才会感觉到欠缺,因为在自然中只有有生命的东西才是那种它本身它特定对立物的统一性的概念。因此,有生命的东西才是主体。当有一种局限存在,它之为一种否定,就只是对一个第三者,即对一种外在的反思。但欠缺之是局限,是就同一个东西内同样现成有越之而出的存在而言,是就矛盾本身已设定起来。这样一种有能力在自己内具有它本身的矛盾,并经受这种矛盾的东西,乃是主体,而这点构成它的无限性。当其在谈论有限的理性时,那理性就由此正好证明它是无限的,因为它是把自己规定为有限的。原因在于否定之为有限性,之为欠缺,仅仅是对于那种其是有限性的被扬弃存在、其是无限的自身关系的东西而言。但无思想性的作法却停留在局限的抽象;概念本身在生命中进入实存,在生命这里它也同样不理解概念,而只是坚持冲动、本能、需要等等一类表象的规定。对于有机过程,现已用由外在力能引起兴奋这个规定取代外在原因的影响作用,这在真实表现有机过程中是一个重要步骤。这里唯心论的发端在于,同有生命东西发生一种肯定关联的可能,如不是自在自为地从其本身来规定生命东西,即是说,它不是通过概念来规定,从而对主体完全会是内寓性的,则一般地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有这种关联。但是把那类形式的和质料的关系引入兴奋理论,如同任何关于反映规定的科学杂烩一样,是种非哲学的做法,不管它们被当作哲学的已然多么久。例如感受能力作用能力的整个抽象对立,据说它们作为两种因素在量上互成反比关系,这样一来,一切须依有机过程来把握的区别就都归于单纯量的差异、关于增多减少、加强削弱形式主义,也就是说,归于最大可能的无概念想法。有种建筑在这类枯燥知性规定之上的医学理论,它是用半打命题就算完成了的,其曾得以迅速传播和找到许多信从者,那是不足为奇的。不久前,大家开始与哲学为友,导致哲学陷入那种迷误的机缘在于一种根本谬误,即在绝对物被规定为主观东西与客观东西的绝对无差别之后,随之一切规定都应该仅仅是一种量的区别了。然而绝对的形式,概念,以及生命性,毋宁是以质的差别,以在其自身吞灭自己的差别为自己的灵魂。因为这一真实无限的否定性不曾得到认识,所以人们以为不使区别成为反思的一种单纯外在的区别,就不能掌握生命的绝对同一性,就像在斯宾诺莎那里偶性和模态是以一种外在的知性出现的那样。这样一来,生命就缺乏自我性的飞跃点,缺乏自我运动的原则,缺乏它本身的分离,一般地就缺乏个别性了。此外,意欲给形式的规定赋予某种实在性意义,且竟用氮、氧与氢来取代概念规定,并把先时的强度区别现在规定为这一原素或那一原素较多较少,而把外在刺激有效和肯定的关系规定为补充所缺的某种原素,这种做法必须看做是完全非哲学的和粗陋的,例如认为患一种虚弱病或神经炎时似乎是氮在有机体内占了优势,因为据说化学分析表明脑和神经的主要构成成分是氮,这时,这些有机组织一般就是升高了的氮,以此指明要补充碳,以便恢复这些原素的平衡,即健康。正是出于这种理由,那些以经验方式已表明对治疗神经炎有效的药物,便被看做是属于方面的,而这样一种肤浅的拼凑和臆断便被渲染为构造证明。其粗夯之处在于,这一明显的caput mortuum[骷髅],这一化学借以再次杀死一个已死生命的死的元素,被当作是一种活的器官的本质,甚至被当作一个活器官的概念。这后一方面随之奠定一种极为舒适的形式主义,不是运用概念规定,而是运用化学原素之类的感性质料,另外运用属于无机自然领域的一些关系,如磁的南北极性或者磁本身与电这一环节的区别,而且把这样一种现成的东西南北极性的图式,或者随便其他这类东西,外在地黏贴到自然宇宙表现出的区别与领域,用这种方式来理解和展现宇宙。在这方面各种形式的一种巨大的多样性是可能的,因为把总体的各个规定拿来用于这种图式,例如像它们在化学领域显现的那样,把氧和氢等等拿来,并把它们搬用于磁、机械性、植物和动物性等等,或者反过来把磁、电、雌性东西和雄性东西、收缩和扩张等等,一般地抓到其他每一领域的对立,并把它们用于其余领域,这全都一直是随心所好的事。

§.284.

需要和兴奋同普遍机械性与特殊机械性的关系相关(睡眠与醒),同与的过程相关(呼吸过程与皮肤过程),同与的过程相关(渴),也同个体化的土、即土的特殊形成物相关(饥饿,§ 276)。生命,总体这些环节的主体,与作为概念的自身之间具有紧张关系,与作为对它是外在的实在性的各环节也具有紧张关系,并且是一种持续的冲突,它在这种冲突中克服这一外在性。因为动物作为本质上个别的东西只能在个别的东西内如此,它的这种客观化就是不符合它的概念的,因而从需要的满足又持续地回到需要状况。

§.285.

对外在客体作机械性获取只是使外在客体和动物有生命东西结合的开端。既然动物生命物是一种主体,故而是点状的“一”这种单纯的否定性,那么同化就既不可能是机械本性的,同样也不可能是化学本性的,因为在这些过程中,无论是原料,还是条件与活动,都还是彼此相对而外在的,并且缺少有生命的绝对的统一性。

§.286.

因为有生命的东西是支配它的外在的、与它对立的自然的普遍性力量,所以同化第一就是接纳到体内的东西与动物性的直接的汇合,是通过动物性形成的一种感染和一种单纯的改变(§.279.)。第二,由于有生命东西的力量是通过中介进行的自我关联,所以同化也就是消化,是主体同它的直接的同化对立,以致主体作为否定的东西自己兴奋起来对付它,而作为对立的过程,动物的过程(胃液、胰液和一般动物淋巴的过程)和动物火的过程(胆的过程,在胆内有机体的返归己内的存在,是从它自己在脾内具有的收缩状态开始,被规定达到自为存在和能动的消耗)也出现了。

§.287.

动物的这种兴奋活动首先针对着外在的力能,而这种力能也已通过感染(§.278.)直接被移于有机体这一边。但是,那样一种兴奋作为对立面、作为过程的同生命普遍性单纯自身关联相对立的自为存在,同样也具有外在性的规定。因此,当两者一起首先在主体方面作为手段出现时,就真正构成了同有机体相对立的客体,和有机体必须加以克服和消化的否定物。

§.288.

情况的这种倒转是有机体在它自己之内的反映,是它自己的否定性的否定或它指向外部的活动的否定。有机体在这一过程中达到的个别性,作为自然性的存在就与有机体的普遍性以分离方式联结在一起,以致有机体一方面向外排斥第一个否定,排斥客体的外在性和它自己的活动,另一方面又作为直接与它这一否定同一的,在这一媒介中已再生自己。这样,向外进行的过程此时就已变为和转化成从自己再生的最初的形式性过程。


消化中的主要环节是生命的直接作用。生命是作为支配它的无机客体的力量,它把自己与这种客体对立起来,且只是将其假定为它的引起兴奋的刺激,而且,这也只是就它自在地与客体是同一的为限度。这种作用是感染和直接改变。斯巴兰让尼的试验和其他一些试验,以及近来的生理学,也已经用经验方式证明并按照概念指明了这种直接性,通过这种直接性,有生命的东西作为普遍性东西,毋须借助进一步的中介,而通过自己单纯接触和把营养资料接纳到自己的热和一般范围,使自己延续在生命东西之中,这既与作为有关一种机械性的、被臆造为对已同质化的可用部分作的选取分离相对立,也与那种被想象为化学过程的中介相对立。与此相反,对种种中介作用的研究并不曾得出这种改变上较为确定的环节(例如像植物性质料那里表现出的一系列发酵)。举例来说,相反地已表明的却是,从胃开始有许多东西就会转化为大量液汁,而无须得经过此外的种种中介阶段;进一步说,胰液也无非是唾液,而也很可以少掉胰脏,等等。最后的产物,胸管接纳和注入血液的乳糜,是与每一个别的内脏及器官排出的淋巴同一的,这种淋巴是皮肤和淋巴系统在直接的改变过程中到处能够获得和到处给这种改变准备好了的。低等动物组织本来也不过是一种凝结为皮膜点或细管、如一种简单肠道的淋巴,它们并没有超出这一直接的改变。在较高等的动物中,有中介的消化过程就其独特的产物来看,也正是一种多余之举,正如在植物那里它们以所谓的性别为中介的受精生殖一样。特别是在儿童那里,质料性增长在他们那里算是最突出的,但faeces[粪便]却表明绝大部分营养资料常常未被改变,首先是与动物性因素,与胆汁、磷等类的东西混在一起,而作为有机体的主要作用,这表明它在克服和排除它自己的这种生产。因此有机体的推理不是外在合目的性的推理,因为有机体并不止于把它的活动与形式指向外在的客体,而是指向一种过程,这种过程由于其外在性而准备变成机械性的和化学的,并使自身变成客体;同时既然有机体是自然,在它于其内与它自己本身并行中是一种选言性的活动,这种活动从自身排除这一过程,使之抽脱有机体对客体的狂怒,抽脱这种片面的主观性,以此有机体自在地所是的就变成自为的东西,即有机体的概念与其实在性的同一性,这样,它就发现它的终点和产物是它从开端原本就已是的东西。因此,满足合乎理性的。这一向外在差别行进的过程现在骤转为有机体同它自己的过程,于是结果就并非单纯带来一种手段,而是带来目的。

§.289.

通过与外在自然进行的过程,动物作为个别性的个体,为它的自身确信,为它的主观概念,提供了真理性、客观性,并且,它既是作为自我保存而又是它的产生,或作为它始初概念产生的再生。这样一来,这一概念就和它自己本身结合起来,并是作为具体普遍的东西,作为类属。寻找自身的个别性在类属中的分离性别,即主体与一个客体的关联,而该客体本身也是这样一个主体。

§.290.

这种关联是本能冲动个别性东西本身是不符合于它的类属的,这种符合性还属于一种外在的反映。个体在其类属的限制内同时是类属在整一统一性内同一性的自身关联。个体因此具有对这一欠缺感觉,并处于性的自然的差别之内。

§.291.

3)如同在无机东西之内的化学性一样,类属过程以作为诸个体本质的普遍性概念为普遍性极项,这一本质与个体个别性现实的非符合性的紧张关系,推使各个个体每一方只在自己类属的对方那里取得自己的自我感觉,并通过结合使自己与对方融合,而通过这一中介,具体普遍的东西就被与自己环接起来,并给自己以个别的现实性。

§.292.

这一产物是否定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已形成的类属,是一种无性别的生命。但是按照自然的方面,它仅仅自在地是这种类属,并且与那些已沉落于这种产物的个别性方面相对立而分离开来,因而它本身是一种个别性的东西,这一个别东西在自己内具有同样的差别和可逝性规定。然而,在这种新的生命中,个别性是被扬弃了的,在它之内同时肯定地保持着同一的主体性,而且在主体性这种向自身内的回归中,类属本身也已自为地进入实在性,而一种比自然更高的东西就生成了。

§.293.

动物不同的形态组织种类次序以普遍的、由概念规定的动物的类型为基础,自然一面在动物从最简单组织开始直到最完善组织——在其中自然是精神的工具——发展的不同阶段,一面在元素自然的不同状况和条件下表现出这种类型。


动物的概念以概念本身为它的本质,因为动物是生命的理念的现实性。概念的普遍性具有的自然本性,使概念可能具有一种较简单的和较发展的定在,以及一种同它较为相应或者较不相应的定在。因此,从定在出发,概念是不能在其规定性内被加以理解的。概念在一些门类内发展,并通过被完全地表现于自己的各环节而出现,这些门类对于其余门类显现为一种特殊的定在,并且在这些门类中概念也能够具有一种坏的定在。但是,定在是否是坏的,对此所作的判断已经是以概念为前提了。如果像惯常那样,为了从定在来认识动物自然本性及其种种重要规定,或认识某一门类本质性的官能,已把定在作为前提,那么在这条经验主义的道路上,事情就将达不到确然的规定,而一切属性也会显得自己是能够阙如的。例如无头的动物曾被引为实例,用来说明人类似乎也能够没有大脑而活着。在动物学中,如同在一般自然科学一样,更多关心的曾经是给主观的认识找出确实而单纯的特征。只有在人们认识动物时不再只盯着这类所谓人工系统的目的以来,才揭开一种更大的见地,在经验科学当中,确实难能有一种科学,它像动物学那样,通过它的辅助科学即比较解剖学在近时期已达到如此大的扩展,它主要不是借助大量的观察,因为没有一门科学在这个方面是匮乏的,而是从另一个方面出发,即它的材料是针对合理性来加工自己的。一方面在个别性的形态组织上,习性作为一种决定一切部分构造的联系,已被当作主要的事情,以致这门科学的大奠基人居维叶能够自豪地说,可以从一种个别性骨骼认识整个动物的本质的自然本性。另一方面,人们也通过相异的、尚还如此不完善的和显得乖离的形态组织追寻动物的普遍类型,并从几乎未曾开始的前兆以及器官与功能的混成状态来认识这些形态组织的意义,正以此从特殊性出发并经由特殊性,那种普遍类型就已被提高到它的普遍性。这种考察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认识自然如何使这种有机体建造于它将其投入的特殊元素、气候和营养范围,一般地说,建造于有机体在其中繁生的世界(它也可以是一种个别性的植物类属或其他动物类属),并使之顺应它们。生命理念的直接性在于,尽管只有概念才是自在而自为地得到规定的东西,但它在生命中却并非作为这样的东西实存着,它的定在自身因此服从于外在自然的种种条件与状况,并也可能显现于一些最贫乏的形式,地球的可孕育性则使这种定在遍处出现。出于这一层原因,动物界与其他自然领域相比,几乎更少能表现出一种在自己内独立的、合乎理性的组织系统,几乎更少坚持那些当该由概念来规定的形式,并使之在不完善的条件及其混合状态面前免于混杂化、凋落和转化。概念在动物当中不是在自己稳定而独立的自由内实存,概念的这种弱点也使持存的类属完全服从外在普遍的自然生命的变化,动物共同经历这种生命的变迁更易,而且这种生命在其个别性实存中是作为与个别动物对立的一种持续的暴力状态,因此,动物生命一般地表明自己是作为一种有病的东西,同样,它的感觉也是作为一种不安定的、充满畏惧的和不幸的感觉。

§.294.

个别的有机体由于它的定在的外在性,也可以变得与它的规定不相应。当它的一个系统或器官在与一种无机的力能冲突中受刺激兴奋起来,自为地固定自己并在自己特殊的活动中坚持与整体活动对立,使整体的流动性与贯通于一切环节的过程由此受到妨碍时,它就处在疾病状态。

§.295.

因此,疾病的独特现象是,整体有机概念的同一性作为生命运动的连续行程,通过这一概念不同的环节,即感受性、应激性和再生性,把自己表现为发烧,而发烧与个别化了的活动相对立,作为总体的行程同样是治愈的尝试和开始。

§.296.

药物刺激有机体去消除那种无机的力能,由于这种力能,个别器官或系统的活动才陷于紊乱,并以此而个别化。不过,这本质上是扬弃整体的形式活动已被固定于其中的那种兴奋状态,并恢复遍及整体的流动性。药物发挥这一作用是由于药物是一种刺激,但却又是一种更难以同化和克服的刺激,对待这样的刺激,有机体不能不拿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当有机体以这种方式指向一种外在的东西时,它就摆脱了那种已与它变为同一的、它曾束缚于其中的局制性。


一般而言,医药必须看做是一种不易消化的东西。但是,关于不易消化性的规定只是相对的,可也不像人们通常理解它那样在不确定的意义上如此,按照这种意义,较弱的体质能够承受的东西才叫做容易消化的。这样一种容易消化的东西对于较强的个体性而言,毋宁说是不易消化的。真正的相对性,在生命中具有自己现实性的那种概念的相对性,从在这里有效的量的方面来说是一种还要更高的同质性,如果对立是更高更独立的话;这种对立的最高质的形式在生命中已表明自己是性关系,在这种关系内,独立的个体性彼此是作为有同一性的。对于较低等的、在自己内未达到什么差别的动物形态组织来说,如同对于植物一样,没有个体性的中性物、水,是易消化的东西。同理,对于儿童来说,易消化的东西部分是完全同质的动物淋巴,即母乳,这是一种已经得到消化,或者毋宁说只是已一般和直接地改变为动物性、而在其本身并未进一步分化的东西,部分说来,它也是有差别的实体中那些类还极少成熟为个体性的东西。相反,这类性质的实体对于强壮的体魄来说则是不易消化的,对于这种体魄动物性的实体作为个体化了的东西反而是更加容易消化的,或者是那种通过光成熟为更强自我的、因而也被称为酒性的植物液汁,而不像那些例如还处于单纯中性颜色之内并更近于独特化学性的植物产物。那些实体由于它们更大强度的自我性造成了一种愈为强烈的对立,而正以此它们也是更为同质性的刺激。在这种情形下,医药总的来说是否定的刺激,是毒性之物,一种刺激性的东西,同时又是不易消化之物,恰如在疾病中异化的有机体具有一种冲动,使自己针对一种对它是异己的东西,并以此重新达到对它个体性的自我感觉。当布朗的思想要作为医学的完整系统以及对疾病与药效的规定,将前者限于亢进和虚弱,细一点说,还限于直接虚弱与间接虚弱,而将后者限于加强和减轻,甚至把两者限于碳和氮以及还有氧和氢,或者磁、电和化学环节,及诸如此类想使其具有自然哲学性的公式,那它的确已就是一种空洞的形式主义,然而,它也终究取得了两种重要的结果:第一,通过它,无论在疾病方面还是在药物方面,对单纯局部与特殊东西的看法扩展了,并且,这类东西中普遍的东西应当说也已被认识为本质性的东西;第二,无论通过它与先前整个更多重虚弱虚弱化方式的对立,还是通过它后来那些有成果的转化,它都表明有机体对于最富有对立性的治疗方式不是以一种那么对立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而是常常以一种至少在最终结果上等同的、因而是普遍性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并证明自己单纯的自身同一性与自己处于特殊刺激中的各个个别性系统的一种局部限制相对立,乃是自己真正的本质。

§.297.

但是,动物个体对其概念所具有的个别的非适合性的克服和消失,并不消除那种普遍的非适合性,它之所以具有这种非适合性,是由于它的理念是直接的理念,或者说是由于动物是处于自然之内,它的主体性自在地是概念,但非本身自为地是概念,而且只是作为直接的个体性实存着。因此那种内在的普遍性与这一现实性对立,是一种否定的力量,动物从这一力量经受到强力,并衰亡下去,因为它的定在不是本身在自己内具有那种普遍性。

§.298.

这一否定的普遍东西作为抽象的东西,是一种外在的现实性,这种现实性对动物施行机械的强力,并把它摧毁。作为动物自己具体的普遍性,那种现实性是类属;在类属过程中有生命的东西一方面使它有差别的个别性在交配过程中没落,但另一方面,它与那种普遍性的非适合性,乃是它的本原性的疾病和与生俱有的死亡种子,当它把自己的个别性内构于这一普遍性时,它就直接地扬弃那种非适合性,但是因为这一普遍性是直接的,以此它也只是达到一种抽象的客观性,于是活动变得迟钝起来,变得僵化起来,并以此从自己之内使自身死亡。

§.299.

然而有生命东西的主体性同样在本质上自在地与具体的普遍物、与类属是同一的,因此,它与类属的同一性只是个体性具有的形式性对立、直接性普遍性间对立的扬弃。进而来讲,由于这一主体性在生命的理念中是概念,所以它自在地是现实性绝对的己内存在,通过上面指出的对它的直接性的扬弃,它也已经与自己本身绝对地结合起来,而自然的最终的己外存在也得到了扬弃。以此,自然就转化到它的真理性,转化到概念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的客体性本身是个别性被扬弃的直接性,是具体的普遍性,是以概念为其定在的概念,这就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