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雪”与西班牙方阵
火药是中国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炼丹家为了获得长生不老药,进行了大量的炼丹工作,就好像现在的化学实验一样。在长期的炼丹过程中,他们大概在汉代获得了硝和硫,到唐代,已经发明了火药。它是由硫磺、硝石、木炭和其他可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很容易点燃或爆炸。在燃烧时能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并放出大量的热。人们开始利用火药的这种性能制造武器,10世纪,人们已经制成纵火用的火药兵器,如“飞火”。到宋、元时,已经出现了管状的发射兵器和爆炸兵器,火箭和火炮成为常备的兵器。12世纪宋朝军队已经使用大炮和枪榴弹,南宋的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武器,“火铳”使蒙古军队所向披靡。到了明朝,中国使用火药的枪炮兵器已成体系。在中世纪,中国和西方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贸易往来、佛教和伊斯兰教等教派的传播以及成吉思汗的西征,使中国的火药和其他发明创造通过中亚、西亚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传到了中亚。阿拉伯人把白色的晶体硝称作“中国雪”,波斯人则叫“中国盐”。开始,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把硝主要用于医药和玻璃制造。13世纪蒙古人西征时,把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阿拉伯人的火药配方中就有“中国铁”和“契丹花”,阿拉伯人在中国火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成了新型的管状武器(即枪和炮)广泛用于战争。
中国古代火药在军事上的使用
14世纪英法的战争中士兵使用了手持武
西班牙是日尔曼人的分支西哥特人建立的国家。西班牙人是由当地的克尔特伊比利亚人和西哥特人混血而成的民族,性格刚烈,民风彪悍,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以及斗牛运动举世闻名。自8世纪起,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就处于阿拉伯人的占领下。从11世纪起,西班牙人展开了“收复失地运动”,与阿拉伯人经过近四百年的激烈战争,至15世纪末终于将阿拉伯人赶走,统一了整个比利牛斯半岛,取得了“收复失地运动”的最后胜利。在战争中,西班牙人从阿拉伯人那儿学会了制造火炮的技术。在14世纪初,西班牙人用火炮攻占了多座阿拉伯人的城市和要塞,并将火药和火器制造的技术传入了欧洲。1326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造出欧洲第一批管形火器——枪和炮。很快,欧洲的主要国家如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都开始制造并在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和枪炮。枪炮有了较快的发展。14世纪后期,欧洲国家主要生产源于中国的各种手持武器,长不到1米,多是铜或青铜制的,枪管后部有火门,从枪口装填火药和弹丸。射击时,枪手用左手持枪,右手持点火物点火发射。发射的弹丸有石弹、铅弹和铁弹。这种枪的装填、瞄准和击发都很不方便,在军事上作用不大,只能成为弓箭的辅助武器。炮则由铜或青铜制成,规格较多,炮弹有石、铅、铁制的弹丸,有50、70、120磅不等的重量,射程1500多米。炮已有炮架和炮车(两轮和四轮)。15世纪,火器有了显著的进步。手持枪的种类更多,枪管已有铁制的,出现了枪架。原来的手持枪要用烧红的铁块点燃火药发射,十分不方便。15世纪后期出现了火绳枪(也叫火枪)。火绳好像鞭炮的导火线,只要用扳机点燃了导火线就可以发射了,射速大大提高。同时,枪口上有了准星,枪后有照门,可以三点一线进行瞄准,射击更加准确。为了进行瞄准,出现了枪托。这样,手持枪演变成步枪。欧洲各国在15世纪后期生产了多种火绳枪,枪重10公斤,口径2毫米左右,弹丸重50克,射程300米,每分钟发射一发弹丸。大炮在15世纪有了三项重大突破:一是炮的尺寸越来越大,出现了巨型大炮,炮身是青铜或熟铁制的,重8-17吨,能发射400-600公斤的石球或铁球,最大的土耳其大炮重19吨,能发射680磅重的石球,在围攻君士坦丁堡中大发神威;二是炮的型号规范和统一;三是炮的机动性更强,使用牛或马拉的炮车。16世纪,枪的变化不大,火绳枪开始标准化,16世纪末出现了早期的滑膛枪,有枪架,射击速度比以前更快,射程近300米。还出现了转轮式手枪,使用火石——燧发式枪诞生了。炮在16世纪发展不快,主要是技术和工艺水平达不到,炮身仍然笨重,以石球或铁球为炮弹,有长炮、加农炮和臼炮三类,射程在几百至上千米间,弹重在几磅到几十磅之间。枪炮的发展带来了军事上的革命,枪炮发射的弹丸能击穿甲胄,轰塌城墙,从而使中世纪驰骋疆场的骑兵和高大坚固的城堡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欧洲军队的手持武器
火绳枪和火绳枪手
勃艮第公爵1449年铸造的一种射石炮“巨形绅士”,炮身长15英尺,重15吨,能够发射直径18英寸的花岗石炮弹
15世纪末欧洲战场上已使用大炮同骑兵作战,大炮都安放在两轮炮车上
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
统一后的西班牙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1516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后裔查理一世继承王位。1519年查理一世又兼任欧洲最大的国家“日尔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又被称为“查理五世”。这个查理一世和五世好生了得,他统治下的领土,除了西班牙外,还有意大利、法国的一部分,德国、尼德兰和美洲殖民地以及亚洲的菲律宾。“查理双王”为了确立在欧洲的霸权,坚信武力至上,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无敌舰队”,建立了一支精锐的陆军,陆军使用了西班牙发明的著名的“穆什克特火枪”。这种枪射程250米,口径23毫米,重8-10公斤,弹丸重50克,可以在近战中击穿敌人骑兵的盔甲,威力巨大。后来欧洲各国普遍使用了这种枪。16世纪的大炮是手工制作的,口径、型号繁多,十分混乱。查理下令统一炮的型号,将全国的大炮标准化为七个型号,大大提高了火炮的效率。更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军事家科尔多瓦在总结了火器问世后的作战经验后,认识到火力在战争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于是改进了军队的战斗编队,创立了中世纪“西欧建立起来的第一种正规的战术编队”,它是由长矛兵、戟兵、火绳枪兵和剑盾兵混合编成的纵队,每个纵队分编为五个连,有1000—1250人,相当于营或团。20多年后,西班牙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著名的“西班牙方阵”,取消了戟兵和剑盾兵,它以团为基础,每团有三个纵队共3000人,由数量相等的长矛连和火绳枪连组成。长矛兵排成密集的3个横队,每个横队50—60人,共20列。四个边角是排成密集方队的火绳枪兵,方阵纵深100米,宽150米。四边外侧各有一列火绳枪手,因为火绳枪的发射速度很慢,一分钟只能发射一两发子弹,长矛手就用来阻止敌人骑兵的攻击,保卫火枪手。这种方阵使火器扮演了重要角色,预示了冷兵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该方阵既坚固又具有机动能力。这样,西班牙人不再光会斗牛了,还擅长打仗,由先进的枪炮和方阵武装起来的西班牙军队在16世纪的欧洲威镇四方,称雄一时。
西班牙五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