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说明
第三版修编的重点是加强建筑文化地理和园林文化地理两章。这两章涉及的内容是当前中国文化地理学科的生长点。当前,我国建筑总量占全世界一半左右,如何提升建筑的文化水准是十分紧迫的课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设立工科性质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扩大研究生招收规模,繁重的教学任务催促建筑与园林文化地理的成长。探索建筑和园林的地域差异有两个切入点。第一个切入点是中国建筑园林和西方建筑园林的比较。通过国际间的比较,显现中国建筑园林的特点。第二个切入点是我国南方建筑园林和北方建筑园林的比较。南北差异是我国自然和社会的主要地域差异,建筑园林也不例外。
建筑园林具有形象性,讲解时离不开素描图件。其他各章,图件也可以增加直观效果。修编增加40幅图件。图件分别选自下列作者的作品:谭晓春、李殿忠、张德宝、韦启美、刘扬、曹开翔、王仁湘、天呈、李延龄、冯钟平、黄天驹、赵航、段渊古、白云翔、周若祁、汤国华、梁思成、李任远、王晓东、沙利文、吴尚荣、王蔚、陆元鼎、墨菲、张颖、惠焕章、昆武等(按出现顺序排列)。这些图件在讲坛上采用十余年了,提升了讲授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成为中国文化地理课程的特色。随着时光流逝,听者对讲课内容逐渐淡忘;然而,对精彩图件的印象仍可清晰回忆。向创作优美图件的诸位作者致真诚的敬意。
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地理的核心是人的地域差异。这是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之一。2008年网络流传多幅地图,在大片地域中标上“骗子的老家”、“小偷的老家”、“强盗的老家”、“造假窝点”等字眼。网络地图反映社会上流传的地域歧见,不利于中华大家庭的和谐团结。中国文化地理的宗旨是阐述华夏文化的兼容性与和谐性,诠释地域文化的特色和生命力。修编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各地区互相尊重融洽和睦的大爱观,消减流传的地域隔阂和地域歧见。分析汉姓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的传承力、凝聚力和融合力。对照汉姓史实,没准你的先辈来自多民族的融合,来自歧视性字眼标注的地区。汉姓一节在修编时增添些笔墨。
本书前两版刊印后得到海内外学长和学友的指点。本版付印前夕,收到两份重要文献。一是孙小礼赠《莱布尼茨与中国文化》一书。书中对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算术和易经八卦的关系有详尽的考证。根据书中资料修正前两版有关叙述。二是冯健改写的画风的区域差异手稿,拓展了原稿的内容。此外,溧阳九十一高龄巫咏扬伏案勘校,吉林大学法律系魏新宁引经据典,提出应该修正的条文18处。
改版过程中,多年来良师益友相导相助的情景历历在目,挥之不去。借新版刊印的机会,再一次向指导者、合作者和关爱者致以衷心的谢意。
不幸的是2008年5月本书第一版和第二版责任编辑郑昌德驾鹤而去。第三版是她预订的计划。第三版能够按期问世是对她的一个告慰。
胡兆量
2009年9月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