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日文化比较
中日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同在“儒学文化圈”内,文化观念有不少相似的地方。然而,也有不同的地方。
(一)集团观念
日本人讲团结,尊重权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日本人的主要价值观是忠诚,献身工作,献身集团,自我必须融入集团。当日本人感到自己给集团带来巨大损失时,往往采取极端行为。日本人爱樱花,因为樱花开起来满山遍野。日本人认为一树樱花并不美丽,千树万树樱花才美丽。日本人向北海道和巴西移民,大都采取集体移民形式。北海道有个新十津川町,居民来自奈良县十津川町。
中国地域辽阔,地方特色明显,语言、风俗地区差异大,家乡观念较重,同乡、同宗、同学是维系感情的纽带。中国人见面有两问。一问:“尊姓大名?”二问:“府上何方?”姓名和籍贯是中国人的两大符号。岛国日本,地域范围较小,不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家乡观念相对淡薄。
中日两国都有勤奋的传统。日本人大都勤于“残业”,加班加点。中国人不少勤于第二职业。同样是望子成龙,两国也有差别。从学校毕业后,日本家长希望子女进入靠得住的单位,望子成龙到这里告个段落。在中国,要持续更长的时间,希望子女出国深造,事业有成。
集团观念在日本企业文化中有比较充分的反映。日本传统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企业文化功不可没。在日本,如果一对新人结婚,男方在朝日啤酒公司工作,女方在三得利啤酒公司工作,男方亲友喝朝日啤酒,女方亲友喝三得利啤酒。日本的企业管理制度是集团观念的体现。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宁可损失金钱,也不能使员工对公司丧失信心。”公司对外介绍总是讲:“本公司是培养人才的公司,兼作电器制品。”日本每个大企业都有培训员工的学校,通过培训加强员工的集团精神。
松下商学院的培训概要可以说明日本企业文化中的集团精神。松下商学院培训的目标是明德、亲民、至善。明德是竭尽全力,身体力行实践商业道德。亲民是至诚无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善是为实现尽善尽美目标而努力。一天的培训课程是这样安排的:早上6点,咚咚鼓声把大家唤醒。6点10分,集合点名,面向故乡,遥拜父母,心中默念:“孝,德之本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7点10分早饭。饭前全体正襟危坐,双手合十,口诵五偈:“一偈,此膳耗费多少;二偈,自己是否有享用此膳的功德;三偈,以清心寡欲为宗;四偈,作为健全身心之良药享用此膳;五偈,为走人之正道享用此膳。”饭后双手合十诵念:“愿此功德,广播天下,吾与众生,共成道业。”7点50分商业道德课,学习《大学》、《论语》、《孟子》和《孝经》,确立“经商之道在于德”的观念。然后,上业务课。晚上6点50分,茶道,换上和服,席地而坐,通过煮茶品茶,追求形式上完美,气氛上和谐,精神上享受。10点17分,点名,全体学员面壁思念父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10点30分,熄灯,一天学习结束。
(二)岛国根性
伦理道德方面,中国重孝,日本重忠。日本国家观念较强,形成内向性、排他性和守俗性。日本人自己称作“岛国根性”。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没有异族占领的记录。1274年和1281年元兵两次进攻日本,都在对马海峡中覆没。天皇在日本延续126代。只有1368年出任将军的足利义满尝试篡夺皇位。足利义满在登基前夕突然病死,最终没有当上天皇。中国历史上由多民族融合,很少民族偏见。皇帝代表天统治国家,有道为帝,无道可以推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改朝换代是常事。在中国,世代相传的只有万世师表孔子。
日本人有善于学习国外文化一面,也有恪守祖俗一面。和服延续一千多年,几乎没有变化。我国汉代盛行榻榻米。到唐代,榻榻米逐渐被淘汰。在日本,榻榻米仍是接待贵宾的场所。全日本有三十多个影响较大的民间祭奠活动。祭奠时,穿古装,唱古曲,伴着古乐行进。日本家庭大都有神龛,祭奠祖先亡灵。现代科学技术和守旧风俗融合是日本文化一大特色。
重礼貌、讲寒暄是日本人“守旧”的表现。日本人对鞠躬情有独钟。有人估计,一位女电梯驾驶员,一天要鞠躬两万余次。有家商场的培训手册对员工的鞠躬姿态有五种规范。每种姿势都画出图形,标明弯腰度数。例如,弯腰15度适用在一般见面打招呼,双手放在膝盖以上15厘米处,目光盯在身前2米处。弯腰30度适用在普通礼节,在客人进入商品区时主动上前打招呼,双手放在膝盖以上10厘米处,目光盯在身前1.5米处。明确要求鞠躬背肌要成一条直线,身体从腰部弯曲,不能光点头,脑中要想着顾客。
(三)尚武和尚白
日本学者森岛通夫说:中国是文治的儒教国家,日本是武治的儒教国家。中国的民谣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日本的童谣有:“戴着勋章把剑挎,骑着马儿驾、驾、驾!”
中国人承继孔子的重文观。孔子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老天爷讲斯文,保护斯文的孔圣人,匡人是无可奈何的。中国兵书是反战的。《尉缭子·武议》说:“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
日本人尚武有历史渊源。公元前4世纪绳纹时代,日本以狩猎和捕鱼为业,需要勇猛身躯。“花数樱花,人数武士。”在日本人看来,樱花一夜间落得一干二净,地上铺满花瓣,像死守城池的武士全部壮烈阵亡,樱花与尚武相通。
在日本人心目中,白色代表希望、纯洁、愉快,是生命的象征,是神与人沟通的色彩。祭奠用白色,神社铺白沙,神官穿白衣。
与尚白一脉相承的是探求幽静、寂闲情趣,喜欢小巧凝炼的器皿,喜爱素淡颜色。日本人喜欢用原色木材修筑房屋,用原色木材打造家具。园林和居室布置格调清淡。日本绘画也渗透素雅清淡风味(见表2-5)。
表2-5 中日观念对比
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文化的短处渐渐显露。第一,“岛国根性”难以广泛吸纳世界优秀人才。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信息技术竞争力排名,日本居第20位,与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排名前三位的是芬兰、美国和新加坡,都得益于延纳国际优秀人才。第二,严肃、服从、尊重权力的价值观适应传统制造业。知识经济是高速创新的经济,要个性化、弹性化,与日本的传统价值观不协调。第三,政治与经济关系过密,特别是政府与金融业的关系过密,形成“护航船队”模式,削弱了经济竞争力。美国记者霍华德·费伦奇评论说:“尽管日本政府官员想出一个又一个代价昂贵的高科技计划,希望从此使日本重新发挥作用,但是,这里似乎没有人意识到,只靠金钱建不起硅谷。开放社会吸引世界最佳智力人才才能建起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