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讨论和总结

在本章中我们用李嘉图模型推导出了两个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之间在开放贸易后的贸易类型和贸易收益。从这个简单的模型获得的结论靠得住吗?我们需要认识到,现实中的国际贸易现象就像一片森林,而李嘉图模型所描述的是这片森林中的一棵树。通过研究这棵树,我们得出了关于这片森林的一些结论。其中一些结论具有普遍性,适用于这片森林中的大部分树木。而另一些结论具有特殊性,只和这棵树有关,而不能类推到整片森林。要较完整地了解从这棵树所获结论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需要在研究了这片森林中其他树木后才能实现。在这里我们简单地讨论一下。

李嘉图模型的关注点是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差异所导致的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差异?李嘉图模型不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想到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技术差异,例如美国拥有更好的生产服装和饮料的技术。实际上对李嘉图模型的应用基本上是认同了这个原因,即技术差异导致的比较优势是李嘉图模型中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与劳动力相配合的其他资源的丰裕程度。李嘉图模型中只有劳动力这一种生产要素,而实际观察到的国与国之间在劳动生产率上的差异是和各国在资本和土地等资源上的丰裕程度的差异密切相关的。例如美国工人比中国工人劳动生产率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美国工人有更多的机器来配合他们的工作。有关资源丰裕程度导致的比较优势将是后面几章的关注点。

李嘉图模型假设2个国家和2种商品,是为了更清晰地揭示劳动生产率差异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多恩布什、费希尔和萨缪尔森(Dornbusch, Fischer and Samuelson,1977)将李嘉图模型推广到了多于2种商品的情形。简而言之,两个国家(例如中国和美国)的n种商品可以根据它们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排序。在自由贸易均衡中,中国将专业化于中国拥有比较优势的m种产品(mn),而美国将专业化于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n-m)种产品。李嘉图模型也可以推广到多个国家多种商品的更复杂的情形。

需要指出的是,将简单模型复杂化如果得不到新的结论,那么这种复杂化除了证明简单模型的结论具有一般性之外意义不大。由李嘉图模型所揭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在逻辑上是强大的,因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当然李嘉图模型的短处也很明显。由于在李嘉图模型中工人、企业家和消费者为同一个(群)人,因此该模型中没有任何收入分配问题。一个国家获得贸易收益意味着每个人都从贸易开放中获得好处,这使李嘉图模型不能用来分析国际贸易所造成的赢家和输家以及由此引出的政策问题。此外李嘉图模型是一个静态模型,各国的比较优势是既定的,因而它不能分析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虽然李嘉图模型的逻辑是强大的,但它回避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即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从何而来。在学习国际贸易学的征途上,李嘉图模型只是为我们开了一个头。然而这是坚实的第一步,由此我们可以继续向国际贸易学这片广袤森林的深处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