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本章小结
行为金融学依靠心理学在实验研究和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取得了许多学术成果,对传统金融学中完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提出挑战,并建构新的理性分析框架。人们应用的问题解决策略可分为算法和启发法。由于启发法反应迅速、不费力气,生活中人们往往依赖于启发法来化繁为简地解决问题。启发法主要有三种: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和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代表性启发法由于忽视了某些影响实际概率但不影响代表性的因素,导致的偏误主要有:对基础概率不敏感、对样本规模不敏感、对偶然性的误解、对可测性不敏感、有效性幻觉,以及对回归均值的误解。由于除了客观概率,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事件的记忆可得性,可得性启发法导致了一些认知偏误:例证可得性和搜索效率导致的偏误、意向偏差,以及虚幻的相互联系。由于存在不充分调整,锚定与调整启发法在对联合事件和分离事件估计时存在偏差,在主观估计一个概率分布时也出现偏误。
人们的判断决策依赖于所面临问题的呈现形式的这种心理倾向被称为框架依赖。同样的问题通过不同的阐述方式呈现,导致人们不同的判断选择。一个决策问题包括选项、选项的条件概率和偶然性、选项的结果。根据决策的规定因素我们分两部分来介绍框架依赖:(1)偶然性的框架依赖;(2)结果的框架依赖。偶然性的框架依赖产生的原因在于确定性效应和伪确定性效应。结果的框架依赖包括:(1)单一结果事件的框架依赖——参考点;(2)复杂结果事件的框架依赖——心理账户。
人们经常根据一个中性的参考点来评判某个结果的收益。参考点的选择决定了某个给定结果被认为是一项收益或是一种损失。由于参考点和损失厌恶的存在,对结果的不同阐述方式和对参考点的不同设定导致了人们的选择变化。
为了描述复杂结果事件的框架依赖,我们采用心理账户这一概念。心理账户是指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所在和用途等因素把资金进行归类的心理机制。在决策过程中人们根据最小账户、局部账户、综合账户三种心理账户对他们面临的选择的得失进行评价。不同的问题阐述方式诱导人们将之归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因而常常会导致不同的选择,产生框架依赖现象。
思考与练习
1.沈家明同学家里经历过火灾,他认为火灾出现的概率要比水灾、车祸出现的概率大得多,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认知偏差由哪种启发法导致?
2.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过快时,人们没能对其做出足够的调整反应,仍然倾向于根据名义数量来考虑问题,从而产生“货币幻觉”。看以下事例:
一年前,安妮和芭芭拉大学毕业后,在两个不同国家的公司从事相同的工作。安妮和芭芭拉的起薪都是一年3万美元。安妮所在的国家没有通货膨胀,她第二年得到2%的加薪(600美元)。芭芭拉所在的国家第一年有4%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芭芭拉得到5%的加薪(1500美元)。你认为她们进入第二年的工作中时,谁的经济情况更好?谁觉得更开心?如果这两个答案是不同的,说明她们的思维方式受“货币幻觉”影响。请回答:这种货币幻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哪种启发法?这种启发法将导致哪几种偏差?这种启发法产生偏差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3.何谓心理账户?心理账户有哪几种?
4.什么是WTP-WTA缺口?简述其产生的原因。它说明了哪种框架依赖的现象?
5.将一块质地均匀的硬币投掷6次,H代表正面,T代表反面,那么以下两种结果HTHTTH比HHHTTT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对吗?如果不对,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错误的观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