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陵的布局:空间与秩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壹 四个陵区

一 唐陵的分类

在唐帝陵陵区中,现大体可以确定并在文献中称为“陵”的唐代墓葬(不包括后妃)共有29座,可分为如下四类(表1-1)。第一类:追改坟墓为“陵”——唐建国初年追改祖先四世的坟墓为“陵”,有昭庆(河北隆尧)陵区建初陵、启运陵李兰珂《隆尧唐陵、〈光业寺碑〉与李唐祖籍》,《文物》1988年第4期,页55—65。下简称“调查报告”。本章昭庆陵区的考古材料均源自此文,恕不再指出。、三原永康陵注1及咸阳兴宁陵等4座。其中李熙、李天赐父子是二人共茔而葬。此外,尚有咸阳杨氏顺陵。第二类:唐代历朝皇帝陵——唐朝二十一帝,共20陵。其中除昭宗李晔和陵、哀帝李柷温陵分别葬于偃师缑氏、济阴定陶(山东菏泽)之外,余者皆葬于陕西省渭北地区,俗称“关中十八陵”。第三类:生前没有即位,但死后有皇帝称号且称为“陵”的,有偃师缑氏恭陵、西安蒲城惠陵《旧唐书》卷五《高宗本纪下》(页100)云:“〔上元二年〕五月己亥(675年7月24日),追谥太子弘为孝敬皇帝。”《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下》(页214)云:“〔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辛未(742年1月5日),太尉、宁王〔李〕宪薨,谥为让皇帝,葬于惠陵。”等2座。第四类:尚有一些“号墓为陵”者,共2座,即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唐墓发掘组《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7期,页26—32。、永泰公主李仙蕙墓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第1期,页7—18。。《旧唐书》卷八六载“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乾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又赠永泰郡主为公主,令备礼改葬,仍号其墓为陵焉”《旧唐书》卷八六《懿德太子重润传》,页2835。

注1甘肃省清水县鲁家湾也有一座李虎墓,并有墓碑出土(详《唐代先祖李虎墓》,《人民政协报》1997年10月29日第4版)。或曰该墓墓主与李唐之李虎乃同名而人异(详岳维宗《清水李虎墓非唐公李虎墓辨》,《文博》1999年第2期,页35—36)。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同一墓葬见于多处的情况在后之昭陵陪葬墓地中也能看到。如《古今图书集成》卷一三四《方舆汇编》坤舆典冢墓部引《畿辅通志》真定府,略云:“孔颖达墓,在衡水县西北五里。颖达仕国子祭酒,冢不甚高,但冢前数尺之内寸草不生是其异也。有元大德七年(1303)县尹袁纬碑记。又按唐史颖达陪葬昭陵,未知孰是。魏征墓,在晋州西南五里许。封郑国公,谥文贞。明弘治间墓被滹水淤没,嘉靖间知州黄良明立碑。尉迟恭(墓),在冀州城西四十里尉迟堰下。恭,封鄂国公。”又《古今图书集成》卷一三四《方舆汇编》坤舆典冢墓部·广平府条引《畿辅通志》云:“李墓,在广平县下河堡。封英国公,图形凌烟阁,相传东征时卒于此,因葬之。”(《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10月,页7619下栏)陈思纂次《宝刻丛编》(《丛书集成初编》据十万卷楼丛书本排印,册1601,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页25)卷一《齐州》唐《房元(玄)龄神道碑》条,云:“唐褚遂良书,在龙山镇。引《访碑录》。”同一墓葬既出现在昭陵陪葬墓区,又出现在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应如何解释?尚待进一步研究。

上述四类陵墓中,明显地,第四类是乾陵的陪葬墓,“号墓为陵”并不即是陵,应比帝陵低一等宿白《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文物》1995年第12期,页42。,实际上是无法视为帝陵级别的墓葬。《唐会要》卷二一《诸僭号陵》条云:“自有国以来,诸王及公主墓,无称陵者,唯永泰公主承恩特葬,事越常涂,不合引以为名。”(宋)王溥《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月,页475。则称之为“僭号陵”。从这两座墓葬的形制、平面布局及石刻组合等方面看也不够帝陵级别。同样地,惠陵也不过是睿宗桥陵的陪葬墓,只是埋葬等级比一般的陪葬墓要高而已。这在后文中会专门讨论到。至于第一类中李唐先祖的四座陵墓,从至德元年(756)八月以降,在永康陵、兴宁二陵署是否亦改为台的讨论中,最后太常礼院援引《礼记》奏以“景皇帝并是追尊,皆用天子之礼,陵台之号,不合有殊”《唐会要》卷二〇《陵议》条,页460。,可知改葬之时亦当以天子之礼。

依照封土的形式,唐陵可分两种。其一积土为陵,其二依山为陵。积土为陵者为永康陵、兴宁陵、献陵、庄陵、端陵及靖陵、建初陵、启运陵、恭陵、惠陵、杨氏顺陵等。关中唐陵分布在渭水以北,泾水两岸。自西而东集中分布在关中盆地北部的乾县、礼泉、咸阳、泾阳、三原、富平、蒲城七县境内,东西绵延达100余里,呈一斜线展开(图1-1)。具体地说,分布在108°13′E至109°39′E,34°34′N至35°03′N的范围之内。若以唐长安城为中心,东北连泰陵,西北连乾陵,可形成一个102°的扇面。王双怀《关中唐陵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页65。表1-1中,唐陵经纬度皆采自该文,恕不再指出。关中唐陵积土为陵者分布在北山山脉以南的渭北高原之上,有永康陵、兴宁陵、献陵、庄陵、端陵及靖陵等六座,其中献陵、庄陵、端陵皆在黄土原上,神道前端皆为断崖。依山为陵者则均在北山山脉之上,有昭陵、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景陵、光陵、章陵、贞陵、简陵等14座。由于高原和山岳的不同,前者为覆斗形土冢,后者则利用自然山势,于山南开凿墓室。依山为陵者只是直接以山为坟丘,其实质与堆土为陵者无异。详本书叁《结构与名称》。诸陵封土形式的最终确定不仅跟地貌、地势有关,也跟国力有关,更蕴含着深刻的礼制和政治意义。

图1-1 关中唐陵分布图

总的说来,唐陵陵区共有关中陵区、缑氏陵区、昭庆陵区及济阴定陶陵区等四个。但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定陶温陵尚不能称得上是帝陵。因为唐哀帝虽仍谥曰“哀皇帝”,开始却只是以王礼入葬的,五代后唐明宗才追尊为帝陵。此外,唐朝还有一些皇室成员的墓葬也以“陵”为号。尚民杰《长安城郊唐皇室墓及相关问题》,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页403—426。但是,因墓主人生时未即帝位、亡时亦无帝号之尊,初葬或改葬并非以天子之礼,且其分布呈点状、极其零散,显然不足以“陵区”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