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史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历史发展

浪漫主义(Romantism)一词来自形容词形式romantique,这个17世纪末才出现的词来自拉丁语词源romanticus,当时用来指称文学中怪异奇特的事物,后来才成为表现某种文学风格的概念。浪漫主义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浪漫主义是指一种侧重抒情的文学类型或者要素,甚至某种生活态度。从文学发展的最初阶段直到今天,都能寻找到浪漫主义的影子。狭义的浪漫主义是指一种文学思潮和风格,兴起于18世纪后期的德国,其影响随后遍及欧美,它不仅仅是文学思潮,而且是席卷人类整体精神世界的潮流,在哲学、历史学、艺术等领域,浪漫主义都打下了深深的印记。浪漫主义强调人的主观性和内心现实,反对古典主义的理性统治,推崇感情的力量。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Schlegel)、莱辛、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海涅,法国的雨果和拉马丁(Lamartine),英国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等。浪漫主义文论是与作家的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实际上,许多重要的文学观念和理论都是诗人写作的,他们一方面以理论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另一方面也用理论来为自己的作品辩护。

现实主义同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实主义指的是侧重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类型或者要素,其基本特征是以真实为追求,再现为手段,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固守对于真实世界的忠诚,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的文学观念都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狭义的现实主义特指发生在19世纪欧洲以关注现实生活为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运动。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英国的狄更斯等等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现实主义的首要原则是写出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生活,记录真实的社会面貌和人们具体的生活状态,并且塑造典型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形象。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写道:“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1888年4月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3页。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强调认识,而不是虚幻的感情。

自然主义(Naturalism)是现实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它的理论基础是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的实证哲学和当时欧洲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实验科学。左拉(Émile Zola)使这个概念成为一个重要文学流派。自然主义要求绝对的客观,它排斥以想象和抒情为主的浪漫主义,同时认为现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依然存有太多的主观因素。自然主义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自然主义者相信人按照不可改变的规律来生活,在文学艺术上,要以科学的方式描绘现实,对社会现实进行病理学式的探讨。放弃主观的判断,崇尚科学是自然主义文论的重要特征。

18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被法国的古典主义所统治,强调理性和秩序。18世纪末期,处于分裂状态的德国萌发了新的精神,70—80年代初发生了名为“狂飙突进”的文学运动。这个名称源自德国作家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当时,德国的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和作家在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掀起了一场精神革命。他们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解放个性和建立合乎自然的社会秩序。他们抗议封建专制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他们相应卢梭的号召,提倡投入自然的怀抱,对民间文学表现了特殊的爱好,赫尔德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成为他们重要的思想资源。

从政治和社会角度看,法国大革命对于浪漫主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场大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以来的封建基础,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面貌,而且在精神和思想领域引发了巨大的变革。独立的个人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地位,从个体出发的思考和表现取得合法性,个人的自由和独特性在政治上受到尊重。“自由、平等、博爱”三原则取代了中世纪的等级秩序,欧洲知识分子从法国大革命中看到了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他们被新的世界和新的想象所激动,纷纷提出各种理论,在现实和精神层面寻找新的可能。

从精神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康德为浪漫主义在哲学上做了铺垫,在认识论上确立了主观的地位。对康德来说,自然并非自然本身,而只是所有经验的表象,而对于自然的物自体本身,我们是不可能认识的。因此,真理不是对主观性的排斥,相反主观性是真理得以存在的基础。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主观和天才都占据了相当的地位,个人和神秘体验也占据了价值的重要领地。

施莱格尔兄弟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关键人物,他们在理论上确立了浪漫主义的地位。他们一方面在精神领域内要求无限制的自由;另一方面确立了诗歌在一切艺术门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浪漫的诗歌成为艺术的代表和象征,甚至可以说,诗就是艺术本身。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在《断片集》中写道:


浪漫诗是渐进的总汇诗。它的使命不仅是要把诗的所有被割裂开的体裁重新统一起来,使诗同哲学和修辞学产生接触。它想要、并且也应当把诗和散文、天赋和批评、艺术诗和自然诗时而混合在一起,时而融合起来,使诗变得生气盎然、热爱交际,赋予生活和社会以诗意,把机智变成诗,用一切种类的纯正的教育材料来充实和满足艺术的形式,通过幽默的震荡来赋予艺术的形式以活力。它包括了凡是有诗意的一切,最大的大到把许多其他体系囊括于自身中的那个艺术体系,小到吟唱着歌谣的孩童哼进质朴的歌曲里的叹息和亲吻。它可以消失在被描述的对象中,这样一来便使得人们相信,自己正在刻画形形色色的诗意的个体,这个行为乃是他们的全部作为。……浪漫诗在各种艺术中的地位,与如同哲学的机智、社交、聚汇、友谊和爱在生活中的地位并无二致。其他的文学体裁都已衰亡,现在可以彻底地肢解开来。浪漫诗风则正处于生成之中;的确,永远只在变化生成,永远不会完结,这正是浪漫诗的真正本质。浪漫诗不会为一种理论所穷尽,只有预言式的批评才敢于刻画浪漫诗的理想。只有浪漫诗才是无限的,一如只有浪漫诗才是自由的,才承认诗人的随心所欲容不得任何限制自己的法则一样。浪漫诗体裁是唯一大于体裁的文学样式,可以说就是诗本身: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一切诗都是浪漫的。〔德〕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断片集》, 《浪漫派风格——施勒格尔批评文集》,李伯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71—72页。


从浪漫主义开始,诗歌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文体,而是某种精神的代表,他可以汇聚一切艺术,在音乐、绘画、小说等等其他的艺术中寻找“诗意”。

19世纪初,英国的“湖畔派”诗人使浪漫主义文学进入第一个高潮,华兹华斯在1800年出版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在这篇序言中,他试图使诗歌超越具体的文字形式而成为人类感情的表现形式。诗的重要性不在于它是一种文体,而在于它代表了人类的情感和想象。然后在法国,浪漫主义的集大成者雨果把这场运动推向了顶峰。

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文学运动和流派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各种方式影响以后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在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看,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文学思潮和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形成如此密切的结合。浪漫主义文学是近代历史上人们对科学理性和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精神。此外,许多浪漫主义者重视对神话、民歌、童话等民族与民间文学的整理和搜集,在很大程度上保存并发扬了西方文学的民族与民间传统。

现实主义这个概念最早源自绘画。从1848年法国政治运动之后到1855年的数年中,法国画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绘制了一系列作品,以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尤其是把眼光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普通生活,他把自己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大辩论。参见Pierre Georgel, “Gustave Courbet”, Encyclopaedia Universalis,1996。现实主义是在与浪漫主义的辩论中发展起来的,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奇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浪漫主义在文体上最主要的成就是诗歌,现实主义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上;浪漫主义文论主要是诗论,探讨诗意的奥秘,而现实主义文论主要是探讨叙事的要求和规律。与浪漫主义一样,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是与文学创作的实践紧密结合的,现实主义的作家们都提出了各种命题和观念来总结他们的创作实践,同时也宣扬他们作品的价值。

虽然从20世纪下半叶起,随着各种先锋文学的出现,现实主义不再是推动文学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却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现实主义小说在当今的文学版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忠于生活现实”依然是许多作家坚持的信条,即使以反巴尔扎克著称的法国先锋文学也并不完全否认忠于现实的重要价值。法国新小说的旗手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曾经说:“所有作家都想成为现实主义者。没有任何人自认为是抽象的,处于迷雾般的幻觉幻象之中……现实主义不是一种可以使不同小说家对立起来的界定清晰的理论;而是一面大旗,今天,在这面旗帜下围绕着绝大部分小说家,假使不是全部。”Alain Robbe-Grillet, Pour un nouveau roman, Paris, Minuit,1941, P.135.20世纪出现了许多以“现实主义”为名的新文学流派,诸如新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随着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主流和官方的文学形式。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中文学形式也趋向多元化,但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依然占据重要位置,理论探讨也从未停止。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法国兴起了自然主义,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并影响到文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实际上,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非常紧密,不少作家难以区分到底是属于自然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因为他们在追求真实反映社会生活这一点上的态度是别无二致的。自然主义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用来指称把自然作为第一原则的理论和学说,狄德罗曾经把这个词用作“自然宗教”的同义词,在19世纪下半叶,这个词用在绘画领域,指称描绘自然的画风。参见Yves Chevrel, “naturalisme”, Encyclopaedia Universalis,1996。左拉在1855年左右开始使用这个概念来说明他的小说理论,法国著名文论家丹纳则在评价巴尔扎克的时候说他是伟大的自然主义者。不过自然主义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被广为接受,毫无疑问是因为左拉的文学理论和创作。

法国自然主义运动的初潮是在19世纪50至60年代第二帝国时期逐渐涌现的。这期间,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取得飞速发展,在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科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和精神生活中最耀眼的明星,一切领域都在呼唤科学。在这种时代潮流中,旨在让科学进入文学领域的自然主义理论的提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左拉不仅写作了诸如《小酒馆》、《娜娜》和长篇巨著《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而且也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文章和理论著作,宣扬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运用科学原理,尤其是运用生理学和遗传学方法分析和描绘人性,探讨这个社会痛苦的根源。左拉是科学决定论者,在他的论文《实验小说论》中,他自称他的方法来源于19世纪生理学家贝尔纳的论著《实验医学研究导言》,他要如同医生研究病人的身体一样,研究人的心灵和社会的疾病。他相信,人性完全决定于遗传,人身上的缺陷是家族中某一成员在官能上患有疾病的结果,这种疾病代代相传。一旦弄清楚了原因,便可以用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办法予以克服,从而使人性臻于完善。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自然主义看做是现实主义的某一个发展方向,它们都同样重视生活的真实,同样关注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和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自然主义比现实主义更多地引进了自然科学成分,有科学主义倾向。如果说现实主义更关心政治,自然主义则更注重科学。左拉之后,自然主义在法国渐渐式微,但是其影响却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和意大利,同时,日本也有一些作家和文论家接受了自然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