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分析 山西票号的兴衰

票号是清代金融业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起源于汇兑,为不同地区间资金调拨服务,起着促进商品流通的作用。后来,其业务发展为经营存款、放款和汇兑活动,成为完整形态的金融组织。由于票号由山西商人首创,而且山西商人所建立的票号势力最大。因此,票号也称为山西票号。

票号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具体来说主要是: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已有所发展,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有了一定积累,对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早期金融组织账局、钱庄的出现,典当业的发展,为票号的产生和经营探索了道路;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时间长、费用高、安全系数低的镖局运现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

初期,票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号或个人。因此,票号的规模和实力都很小。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战争的爆发,使各省向北京解运京饷发生重大困难,迫使清政府放弃历来奉行的严禁京饷交商汇兑的规定,允许交由票号汇兑。此后,拨交邻省的协饷、支持军事活动的军饷以及经办洋务活动的经费,也都交由票号汇兑。在汇解清政府官方资金的同时,票号还对清政府和驻军垫支各种款项。

同时,票号通过多种方式结交官吏,其中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资助穷儒寒士入都应试以至走马上任;二是代办、代垫捐纳和印结;三是票号财东与经理人员直接捐纳报效,买取官衔和封典。到了清代后期,官制败坏,票号和地方官僚在互相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起来。官僚依恃特权,将可以动用的公款免息(或低息)存入票号;票号则对官僚个人的贪污所得,付以重息,并严守秘密。这样,官僚在票号的支持下,既获得了高官厚禄,又有了藏富的保险柜;而票号则不仅取得了大量公私款项的存放,扩大其营运资本,而且取得了官僚的政治保护。

与清政府及各级官吏的密切关系,使票号获得了飞速发展,其势力越来越大,在很短的时期内达到了鼎盛时期。

但是,票号的黄金时期并未持续太久。票号存在的历史不到一百年,真正的辉煌也就是三十多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清政府自办银行的竞争,对于票号来说,就像是釜底抽薪,严重动摇了票号的生存根基。清末前,虽有中国通商银行、浙江兴业、四明等十几家商业银行的成立,对山西票号已构成了竞争威胁,但构成票号竞争主要对手的,则是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交通银行和一些省办的银钱行号。因为户部银行(后改大清银行)具有代理国库、收存官款的职能和雄厚的资本,所以能够左右市场。过去由票号收存和承汇的官款业务,几乎全部被户部银行包揽而去。同时,户部银行利用其垄断地位对金融业的控制和操纵,更是直接威胁着票号的生存。

第二,20世纪初,外商在华银行在垄断国际汇兑之余,也极力挤入中国国内汇兑行列,与国内金融组织争夺内汇业务,这对于票号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第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战乱,尤其是辛亥革命,使票号遭受了严重损失。这种损失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兵匪对票号的抢劫,二是商号严重亏损甚至破产,三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四,在放款业务中,票号向来只强调信用,不重视抵押,大量放款没有任何物资作保证。因此,在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中,贷款损失极为惨重。

第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票号旧有的商业模式已被打破,但由于票号财东和总经理“关起门来做大王、不容任何外人染指参与”的思想根深蒂固,拒绝对票号进行大幅度改革,以向现代银行转变,从而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20世纪初,曾经风光无限的票号被时代潮流所淘汰,退出了历史舞台。

资料来源:洪葭管,《中国金融史》(第二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案例思考题

结合本章第一节对商业银行发展历史的介绍、本章第二节对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以及本案例,分析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可能的情况下,就中国银行业与美国(或日本、英国等)银行业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各国银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