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确预测对方的行为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意思是,正确估计自己,同时了解对方,就能够做到百战百胜。
博弈思维者,要取得成功,无论是在何种情况,均要猜测对方策略。如果我们能够“看透”对方,在与对方的博弈中,就能够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如果是战争,我们就能够做到绝对胜利。这里的“看透”指的是,对于对方的行动,以及自己的任何一个行动下的对方行动,我们都能够准确预测。
当参与人处于“零和博弈”或者“常和博弈”时,能够了解对方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所谓“零和博弈”是指:所有博弈参与人各方在各种可能的策略组合下或者说各种可能性下的得益之和为0;如果博弈参与人为两个人,那么一方所得是另一方所失。典型的零和博弈为下棋比赛、球赛,双方的可能结果是:一胜一付,或者平局。“常和博弈”是指,博弈参与人的得益之和为一常数。无论在“零和博弈”还是“常和博弈”中,利益是相冲突的:如果一方自己多得,其他方就少得。
博弈参与人看透了其他参与人的可能的策略选择,他可以通过准确预测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以做出相应的策略选择,这样他能够在博弈中获得最大收益。
田忌赛马是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齐王与大将军田忌举行赛马比赛,每次以1000金作为赌金。由于齐王的马要好过田忌的马,每次比赛田忌均输。孙膑被庞涓所陷害,被施以膑刑,之后被田忌的手下偷运到齐国,做了田忌的门客。孙膑给田忌出主意:用你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你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你的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这样,就可赢齐王。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这个建议,在赛马打赌中果真赢了齐王。这就是有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获得胜利的关键是:田忌知道齐王每局所出的马的情况,也就是说,田忌看透了齐王的策略。如果齐王用“混合策略”(我们在第六章中将分析),那么田忌获胜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第二个例子是诸葛亮华容道设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曹操在华容道上的博弈是一个“零和博弈”。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在逃跑的路上,曹操面临走“大路”还是“小路”的选择。在此之前,诸葛亮算准,曹操兵败必然北逃,但曹操将从哪条路逃跑?如果埋伏在曹操经过的路上,则诸葛亮就是赢家,反之则是白等。诸葛亮面临着是将兵“埋伏在大路”还是“小路”的选择。对于曹操,如果他选择的是有伏兵的道路,曹操就将成为俘虏;而如果能够选择没有伏兵的,他将顺利逃回。这里,诸葛亮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了解曹操的想法。他让关羽在大路上放火。诸葛亮预测,曹操看见大路上的烟,将会走小路。果然,曹操看到前面的烟时,对手下说:“兵法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他认为,大路必定有伏兵。曹操选择了走小路——而这正是诸葛亮所预测到的。在华容道,关羽捉住了曹操。
第三个例子是《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博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所进行的空城计博弈是另一个零和博弈的例子。因马谡失街亭,致使蜀兵大败。司马懿引15万大军直奔西城,而西城中诸葛亮只有2500军士。如果司马懿攻城,诸葛亮必为司马懿所擒。这可以看成是一个“零和博弈”——双方在各种策略组合下得失之和为0。然而,诸葛亮“看透”了司马懿“多疑”的特点,并知道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生都是谨慎行事的。于是,诸葛亮命军士四门大开,每一门用20军士装扮成百姓,洒扫街道,而自己引二小童携琴一张,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城门大开,且诸葛亮笑容可掬,神态自若,心中大疑,恐有埋伏,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迅速退去。司马懿之所以令大军速退,因为司马懿知道“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司马懿这里的想法和行为是诸葛亮所预测到的。这也是诸葛亮比司马懿高明的地方。
当然,诸葛亮在这里的做法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即司马懿退兵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不具有必然性。但是,如果诸葛亮不用此计,只有束手就擒;而如果使用此计策,他还有逃脱的可能。
第四个是肯尼迪的例子。肯尼迪小的时候,人们用1毛钱和5分钱逗他,问他是要1毛钱还是5分钱,他说要5分钱。每次都是如此。人们认为他很傻,不断地有人逗他。有人私下里问肯尼迪,你为什么不要1毛钱,反而要5分钱呢?肯尼迪偷偷地说,不要告诉他人,这是秘密,我要5分钱,他们认为我傻,他们才继续逗我,我每次都能够得到5分钱;如果我要1毛钱,他们还会继续给我钱吗?问者感到非常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