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第三期确定教育方针发挥创造能力

正当抗日的烽火燃遍华北之际,抗大第三期于1937年8月1日正式开学。这一期共有学员1272人,编为三个大队,共分九个队。其中,一至六队为红军干部,共六百余人。七至九队为知识青年,共三百余人。另外还成立两个军事队(一个是训练老干部的,一个是训练新干部的,各约一百余人)和一个游击训练队,约六十余人。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九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的命令,林彪被任命为第一一五师师长,学校工作由教育长罗瑞卿主持。1938年2月,罗瑞卿任副校长,刘亚楼任教育长,许光达任训练部长,张际春任政治部主任。全校工作人员增至三百余人。抗大从第二期和本期的学员中抽调并培养了一大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干部和军事政治教员,使得学校各个组织机构开始健全起来。

1937年9月,毛泽东在听取了抗大党总支部书记胡耀邦的汇报之后,为抗大的一个刊物写了著名的战斗檄文——《反对自由主义》。这篇光辉著作对学员的思想改造起了很大的作用。抗大的政治生活从此也更加活跃起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的许多进步知识青年和海外的爱国华侨,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纷纷来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当时,学校存在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缺少校舍。这些过去没有劳动习惯和劳动经验的青年学生,在听了学校领导的动员之后,决心和全校同志一起,继承和发扬抗大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自己动手,到山坡上去开辟窑洞。他们仅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就挖出了175孔坚固的窑洞,修筑了长达三千米的“抗大公路”,解决了近二千人的住宿问题。这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学校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创举。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从延安山坡上的窑洞里透出来的灯光,把这座巍峨的古城点缀得更加壮丽。毛泽东对抗大师生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革命精神,给予很高的评价,亲自写信鼓励说:“听说你们建筑校舍的劳动热忱很高,开始表现了成绩,这是很好的。这将给你们一个证明:在共产党与红军面前,一切普通所谓困难是不存在的,最严重的困难也能克服,红军在世界上是无敌的。”见何长工等《抗大抗大,越抗越大》(回忆毛主席对抗大的亲切关怀),《人民日报》1976年12月23日第2版。在庆祝新校舍建成时,党中央赠送了“我们的伟大事业”的横匾,以表彰抗大师生这种创造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抗日军政大学师生在挖窑洞

新挖成的一排窑洞

抗大的教育方针,从这一期开始有了明确的规定。1938年3月5日,毛泽东为抗大写了重要的题词,规定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抗大在同年颁布的《抗日军政大学组织条令》中,也明确地写入了这个方针,并加以阐述。其中第九条规定:“本校教育方针是坚定的政治方向,灵活的战略战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因此,本校之教育中心基于革命的传统,在政治上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理论,中国革命之基本问题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救国政策。在军事上授以持久战的战略战术,使之深切了解并能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上锻炼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期在长期抗战过程中间,英勇奋斗,完成革命任务。”这个条令对教育方针作了比较具体的解释,有助于抗大师生在实际活动中加以贯彻和执行。1939年5月26日,毛泽东在为纪念抗大成立三周年而写的《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一文中,又明确指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的。抗大的职员、教员、学生,都是根据这三者去进行教育,从事学习的。”见《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第3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6月第1版。这个正确的方针,为抗大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在教育内容方面,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抗大特别在这一期加强了军事教育和军事生活,如成立了专门培养军事干部的军事队,增加了军事教育和军事学习的内容,在军事生活上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第三期在军事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为抗大以后加强军事教育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这一期也有了新的改进,如采取“集体研究”、“自动学习”、“互相帮助”的办法,来克服由于学员程度不齐而产生的进度悬殊的困难;将学员测验的卷子,交给他们自己去互相评定成绩,教员只是在每次测验后作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成立了“流动图书馆”,把学员私人的书籍收集起来,经过合理的分配和调剂,部分地解决了参考资料不足的问题。当时,这些做法对教学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第三期是卓有成效的。当时,在新选拔的一批教员中,一般说来,他们的理论水平还不够高,教学经验也不多。因此,在开始工作时困难较大。但他们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勇于克服困难。他们深入实际,与学员打成一片,了解学员的情况和要求,较快地掌握了适合于学员需要的教学方法。他们边教边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不长的时间内,他们就得到了学员的信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上见罗瑞卿《抗大的过去与现在》,《解放》第48期。

1938年3月,抗大第三期学员毕业。毛泽东在同三大队的学员谈话中指出:“你们到抗大来学习,有三个阶段,要上三课:从西安到延安八百里,这是第一课;在学校里住窑洞、吃小米、出操、上课,这是第二课;现在第二课完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第三课,这便是到斗争中去学习”。见何长工《难忘的抗大岁月》,《光明日报》1981年6月25日第2版。广大毕业学员牢记毛泽东的谆谆教导,告别了延河,奔赴新的岗位,投入火热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