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第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又出现了某些新情况。冷战结束后,就国际局势总的方面来讲,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基本的和主要的国际背景。

人类在上个世纪曾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新的世纪,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贫富鸿沟再扩大下去。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如果发达国家能够本着平等、公平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切实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文化,使之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就有了解决的重要基础。

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的天下仍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在新的世纪,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依然严重地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任重而道远。特别要看到,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和平演变”的政治战略没有改变,对我国的安全和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从对当今国际局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判定,我们党坚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旨,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从当今国际局势并不太平,并且发生了一些不利和平与发展特别是对我国构成现实威胁的新情况的认识,我们更加明确了自身现在工作的责任,特别是认识到加强我们党作为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考问题和理论创新的重点。

是建立多极世界还是单极世界,成为今后国际斗争的焦点

第二,世界多极化是一种历史潮流,但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国际局势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力量。各种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这种多极化的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发展的新要求,它在总体上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是,美国的心思是想建立由它说了算的单极世界,它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动不动就对其他国家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总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许多发达国家,则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它们希望各国能够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相互信任,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到底是建立单极世界还是实现多极世界,成为今后国际斗争的一个焦点。多极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这一点是无疑的,但是它的实现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斗争过程。

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作为具有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怎样在世界多极化走向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在各方面对我们党和国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加强自身工作的战略思考。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它对于我国产生着双重影响。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这种全球化趋势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向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如何维护自己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新课题。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如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但是,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有两种发展前途。一种是,推动它们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有效而公正地配置世界资源,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从而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造福各国人民。另一种是,任凭它们按照不合理的规则运行,进一步加剧世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继续扩大南北发展差距,加剧贫富分化和环境恶化,使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经济和金融风险增大,跨国犯罪严重。我们应该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努力争取第一种前途,而避免第二种前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全球化趋势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可能给我们形成的负面压力的一种战略应对。

经济全球化有两种发展前途

第四,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于我国既是历史性机遇又是严峻挑战。目前国际局势的又一个特点是高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新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一般意义的进步,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都面貌一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则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新世纪到来之初,世界经济发展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二是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国际间科技、经济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科技、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三是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四是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愈益突出。

如果说过去国际间军事政治斗争的背后,主要表现为直接争夺工业化必需的资源、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市场,那末,当今的国际间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顺应潮流,承势而上,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我们必须承认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必须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真对待新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把我国的科学技术搞上去,把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搞得更好。这个思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概括中体现的最明显。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感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总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是21世纪初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可以说是,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判断国际局势、正确把握时代要求、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

历史根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

第一,党在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后,领导人民奋斗八十多年,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列举了九个方面,其中包括:(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4)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5)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6)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7)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8)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第二,党在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历史,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历史,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经验,其中有三条尤为重要:

党在80多年的奋斗中形成了三条基本的历史经验

首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失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其次,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最后,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要结合形势的发展,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要善于总结经验,坚持真理,纠正错误,谦虚谨慎。要善于正视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依靠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断加以解决。这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

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第一,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了新的考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我们在这一段时间里,经历了1989年我国国内严重的政治风波和稍后出现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纷纷下台,失掉政权;经历了1998年的洪水泛滥和很多自然灾害;经历了台湾分裂势力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猖獗活动;经历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经历了美国炸我驻南使馆、中美撞机事件;还经历了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贸易制裁、亚洲金融危机,等等。这一系列事件真可以说是险象丛生,挑战不断,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遇到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正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党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带领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对外工作开创新局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了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6位。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回首这13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顽强奋斗。

党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里积累了十条宝贵经验

第二,党在新的实践中又积累了新的经验。我们党在13年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又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党的十六大报告将这些经验概括为以下这样十条:(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上十条,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第三,实践的不断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科学理论的基础在实践,而实践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难以取得成功。而实践发展了,又对科学理论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以新的实践经验为源泉,而且以新的实践要求为动力,以指导新的实践为目的。

实践的发展对理论的与时俱进提出了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这些多样化形成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虽然这其中大量的是认识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但是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确实遇到了错综复杂的情况。处理得好,可以增强人民的团结,促进我们事业的兴旺发达;处理得不好,使矛盾激化,小事会变成大事,甚至酿成乱子,就会给我们的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带来不应有的损害。而且历史经验还告诉我们,敌对势力往往利用我们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的失误,兴风作浪。

另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这在各个方面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带领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新的实践任务要求我们在认识上、在理论上有新的角度、新的高度、新的突破。

我们党是执政党,处在领导国家的位置,人民总是把解决自身利益问题的愿望寄托在党的身上,同时也会把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没有办好的事情的意见提给党,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去加强和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是我们党的愿望和责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着十分复杂的社会矛盾,我们党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理论以及领导方式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了人民的利益,从新的实践出发,而对自身工作思路的新探索和新要求。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现实依据

近年来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的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首先表现在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自身队伍的构成有了重大改观。据2004年7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6823.2万名。党的基层组织345.1万个,其中基层党委16.9万个,总支部19.1万个,支部309.1万个。女性党员1235.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18.1%。少数民族党员432.2万名,占6.3%。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党员3766.1万名,占55.2%(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占25.7%)。35岁以下的党员1529.7万名,36岁至59岁的党员3758.7万名。建国前入党的党员109.8万名(其中,建党初期和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23.4万名;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86.4万名),占总数1.6%;建国后至“文革”前入党的971.8万名,占14.2%;“文革”期间入党的1335.3万名,占19.6%;粉碎“四人帮”至党的十四大入党的2073万名,占30.4%;党的十四大以来入党的2333.3万名,占34.2%。工人党员794.2万名(其中非公有经济控制企业工人115.6万名),占总数10.5%;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党员2000万名(其中非公有经济控制企业和民办企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94.8万名);农牧渔民党员2217万名,占22.2%;其他人员党员(含军人、武警、学生、离退人员等)1812万名,占29.7%。这种情况在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这种重大变化又表现在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不仅建国以前党培养的干部,就是“文化大革命”之前党培养的干部都陆续退下了领导岗位,代之以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现在这一代干部,特别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生活和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经受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他们的自身素质如何,能否经受住这些考验,胜任党的任务的要求,能否正确判断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加强党的建设,大力提高广大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的素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战略任务,摆到了全党面前。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再次,这种重大变化还表现在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我们必须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以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新变化。在我国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我们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最后,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出发,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系统总结历史经验,集中全党集体智慧,而形成的具有党的指导思想意义的重大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