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命题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评价和定位,它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指这一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邓小平坚信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他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反复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就会葬送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坚持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造成对毛泽东思想的割裂和损害时,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当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了反对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时,邓小平又旗帜鲜明地提出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低潮、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行将消失时,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打不倒”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除了因为这一理论的依据和所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且表现在它们坚持的基本原则,它们强调的基本理论,无不源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而展开的。其所以强调搞清楚这个问题,为的是在实践中能够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使我们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证明社会主义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并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根植于中国的实践,“在中国”是邓小平理论的地域定位。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他指出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本国的方针、政策、目标和计划。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历史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它的实践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和我们党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思想路线。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后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十多年的历史性转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领导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国际战略,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们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党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提供了明确的指针。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对国际局势作出了新判断
总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二、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江泽民曾经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作出的光辉业绩、创立的科学理论,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和影响着中国和世界。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在世纪之交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确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作为会议主题。党的十六大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概括为党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条基本经验的第一条。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这是我们党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它表现中国共产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决心和信心,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这是对一百多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实践经验的总结。1875年,恩格斯在致奥·倍倍尔的信中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毛泽东十分重视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认为“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党的旗帜,就是党所确立的指导思想。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关系到党的威望和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得失。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高举这面旗帜,兴起工农革命运动,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1945年党的七大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高举这面旗帜,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五大中国共产党把邓小平理论郑重地和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就表明我们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决心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英雄气概和伟大形象;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就表明我们党和我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将大大激发和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历史创造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也将会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这已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多年以来的伟大实践所证实。正是由于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正是由于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在国际国内发生重大事件时我们才能应对自如,在世界风浪的震撼下屹立如山;也正是由于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牢牢把握时代的主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邓小平理论作为科学理论,也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保持了它的旺盛生命力,原因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丰富着、发展着、完备着的科学理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出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也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意落实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多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或特性,是它的实践性,它的一切理论观点都以事实为最后依据,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它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要求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将不断地产生丰富的新鲜经验,我们不仅要在实践中善于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而且要善于通过总结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
专栏1—4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理论学习新高潮能不能扎扎实实地兴起来,理论武装工作能不能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武器解决实际问题。他把树立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称之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
党的十五大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从我们事业的发展来看,我们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否认这个主流,就不能说明,为什么邓小平理论能够日益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产生巨大力量。但是不能不看到,在一部分干部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学风不正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有的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时间学,却成天忙于不必要的应酬。有的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有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照本宣科,不去用或者不会用理论武器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有的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甚至把自己的不正确理解说成是邓小平理论的原意和中央精神。有的摆样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甚至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诸如此类的现象,虽然表现在一部分人身上,但害己害人,误党误国,危害极大。因此,很有必要大声疾呼,坚决反对不良学风。我们强调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好邓小平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三个有利于”来判断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以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去创造新业绩,开拓新局面。
摘自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阅读文献: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6.江泽民:《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思考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邓小平个人的主观条件有怎样的关系?
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4.邓小平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还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