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教程:理论与实践(北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1 欧化体地位的确立

“欧化体”也是一个跟“直译”和“意译”有关的问题。它是20世纪初在西方语法影响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现代汉语书面语,又被称为“欧化语”、“欧化的语法”、“欧化句法”、“欧化文法”。开始时遭到有传统语文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极力反对,但是在当时大量翻译的欧美日本著作大潮的冲击下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并逐渐影响了现代汉语的口语。作家朱自清直截了当地把这种汉语称为“现代化的汉语”,朱星把它叫做“新汉语”。

王力认为,所谓的“欧化”,实际上是“英化”。在现代汉语中,复音词的大量产生,主语和系词的增加,句子的延长,可能式、被动式、助词和连接成分使用范围的扩大,人称代词的进一步分工以及新量词的引进,都被看做是欧化。朱星还把新式标点和书写格式的使用,人称代词和几个常用连词、助词的新语法功能,以及定语、状语和补语连写成句的现象也称为欧化。请看下面的译例:

◇ I see myself, as evening closes in, coming over the bridge at Rochester, footsore and tired, and eating bread that I had bought for supper.

当暮色四合时,我发现脚又痛、身又乏的自己来到洛齐斯特的桥上,在吃我买来充晚餐的面包。

“当……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大量使用的新结构。“发现某人做某事”是地地道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用两个作定语的主谓词组来修饰作宾语的另一个主谓词组中的“自己”,明显地打上了英语语法的烙印。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作宾语“面包”的定语,这也不是20世纪30年代大家普遍熟悉的表达方式。

许多有名望的作家和语言学家对待欧化问题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鲁迅一方面反对汉语全面欧化,但是另一方面又认为:“欧化文法的入侵中国白话的大原因,并非好15奇,乃是为了必要。”(《玩笑只当玩笑》)王力说:“咱们对于欧化的语法,用不着赞成,也用不着反对。欧化是大势所趋,不是人力所能阻隔的;但是西洋语法和中国语法相离太远的地方,也不是中国所能勉强迁就的。”(《中国现代语法》)

至于欧化在历史上的是非功过,茅盾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事实上,这些优秀译本(指“五四”以后的优秀翻译文学作品)中的适当欧化句法对于我国语体文法的严密化,是起了一定作用的。这是欧化句法带来的好处。但也有流弊。这就是有些青年盲目模仿,以至于写出来的东西简直不像中国语。在肯定欧化句法带来好处的同时,就必须指出这些流弊而努力消灭它。”(见《翻译研究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