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盛唐诗(上)
【盛唐诗总评】
(我叔)又谓:盛唐之诗“雄深雅健”,仆谓此四字,但可评文,于诗则用“健”字不得。不若《诗辨》“雄浑悲壮”之语,为得诗之体也。毫厘之差,不可不辨。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未事夫子时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宋〕严羽《沧浪诗话》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
夫诗莫盛于唐,莫备于盛唐,论者唯杜李二家为尤,其间又可名家者十数公,至如子美所赞咏者王维、孟浩然,所友善者高适、岑参。乾元以后刘钱接迹,韦柳光前,人各鸣其所长,今观襄阳之清雅,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江宁之声俊,高达夫之气骨,岑嘉州之奇逸,李颀之冲秀,常建之超凡,刘随州之闲旷,钱考功之清赡,韦之静而深,柳之温而密,此皆宇宙山川英灵间气萃于时以钟乎人矣。呜呼,盛哉!(〔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
近体盛唐至矣,充实辉光,种种备美,所少者曰大、曰化耳。故能事必老杜而后极。杜公诸作,真所谓正中有变,大而能化者。今其体调之正,规模之大,人所共知。惟变化二端,勘核未彻,故自宋以来,学杜者十九失之。不知变主格,化主境;格易见,境难窥。变则标奇越险,不主故常;化则神动天随,从心所欲。如五言咏物诸篇,七言拗体诸作,所谓变也。宋以后诸人竞相师袭者是,然化境殊不在此。(〔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
盛唐句法浑涵,如两汉之诗,不可以一字求。至老杜而后,句中有奇字为眼,才有此,句法便不浑涵。昔人谓石之有眼为研之一病,余亦谓句中有眼为诗之一病。如“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故不如“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也。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故不如“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也。此最诗家三昧,具眼自能辨之。齐、梁以至初唐,率用艳字为眼,盛唐一洗,至杜乃有奇字。(同上)
盛唐人诗,有血痕无墨痕,今之学盛唐者,有墨痕无血痕。(〔清〕贺贻孙《诗筏》)
看盛唐诗,当从其气格浑老、神韵生动处赏之,字句之奇,特其余耳。(同上)
开元、天宝之际,笃生李、杜二公,集数百年之大成。太白天才绝世,而古风乐府,循循守古人规矩;子美学穷奥窔,而感时触事、忧伤念乱之作,极力独开生面。盖太白得力于《国风》,而子美得力于大、小《雅》,要自子建、渊明而后,二家特为不祧之祖。其辅二家而起者,有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刘昚虚、裴迪、储光羲、常建、崔颢诸人。而元结又有《箧中集》一选,集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融七人之作,都为一卷,其诗直接汉人。故论诗者至开、宝之世,莫不推为千载之盛也。(〔清〕鲁九皋《诗学源流考》)
初唐章法句法皆备,唯声响色泽,犹带齐梁。盛唐而后,厥有二派,演为七家。以此二派,登峰造极,几于既圣,后人无能出其区宇,故遂为宗。何谓二派?一曰杜子美:如太史公文,以疏气为主;雄奇飞动,纵恣壮浪,凌跨古今,包举天地,此为极境。一曰王摩诘:如班孟坚文,以密字为主,庄严妙好,备三十二相;瑶房绛阙,仙宫仪仗,非复尘间色相;李东川次辅之,谓之王、李。何谓七家?在唐为李义山,实兼上二派;宋则山谷、放翁;明则空同、于鳞、卧子、牧斋。以为唯七家力能举之。而大历十子、白傅、东坡,皆同莂记,不与传灯。此论虽未确,亦可想见其高门贵格,不容混滥也。(〔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四)
陈子昂
陈子昂(659—700或661—702;658—699),字伯玉,一说名冕,字子昂;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684)进士。武后奇其才,擢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屡次上书言事,多触忤权贵。两次从军边塞。后解官归乡,为县令段简诬陷,屈死狱中。陈为初唐重要诗人,论诗强调“兴寄”,提倡“汉魏风骨”,为开盛唐诗风作出卓越贡献。
【集评】
卢黄门(藏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道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宋〕何汶《竹庄诗话》卷五引)
唐有天下几二百载,而文章三变:初则广汉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次则燕国张公说以宏茂广波澜;天宝以还,则李员外、萧功曹、贾常侍、独孤常州比肩而作,故其道益炽。(〔唐〕梁肃《左补阙李翰前集序》)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八)
感遇
兰若生春夏[1],芊蔚何青青[2]!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3]。
迟迟白日晚[4],嫋嫋秋风生[5]。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释】
[1]兰:香草。若:杜若。兰、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
[2]芊(qiān)蔚:花叶密茂。
[3]朱蕤(ruí):红花。冒:披散状。紫茎(jīng):紫色的花茎。这句是说艳红的花朵披散下来,把紫色的花茎都遮住了。
[4]晚:短。
[5]嫋嫋:袅袅。
【汇评】
刘(辰翁)云:又以芳草为不足也。(〔明〕高棅《唐诗品汇》卷三)
此志在登庸,忧时暮也。言兰若当春夏之时,郁然茂盛,虽居幽独而其花茎之美足使群葩失色,所谓“空林色”也。若于此时而不为人所知,则迟日往而秋风来,随众凋落而无成矣。以比己抱美才而处山泽,若不以盛年用世,至于衰老,将安及哉!(〔明〕唐汝询《唐诗解》卷一)
【赏析】
《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咏兰若,同时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首联两句,描写生长在春夏之间的兰和杜若,枝叶繁茂,郁郁葱葱,青翠喜人。一“何”字。表现了诗人的赞美之情。颔联是对兰若风貌与品格的进一步描绘与赞美:花叶下垂,花簇纷披,在如此美丽的兰若面前,林间的百草千花都黯然失色了。颈联与尾联四句转而感叹兰若的命运。季节推移,由夏入秋,白日渐短,秋风渐生。一切草木都被秋风所摇落变衰,美貌而“幽独”的兰若也不能幸免,短暂的命运,美好的芳华都在西风中凋残。诗人不禁要问,你兰若当初压倒群芳的秀丽芳香哪里去了,你的美好的怀抱理想又成就了哪些?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始自屈原,陈子昂这里显然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诗咏兰若,也是以兰若自比。以“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以兰若随着时光流逝而摇落变衰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年华老大、理想破灭的悲慨。全诗用语平易自然,不假雕饰,体现了诗人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创作主张。
(陈志伟)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人,故世称张曲江。长安二年(702)进士。历官左拾遗、中书舍人、洪州都督、中书侍郎,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迁中书令。为奸相李林甫忌,二十四年以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再贬荆州长史,二十八年卒,谥文献。为唐之名相,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深谋有远识。工诗能文,尤擅五古。《全唐诗》存诗三卷。
【集评】
初唐沈、宋外,苏、李诸子,未见大篇。独曲江诸作,含清拔于绮绘之中,寓神俊于庄严之内,如《度蒲关》、《登太行》、《和许给事》、《酬赵侍御》等作,同时燕、许称大手,皆莫及也。(〔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
张子寿忠謇之士,陈诗讽主,动合典则,质直有余,微伤雅致,不徒窘于边幅也。(〔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1],竟夕起相思[2]。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1]情人:多情之人。
[2]竟夕:通宵。
【汇评】
“天涯共此时”,情至语。(〔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
前二句领得妙。“情人”一联先就远人怀念言之,少陵“今夜鄜州月”诗同此笔墨。“灭烛”一联切自己说,跟“相思”二字转落句,言如此夜月,不能持赠,故欲与梦为期耳。(〔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是五律中《离骚》。(〔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抄》卷一)
【赏析】
我国古典诗词,月夜怀人之作很多,此诗即为其中名篇。“月”,是一个美好且容易勾起人伤情别绪的意象。月圆人未圆,望月怀人,难以入寐,这是人间常见的一种感情。然而要真实生动地把这种感情用语言表现出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绵邈,空间广远阔大,成为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可能是诗人眼前之景,亦可能是诗人的想象。《红楼梦》有诗云:“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人虽殊地,月共一轮,明月有情,可传我心。第二联直写相思之情,月夜是美好的,对“情人”来说却是漫长的,它牵惹起“情人”的相思情怀,彻夜难寐。这里“情人”既可是具指,也可是泛指,泛指天下所有“情人”,他(她)们在这样的夜晚,大概都会对月难寐吧!三联、末联紧承以上,具体写相思之苦。窗外的月色这样招人喜爱,不出户赏之,实在辜负了此夕清辉。吹灭烛火,披衣起来,月下漫步,不觉露重湿衣。真想把这月光掬起一捧送给你,然而这毕竟只能是一个美妙的幻想,还是回去睡罢,但愿能在梦中和你欢聚,细诉相思之苦。
对于这首诗,古今人们多称赏开篇二句,仔细玩味咀嚼,其他三联亦造语清新,感情深挚,温婉缠绵,可说句句是佳句,惜乎被首联二句之光芒所湮没也。另有论者认为此诗是政治抒情诗,作者借对月怀人别有寄托。是否姑且不论,但时过境迁,应当从诗字面的本来意义去理解这首诗,即是一首优美的情诗。如果作政治抒情诗解,反而抹杀了这首诗的光芒和价值。
(陈志伟)
【王孟诗总论】
唐诗李杜之外,王摩诘、孟浩然足称大家,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则孟为尤胜。储光羲有孟之古而深远不及,岑参有王之缛而又以华靡掩之。(〔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王摩诘、孟浩然才力不逮高岑,而造诣实深,兴趣实远,故其古诗虽不足,律诗体多浑圆,语多活泼,而气象风格自在,多人于圣矣。(〔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卷十六)
(刘大勤)问:“王孟假天籁为宫商,寄至味于平淡,格调谐畅,意兴自然,真有无迹可寻之妙,二家亦有互异处否?”(王士祯阮亭)答:“譬之释氏,王氏佛语,孟氏菩萨语。孟诗有寒俭之态,不及王氏天然而工。惟五古不可优劣。”(〔清〕王士祯等《师友诗传续录》)
汪钝翁问余:“王孟齐名,何以孟不及王?”答曰:“孟诗味之未能免俗耳。”汪深叹其言,谓从无人道及此。(〔清〕王士祯《渔洋诗话》卷二)
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
王维、孟浩然清淑散朗,窈窕悠闲,取神于陶、谢之间,而安顿在行墨之外,资制相伴,神理各足。储光羲似少逊之。(〔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卷二)
王维
王维(700—761),宇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称河东王氏。玄宗开元九年登进士第,授官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获罪,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其后历任右拾遗、河西节度判官、殿中侍御史等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被俘。肃宗收复两京,欲定其罪,因曾作《凝碧池诗》思念王室,其弟王缙又请削己官为兄赎罪,最终免于追诉。官至尚书右丞。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受佛学禅宗影响颇深,得任性自然之诗境。又精通多种艺术如音乐、绘画等,有《王右丞集》。
【集评】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右丞、苏州皆学于陶,王得其自在。(〔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王摩诘诗,浑厚闲雅,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也。(〔宋〕蔡絛《西清诗话》)
世以王摩诘律诗配子美,古诗配太白,盖摩诘古诗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骨,律诗至佳丽而老成。……虽才气不若李杜之雄杰,而意味工夫,是其匹亚也。摩诘心淡泊,本学佛而善画,出则陪岐薛诸王及贵主游,归则餍饫辋川山水,故其诗于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论近体者,必称盛唐,若蓝田王右丞维,亦其一也。其为律绝句,无问五七言,皆庄重闲雅,浑然天成。至于古诗,句本冲淡,而兴则悠长。诸词清婉流丽,殆未可多訾。(〔明〕吕夔《重刊唐王右丞诗集序》)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即有送人远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浑厚大雅,怨尤不露,苟非实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焉能至是乎?(〔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序》)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1]。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2]。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1]太乙:终南山主峰的别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一说指京城长安。海隅:海边,此极言其伸延之广。
[2]分野:古人以二十八宿星座区分标志地上的界域。壑:山谷。殊:变化,不同。
【汇评】
说者谓王右丞《终南》诗皆讥时宰。诗云:“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言势位盘踞朝野也;“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言徒有表而无内也;“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言恩泽偏也;“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言畏祸深也。(〔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六引《古今诗话》)
刘(辰翁)云:语不深僻,清夺众妙。(〔明〕高棅《唐诗品汇》卷六十一)
工苦安排备尽矣!人力参天,与天为一矣!“连山到海隅”非徒为穷大语,读《禹贡》自知之。结语亦以形其阔大,妙在脱卸,勿但作诗中画观也。此正是“画中有诗”。(〔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
“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远,“分野”二句言其大,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
情景交融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打成一片,不可分拆。如……右丞“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大壑随阶转,群峰人户登”……皆是句中有人,情景兼到者也。(〔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
神境。四十字中无一字可易,昔人所谓如四十位贤人。一结从小处见大,错综变化,最得消纳之妙。(〔清〕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上)
【赏析】
此诗大约是开元、天宝之际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诗写终南山景色,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首联先用夸张手法勾勒终南山总体轮廓,“近天都”极言其高,“到海隅”极言其广,也是诗人远眺时的感受。颔联写近景,“回望”、“入看”,表明诗人已入山间。回首望去,刚走过之路,一片云海合拢无隙;向前望去,一片濛濛青霭,但走入进去,却又不见其踪,极为真切生动地写出游山情形与感受。颈联写登山纵目景象,诗人立足“中峰”,故可见群山“分野”之“变”,“众壑”参差起伏,故犹如“阴晴”而“殊”态,写尽终南山雄阔苍莽之势。尾联收回自身,意欲投宿,既见天色向晚,诗人之游已自晨至暮,又见游兴未尽,还要留待明日再游,足见山景之美及诗人留恋之深,而以一“问”字收束全诗,则于完全的静景描述中加以音声,留不尽之余味。在这首诗中,诗人抓取最为典型的山景,表现岩峦起伏之万千姿态,极具尺幅万里之势,同时又以画家的笔法,写山中烟云变幻,直如一幅泼墨山水。
(许总)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1]。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2],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3]。
【注释】
[1]墟落:村落。穷巷:深巷。
[2]雉雊(gòu):野鸡鸣叫。秀:谷物吐穗开花。
[3]式微:《诗经·邶风》有《式微》篇,其中写道“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取“胡不归”意。
【汇评】
通篇用“即此”二字括收前八句,皆情语,非景语,属词命篇,总与建安以上合辙。(〔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二)
此瓣香陶柴桑。又曰:(“野老”二句)肫挚朴茂,语臻自然。(〔清〕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上)
“吟《式微》”,言欲归也,无感伤世衰意。(〔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一)
言随寓皆安也。末句慨叹之,即此不必另寻幽境也。闲,悠闲。逸,遗逸。《诗》:“式微,式微,胡不归?”盖因式微而羡闲逸也。(〔清〕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一)
【赏析】
王维隐居终南山期间,作山水田园诗颇多。当时由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当权,王维有避世之想,故而对田园生活极为倾羡。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夕阳斜照中的乡村田园景象,在此背景上诗人紧接着落笔“归”字。先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而牛羊归之后必有牧童回,故有野老倚杖之候。一天劳作结束,田夫亦荷锄而归,而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却絮语绵绵,大有乐而忘归之意。足见这“归”字中又含有浓厚的“情”味。不仅农人之间如此,就连自然界一切事物也都表现出一派和谐欢乐的景象。开始吐穗的麦地里,野鸡在欢快地鸣叫,那是在呼唤“意中人”呢!桑树上的叶片已经稀落,那是蚕儿已开始吐丝营造自己的安乐窝了。末二句诗人点出内心“羡闲逸”、“吟式微”,与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皆得其归宿,唯独自己未有归宿,流露出对政治的失望,对官场的厌恶。于是,思归之情与归景描绘密合无间,浑然一体,成为情景交融的佳篇。此外,全诗纯用白描语言,清新自然之中,充满浓郁情韵。(许总)
积雨辋川庄作[1]
积雨空林烟火迟[2],蒸藜炊黍饷东菑[3]。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4]。
山中习静观朝槿[5],松下清斋折露葵[6]。
野老与人争席罢[7],海鸥何事更相疑[8]。
【注释】
[1]辋川庄:指作者在终南山下的蓝田辋川别墅。
[2]积雨:久雨。迟:缓。指久雨、气压低,烟火缓缓升起。
[3]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黄米。饷(xiǎng):送饭。菑(zī):初耕的田地,这里泛指农田。
[4]漠漠:广漠、迷茫的样子。阴阴:幽深、浓密的样子。
[5]槿(jĭn):木槿,落叶灌木,花朝开暮落,可参悟人生荣枯无常。
[6]清斋:素食。露葵:带露的葵菜。此二句为其晚年生活的写照。
[7]野老:诗人自称。争席:争座位。据《庄子·寓言》中记载:杨朱去见老子时,旅店的人都欢迎他,给他让座。等他学道归来,旅店的人不再给他让座,而是与他争席。此处作者借以说明自己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欲念。
[8]据《列子·黄帝》记载:古代有人住在海边,每日与海鸥同游,至者百数。后其父让他把海鸥捉回来玩,次日至海边,鸥鸟却高飞不下。说明人不能有机诈之心。
【汇评】
诗下双字极难,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唐人记“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为李嘉祐诗,王摩诘窃取之,非也。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不然,如嘉祐本句,但是咏景耳,人皆可到,要之当令如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等,乃为超绝。(〔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
(三四句)刘须溪(辰翁)云:写景自然,造意又极辛苦。(〔明〕高棅《唐诗品汇》卷八十三)
俗说谓“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乃李嘉祐句,右丞袭用之。不知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去上二字,乃死句也。况王在李前,安得云王袭李耶?(〔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三)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隐居辋川山庄时。诗中描绘久雨之后山庄清新幽美的景色,抒发了清静淡泊的情怀。全诗融诗情、画意、禅趣为一体,富于生活气息。颔联二句写景逼真如画。不仅构图巧妙,设色鲜明,而且叠字“漠漠”、“阴阴”、状水田之广,夏木之深,使得境界更为广漠、幽深。而白鹭的飞舞和黄鹂的鸣叫也更加灵动活脱,宛然在目。尾联以典入诗,抒怀明志。意趣横生,耐人寻味。
(荆三隆)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不详,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世故称孟襄阳。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祖居园庐。玄宗开元十六年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间,韩朝宗任山南东道采访使,曾向玄宗推荐孟浩然,但孟浩然却因与友人饮酒而未去见玄宗。二十五年,张九龄任荆州长史,以孟浩然为从事。二十八年,王昌龄来襄阳,当时孟浩然疾疹发背刚愈,因食鲜而复发,不治身亡。孟浩然是唐代重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传世。
【集评】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唐〕杜甫《解闷》)
孟浩然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宋〕严羽《沧浪诗话》)
孟浩然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
浩然山人之雄长,时有秀句;而轻飘短味,不得与高、岑、王、储齿。(〔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
孟浩然诗十九失之褊,褊则满纸皆山人气。学孟者往往蹈此。(〔清〕王夫之《明诗评选》卷四)
孟诗佳处只一“真”字,初读无奇,寻绎则齿颊间有余味。(〔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此诗品也。然比右丞之浑厚,尚非鲁、卫。(〔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一)
孟浩然诸体似乎淡远,然无缥缈幽深思致,如画家写意,墨气都无;苏轼谓:浩然韵高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诚为知言。后人胸无才思,易于冲口而出,孟开其端也。(〔清〕叶燮《原诗》外篇卷下)
读孟公诗且无论怀抱,无论格调,只其清空幽泠,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举唐初以来诸人笔虚笔实一洗而空之,真一快也。(〔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
秋登万山寄张五[1]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2],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1]万山:一作兰山。兰山有多处,分别位于江苏、山东、四川等地,似非孟浩然行踪所及处。万山在襄阳西北,是孟浩然经常登临处,此诗题以万山为是。张五:即盛唐诗人张子容。
[2]荠:一种野菜。
【汇评】
《罗浮山记》云:“望平地树如荠。”自是俊语。梁戴暠诗“长安树如荠”,用其语也。后人翻之益工,薛道衡诗:“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孟浩然诗:“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三)
赵执信云:平平仄平仄,为拗律句,乃仄韵古诗下句正调也。方纲按:此条亦极是。但于篇中注出律句,拗律句为非是耳。故删去其所圈记之诗,而独存其评。(〔清〕翁方纲《赵秋谷所传声调谱》)
前四句言登兰山以望张五,中六句叙秋暮登山所望之景,末二句欲订同登后期,即所以寄诗之意,错综写来,是情是景,一片迷离。“天边”、“江畔”两句,摹写物象,超然入神。(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卷一)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怀念友人之作。开篇二句暗用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意,自表隐逸趣尚。然后转入题意,紧接四句写怀人,欲“相望”而“登高”,然登高不见,唯见北雁南飞,诗人的怀友之情似亦随雁飞去,时值黄昏,心头不免生出些许愁绪。再四句写登高所见,时因薄暮,农人归村,或行走于河畔沙滩,或歇息于渡头,既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表现出悠闲自得的情调。放眼望去,那远在天边的树林渺如荠菜,江中小洲在黄昏中白光隐现,犹如铺洒了一片朦胧的月色。结二句预想“何当载酒”,回应怀人,“共醉重阳”点明“秋”字。这首诗用语朴素,诗风清淡,在如画的景色中洋溢着悠闲的情调,既见怀念友人之情,又见高远清幽之境,正如清人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孟诗的朴淡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许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1]张丞相:即张九龄。
[2]虚、太清:均指天空。
[3]云梦泽:“云”、“梦”本是二泽在今湖北、湖南段长江南北。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并称云梦泽。
[4]端居:闲居。圣明:指圣明的时代。《论语·泰伯):“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汇评】
皎然《诗式》评曰:情格并高可称上上品,又有三字物名之句,伏语而成,用功殊少,如孟浩然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自天地二气初分,即有此六字,假孟生之才,加其四字,何功可伐?即欲索入上流耶?若情格极高,则不可屈,若稍下吾请降之于高等之外,以惩后滥。(〔宋〕陈应行《吟窗杂录》卷七)
《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九)
唐人多以对偶起,虽森严,而乏高古……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虽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妙,可以为法,何必效晚唐哉?(〔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二)
字法要炼……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字,“撼”字,何等响,何等确,何等警拔也。(〔清〕王士祯等《然灯记闻》七)
徐筠亭时作曰:孟襄阳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少陵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力量气魄已无可加,而孟则继之曰“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杜则继之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皆以索寞幽眇之情,摄归至小,两公所作,不谋而合,可见文章有定法。若更求博大高深之语以称之,必无可称而力蹶无完诗矣。(〔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十)
查慎行:孟作前半首,由远说到近;后半首,全无魄力,第六句尤不着题。(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一)
【赏析】
这是一首干谒诗,孟浩然漫游洞庭,思及个人前途,因写此诗给当时还在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引荐录用,但写洞庭之景却极为出色,实际上成为一首杰出的山水佳作。前半写洞庭秋景,八月秋汛,湖水盛涨,几乎和两岸齐平,且水天一色,极目远望,涵浑莫辨,尤增汪洋阔大之势,如此笔法,真所谓“起得浑浑称题,而气概横绝”(碧琳琅馆重刊《孟浩然集》附刘辰翁评语)。三、四句实写,“云梦泽”、“岳阳城”写出洞庭地域所在,而冠以“气蒸”、“波撼”,则写出洞庭丰厚涵量、郁勃生机以及澎湃激荡的力度。前二句静写湖的浩阔,后二句动写湖的声势。下四句转入抒情,“欲济”由眼前景触发,面对浩浩湖面,联想在野之身,以难以渡过喻无人引荐,“端居”而耻对“圣明”,表明心志。因而“坐观垂钓”,“徒有羡鱼”,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之古语而巧妙地翻出新意,进一步含蓄委婉地流露出希求援引之心情。诗意本在干谒,却全借洞庭之景自然引出,略无痕迹,且写景本身成为千古洞庭诗歌之绝唱。
(许总)
备选课文
感遇(二首)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长干曲四首(选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泛读课文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南旅情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选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凉州词二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淡笑无还期。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农夫庐舍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中小学已学篇目
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小)王湾《次北固山》(初)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初)崔颢《黄鹤楼》(初)王维《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小)、《使至塞上》、《汉江临眺》(初)、《山居秋暝》(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孟浩然《春晓》(小)、《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可参考书目
《陈子昂集》,徐鹏整理并点校,中华书局1960年
《王昌龄诗注》,李云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崔颢诗注 崔国辅诗注》,万竞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
《王维孟浩然诗选注》,葛杰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王维孟浩然选集》,王达津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王维诗选》,陈贻焮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孟浩然集校注》,徐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孟浩然诗选》,陈贻焮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