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
一、初唐诗
【唐诗总论】
国初,上好文章,雅风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右丞、苏州趣味澄敻,若清沇之贯达。大历十数公,抑又其次,元、白力勍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刘公梦得、杨公巨源,亦各有胜会。刘德仁辈时得佳致,亦足涤烦。(〔唐〕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
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贾浪仙诚有警句,观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故有往体、近体、长短篇、五七言律句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陊之于终。至于声律兴象,文辞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详而分之,贞观、永徽之时,虞、魏诸公,稍离旧习,王、杨、卢、骆,因加美丽,刘希夷有闺帷之作,上官仪有婉媚之体,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文章宿老,沈、宋之新声,苏、张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之雅澹,刘随州之闲旷,钱、郎之清赡,皇甫之冲秀,秦公绪之山林,李从一之台阁,此中唐之再盛也。下暨元和之际,则有柳愚溪之超然复古,韩昌黎之博大其词,张、王乐府,得其故实,元、白序事,务在分明,与夫李贺、卢仝之鬼怪,孟郊、贾岛之饥寒,此晚唐之变也。降而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许用晦之偶对,他若刘沧、马戴、李频、李群玉辈,尚能黾勉气格,将迈时流,此晚唐变态之极,而遗风余韵,犹有存者焉。(〔明〕高棅《唐诗品汇》总序)
唐诗之变,渐矣!隋氏以还,一变而为初唐,贞观、垂拱之诗是也;再变而为盛唐,开元、天宝之诗是也;三变而为中唐,大历、贞元之诗是也;四变而为晚唐,元和以后之诗是也。(〔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
唐承六代之余,崇尚诗学,特命词臣定律诗体式,制科以此取士。贞观之际,王、杨、卢、骆号称四杰,其诗多沿旧习。陈、杜、沈、宋继之,格律渐高。而陈拾遗尤为复古之冠,其五言古诗,原本阮公,直追建安作者。自后曲江继起,浸浸称盛。开元、天宝之际,笃生李、杜二公,集数百年之大成。太白天才绝世,而古风乐府,循循守古人规矩;子美学穷奥窔,而感时触事、忧伤念乱之作,极力独开生面。盖太白得力于《国风》,而子美得力于大、小《雅》,要自子建、渊明而后,二家特为不祧之祖。其辅二家而起者,有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刘昚虚、裴迪、储光羲、常建、崔颢诸人。而元结又有《箧中集》一选,集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融七人之作,都为一卷,其诗直接汉人。故论诗者至开宝之世,莫不推为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气象近道,盖卓乎不为时域者也。其扬王、孟之余波者,刘长卿犹不失雅正,而钱起次之。钱起与耿、卢纶、韩翃、李端、司空曙、吉中孚、苗发、崔峒、夏侯审并称“十才子”。然十子之中,不无利钝,而足与钱、刘相羽翼者,唯郎士元、李嘉祐、皇甫冉兄弟。贞元、元和之际,韩文公崛起,以天纵逸才,为起衰巨手,诗继李、杜之盛。而柳宗元独传骚学,亦宗陶公,五言幽淡绵邈,足继苏州,故世并称曰“韦、柳”。辅韩文公而起衰者,孟郊东野也;与柳州称契者,有刘禹锡焉。其他元、白、张、王之乐府,卢仝、李贺、刘叉之诡怪,姚合、贾岛之艰僻,非不瑰奇伟丽,卓然成家,然于此道中别辟一境,遂为旁门小宗矣。太和、会昌而下,诗教日衰,独李义山矫然特出,时传子美之遗;特用事过多,涉于浓滞,或掩其美。次则杜牧之律体,寓拗峭以矫时弊,犹有健气。义山与温庭筠、段成式并为西昆体,然温非李俦也。其余皮、陆、许浑、马戴、赵嘏、韦庄、罗隐、唐彦谦诸人,虽间有逸韵,靡靡无足观。降而韩偓之《香奁》,风益下矣。盖终唐之世,称大家者,以李、杜、韩三家为宗。古诗之得正音者,陈、张、韦、柳四家为宗,而元结、沈千运诸人为辅。律诗之称正音者,王、孟二家为宗,高、岑、钱、刘诸人为辅。此唐诗之大较也。若夫唐人乐章,多尚铺张,不若柳子厚之《唐雅》二篇,《铙歌》十二曲,为足追古作者。而乐人所歌,又在诸名人绝句,如王之涣之《凉州词》、王维之《阳关三叠》,其尤著者。其他朝庙应制诸诗,体崇巨丽,固以唐初前后四子及燕、许诸人为正云。唐风既衰,五代干戈之际,作者寥寥。(〔清〕鲁九皋《诗学源流考》)
或问唐诗何以分初、盛、中、晚之说?曰: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岁至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岁,凡九十五年。盛唐自玄宗开元元年癸丑岁至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岁,凡五十三年。中唐自代宗大历元年丙午岁至文宗大和九年乙卯岁,凡七十年。晚唐自文宗开成元年丙辰岁至哀帝天祐三年丙寅岁,凡七十一年。溯自高祖武德戊寅至哀帝末年丙寅,总计二百八十九年,分为四唐。然诗格虽随气运变迁,其间转移之处,亦非可以年岁限定。况有一人而经历数朝,今虽分别年岁,究不能分一人之诗,以隶于每年之下。甚之以讹传讹,或一诗而分载数人,或异时而互为牵引,则四唐之强分疆界,毋亦刻舟求剑之说耶?然初盛中晚之年分起讫,初学又不可不识之。(〔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三)
诗至盛唐,至矣。中唐如韩退之、孟东野、李长吉、白乐天,虽失刻露,要各具五丁开山之力。至晚唐诸公,乃仅仅以律句、绝句自喜耳。(〔清〕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
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妙境在实处。初唐之高者,如陈射洪、张曲江,皆开启盛唐者也。中、晚之高者,如韦苏州、柳柳州、韩文公、白香山、杜樊川,皆接武盛唐、变化盛唐者也。是有唐之作者,总归盛唐。而盛唐诸公,全在境象超诣,所以司空表圣《二十四诗品》及严仪卿以禅喻诗之说,诚为后人读唐诗之准的。(〔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
【初唐诗总论】
初、盛间五言古,陈子昂为冠;七言短古、五言绝,王勃为冠;长歌,骆宾王为冠;五言律,杜审言为冠;七言律,沈佺期为冠;排律,宋之问为冠。(〔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
初唐人专务铺叙,读之常令人闷闷,惟闺闱、戎马、山川、花鸟之辞,时有善者。求其雅人深致,实可兴观,惟陈拾遗、张曲江两公耳。(〔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初唐王、杨四子,创开草昧,颇类项王。至陈子昂之古,张九龄之秀,宋之问之健,乃足贵耳。(〔清〕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
初唐大家,陈子昂第一,宋之问次之,然二子皆小人。武后时,子昂上《大周受命颂》,后死于贪令之手。之问附武三思杀五王,以狡险盈恶赐死。每恨其人,不为诗文作主。(同上)
初唐法格纯正,自推燕、许、沈、宋、必简诸公,拾遗、曲江别创古调,便开韦、柳法门矣。于鳞称伯玉“以其古诗为古诗”,洵为辨眼,非竟陵所知。(〔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
王勃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后为沛王府侍读,时诸王斗鸡,戏作《檄英王鸡文》,为高宗所恶,被逐出府。总章二年(669)漫游蜀中,诗文大进。后补虢州参军,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咸通五年(674)因匿杀官奴曹达犯死罪,遇赦免职。其父王福畤官雍州司户参军,受株连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675)赴交趾省亲,渡海溺水,惊悸而卒。工文擅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被称为王杨卢骆,或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
【初唐四杰总论】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同上)
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内子安稍近乐府,杨、卢尚宗汉魏,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
垂拱四子,一变而精华浏亮,抑扬起伏,悉协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綮。七言长体,极于此矣。(〔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
王、杨、卢、骆四家体,词意婉丽,音节铿锵,然犹沿六朝遗派,苍深浑厚之气,固未有也。(〔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宾王与龙门王勃、华阴杨炯、范阳卢照邻,务革其弊,以经典为根柢。积年绮碎,一朝清廓。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清〕陈熙晋《续补唐书骆侍御传》)
【集评】
其诗甚多,如……最有余味,真天才也。(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
(五言律)唐初工之者众,王、杨、卢、骆四君子以俪句相尚,美丽相矜,终未脱陈、隋之气习。(〔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律诗叙目)
王子安虽不废藻饰,如璞含珠媚,自然发其彩光。(〔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
古雄而浑,律精而微。四杰律诗,多以古脉行之,故才气虽高,风华未烂。六朝一语百媚,汉魏一语百情,唐人未能办此。(〔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王子安七言古风,能乐府脱出,故宜华不伤质,自然高浑矣。(〔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
王勃绝句,若无可喜,而优柔不迫,有一唱三叹之音。(〔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身世传闻】
王勃凡欲作文,先令磨墨数升,饮酒数杯,以被覆面而寝。既寐,援笔而成,文不加点,时人谓之腹稿也。(〔宋〕王谠《唐语林》)
滕王阁[1]
滕王高阁临江渚[2],珮玉鸣鸾罢歌舞[3]。
画栋朝飞南浦云[4],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5]。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6]。
【注释】
[1]滕王阁:在今江西南昌市,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元婴为洪州(今南昌市)都督时所建,号称江南第一阁。
[2]临:居高临下。江渚(zhŭ):江中小洲。“渚”与“舞”、“雨”押韵。
[3]“珮玉”句:从宴会散罢的场面写宴会的盛况。珮玉鸣鸾:语出《礼记·玉藻》:“君子在车则闻鸾和(鸾、和是安在车上的铃,鸾在衡,和在轼。鸾,本字为銮,一说在镳——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之声,行则鸣珮玉。”表示人走车行,这里用来代指与宴的贵宾。珮玉:古人佩带在腰间的玉饰。
[4]画栋:即雕梁画栋,这里代指滕王阁。
[5]秋:春秋的省称,指年月;恰与“悠”、“流”押韵。
[6]“阁中”两句:清人余诚《古文释义》释曰:“写吊古之意,补《序》中所未及者。”帝子:指滕王李元婴。当时李元婴因奢靡无度,被贬滁州。槛(jiàn):栏杆。空自流:慨叹大江日夜奔流,而人生有限。
【汇评】
王勃《滕王阁》、卫万《吴宫怨》,自是初唐短歌,婉丽和平,极可师法。中、盛继作颇多,第八句为章,平仄相半,轨辙一定,毫不可踰,殆近似歌行中律体矣。(〔明〕胡应麟《诗薮》卷三)
三四高迥,实境自然,不作笼盖语致。文虽四韵,气足长篇。(〔明〕陆时雍《唐诗镜》)
萧亭答:若短篇,词短而气欲长,声急而意欲有余,斯为得之。长篇如王摩诘《老将行》,短篇如王子安《滕王阁》,最有法度。(〔清〕郎廷槐《诗友诗传录》)
【赏析】
这首诗原附于《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结尾,序末“四韵俱成”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以寥寥五十六言简括了《序》的内容,昭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宇宙永恒的怅惘与感喟,有抚今追昔之意,是王勃七言古诗的代表作。明人胡应麟《诗薮》评之曰:“初唐短歌,子安(引者按:王勃,字子安)《滕王阁》为冠。”王力先生《诗词格律》评之曰:“这首诗平仄合律,粘对基本上合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是依照这个格式的。”
(沈广达)
杜少府之任蜀川[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4]。
【注释】
[1]诗题:杜少府,不详其名,少府为唐人对县尉的习称。之任,赴任。蜀川,泛指蜀地,一作“蜀州”。
[2]“城阙”四句:这里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那边蜀地风烟相望,遥接着岷江的五津。你我同有难忘的离别意,彼此都是飘泊的宦游人。城阙,指长安城;阙,宫门前的望楼。辅三秦,以三秦为辅,即三秦之地拱卫着长安;三秦,项羽灭秦之后,将秦地分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今陕西一带地区。风烟,一望杳渺的自然风物;五津,指蜀中岷江上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同是宦游人,指自己宦游长安、对方赴任去蜀。
[3]“海内”二句:海内若有知心的朋友存在,再远的天涯也似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此处化用其意。比邻,近邻。
[4]“无为”二句:莫要在送别分手的路口,佩巾哭湿学那小儿女柔情。无为,不用;歧路,相送分别的岔路口。儿女,指青年男女。
【汇评】
“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骨气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拾遗、吏部,并极虚怀,非溢美也。(〔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
骆好徵事,故多滞响。王工写景,遂饶秀色。至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是理至不磨,人以习闻不觉耳。(〔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颈联)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清〕孙洙《唐诗三百首》批语)
以上三层,以不必伤别意,逼出:“无为”二字,格外有力。(〔清〕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四)
(起二句)吴北江曰:“壮阔精整。”(三四句)吴曰:“起句严整,故以散调承之。”(五句)吴曰:“凭空挺起,是大家笔力。”(〔民国〕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四)
首句言所居之地,次言送友所往之处,先将本题叙明。以下六句,皆送友之词,一气贯注,如娓娓清谈,极行云流水之妙。大凡作律诗,忌支节横断。唐人律诗,无不气脉流通,此诗尤显。作七律亦然。后半首得一知己,则千里同心,何须伤别。推进一层,不作寻常离别语。故三四句言送别而况“同是宦游”,极堪伤感,正以反逼下文。乃开合顿挫之法也。(〔民国〕俞陛云《诗境浅说》)
【赏析】
这首相送友人往蜀地赴任的赠别诗,大约作于高宗乾封年间(666—667),当时年轻的诗人在长安供职。少府,唐时指县尉。蜀川,一本作“蜀州”。诗的起首用了气势壮阔的地名对,“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从眼前的送别地,一跃而至千里外对方的宦游地。秦蜀两处,风烟相望,情思相连。三秦之地拱卫着长安(关中地区古称“三秦”),岷江五津遥接着蜀川,这一联工整的对句已暗寓客中送客的意绪。接着又以灵动自如的流水对,点出了“同是宦游人”的离别共感。再下面到了该铺写别绪离愁之际,诗笔却生面别开,奇峰陡现,作者拓开了前人赋别的传统领域,不效缠绵儿女状,一洗万古儒生酸。示现达观心境,提炼真情至语,留下了赠行壮别的最佳诗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的末联,再劝慰对方,莫学儿女情长,致令风云气短。临歧挥手,送友人爽朗地踏上征途。
“海内存知己”这联名句,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之句,借鉴遗产,而能独标高格,自铸伟辞。笔力的概括凝练、音节的铿锵顿挫,确是后来居上。再往后,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诗,又在王勃的启迪之下,写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诗句,但创造性未能突过前贤,因而流传不广。
(顾福生)
骆宾王
骆宾王(635? —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号神童。乾封元年(666)应举及第,曾官云南、西南,居蜀二年。仪凤三年(678)任长安主簿,旋迁侍御史,被诬下狱。遇赦出狱,从军北讨突厥。调露二年(680)夏,除临海丞。武后光宅元年(684),徐敬业从扬州起兵讨武则天,宾王为记室,为撰《讨武曌檄》。敬业兵败,骆宾王不知下落。
【集评】
骆宾王,婺州义乌人。少善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五代〕刘《旧唐书·骆宾王传》)
宾王负逸才,五言气象雄杰,构思精沈,初含包盛,卓然鲜俪。七言缀锦贯珠,汪洋洪肆,《帝京》、《畴昔》特为擅场,《灵妃》、《艳情》,尤极凄靡。(〔清〕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引吴之器《骆丞列传》)
沈、宋前排律殊寡,惟骆宾王篇什独盛,流丽雄浑,独步一时。(〔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1],南冠客思深[2]。
那堪玄鬓影[3],来对白头吟[4]。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5]。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6]?
【注释】
[1]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中》:“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2]南冠: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zhí)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客思: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深”,一作“侵”。
[3]那堪:受不了。玄鬓:指蝉。古代妇女梳鬓发若蝉翼状,称蝉鬓。这里又反过来用蝉鬓来称蝉。
[4]白头吟:古乐府篇名。据《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一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这两句是借用“玄鬓”(黑发)对“白头”,意思是说,这蝉对着我这因愁苦而白头的囚犯吟唱,叫我怎能忍受呢?
[5]“露重”两句:写蝉,也是写自己,用以比喻作者当时备受压迫,有翅难飞,有冤难诉的处境。
[6]信:相信。高洁:蝉生活在树上,餐风饮露,所以说“高洁”。这里是以蝉自比。
【汇评】
宾王在高宗朝,为侍御史,以讽谏下狱。至今集中有《在狱赋萤》、《在狱咏蝉》之作,而唐史无有。(〔清〕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附录引毛奇龄序)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赏析】
此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时任侍御史,因上书论事,触忤武后,被诬下狱。诗人一心匡救时弊,却“以讽谏下狱”,遭不白之冤,难以申诉,正好狱西墙外有几株枯槐,“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诗题《序》),于是写了这首咏蝉诗,借蝉喻志,希望有人能相信自己的清白无辜,代为表白昭雪。
首联点出“咏蝉”主题。以蝉声清唱牵引出客旅之思,况此旅人又身处狱中,失去自由。作者是义乌(今属浙江)人,以“南冠”自称,暗寓自己籍贯,加大了“客思深”的厚重度。颔联更进一步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见秋蝉之两鬓乌玄,伤己之斑斑白发,年华老大。“白头吟”也暗含了执政者对诗人一腔报国之情的辜负。颈联纯用比体,寓我于物,既是说蝉,也是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喻仕途的不得志,“响易沉”喻己之言论不易上达,有口难辩。尾联用蝉身居高树、餐风饮露之“高洁”喻己之节操,自己和秋蝉一样有高洁的品格却不被时人所了解,反蒙冤屈,既是辩白,也是自许。全诗感情充沛,语多双关,物我交融,余韵悠然。
(陈志伟)
杜审言
杜审言(645? —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为大诗人杜甫祖父。咸亨元年(670)进士。官隰城尉,累转洛阳丞。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后武后召见,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因谄附张易之贬峰州,召为国子主簿、修文馆直学士。为人恃才傲物,能诗工书,对近体诗形成贡献颇大。
【集评】
杜审言华藻整栗小让沈(佺期)、宋(之问),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自是中兴之祖,宜其矜率乃尔。(〔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
初唐诗至必简整矣,畅矣,吾尤畏其少,古人作诗不肯多,意甚不善。(〔明〕钟惺《唐诗归》卷二)
杜审言浑厚有余。(〔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杜必简散朗轩豁,其用笔如风发漪生,有遇方成珪,遇圆成璧之妙。即作磊砢语,亦犹苏子瞻坐桄榔林下食芋饮水,略无攒眉蹙额之态。此僻涩苦寒之对剂也。但上苑芳菲,止于明媚之观。(〔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始叶于度。(〔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2]。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3]。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4]。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5]。
【注释】
[1]和(hè):按照别人诗的题材、韵脚而作的诗,是对原作的酬答。晋陵:今江苏常州市在隋以前之名称。丞:官名。
[2]宦游人:在外做官的人。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冬眠、开花、发芽等等)。这里指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
[3]“云霞”两句:是写新春的景色。早上的云霞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春天是由南而北的,梅柳等也从江南渡过江北,将两岸的春景连成一片。
[4]“淑气”两句:淑气:温暖的气候。晴光:春光。苹:即浮萍,多年生水草。梁代诗人江淹有“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之句,此处化用江诗。
[5]“古调”两句:古调:指陆丞原诗。这两句是作者忽然听到像古人歌曲一样的陆丞的诗,引起了他思乡之情,直欲下泪。
【汇评】
意起笔起,意止笔止,真自苏(武)李(陵)得来,不更问津建安。看他一结,却有无限。《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构如此,俗笔于此必千百言。(〔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
此诗以“惊”字作主,通首不离“惊”字意。细玩“独有”、“偏惊”、“忽闻”等字,俱得其神。“物候”二字作柱意。“云霞”、“梅柳”是物,“曙”、“春”是候,“淑气”、“晴光”是候,“黄鸟”、“绿苹”是物。将“物候”二字完足,然后结出陆君原唱,自己伤春本意。(〔清〕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四)
纪昀:起句警拔,入手即撇过一层,擒题乃紧,知此自无通套之病,不但取调之响也。未收“和”字亦密。(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十)
【赏析】
此诗与陆丞诗一样写的是“早春游望”,游有所望,望有所想,把所望所想再用精练的文字描写抒发出来,于此方见作者的艺术功力。
首联起笔凝重,感慨良深。“独有”、“偏惊”,前后呼应,语气强烈:只有在外地做官的游子,才易对物候的变化感到触目惊心。颔联、颈联四句是对作者所见春景的精练而生动的描绘:早上的太阳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映照着满天云霞;梅花、柳树由南而北,将两岸春景连成一片。和暖的春气催动黄鸟早早歌唱,灿烂的春光染绿了水上浮草。满目春景凝练为短短的四句诗,造成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末联笔锋一转,回应诗题和首联。“歌古调”,是对陆丞《早春游望》的称许,陆丞所咏之诗,好像古人的歌曲,从而触发了作者的思乡意绪。点出和意,点明归思。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初唐“文章四友”之一,五言律诗已达到成熟的境地,杜甫曾自豪地说“吾祖诗冠古”。这首诗从句式的浓缩、语言的锤炼可看出对杜甫的影响。
(陈志伟)
宋之问
宋之问(656—713),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早岁知名官至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曾因谄附张易之(武后的男宠)、武三思得罪,贬泷州(今广东罗定)。睿宗即位,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玄宗时,赐死于谪所。有明辑本《宋之问集》。他具有一定的艺术才华,对唐代律诗形式的定型作出过贡献。诗风华靡,多粉饰太平之作,放逐后的作品则较有真情实感。
【集评】
魏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一)
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度明矣。二君正是敌手。(〔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
僧皎然云:沈宋为有唐律诗之龟鉴也,情多兴远,语丽为多,真射雕手,假使曹、刘降格而为之,吾未知其孰胜也。(〔明〕高棅《唐诗品汇》卷五十七引)
其诗意匠纵出,种种合度,神情所契,在在成声。(〔明〕徐献忠《唐诗品》)
【身世传闻】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帐殿前结采楼,命昭容选一篇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退,惟沈、宋二诗不下。移时,一纸飞坠,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陡健豪举。”沈乃伏,不敢复争。(〔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一)
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一)
题大庾岭北驿[1]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2]。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3]?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4]。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5]。
【注释】
[1]大庾岭:“五岭”之一,在今江西大余县南、广东南雄县北。驿,驿站,古代官办的交通站。
[2]“阳月”二句:十月里南飞的大雁呵,听说你们至此也要向北飞回。阳月,农历十月。至此回,古人以为大庾岭是南北界限,鸿雁南翔到此为止,不再过岭。
[3]“我行”二句:只有我,南行的逐臣,长途不歇,何日是归期!殊未已,还没有结束。殊,犹,还;已,停止。
[4]“江静”二句:静静的水面上,江潮初退;昏昏的丛林里,瘴雾低迷。潮初落,潮水刚刚平落下去。瘴不开,瘴气迷濛不散;瘴,南方山林中湿热郁蒸之气。
[5]“明朝”二句:待明晨登上峰头望故里,一片乡心,寄托岭头梅。陇头梅,岭上梅开。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古称梅岭。陇头,此即岭头之意;陇,高地。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汇评】
景同而语异,情亦因之而殊。宋之问《大庾岭》云:“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贾岛云:“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景意本同,而宋觉优游,词为之也。然岛句比之问反为醒目,诗之所以日趋于薄也。(〔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陇头”疑是“岭头”。(〔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
蘅塘退士云:首四句一气旋折,其味无穷。(〔清〕文元辅辑评《唐诗三百首》卷三)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再贬岭南时期。睿宗景云元年(710),宋之问以亲附奸党罪,又由越州长史贬谪钦州,途经大庾岭时,题诗于北驿。大庾岭即著名的“梅岭”,为“五岭”之一。诗篇借景传情,触物兴感,逐客的悲苦情怀与凄凉况味,跃然纸上。作者善于摹写气氛,多用比兴之笔表达胸中难言的隐恨。自古以为此岭是地理的南北界限,所以开头就说“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每年农历十月,鸿雁南翔至此不再过岭,逢春即能北返,反衬此身远贬南荒,归期杳渺。“江静潮初落”,写眼前的江河水,此刻潮平浪静,含蓄地映照自己的心潮起落,无有宁时。“林昏瘴不开”,描摹昏昏的丛林里瘴雾迷濛,环境险恶。末联以景结情,笔墨尤为婉转。“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一片乡心,寄托岭头梅萼,隐寓诗人欲折梅花寄予长安亲故的遐想,极富情思。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古来有梅岭之美称;诗里同时还关合着六朝时江南文士陆凯寄梅与居京的范晔的典故,借岭梅逗发乡思,含情不尽。
据《旧唐书》本传记载:“之问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布远近。”他从内廷宠幸到边远逐臣的身份剧变,固然咎由自取,而晚期作品却受到读者欣赏。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叹惋他的文才诗笔,一方面也由于这部分作品抒发的典型感受,已经超出了宦海浮沉、仕路荣枯的范围,概括了飘泊思乡者的人生境况,带有了一定的普遍性,容易使人受到感染。
(顾福生)
张若虚
张若虚(660—约720),字号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中以“文词俊秀”闻名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其作品大都散失,《全唐诗》仅存诗二首。
【集评】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唐〕郑处诲《明皇杂录》)(注:张若虚未活到天宝年间,记载有误)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旧唐书·文苑传中》)
(包)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父融,集贤院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新唐书·刘晏传》)
《春江花月夜》,其为名篇不待言,细观风度格调,则刘希夷《衣》诸篇类也。此诚唐中之初唐。且若虚与贺季真同时齐名,遽分初盛,编者殊草草。吾读诗至贺秘书,真若云开山出,境界一新,毋宁置张于初,列贺于盛耳。(〔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1]。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3],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4]。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1]芳甸:遍生花草的平野。霰(xiàn):细小的雪珠。
[2]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浏阳,此处应是泛指。
[3]裴回:即徘徊。
[4]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此处代指北方和南方。
【汇评】
(钟云)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
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六)
(谭云)《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同上)
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
张若虚“春江潮水”篇,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
首八句使人火热,此处八句(指“江天一色”以下)又使人冰冷。然不冰冷则不见火热,此才子弄笔跌宕处,不可不知也。“昨夜闲潭梦落花”此下八句是结,前首八句是起。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消归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句不与上连,而意则从上滚下。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正意只在“不知乘月几人归”。(〔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王闿运《湘绮楼说诗》卷一)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赏析】
《春江花月夜》本为六朝乐府旧题,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制,隋炀帝也曾作此题,皆为宫廷艳曲。张若虚此诗虽亦沿用六朝乐府旧题,具体的内容也属传统的游子思妇题材,但在内涵及形制方面都显示出空前的创造性,不仅与梁、陈宫体彻底划清界限,而且从宫廷文学长期影响下的拘狭形制中超脱出来,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为长篇七言歌行,构成对自身内在情感与诗的情韵意境酣畅淋漓的展示。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为中心展开描写,抒发怨女旷夫别离相思之苦,慨叹岁月流逝、青春难驻,感悟万物长在、造化不息,而皆借助清新优美的诗境表达出来。诗中意象充实,境界开阔,写江则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石,写月则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而又舍去具体描摹,“五色分光,合成一片奇锦”,由众多意象融织成完整诗境。诗意内涵亦异常丰富,表现出对美好生命的感受体认,对月圆人寿的强烈向往,对人生短促的惆怅感伤,对宇宙亘古的哲理思索,却又全都沉浸融化于既透明纯净又似有似无的春江月色之中,由此熔造出明丽、静谧、梦幻般的美的情调和境界。
(许总)
备选课文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诗三百三首(选一)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碛碛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杂诗三首(之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泛读课文
述怀(出关)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登陟寒山道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
溪长石磊磊,涧阔草濛濛。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
昨夜梦还家
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
驻梭如有思,擎梭似无力。
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
老亲依北海,贱子弃南荒。
有泪皆成血,无声不断肠。
此中逢故友,彼地送还乡。
愿作枫林叶,随君度洛阳。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公子行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绿波荡漾玉为砂,青云离披锦作霞。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时歌舞入娼家。娼家美女郁金香,飞来飞去公子傍。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花际裴回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江南行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中小学已学篇目
骆宾王《咏鹅》(小)《在狱咏蝉》※李峤《风》(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滕王阁诗》※贺知章《咏柳》(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可参考书目
《王绩诗注》,王国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王勃诗解》,聂文郁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卢照邻集注》,祝尚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杜审言诗注》,徐定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骆临海集笺注》,清陈晋熙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王梵志诗校注》,项楚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寒山拾得诗校评》,钱学烈校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王启兴、张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宋之问集》,《四部丛刊续编本》,收诗176首
《沈佺期诗集校注》,连波、查洪德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