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我国民宿发展的历史

一、客栈发展的历史

“民宿”这个词是舶来品,是从日文的“民宿”(minshuku)汉字直接翻译过来的,但民宿中国自古有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客栈”。客栈是我国古代酒店的称号,即为出外远行的人们提供住宿的酒家,相当于近现代设备较简陋的小型旅馆,在职能上会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现在,客栈和民宿并称民宿客栈,成为旅游行业的新兴“酒店”,往往指一种较为文艺,拥有当地特色和仿古特色的精品酒店。

由于我国历史朝代众多,历史文化差异明显,文化背景、机构建置、生活习惯也都存在差异,所以每个朝代的人们对客栈认识与理解也不同,古代客栈在各个时期的称谓也不相同。例如,我国古代文献中旅馆的别称有逆旅、传舍、客舍、客栈、邮传、邮馆、候馆、路室、旅邸等。

私营旅馆最早的记载见《论语》中:“许由辞帝尧之命,而舍于逆旅。”逆旅,即客舍逆旅,逆古语中为“迎接”,旅为“旅人、行者”。“逆旅”引申即为旅店的意思。公元六、七世纪时,“逆旅”已经很普遍。小说集《太平广记》中就多次提到“逆旅”。

据考证,“旅馆”之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曾写道:“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到了宋代,旅馆名称繁多,有四方馆、同文馆、来宾馆、都亭驿等,并出现了专为客商存货的货栈“榻房”。

清代有“商馆”“客店”“递铺”“驿站”。3000多年间出了“馆”“驿”“舍”“店”四大类几十种的名称或字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船已到了上海,泊了码头,一班挑夫、车夫,与及客栈里的接客伙友,都一哄上船,招揽生意。”鲁迅《伪自由书·〈杀错了人〉异议》:“北京城里,连饭店客栈中,都满布了侦察。”

二、大陆民宿发展史

在近代中国,民宿这个概念尚未诞生,住宿产品主要分为三类:西式饭店、中西式饭店和招商客栈。西式饭店是19世纪外国资本侵入中国后所建造和经营的饭店,这类饭店在建筑式样、设施设备、内部装潢、经营方法等方面都传承西方文化,比如上海的礼查饭店、广州的维多利亚饭店、北京的六国饭店等。中西式饭店是由民族资本投资兴建的饭店,多为楼房建筑,店内设施、服务项目和经营方式受西式饭店影响,集中于民族资本较为集中的城市,比较著名的例子有上海的和平饭店。招商客栈则出现于20世纪初期,随近代铁路兴建和商业活动频繁,在铁路沿线建立了供生意人歇脚的客栈,这类住宿产品沿袭传统民间客店的经营方法。

新中国成立至1980年,住宿产品以国营饭店、招待所为主。1980年至1988年,外资进入中国,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标准,合资或外资单体酒店成为高端酒店市场主体。1989年至1998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高端酒店标准化需求,外资、合资和民营酒店数量迅速增加,酒店评星体系逐渐完善。1999年以后,大众出行需求迅速增加,经济型酒店盛行;商务出行是大众出行主体,对于服务标准化的需求推动经济连锁酒店迅速扩张。2010年前后是一个分水岭,21世纪初期中国的旅游度假需求迅速增长,大众出行的主体由商务出行转向个人旅游,单纯满足旅客住宿需求的酒店竞争力下降,居民对于客栈、民宿等个性化的主题酒店需求增加。自然而然地,在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大城市周边率先产生了“农家乐”式的休闲农庄,可以观赏当地乡野风景、提供当地特色饮食和体验特色活动。处在初级阶段的民宿行业本身多是自发形成,以乡村农家乐为主流,只能提供简单的餐饮娱乐和住宿服务。

民宿行业随着休闲旅游的发展而发展,以高天成“洋家乐”为代表的民宿在莫干山取得成功以后,许多精致高品位的民宿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类民宿的特点是有情怀,讲究设计,价格昂贵,往往可以和五星级酒店媲美。建筑式样和装潢上追求自然环保,设施设备现代化,经营方最初是拥有一技之长的白领阶层;但民宿业发展到现在,精品民宿也追求商业化和产业化,也有一部分企业投资于民宿。

三、台湾地区民宿发展史

民宿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大规模民宿发展的地区是垦丁旅游区,时间约在1981年左右。最初只是一种简单住宿形态,没有导览或餐饮服务。台湾地区民宿起因于游憩区大饭店、旅馆假日住宿供应不足或缺乏服务,以及登山旅游者需借住山区房舍,所以有空屋人家挂起民宿的招牌,或直接到饭店门口、车站等地招揽游客。

台湾地区民宿开始时仿效日本模式,式样接近日式,其后慢慢展现出自己的特殊风格,而且民宿管理办法直至2011年年底才正式公布施行,期间各地民宿如雨后春笋,依各自独特环境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目前台湾地区民宿经营模式可概分为三类:价格大众化,提供较多房间数;价格大众化,提供较小规模房间数,业主采取副业方式经营,对顾客较为细心体贴;走高价位路线,非常有特色且提供房间有限。前两类价格都比较平价,业主以招俫更多游客为诉求,而第三类多以正业方式经营。

目前民宿业者大多经营6至15间房间,业主热诚与否是关系民宿未来走向、经营模式和能存活多久的关键因素。

台湾东部俗称“后山”,有美丽宜人的山光水色,和台湾西部走廊的联系被中央山脉一分为二,虽然发展较慢但也因而保留下很多自然美景。在雪山隧道尚未开通前,因为从台北出发当日无法往返,宜兰和花莲的观光旅馆业因而发展得非常兴旺,民宿更是如火如荼地快速成长。宜兰和花莲都是民宿重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宜兰和花莲目前拥有的合法民宿分别约为300家和590家,非法民宿则约为600~700家和300家之多。

台湾地区民宿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制。2011年台湾地区颁布《民宿管理办法》,对民宿做出明确定义,后又陆续出台法律条文,对民宿所处地理位置、房间数量、经营规模等作出规定。台湾地区法律规定民宿必须位于风景特定区、观光地区、原住民区、偏远地区以及离岛地区等,甚至规定为“非都市土地”的区域,因此,台湾地区民宿多处于风景优美的乡村偏远地带。台湾民宿在风格上从异域风、唐式风、乡村风、现代风等一应俱全,能够充分满足自由行游客个性化的住宿需求,注重带给游客的旅游体验。相关法律推动经营者打造高品质的民宿,采用法律制约经营主体的行为等,也推动了台湾地区民宿朝着高端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