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创新发展思想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创新,据不完全统计,“创新”一词使用超过千次,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创新思想。创新是习近平执政的一大理念,是其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其思想体系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并在实践方面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一、科学把握习近平创新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诸多关于加快创新发展的讲话,涵盖了创新种类、创新必要性与紧迫性、创新重点、创新体制机制障碍等,形成了完整的创新理论体系。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诸多表述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创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2012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一文中指出,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总是认真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从而使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探索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讨论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考察调研时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他多处讲到,作家诗人要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强调,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动的体制环境。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2015年5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海康威视考察时强调,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2015年7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考察时指出,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的讲话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要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官兵,了解第一手材料。要善于观察,在众多材料中发现好材料,找到反映时代精神、反映官兵面貌、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要善于思考,深入发掘好材料的内涵,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讲话时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2016年3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时指出,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要把军队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习近平创新思想完整的内涵包括:创新是对已有认识和实践的突破;创新是全面全方位的,涵盖了科技、理论、制度、开放、文化、文艺、军事等方方面面,而不是某一个方面;创新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技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核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与核心要素;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主要的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新常态下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较完整的创新经济思想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完善了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创新是习近平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核心理念,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伟大任务。
二、习近平对各种创新发展动力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用创新发掘增长动力,认为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主张通过各种创新来培育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动力。
通过理论创新驱动,丰富思想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理论创新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他认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面临许多国际与国内新问题,需要以当代中国化最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加以研判。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在坚持其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前提下,必须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形成最新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通过制度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制度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革和调整了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要再现辉煌,加速发展,朝制度要动力,要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各种有效实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形成新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者。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从“世界工厂”模式向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高端模式转型,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市场发展而言,是第一竞争力;对于药品食品而言,是第一健康力;对于廉政而言,是第一廉洁力;对于国防而言,是第一战斗力。总之,科学技术是无止境的边疆,科学,只有科学,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推进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通过开放创新驱动,培植国内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创新,实现内外联动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主张依靠人力资本质量、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赢得新常态下国际竞争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支持大企业集团“走出去”,到海外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利用两个基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生产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努力掌握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积极打造中国著名品牌的产品。习近平总书记主张请进来,打破企业传统封闭创新模式,引入外部的创新能力,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创新风险成本,加快创新速度和成功率,促进研发的良性循环,增加企业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放宽引进来的优惠条件,加快吸收优良资本的速度。在政策上,给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并实行加上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放宽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开放,积极主动放开一般制造业。
通过市场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强发展活力,就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当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通过文化创新驱动,发展软巧实力。文化创新是各类创新活动不竭的精神动力,是各个创新体永葆生命活力和富有凝聚力的基础。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故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条件,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繁荣民族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通过结构创新驱动,形成新协力。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必须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分析指出,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效益,经济结构不合理,继续发展下去,既造成一部分浪费,又不能提供有效需求,进而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的提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和科学技术提升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三、深入落实习近平创新思想的对策性建议
习近平的创新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指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明灯,深入学习贯彻其是摆在面前的艰巨任务。
第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一是大力宣传习近平创新思想,宣传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让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深入人心。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编进大中小学的课本,必须进课堂,尤其要进入党校的课堂。二是积极培育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自信,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三是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人们勇当创客。使每个愿意创业的人都有机会,都有舞台,加速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业、人人争当创客的社会氛围,让创新创业当创客成为民众接受的大众文化。
第二,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一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政府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全面推进四种创新,给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以同等的重视,强化创新源头供给。国家要切实加大对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对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支持强度。扩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培养一批基础研究领域领军人才。加强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二是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国家实验室是基础研究的平台。要开放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议把中国大学教授岗位的一定比例提供给国外一流大学的学者,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允许国际著名的高校在中国设立分校。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组建一批走在世界科学前沿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向社会全面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三是坚持战略前沿导向,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面向未来,瞄准可能产生革命性突破的科学前沿热点问题,尽快部署启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如暗物质与暗能量、量子调控、量子通信、极端条件下的奇异物理现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脑科学与认知、类脑机器人,力争在国家战略优先领域率先跨越。
第三,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一要组建以企业为主的研发机构。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在全国推广“深圳创新模式”,“深圳创新模式”就是企业创新主体模式。“深圳创新模式”又被称为四个90%,即90%的创新资金来自企业、90%以上的创新组织建在企业、90%以上的创新发明来自企业、90%以上的科研人员来自企业。二要支持行业领军企业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有研发机构的要继续搞好,没有的要加快建立。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并购或参股国外创新型企业,并以此为平台,直接吸纳海外高端人才为我服务。三要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外企在中国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实现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
第四,加快政产学研用融合。实行政产学研一体化,当务之急是政府积极作为培育两个中心,搞两个三位一体。一是支持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三位一体化。企业既是生产中心,又是研发中心,还是实用人才培养中心,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自主决定创新开发产品,并超前招聘培训生产经营人才。二是以大学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学研与产脱离。以大学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大学在学与研的同时,要办企业,延长学制,学生既要学理论,又要掌握技能。培育两个中心就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与企业的产业需求和科技创新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五,引进并激发创新创业者积极性。一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积极地引进政策,要面向全球吸引优秀创新人才。尤其要加大重点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的引进。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二是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三是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四是为科研人员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改革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鼓励落实科研人员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创办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对国内紧缺的外国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来华工作给予工作许可便利。对外国专家在我省创办科技型企业、专利研究等方面取得成就的,给予国民待遇。
第六,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科研管理向服务创新转变,政府更加注重抓宏观、抓战略、抓前瞻、抓基础、抓监督,更加注重向创新链的前后端延伸,优化政策供给。二是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特派员及专家顾问制度,及时提供知识产权侵权判定咨询意见。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打破地方保护,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的规定和做法。三是发展创业平台。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向社会全面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四是加大创新投入。扩大创新创业投资规模和投入的多元化,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对创新企业实行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五是下放各项科研管理权,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在境内的使用、处置不再审批或备案;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