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缩略语和条目
5.3.1 缩略语概况
缩略语,作为全称或原型词的简化变体,作为词汇系统的特殊聚合现象,它是新时代各民族语言的特征之一,也是新时代新词语大潮的伴随现象之一。因此,缩略语的研究,必须以世界语言发展大潮为宏观背景。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的闵家骥、刘庆隆、韩敬体、晃继周,1987年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汉语新词词典》。从该书1654条新词语中,我们查得391条缩略语,这个数占总词数的24%多。这个比例,远高于20世纪50~60年代,更高于20到40年代的缩略语在总词汇中所占的比例。
我国1986年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李熙宗等的《略语手册》,收15000条词语;1989年长虹出版公司出版的刘正勋主编的《中国现代缩略语词典》,收13000条词语,这两部词典的收词总数28000条是到目前为止反映现代汉语缩略语的概数。虽然它们收词都偏宽,但是毕竟反映出了新趋势。
在英语方面,比较权威的是E.T.Crowley的《缩略语、首字母缩略语和缩写词词典》,1960年初版收12000条,1985年第9版就收至300000条。
在俄语方面,1963年出版了阿克列谢耶夫主编的《俄语缩略语词典》,收12500条,1977年第2版增至16500条,1984年第4版增至17700条。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俄汉缩略语词典》,大约收43000条。
从前面列举的数字看来,几种语言都出现了词语缩略的趋势。这是时代精神焦点之一。这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认识的高速发展变化的大势所趋,是各民族语言共有的缩略趋势。各种语言都在最大限度地追求省时省力的经济原则,任何一个组合体能压缩的则压缩,能省略的则省略,能简化的则简化。
5.3.2 缩略语共性和条目
缩略语用A代表,原语(词或词组)用G代表。各种语言的G和A都应具有以下四种规定性。
(1) G不是一次性的“超词”组合体,而应具有定型性,具有高频的复呈性。词典都列为词条。如:
电视大学→电大
长途电话→长话
城市建设→城建
调查研究→调研
而下列的G定型性较弱、复呈性较低,虽然“A”不算作缩略语,但是为了“备查”,词典多列为词条。如:
调动转换→调转
工作之余→工余
夜间上课的学校→夜校
语言变化过程的事实是:先有原语G,而后由之产生缩略语A。如果相反,一般不称之为缩略语。如:
然→然而,曾→曾经,但→但是,国→国家。
(2) 只有G→A之间具有先正后逆的二向性,原语和缩略语的关系才能成立。词典都列为词条。如:
电影电视→影视
智力商数→智商
植物保护→植保
特别行政特区→特区
有的没有经过从G缩略为A的正向转化,当然也就不能从A还原G。这样的“A”自然不是缩略语。词典虽然列为词条,但是不作为简称。吕叔湘先生举过一个典型的例子:
党校:共产党培养、训练党的干部的学校
类似的例子还有:
调干:为学习调离工作岗位(的干部)
参政:参与政治活动或参加政治机构
标底:招标人预定的招标工程的价目
印欧语有些A是从几个乃至几十个G简化的,因此从A向G逆向还原时,就有多种可能性。
(3) G和A之间的语义信息量必须具有守恒性。如:茅台=茅台酒,立交桥=多层立体交叉桥梁,盒带=盒式录音带。
不具有这种守恒性的“A”,不能算作缩略语。如“中国”在有的语境中不能看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缩略语。“高考”不是“高等学校考试”的缩略语,而是指“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
(4) G和A在形式上具有从A(全体)提取彐(部分)的关联性。印欧语一般是从G提取字母或音节。汉语一般是从G提取一部分语素或共性语素。如:
龙井茶→龙井,公安干部和民警→干警,工程师→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
不具有这种形式关联性的“A”,一般不归为缩略语,但可以列为词条。如: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四则
耳、目、口、鼻、舌→五官
猪、牛、羊、马、鸡、狗→六畜
5.3.3 汉语缩略语的个性和条目
缩略趋势和四种规定性,是各种语言共有的。在共性之外,汉语的缩略语又有其明显的民族形式特点。
1. 汉语的缩略语再现了现代汉语以双音节为主的模式。在抽样的391个缩略语中,双音节的有345个,占总数的88.2%多。其余的是:单音节的3个,三音节的21个,四音节的18个,五、六音节的各1个。
印欧语的缩略语大部分是提取字母,无所谓音节的多少;只有一小部分是提取音节组合的复合词,这一部分多是二三个音节。
2. 以数字缩略的模型,比起外语,在汉语中占有更独特的地位。多可以列为词条。如:一平二调、二五、两个凡是、两个文明、两户一体、双补、双百方针、双增双节、三北、三同、三不主义、三大差别、三大改造、三户一体、三老四严、四美、四化、四有、五保、五反、五讲四美、五小工业、七五、八五。
3. 汉语缩略语的类型及提取的单位,与印欧语的不同。
印欧语的缩略语,主要是三种类型。
一种是acronym(该词1943年才产生),指由词组各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或第一音节拼合而成的缩略词。
一种是initials(ms),指由词组中各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组合体,其字母均要大写,后面的圆点倾向于不加。
一种是abbreviations,主要是指常用词(偶尔是词组)的简缩,或取词的第一个字母,或取词的前面、中间或后面的几个字母,或取词的前两个音节(或语素)的第一个字母,或取词的首尾字母。
为了概括以上这三种类型,英语的一部权威缩略语词典便取名为Acronyms Initialisms and Abbreviations Dictionary。当然,除了这三种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如提了词组中前一个或两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同最后一个词组合:
hydrogen bomb(氢弹)→H-bomb
Victory over Japan Day(战胜日本纪念日)→V.J.Day
又如有的是提取两个词的有代表性的音节,组合一个新的复合词:
breakfast lunch→brunch(早中饭)
мелицинский факультет→медфак(医学系)
радио станция→рация(无线电台)
这是拼缀词(blend),也叫行囊词(portmanteau word)。
总观各种类型,印欧语的缩略语是以提取字母为主要的手段。而汉语的缩略语则是以提取语素为主要手段,这分别表现在汉语的三类缩略语中。
(1) 简称。它在汉语缩略语中占绝大部分。一般是指从代表一种事物的较长的词或词组中提取两个语素的简化形式。大都可以列为词条。其主要类别有:
a. 从词组中提取两个有代表性的语素:
知识青年→知青
助理工程师→助工
美术学院→美院
扫除文盲→扫盲
脱离生产→脱产
现役军人婚姻→军婚
群众性体育活动→群体
b. 从词组中提取三个有代表性的语素:
多层立体交叉桥梁→立交桥
棉花、棉纱、棉布→花纱布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亚非拉
c. 从词组中提取前面或后面的两个语素(或词):
全民所有制经济→全民
调幅广播→调幅
经济特区→特区
d. 数字加上共性语素或有代表性的语素。在简称中,这一类与前三类不同,它是对两个以上的同类事物的数字概括。具体例子,前面已经举过,此处不再重复。
(2) 合称,是指从代表两个或几个事物的较长的(主要是名词性的)词组中,提取二至四个语素的简化形式。它在缩略语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多都可以列为词条。主要类别有:
a.取两个词的第一语素:
病人、残疾人→病残
托儿所、幼儿园→托幼
工业、交通运输业→工交
b.从两个或几个词中提取个性语素,合并共性语素:
节日、假日→节假日
进口、出口→进出口
冤案、假案、错案→冤假错案
中档次、低档次→中低档次
c. 从几个词或词组中提取第一或有代表性的语素:
公安、检查、司法机关→公检法
老年人、体弱者、病人、残疾人→老弱病残
(3) 省称,是指从常用的名词(多是称谓)中提取第一语素,省去其他语素,它们在缩略语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
总司令→总
总工程师→总
总导演→总
4. 汉语缩略语的内部组合关系,跟印欧语的不同。
由于印欧语的缩略语多是由提取的一个个或几个字母组成,这个类缩略语内部没有语法组合关系,有的只是音位组合关系。只有所谓拼缀词或缩略复合词的内部有并列、偏正关系。相反,汉语的缩略语绝大多数都是由提取的语素组成的,其内阅自然有语法组合关系。因此,朱德熙先生认为是“特殊复合词”。
汉语的“合称”绝大多数是并列结构,个别的是偏正结构,如“节假日”“冤假错案”。汉语的“简称”,一般是名词性的(缩略语多是非名词性的),因此多是偏正结构,少数是主谓、述宾、并列结构。绝大多数缩略语的结构,都跟原语相同,个别的有所变化。
由于经济、科技、文化的改革开放,由于外来缩略语的引进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广泛应用,汉语中也逐渐出现了提取字母的缩略语。如:
television(电视)→TV
total yield(总产量)→TY
Kilogram(公斤)→Kg
Selling price(单价)→S.P.
millimetre(毫米)→mm
Hanyu Shuiping Kaoshi(汉语水平考试)→HSK
当然这部分缩略语内部也没有什么语法结构关系。与此类似的还有:
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马大哈
这样的缩略语是极少见的,它既不是提取字母,也不是提取语素,而是提取音节。
5. 汉语缩略语的读法,跟印欧语的不同。
印欧语的缩略语,一般有两种读法:一是读字母名称音,如首字母连写词intialism及类似的情况;二是拼读,如首字母拼写词acronym及类似的情况。
汉语的缩略语,一般都按汉字读音,新兴的提取字母的缩略语照字母读音。
6. 汉语的缩略语,表义功能跟印欧语的不同。
印欧语的缩略语,以提取字母为主,因此其表义功能不强。汉语的缩略语,以提取语素为主,因此其表义功能很强,其字面仍有很强的提示词义的作用。
7. 汉语缩略语跟原语的对应关系,跟印欧语的不同。
汉语缩略语跟原语,绝大多数是一A对一G的关系。只有极少数是一A对多G的,如:
在“中阿”这个个别的组合中的“阿”可能代表以“阿”开头的八九个国家的全称。
在印欧语中,许多原语G组合各异,常常简化为一个缩略语A,即多义共一形的情况是常见的。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俄汉缩略语词典》中的КПК就有23个原语。1985年出版的《缩略语、首字母缩略语和缩写词词典》中的TC有144个原语,TCC有56个原语。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史群的《英语缩略语词典》中的A有22个原语,AA有27个原语。
8.汉语缩略语的语用限度,跟印欧语的不同。
印欧语的缩略语,适用范围比汉语的窄,多用于报刊、公文行业、书信等语体,汉语的缩略语适用范围则较广。但是汉语缩略语都不宜用于正式的、庄重的语境。从语用广角镜头看,汉语中有更广更高的缩略范畴,上面所谓的“缩略语”仅仅是它的次范畴。
在汉语语言运用中,为了使语言单位简短、紧凑,语义明快、简洁、精炼,为了使音节整齐、对称、协调、具有音乐性,为了使语句错综多变,常把词、词组或句子删节、缩短、压缩、简化。用一个更广更高的范畴来概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节缩”或“简缩”。在这个范畴之下,细分为两个次范畴:一个是“节短”,一个是“缩合”。
节短的结果,就是缩略语。节短,在修辞上包括“简称”和“缩语”。简称,包括前文所说的缩略语中的简称的大部分、合称、省称。缩语,就是数字式的缩略语。它们在中国文明的早期已经开始运用。如《易经》说的“八卦”,《书经》等书说的“九州”,《史记》说的:“勃碣”(是“勃海碣石”的简称),还有后来说的“马法”(“司马穰苴兵法”的简称)、“马史”(“司马迁史记”的简称)、“班书”(“班固汉书”的简称)。它们在现代语言运用中,更能收到多种修辞效果。例如:
志若黄河奔沧海,
形似珠峰刺青天。
借问英灵今何在?
花潮诗海震人间。
——《天安门诗抄》
这里把“珠穆朗玛峰”节缩为“珠峰”,使得诗句匀称,音节和谐。又如:
通过大打整顿交通秩序的人民战争,基本上做到了“五马进厩”。
——《整顿交通的几条规定》
这里的“五马”不是语言中的缩略语,而是言语中的“缩语”,指“马路堆积物、马路搭建、马路设摊、马路堆土垃圾、马路停车”,利用谐音,把“马……”比拟为“马”。正是用这比拟性的缩语,这话说得简洁明快而富有情趣。
至于“缩合”,是指把两个字词节缩合并为一个合音词。如“之乎”或“之于”→诸,二十→廿,不可→叵。这类合音词,不算缩略语。
在语用中,有些词能不能用缩略形式,这里有个习惯问题。如“彩色电视机”可以缩略为“彩电”,而“黑白电视机”不能缩略为“黑白电”。与之相关的,“彩色电影片”却要缩略为“彩色片”,“黑白电影片”也可以缩略为“黑白片”。与之相关的“彩色照片”却要缩略为“彩照”,而“黑白照片”缩略为“黑白照”。列表如下:
在这个系列里,缩略语的有无及提取的单位,是受了颜色语义场中的不对称性以及何者为有特征的代表语素等条件的制约。
5.3.4 结语
无论是汉语,还是外语,其缩略语都是语言组合单位由长变短。而语言单位组合的长度,与语言组合单位的价值成反比。也就是说,一个语言单位的价值越大或越高,其长度就越小。这就是当今各语言的人称代词大都是单音节,甚至是单个音位的原因所在。这里是想用这个因果关系说明缩略语。
现在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在发明之初,叫“电视接收机”,后来随着它的试用、推广、普及,它的新闻传播、政治宣传、文化教育、艺术观赏、商业广等等价值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因而其词的长度越来越短:
电视接收机→电视机→电视→电(如“彩电”)
随着和平、友谊、竞技、观赏等文化价值的越来越大,下面这个常用的语言单位越来越短: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奥运→奥(如“奥理会”、“奥委会”、“奥赛”)
词典作者都是按频率、分布等标准,选收进入共同语的大部分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