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明史(第12卷): 近代亚非拉地区法(下卷):拉丁美洲法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书的写作,历时五年,经历也有诸坎坷。但因法学界众多朋友、同仁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得以完成。2008年,本书先是作为一个重点项目,得到了国家重点学科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的经费支持。2009年,本书的写作得到了商务印书馆领导王涛、于殿利等先生的支持与襄赞,通过了选题论证,在商务印书馆的出版计划中获得立项。2010年,又被纳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定的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1年,在国家社科规划办领导以及法学界同行专家的全力支持下,本书最终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重大项目的立项。

本书的构思、立项、写作,五年上了四个台阶,实属不易,完全是由于相关专家的全力支持推动才得以实现。虽然,列举式地提及一些同仁和朋友的做法,可能会犯挂一漏万的错误,但我在此还是要提及如下一些专家的名字,他们在本书的课题立项、书稿写作以及结项评审等各个方面,给予了真诚的帮助:王家福、张文显、关保英、吴汉东、应松年、徐显明、黄进、郑成良、陈景良、霍存福、汪世荣、徐祥民、武树臣、杨一凡、赵秉志、陈兴良、马小红、赵晓耕、徐世虹、高鸿钧、李贵连、李启成、徐爱国、梁根林、许明月、姚建宗、骈宇骞、曾尔恕、叶秋华、李秀清、郑祝君、方立新、姜明安、董茂云、易继明、郑少华、张礼洪、苏彦新、李中原、朱榄叶、丁凌华。在本书出版之际,对上述专家表示我们一片真挚的谢意!

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得到了国家重点学科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建设经费的资助,也获得了上海市文科建设基地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建设经费的资助,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以及商务印书馆的出版规划项目支持,也得到了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副总编辑陈小文、学术中心主任郑殿华的帮助和支持。政治与法律编辑室主任王兰萍从本书提出编纂思路之时就开始全程参与,编辑马冬梅、洪霞、李悦、吴婧、金莹莹、朱静芬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丛书作为华东政法大学历史上获批立项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项目书的起草、论证、修改,以及最后申请等过程中,得到了科研处长罗培新教授以及科研处所有成员的热忱帮助和支持。在项目的申请和论证过程中,上海市社科规划办主任荣跃民教授也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多方面无私的帮助。本书作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的重点项目,该学科的大部分老师都参与了本书的写作和编纂工作,许多老师放下了自己手头的工作,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本书的撰稿之中,从而保证了本书按时保质地顺利完成。对此,一并表示我们真挚的谢意。本书的写作团队达到了百余人,许多撰稿人都是中期甚至后期参与进来的,他们不计较在书中的署名排序,也从不提及经费报销和稿费之类的,完全是友情参与,令笔者深受感动、备感温暖。对此,我们会在每一卷的后记中特别提及,这里就不一一致谢了。

本丛书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参与撰稿的作者人数众多,各位作者的外语水平、专业素养、写作风格、语言特征等都不同,因此,存有错误、缺点以及疏漏,亦在所难免。尤其是,本书的作者队伍中,虽然集聚了英、法、德、意、日、韩、俄、越、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希腊语、拉丁语等各语种的人才,但由于他们都很年轻,且许多人学习这些外语的时间还不太长,因此,在阅读、翻译和引用原始文献等方面,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此点,恳望广大读者能够予以谅解,并予以批评指正。本书的写作,我们遵循的宗旨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一位撰稿人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学术观点,主编都不予干涉。同样的道理,每一位撰稿人在其承担的部分中所论述的内容和观点,也只代表其本人的观点,我们都以文责自负的原则对待之。当然,对学术讨论和学术观点之外的问题,笔者作为主编将承担全部的责任。

长期的构思写作终化成作品出版,多年的编纂愿望得以如愿以偿,对一名学者而言,世上还有比这更加幸福的事吗?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盛世,众多学界前辈、法学精英一直想做但因国家的长期动荡而未竟之事,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终于完成了。我们应该感谢我们这个时代!我想,这种感恩的心态,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学术的道路上奋进。

何勤华

于华东政法大学

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

2012年9月1日